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系统遇上深度学习(五)--Deep&Cross Network模型理论和实践

简介: Deep&Cross Network模型理论和实践。

1、原理

Deep&Cross Network模型我们下面将简称DCN模型:

一个DCN模型从嵌入和堆积层开始,接着是一个交叉网络和一个与之平行的深度网络,之后是最后的组合层,它结合了两个网络的输出。完整的网络模型如图:

image

嵌入和堆叠层

我们考虑具有离散和连续特征的输入数据。在网络规模推荐系统中,如CTR预测,输入主要是分类特征,如“country=usa”。这些特征通常是编码为独热向量如“[ 0,1,0 ]”;然而,这往往导致过度的高维特征空间大的词汇。

为了减少维数,我们采用嵌入过程将这些离散特征转换成实数值的稠密向量(通常称为嵌入向量):

image

然后,我们将嵌入向量与连续特征向量叠加起来形成一个向量:

image

拼接起来的向量X0将作为我们Cross Network和Deep Network的输入

Cross Network

交叉网络的核心思想是以有效的方式应用显式特征交叉。交叉网络由交叉层组成,每个层具有以下公式:

image

一个交叉层的可视化如图所示:

image

可以看到,交叉网络的特殊结构使交叉特征的程度随着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多项式的最高程度(就输入X0而言)为L层交叉网络L + 1。如果用Lc表示交叉层数,d表示输入维度。然后,参数的数量参与跨网络参数为:d Lc 2 (w和b)

交叉网络的少数参数限制了模型容量。为了捕捉高度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模型并行地引入了一个深度网络。

Deep Network

深度网络就是一个全连接的前馈神经网络,每个深度层具有如下公式:

image

Combination Layer

链接层将两个并行网络的输出连接起来,经过一层全链接层得到输出:

image

总结

DCN能够有效地捕获有限度的有效特征的相互作用,学会高度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不需要人工特征工程或遍历搜索,并具有较低的计算成本。
论文的主要贡献包括:

1)提出了一种新的交叉网络,在每个层上明确地应用特征交叉,有效地学习有界度的预测交叉特征,并且不需要手工特征工程或穷举搜索。
2)跨网络简单而有效。通过设计,各层的多项式级数最高,并由层深度决定。网络由所有的交叉项组成,它们的系数各不相同。
3)跨网络内存高效,易于实现。
4)实验结果表明,交叉网络(DCN)在LogLoss上与DNN相比少了近一个量级的参数量。

这个是从论文中翻译过来的,哈哈。

2、实现解析

模型输入

模型的输入主要有下面几个部分:

self.feat_index = tf.placeholder(tf.int32,
                                 shape=[None,None],
                                 name='feat_index')
self.feat_value = tf.placeholder(tf.float32,
                               shape=[None,None],
                               name='feat_value')

self.numeric_value = tf.placeholder(tf.float32,[None,None],name='num_value')

self.label = tf.placeholder(tf.float32,shape=[None,1],name='label')
self.dropout_keep_deep = tf.placeholder(tf.float32,shape=[None],name='dropout_deep_deep')

可以看到,这里与DeepFM相比,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将离散特征和连续特征分开,连续特征不再转换成embedding进行输入,所以我们的输入共有五部分。
feat_index是离散特征的一个序号,主要用于通过embedding_lookup选择我们的embedding。feat_value是对应离散特征的特征值。numeric_value是我们的连续特征值。label是实际值。还定义了dropout来防止过拟合。

权重构建

权重主要包含四部分,embedding层的权重,cross network中的权重,deep network中的权重以及最后链接层的权重,我们使用一个字典来表示:

def _initialize_weights(self):
weights = dict()

#embeddings
weights['feature_embeddings'] = tf.Variable(
    tf.random_normal([self.cate_feature_size,self.embedding_size],0.0,0.01),
    name='feature_embeddings')
weights['feature_bias'] = tf.Variable(tf.random_normal([self.cate_feature_size,1],0.0,1.0),name='feature_bias')


