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商业化、盈利模式,都有可能为时过早。
刚过去的二月,自动驾驶领域接连传来了多家企业完成融资的好消息,合计超过107亿元的融资金额足以证明资本对这一领域看好。然而,比起资本更早预见这一领域大有可为的是投身于其中的万千从业者。
刘万千和郑皓就是其中之一。两人20年前在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读博时是同窗,后来同样经历创业、就职于大公司后,2016年再次聚在一起成立了智加科技。他们从货运场景切入,致力于做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
图 | 智加科技创始人兼CEO刘万千
自动驾驶技术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安全
根据贝恩公司联合G7发布的《中国公路货运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公路运输市场,市场规模超过5万亿人民币,但物流效率不高,物流费用占GDP16%,同发达国家10%的水平相比差距很大。自动驾驶技术在这一领域能够实现降本增效、提升安全的作用,优势明显。
长久以来,物流场景下的自动驾驶被认为会率先实现。然而,自动驾驶要想在货运场景真正落地,在技术方面仍需解决高精地图的构建与定位、高速公路上运营卡车惯性大、刹车距离长等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刘万千表示:“无论是高精地图构建亦或者重卡驾驶自身的特点,其实都对自动驾驶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方面,智加首先在技术定位上明确,要做L4级全栈技术驾驶技术,依靠多传感器融合的方案,在包括定位、感知、规划、控制乃至高精地图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关研发。”
在他看来,自动驾驶技术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安全,而安全也是商业逻辑所能成立的基本前提。因此,智加做的自动驾驶整个架构都是围绕安全所展开的,并且提供全方位的安全冗余。这里提到的冗余是指不允许有单点失效,利用多种可靠技术和方案在解决同一问题时拥有双重保障甚至多重保障。
自动驾驶真正落地需要什么?
近年来自动驾驶一直是一个热词,无论前面提到的资本还是谷歌、苹果、戴姆勒、特斯拉这样的巨头公司纷纷入局,但在去年谷歌Waymo和苹果自动驾驶负责人却坦言实现完全的自动驾驶太难了。那么,被寄予厚望的自动驾驶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商业化落地形势又如何呢?
刘万千直言:“虽然形势乐观,但也要有清醒的认识。”
他认为,智慧物流的发展和自动驾驶大规模商业化的实现,需要整体生态的搭建和推进。既需要顶层设计和规划,也需要行业伙伴的参与和投入,其中,汽车生产厂、硬件生产商、自动驾驶科技公司、运输和物流企业等任何一方都缺一不可。
对于当前一些公司在这一阶段选择的测试和商业化并行,比如谷歌Waymo提供的载货服务,刘万千表示:“这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尝试,但对于自动驾驶的真正落地,从业者应该把视野放到更大的范围中去,从生态、产业的角度去努力打造实商业化落地的土壤才是关键。”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自动驾驶在物流领域的落地,刘万千认为,现阶段最大的短缺还是技术与产业的成熟。如今,企业可以做到一辆或者数十辆乃至上百辆的测试车,但对于真正商业化落地,需要各方面的成熟,比如技术、政策法规、社会认知等。
不过,刘万千对此非常自信。他表示,随着技术的成熟,政策法规也将快速推进落地到位。同时,行业本身也将出现新的趋势,马太效应将会越来越明显,领先的企业将获得更多资源、更好的人力和更多行业伙伴,推出的产品也将越来越好,客户反馈也会越好。而资本也洞察到这点,资源、资金也将会快速向某个方向倾斜。
“从技术研发和社会需求来讲,我们坚信落地的可行性,也有更清晰的认知,会坚定的走下去。”他说。
基于目前的行业现状,刘万千最后告诉我们,其实谈商业化、盈利模式,都有可能为时过早,因为这方面会进行调整。而智加更关注的是在哪里创造价值,他们给自己的定位是自动驾驶的赋能方和运营方,是处于整车厂和运输平台中间的企业。
两年内进入商业化试运营
如今,智加已经先后与一汽解放达成合作关系,成为满帮集团独家战略合作伙伴,并携手一汽解放、满帮集团、以及英伟达形成了四方战略合作。其希冀通过一系列的合纵连横,推动产业格局的构建,产生强大的聚合效应。
谈及未来,刘万千透露,公司今年会建立一个更大的测试车间计划做一百辆车的测试,未来两年将进入商业化试运营。进入商业化与运营后,其一方面会和主机厂共同探索规模化量产智能车所需要的东西;另一方面,会在商业模式和物流系统对接上下功夫,真正去解决行业中具体的切实的问题。
“长远来说,我们的规划是当主机厂能够量产智能车的时候,希望整体行业的生态能够提升到可以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状态。”他说。
【镁客·请讲】专注于报道科技创新项目;我们敞开心扉面对每一位创业者,力求为您呈现一群鲜活、有性格的品牌和人物;我们倾听创业故事和人生经历、探讨商业模式和行业趋势、对接资本市场和供需双方,以期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欢迎做客【镁客·请讲】,栏目合作请发送邮件至:post@im2ma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