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口碑?急着找接盘侠?……小蓝单车的哪方面吸引了滴滴的眼光?
日前,有消息人士称,滴滴已经于近期完成了对小蓝单车的收购,且在内部也孵化了一个名为“海棠”的单车项目,而滴滴还没有任何回应。想想前年,也有消息人士称Uber将把中国业务卖给滴滴出行,而滴滴虽然出面否认,但是这一传闻还是在2016年8月1日正式落锤定音。综合各消息、反应来看,此次收购事件应该也是八九不离十。
综合来看滴滴与ofo的“决裂”,以及滴滴在共享出行的布局来看,对于滴滴收购共享单车公司的行为,我们并没有那么的惊奇。不过,看到这里我们也疑惑了,与小蓝单车一样,小鸣单车、酷骑单车等也同样是倒闭或停止运营的结局,为什么滴滴偏偏就选择了收购小蓝单车?
相比于其他的“死亡公司”,小蓝单车还“尸骨犹存”
据相关数据统计,在2017年遭遇倒闭或停止运营的共享单车公司一共有7家,其中悟空单车是首家倒闭的单车公司,而小蓝单车则是2017年最后一家出现问题的单车公司。
在去年11月宣布公司解散之后,小蓝单车的运营权就教给了四川的拜客出行。也因此从某种层面来看,虽然公司解散了,但是小蓝单车还是“存活”的。
与此同时,据不完全统计,摩拜、ofo在2017年的单车数量投放都超过了千万级别,而小蓝单车投放量为70万辆。而在公司解散之后,据维修师傅表示,小蓝单车在成都投放的5万辆单车仅仅找回了2万辆。
当然,对于滴滴而言,小蓝单车的车子还在不在并不是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只要小蓝单车还没有“死透”,那他们的单车投放的牌照就还在。“单车牌照”才是滴滴收购共享单车公司的目的,毕竟上海等多个城市已经停止了牌照的发放,而有没有牌照就意味着是否能够投放单车。
也因此,小蓝单车成为了滴滴自己做共享单车市场的第一个“目标”。
小蓝单车强在产品弱在运营,而后者是滴滴的强项
在共享出行领域,小蓝单车一直被称为“万年老三”,相比于分别占据了天时、地利的摩拜和ofo,小蓝单车则是占据了“人和”——极佳的用户体验。
从前面的数据来看,在单车的投放量上,小蓝单车是远远比不过摩拜和ofo的,但是在这场混乱的单车大战中,其还是成功的获得了自己的口碑。
奈何,仅仅依靠好口碑来妄图撑起市场是不可能的,纵使用户体验再佳,在投放量过少、没有盈利、没有后续融资以及野兽骑行供应链出现状况等多个问题的交织下,小蓝单车还是失败了。
可以说,在产品等方面,小蓝单车是成功的,在用户群体中的好口碑就是最好的证明。有业内人士表示,小蓝单车最失败的地方在于“运营不成功”。
如果此次收购消息属实,小蓝单车的技术团队和供应链团队人员已经被滴滴纳入麾下,这将能够给滴滴提供一些产品和市场经验。至于运营,这一直是滴滴的强势。
阿里美团开撕的案例在前,滴滴也要赶紧着手布局
滴滴一共参与了ofo的三轮融资,但在11月份,其部署在后者内部的三名高管开始了名义上的“休假”,业内称是因为双方在公司的控制权以及合并问题上存在的争议。至于真相到底如何,我们就先放一边。
从参与几轮融资到现在的“离开”,滴滴与ofo之间的动态让我们想起了当初的美团和阿里巴巴。当时,阿里巴巴参与了美团的B、C轮融资,不过,因为美团与口碑之间的利益冲突等因素,美团最终还是把阿里巴巴踢出局。也因此,有人戏称阿里巴巴花3亿元养了一个可怕的对手。
对比来看,现在的滴滴与当初的阿里巴巴是何其相似,同样的花巨额培养了一个竞争对手(滴滴当初之所以选择投资而不是自己做共享单车,当时忙于处理与Uber之间的争端是一大因素),而这个竞争对手同样的重新抱了另一根大腿“阿里巴巴”。
不同的是,阿里巴巴在被踢出局之前已经开创了口碑,而滴滴则是在最近才正式开始着手布局。在这一紧要关口,小蓝单车正好撞上了滴滴的枪口。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在滴滴收购小蓝单车事件中,除了滴滴急着想通过收购共享单车公司来获得牌照,小蓝单车创始人李刚急着想出售小蓝单车也是一个催化剂。
据消息人士称,早在去年11月,滴滴就已经与小蓝单车就开始了接触,至于收购一事,则是在去年年底才正式谈拢。值得注意的是,李刚在此之前就已经分别与摩拜、ofo和永安行进行接触、商谈合并事宜。其中,前两者是直接拒绝了合并的要求,而永安行则是在具体的价格上没有与小蓝单车谈崩了。
因而,对于李刚来说,“卖身”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而滴滴可以说是正好捡了漏,毕竟其他或倒闭或停止运营的公司并没有流露出“卖身”的意思,而相比于还在运营的单车公司,收购已经停止运营的小蓝单车显然更便利。
结语
目前,对于滴滴收购小蓝单车一事,不管是滴滴方面还是李刚,目前都还没有给出任何回应,不过从多方面来看,这次收购应该是确有其事。
从短时间内来看,摩拜和ofo的合并应该是不可能了,而单车的低门槛却可能让滴滴能够快速推出自己的单车产品。
凭借滴滴出行这一国内最大共享出行服务平台,滴滴在共享单车的实力还是不容小觑的。对于这之后的单车布局,有人说将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也有人说将推进摩拜和ofo的合并。未来究竟如何,市场将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