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青岛数据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数据院”)自2014年4月成立以来,秉承“学校统筹,问题引导,社科突破,商科优势,工科整合,业界联盟”24字指导方针,搭建跨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创新跨学科交叉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大数据思维和应用创新的“π”型人才。
由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数据科学研究院及相关院系共同设计组织实施的“清华大学大数据能力提升项目”,通过整合建设课程模块,形成大数据思维与技能、跨界学习、实操应用相结合的大数据课程体系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大数据分析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
四年来,来自全校31院系的1136名同学参加大数据能力提升项目,至今共有209位同学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获得由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颁发的“清华大学大数据能力提升项目证书”。
清华的数据科学人才培养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让我们通过倾听优秀的大数据人才讲述他们与“大数据”的不解之缘,一起寻求答案吧!
姚振宇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材料专业的研究生,师从陈国强教授。“辅修清华大学大数据能力提升项目,我有幸成为了生命科学学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的导师曾把自己的学生比作细菌,我可能就是被老师悉心培养改造出来的不安分的细菌吧。
某个秋高气爽的晚上,姚振宇脱下白大褂,走出实验室,这次他没有回寝室,而是被学堂路上的一块关于大数据能力提升项目招新宣讲会的展板所吸引,“现场居然来了那么多学生这让我有点意外,我只能和其他同学在第一排桌子前面席地而坐。聊天中发现也有不少像我这样非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在关注数据科学如何更好地辅助自身专业的研究。”他笑着说道。
项目学习期间,不安分的他又担任了学生大数据协会副会长一职,积极参与组织大数据开放日(Big Data Day)活动,施展文学功底为活动题词“清华园未卜神机融四方数术,学堂路逍遥学子迎天下鸿儒”;担任研究部医疗健康组组长,在一次专访中他还获得了医药公司巨头拜耳集团的实习机会;今年学习成绩优秀、实践经历丰富的他又获得了数据院颁发的RONG奖学金。
虽然顶着科研的压力,但他还是会抽时间运动放松身心,现在他已经有了八块腹肌,同时身为燕赵之士,他还时刻怀有一种游侠的气质,临近毕业时他以数据科学知识为剑,在健康医疗行业江湖不停摸索闯荡。姚振宇目前已经在通用电气医疗集团(GE)、拜耳集团处方药事业部、华润医疗等世界知名企业拥有实习经历,“在实习中我充分感受到利用数据思维,可以打破本专业的学科桎梏,多角度全方位分析问题,找到新的解决方法。”
在GE实习期间,他发现销售数据在可视化环节并不规范,数据格式也不清晰,针对此问题结合他在大数据系统基础课程学习到的知识以及公司上传的数据资料,他将数据标签重新统一梳理并制定了一套数据处理的流程图,分析顾客、竞品及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等数据,显著提升了数据汇总和分析的效率,他敏锐的数据思维和扎实的实操能力得到了部门领导的认可并决定将他留任。
数据处理流程图
与姚振宇一起做项目的以太资本顾问申婧曾这样评价他:
在项目落地与实践中,振宇能够将业务本身与大数据思维有机结合,通过标准化路径对工作分类并合理化实现,通过分布式方案模块化汇总问题,并进行有效解决,对结果进行后端可视化呈现,还是实习生的他能有这样的表现让我们很是惊喜。
“面对自己的行业规划,项目的学习对我最大的助益就是拓展了我的思维边界。在一个平台上,做好一件事情需要统筹而又细分的调用资源。平时课堂上,跨学科交叉的A班(非信息类专业)和B班(信息类专业)同学一起学习并完成企业的实践项目,让我更加注重团队的合作和沟通,从而让团队的能力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力。未来我想做一名医疗界的产业人,用合作包容的风度和胸怀结合扎实的知识技能以及数据的思维视角在事业上迈向一个新的征程。”向前奔跑吧,姚振宇!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8-06-21
本文作者:数据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