#deep layers
num_layer = len(self.deep_layers)
glorot = np.sqrt(2.0/(self.total_size + self.deep_layers[0]))

weights['deep_layer_0'] = tf.Variable(
    np.random.normal(loc=0,scale=glorot,size=(self.total_size,self.deep_layers[0])),dtype=np.float32
)
weights['deep_bias_0'] = tf.Variable(
    np.random.normal(loc=0,scale=glorot,size=(1,self.deep_layers[0])),dtype=np.float32
)


for i in range(1,num_layer):
    glorot = np.sqrt(2.0 / (self.deep_layers[i - 1] + self.deep_layers[i]))
    weights["deep_layer_%d" % i] = tf.Variable(
        np.random.normal(loc=0, scale=glorot, size=(self.deep_layers[i - 1], self.deep_layers[i])),
        dtype=np.float32)  # layers[i-1] * layers[i]
    weights["deep_bias_%d" % i] = tf.Variable(
        np.random.normal(loc=0, scale=glorot, size=(1, self.deep_layers[i])),
        dtype=np.float32)  # 1 * layer[i]

for i in range(self.cross_layer_num):

    weights["cross_layer_%d" % i] = tf.Variable(
        np.random.normal(loc=0, scale=glorot, size=(self.total_size,1)),
        dtype=np.float32)
    weights["cross_bias_%d" % i] = tf.Variable(
        np.random.normal(loc=0, scale=glorot, size=(self.total_size,1)),
        dtype=np.float32)  # 1 * layer[i]

# final concat projection layer

input_size = self.total_size + self.deep_layers[-1]

glorot = np.sqrt(2.0/(input_size + 1))
weights['concat_projection'] = tf.Variable(np.random.normal(loc=0,scale=glorot,size=(input_size,1)),dtype=np.float32)
weights['concat_bias'] = tf.Variable(tf.constant(0.01),dtype=np.float32)

return weights

计算网络输入

这一块我们要计算两个并行网络的输入X0,我们需要将离散特征转换成embedding,同时拼接上连续特征:

# model
self.embeddings = tf.nn.embedding_lookup(self.weights['feature_embeddings'],self.feat_index) # N * F * K
feat_value = tf.reshape(self.feat_value,shape=[-1,self.field_size,1])
self.embeddings = tf.multiply(self.embeddings,feat_value)

self.x0 = tf.concat([self.numeric_value,
                     tf.reshape(self.embeddings,shape=[-1,self.field_size * self.embedding_size])]
                    ,axis=1)

Cross Network

根据论文中的计算公式,一步步计算得到cross network的输出:

# cross_part
self._x0 = tf.reshape(self.x0, (-1, self.total_size, 1))
x_l = self._x0
for l in range(self.cross_layer_num):
    x_l = tf.tensordot(tf.matmul(self._x0, x_l, transpose_b=True),
                        self.weights["cross_layer_%d" % l],1) + self.weights["cross_bias_%d" % l] + x_l

self.cross_network_out = tf.reshape(x_l, (-1, self.total_size))

Deep Network

这一块就是一个多层全链接神经网络:

self.y_deep = tf.nn.dropout(self.x0,self.dropout_keep_deep[0])

for i in range(0,len(self.deep_layers)):
    self.y_deep = tf.add(tf.matmul(self.y_deep,self.weights["deep_layer_%d" %i]), self.weights["deep_bias_%d"%i])
    self.y_deep = self.deep_layers_activation(self.y_deep)
    self.y_deep = tf.nn.dropout(self.y_deep,self.dropout_keep_deep[i+1])

Combination Layer

最后将两个网络的输出拼接起来,经过一层全链接得到最终的输出:

# concat_part
concat_input = tf.concat([self.cross_network_out, self.y_deep], axis=1)

self.out = tf.add(tf.matmul(concat_input,self.weights['concat_projection']),self.weights['concat_bias'])

定义损失

这里我们可以选择logloss或者mse,并加上L2正则项:

