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月20日,人社部就业形势分析会在京举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义珍、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张小建出席,邀请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副司长张志斌,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车伟,阿里研究院学委会秘书长、就业研究中心主任郝建彬等8位专家发言,研判上半年经济和就业形势,探讨贸易摩擦、新旧动能转换、区域经济发展等热点问题对就业的影响。
会上,阿里研究院郝建彬提出“新就业”三个主要观点:数字经济正在带来就业新动能;“新零售”为代表的电商正引发城市间“人才大战”;中国电商实践表明,人工智能不会带来失业,但会带来转岗。以下为郝建彬在会上的发言实录整编。
在当今不确定的世界中,最确定的因素是中国十三亿人口的消费升级,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转型与中国崛起。我国经济正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与之相伴的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预计到2020年服务业占GDP比重有望达到60%,服务业将成为我国劳动就业的主渠道。伴随“互联网+”、数字经济的发展,就业领域也将发生新旧动能转换,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新就业成为“十三五”就业的“增长极”,创造中国就业的“数字红利”。
Part1
数字经济带来就业新动能
1、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全球第二,创造就业全球第一。
据中国信通院统计显示,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27.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2.9%。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对GDP的贡献为55%,接近甚至超越了某些发达国家水平,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拉动就业作用显著,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领域就业人数达到1.71亿人,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达到22.1%。
2、平台将是未来国际竞争的重要载体。
国与国竞争从公司竞争走向平台间竞争。目前,中国平台主体与美国不相上下。当前,全球十大平台经济体中,中国占据了三席(阿里、腾讯、百度),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2018年互联网趋势报告》全球20大互联网公司,其中中国公司占据9席。平台作用:一是现代国家的信息基础设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是网络扶贫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新方式、新途径;三是,新四大发明有其三(“支付宝”、“网购”、“共享单车”),为消费者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网络服务。
3、阿里巴巴:创造就业3681万,占中国数字经济就业1/5,占电商就业近9成。
2018财年,阿里巴巴平台交易额4.82万亿元,菜鸟体系日均处理包裹超6000万。当前,阿里巴巴市值超5200美元,成为亚洲市值最高的公司。
阿里生态从业人员发生深刻变化。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阿里巴巴零售电商平台就业吸纳与带动能力研究(2017年度)》显示,阿里平台创造就业机会3681万,报告中受访商家电商业务量近3年来增长迅速。43.8%的商家电商业务量年均增长率在50%以上,其中约1/4商家电商业务量实现年均增长翻番。54.6%的受访商家电商部门的人员规模在10人以上。受访商家电商团队人员总体较年轻,以80及90后为主。其中26-30岁人员最多,占57.7%。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约占55.1%,高于社会平均学历水平。超六成商家电商岗位人员月均收入超6000元。
Part2
“新零售”为代表的电商
正引发城市间“人才大战”
经2年布局,阿里新零售从单点破局已发展到跨界融合、全产业聚力的新阶段。从海内到海外、从城市到乡村、从线上到线下、从衣食住行到吃喝玩乐,实现全市场、全渠道并进,既助推消费升级,助力供给侧改革,为设计、生产、物流等各环节带来结构性升级,创造新就业岗位。
新零售带来市场半径扩大、分工细化,创造了诸多前所未有的新工种、新岗位,未来将会撬动千万级就业。饿了么搭建的即时物流众包平台蜂鸟,带来300万个就业岗位。截至2018年5月,盒马鲜生在全国有49家门店,平均每家盒马店带动就业岗位为400个左右,仅盒马这一种新零售业态就提供了近2万个新岗位。
盒马鲜生:重构“人货场”,升级就业。“新零售”带来“企业价值创造”与“员工价值创造”。极高的企业价值体现在效率比同行业高许多,收入效率平效高4-5倍,劳动效率人效高2倍;顾客交互的效率高至少2倍;内部协同的效率至少高2倍;供应链协同的效率至少高1倍(生鲜的损耗率只有3%不到)。
极高的员工价值体现在员工效率高2倍的时候,我们就能给出更高的收入。我们基础员工的收入比行业,至少高出30-50%,并且越基层,比例越高。相关岗位,实现综合计件制,让员工完全知道付出与收入的关系,更加努力地为自己工作。
人员构成:以北京十里堡店为例,该店总共有员工约400人,设有店长、厨师及餐饮服务、仓库拣货,柜台服务、配送等岗位。年龄学历:员工以85后年轻人为主,平均年龄28岁左右。主管以上岗位都是大专以上学历。
