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a724888/article/details/80069472
这位大侠,这是我的公众号:程序员江湖。
分享程序员面试与技术的那些事。 干货满满,关注就送。
本文主要介绍了三种代码块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具体代码在我的GitHub中可以找到
https://github.com/h2pl/MyTech
文章首发于我的个人博客:
https://h2pl.github.io/2018/04/24/javase6
代码块:用{}包围的代码
java中的代码块按其位置划分为四种:
局部代码块
位置:局部位置(方法内部)
作用:限定变量的生命周期,尽早释放,节约内存
调用:调用其所在的方法时执行
public class 局部代码块 {
@Test
public void test (){
B b = new B();
b.go();
}
}
class B {
B(){}
public void go() {
//方法中的局部代码块,一般进行一次性地调用,调用完立刻释放空间,避免在接下来的调用过程中占用栈空间
//因为栈空间内存是有限的,方法调用可能会会生成很多局部变量导致栈内存不足。
//使用局部代码块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
int i = 1;
ArrayList<Integer> list = new ArrayList<>();
while (i < 1000) {
list.add(i ++);
}
for (Integer j : list) {
System.out.println(j);
}
System.out.println("gogogo");
}
System.out.println("hello");
}
}
AI 代码解读
构造代码块
位置:类成员的位置,就是类中方法之外的位置
作用:把多个构造方法共同的部分提取出来,共用构造代码块
调用:每次调用构造方法时,都会优先于构造方法执行,也就是每次new一个对象时自动调用,对 对象的初始化
class A{
int i = 1;
int initValue;//成员变量的初始化交给代码块来完成
{
//代码块的作用体现于此:在调用构造方法之前,用某段代码对成员变量进行初始化。
//而不是在构造方法调用时再进行。一般用于将构造方法的相同部分提取出来。
//
for (int i = 0;i < 100;i ++) {
initValue += i;
}
}
{
System.out.println(initValue);
System.out.println(i);//此时会打印1
int i = 2;//代码块里的变量和成员变量不冲突,但会优先使用代码块的变量
System.out.println(i);//此时打印2
//System.out.println(j);//提示非法向后引用,因为此时j的的初始化还没开始。
//
}
{
System.out.println("代码块运行");
}
int j = 2;
{
System.out.println(j);
System.out.println(i);//代码块中的变量运行后自动释放,不会影响代码块之外的代码
}
A(){
System.out.println("构造方法运行");
}
}
public class 构造代码块 {
@Test
public void test() {
A a = new A();
}
}
AI 代码解读
静态代码块
位置:类成员位置,用static修饰的代码块
作用:对类进行一些初始化 只加载一次,当new多个对象时,只有第一次会调用静态代码块,因为,静态代码块 是属于类的,所有对象共享一份
调用: new 一个对象时自动调用
public class 静态代码块 {
@Test
public void test() {
C c1 = new C();
C c2 = new C();
//结果,静态代码块只会调用一次,类的所有对象共享该代码块
//一般用于类的全局信息初始化
//静态代码块调用
//代码块调用
//构造方法调用
//代码块调用
//构造方法调用
}
}
class C{
C(){
System.out.println("构造方法调用");
}
{
System.out.println("代码块调用");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静态代码块调用");
}
}
AI 代码解读
执行顺序 静态代码块 —–> 构造代码块 ——-> 构造方法
关于抽象类和接口的内容可以在上一节查看:
https://blog.csdn.net/a724888/article/details/80061047
关于Java类和包的内容可以在下一节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