“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病虫害始终是困扰种植户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和水果等的需求更加多样,保护地大棚及反季节蔬果种植成为露地栽培的重要补充。”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植保所”)研究员徐学农在11月19日召开的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上告诉创头条记者。
然而,大棚里常年适宜的生存环境成了病害虫发生的温床,特别是在虫害肆虐的时候,很多蔬菜种植户面临着两难境地:用多了农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用少了农药,虫害又影响产量。
利用生物防治,成功率可达90%以上
“经过长时间的研发和实验,我们研究出叶类蔬菜蓟马立体生物防治技术。这项技术的特色就是‘以虫治虫’及‘立体防控’,是一项绿色技术,既不用化学农药又能防治虫害。”
“蓟马是蔬菜瓜果种植中的主要虫害之一,具有危害重、隐蔽性强和抗药性强等特点。叶菜被蓟马为害后,直接影响菜叶的表观。我们的技术属于生物防治技术,结合蓟马的生活史,采用植物上及土壤表层释放不同种类捕食螨,结合挂放成虫诱集黄板及生防菌,全方位对蓟马各虫态(卵除外)进行有效控制。”徐学农告诉记者。
“生物防治的最大特色在于能够在不使用化学农药的情况下实现良好的预防效果。目前,利用生物防护对蓟马的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此项技术在北京多个叶菜基地进行了实验、示范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徐学农还表示。
资料显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是专业从事农作物有害生物研究与防治的社会公益性国家级科学研究机构,创建于1957年8月,是以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系和农药系为基础,首批成立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五个直属专业研究所之一。截至目前 ,研究所有7个研究室,包含植物病害、植物虫害、杂草鼠害、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生物安全和植保生物技术等7个院级重点学科领域。主要任务是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中植物保护的重大基础理论、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问题,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开展国际植物保护科学技术的合作与交流,为农业生产、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以及环境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需要对农业的传统认知进行复盘
众所周知的是,国家一直将农业看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在推行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保障、促进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本次的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是由农业农村部、中央网信办、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旨在鼓励农业创业创新,实现乡村振兴,希望通过打通各种渠道助力农业、农民和科学技术相结合,实现经济在基础地带的弯道超车。
“实际上,农业的创业创新空间还很大,国家也在不断地拓展渠道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该行业中。我们参加本次博览会也是想让更多的农人了解到生物防治的益处,和农民、农业共同进步。”
徐学农还告诉记者,病虫害的防治只是作物生长过程中保护的一个方面。农产品从培育到种植再到成长,最终到市面销售,这些环节都还存在不少问题。培养职业化的新农民应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我们的初心是利用科研成果助力与改善作物病虫害防控,同时也希望更多的创业者走进农业,和我们一起振兴农业的发展。”
转自创头条,原文链接:http://www.ctoutiao.com/2516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