稳定性:稳定性高于传统零售企业,主要因素:第一良好的工作环境;第二良好的工作氛围,以正向引导为主,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
相关业态就业带动:盒马鲜生创造的不仅是企业自身就业,同时也将商业效益辐射到上下游供应链,以及周边的商业配套。包括宏图三胞、贡茶等,就业岗位超50人。
从业人员技能特点:员工“数字化”能力要求提升,员工管理以“鼓励文化”为主,“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商品”。
与传统零售人员差别:传统零售“服务商品”,员工要求有力气就好,以搬货、码货能力为主;盒马新零售“服务顾客”,用设备搬货,员工更多服务消费者,重视“互动能力”。
Part3
电商实践表明,人工智能不会带来失业
近年来,电商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在商家的使用,对商家和个人的绩效是正面、积极的。让员工从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从事更具创意性工作。
今年初,阿里研究院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开展人工智能与就业专项合作,联合针对平台1200余家受访商家调研访谈显示:近年来,商家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双十一定律:今年双十一交易峰值,将是第二年交易常态),客观上要求商家向技术进步(人工智能等)要红利。智能工具的使用可能会替代少量就业人员,但其通过大幅提升电商业绩,创造了更多新兴岗位就业,同时提高了岗位人员收入。
阿里巴巴实践表明:超八成商家已经采用平台提供的人工智能工具。使用了智能工具的电商,其销售额总量、销售额同比增长率以及人均销售额均显著大于未使用智能工具的电商。使用前三的智能工具是智能客服、智能化店面设计和生意参谋,其他智能化工具的普及程度相对较低,仍有发展潜力。
超过80%的受访商家认为,“提高工作效率”是采用智能化工具的主要原因,而只有一半的商家认为“降低人工成本”是使用智能化技术的原因。电商部门70%以上的日常工作内容以重复性工作为主。在新增工作内容中,创新性工作占比明显增加,但仍有六成以上是重复性工作。智能化工具的最大优势在于将人员从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目前电商商家采用智能化工具的空间仍然巨大。
人工智能技术对就业的正向促进超过了负向冲击。目前,未发现三大智能工具对就业岗位的显著替代作用。在少数技术替代人工的商家中,绝大部分被替代人员都获得了转岗或调岗的机会,因智能工具使用直接带来人员消减的情况很少。
Part4
关于新就业的四点建议
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从表现形式上看是贸易、产业结构之争,从深层次看是两国技术实力、创新能力、产业链、价值链之争,而决定胜负的关键是“人才之争”。随着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就业主体正在从制造转向服务,平衡好产业升级、就业转型、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等)三者关系,建议如下:
第一,转变固有的人工智能“失业论”看法,不断发掘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商行业、新零售等新应用场景的就业岗位。大量具有自主设计和读取数据能力的复合型买手、专业零售服务人才、具有技术背景和零售实践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智能客服背后对机器人“饲养员”,需要对原有客服人员技能升级;未来生产线上,会大量需要给生产数据打标的“数据标签工”,将蓝领工人的经验与数据深度结合……通过创新驱动来解决电商业务快速增长与专业化劳动力相对不足的矛盾,对传统岗位进行再造,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升级。
第二,国家出台政策,鼓励海外优秀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回国,同时鼓励国内院校注重人工智能领域学术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当前,随着电商业务跨境、跨界、多元化发展,对跨界、交叉学科的人才竞争势必加剧,在人工智能领域我国人才培养、储备均与业务发展不匹配。因此,在国内高校自主培养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同时,也应面向全球吸纳高端人才,打造“数字经济”人才高地。
第三,加速电商行业中低端职业培训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适应行业转型对技能水平提出的新要求。人工智能的发展与运用,必然要替代低技能和程序性的工作,及早改变教育培养目标与培养理念,加强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与商业结合的专业设置,提升数字化技能实训能力,推动职业院校与电商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培养“数字化”新蓝领。
第四,提升全民“数字化”素质,提倡终身学习,推动人才技能转型,迎接就业新挑战。回顾历次技术进步,其背后受益的均是掌握新技术、新知识的人员,随着电商全球化发展,未来“就业链条”将会打破国界、跨越平台,为了在全球就业链条中处于竞争优势地位,应全面提升全民“数字化”、“智能化”能力与素质,倡导终身学习,这样才能在技术进步浪潮下,趋利避害,抢占先机。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8-06-21
本文作者:A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