# loss
if self.loss_type == "logloss":
    self.out = tf.nn.sigmoid(self.out)
    self.loss = tf.losses.log_loss(self.label, self.out)
elif self.loss_type == "mse":
    self.loss = tf.nn.l2_loss(tf.subtract(self.label, self.out))
# l2 regularization on weights
if self.l2_reg > 0:
    self.loss += tf.contrib.layers.l2_regularizer(
        self.l2_reg)(self.weights["concat_projection"])
    for i in range(len(self.deep_layers)):
        self.loss += tf.contrib.layers.l2_regularizer(
            self.l2_reg)(self.weights["deep_layer_%d" % i])
    for i in range(self.cross_layer_num):
        self.loss += tf.contrib.layers.l2_regularizer(
            self.l2_reg)(self.weights["cross_layer_%d" % i])

剩下的代码就不介绍啦!

好啦,本文只是提供一个引子,有关DCN的知识大家可以更多的进行学习呦。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8-07-25
本文作者:石晓文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 Python爱好者社区”,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 Python爱好者社区

相关文章
|
7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TensorFlow
使用Python实现智能食品市场预测的深度学习模型
使用Python实现智能食品市场预测的深度学习模型
38 5
|
7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探索深度学习中的Transformer模型
探索深度学习中的Transformer模型
15 1
|
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开发者
探索深度学习中的优化器选择对模型性能的影响
在深度学习领域,优化器的选择对于模型训练的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优化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探讨了如何根据具体任务选择合适的优化器以提高模型性能。文章首先概述了几种常见的优化算法,包括梯度下降法、随机梯度下降法(SGD)、动量法、AdaGrad、RMSProp和Adam等;然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些优化器在不同数据集上训练神经网络时的效率与准确性差异;最后,提出了一些基于经验的规则帮助开发者更好地做出选择。
|
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可视化
使用Python实现深度学习模型:智能食品配送优化
使用Python实现深度学习模型:智能食品配送优化
25 2
|
7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手写数字识别】Python+深度学习+机器学习+人工智能+TensorFlow+算法模型
手写数字识别系统,使用Python作为主要开发语言,基于深度学习TensorFlow框架,搭建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并通过对数据集进行训练,最后得到一个识别精度较高的模型。并基于Flask框架,开发网页端操作平台,实现用户上传一张图片识别其名称。
24 0
【手写数字识别】Python+深度学习+机器学习+人工智能+TensorFlow+算法模型
|
7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基于深度学习的【蔬菜识别】系统实现~Python+人工智能+TensorFlow+算法模型
蔬菜识别系统,本系统使用Python作为主要编程语言,通过收集了8种常见的蔬菜图像数据集('土豆', '大白菜', '大葱', '莲藕', '菠菜', '西红柿', '韭菜', '黄瓜'),然后基于TensorFlow搭建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模型,通过多轮迭代训练最后得到一个识别精度较高的模型文件。在使用Django开发web网页端操作界面,实现用户上传一张蔬菜图片识别其名称。
42 0
基于深度学习的【蔬菜识别】系统实现~Python+人工智能+TensorFlow+算法模型
|
10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TensorFlow
使用Python实现智能食品储存管理的深度学习模型
使用Python实现智能食品储存管理的深度学习模型
29 2
|
10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测试技术
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中的应用与挑战
本文探讨了深度学习技术,尤其是卷积神经网络(CNN)在图像识别任务中的最新进展和面临的主要挑战。通过分析不同的网络架构、训练技巧以及优化策略,文章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概览,帮助研究人员和实践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
42 9
|
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中的应用与挑战
本文探讨了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识别领域的应用,重点分析了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处理图像数据方面的优势。通过案例研究,展示了深度学习如何提高图像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文章也讨论了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数据不足、过拟合问题以及计算资源的需求,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
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分布式计算 并行计算
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中的应用与挑战
本文深入探讨了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识别领域的应用,分析了当前主流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架构,并讨论了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通过对比研究,揭示了不同网络结构对识别准确率的影响,并提出了优化策略。此外,文章还探讨了深度学习模型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时的性能瓶颈,以及如何通过硬件加速和算法改进来提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