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写在数据院成立四周年之际

本文涉及的产品
云原生大数据计算服务 MaxCompute,5000CU*H 100GB 3个月
云原生大数据计算服务MaxCompute,500CU*H 100GB 3个月
简介:

毫无疑问,次数最多,时间最长就是对韩院长的访谈。记得最后一次访谈时,夕阳西下,韩院长逆光而坐,我几乎看不清他的脸。采访每一个数据院工作人员的时候,我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那么韩院长也不例外:“听您讲了这么多甜酸苦辣,如果四年前,您就知道会经历这些,您还会选择加入数据院来做这份工作吗?”他沉思了,我猜可能由于情绪太复杂他不知道如何表述,但实际并不是,“我想我还会,因为我想参与其中,为变革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他说道,随后话锋一转。“你爱过吗?”他突然问。

我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作答。

“你刚才说到甜酸苦辣,爱一个人,爱一件物,爱一番事业,哪有一帆风顺的?一定伴随着甜酸苦辣。这就是爱与喜欢的区别,如果是真爱,当你回首往事,留下的就都是甜美的回忆。”我在他眼中看到了一束光,这束光的来源是热爱。

数据院有正式的办公地点是从2015年1月1日开始的,伟清楼二层一间28平米的房间。2017年7月,数据院搬入了双清大厦,两层楼,时至如今已经又快坐不下了。数据院的迅猛发展,当然是仰赖国家对大数据的重视,大数据成为了热门话题,但也和学校领导在数据院建院之初的设计有很大关系。我想,数据院的故事就从这里讲起吧。

2014年4月26日,主楼接待厅,清华-青岛数据科学研究院正式成立。并向社会宣布,培养大数据高层次应用型的人才。采访中我得知了数据院的“前传”。

98b025d639d98fdbfc251f233292570fd530a91f

青岛-清华数据科学研究院成立仪式现场

2013年底,清华领导敏锐地认识到大数据时代,清华不应该缺位,应该打造一个平台,把散落在各院系的大数据教学与科研的力量汇聚起来。因此,研究生院承担了前期校内外的调研工作,向校领导提出了建设大数据科研和教学机构的建议。很快,这个建议得到校领导的认可,也得到了青岛市委市政府的支持。

数据院和学校里多数的研究机构很不一样。工作节奏快,决策链短,效率高,执行力强。风格上更像公司的运作,颇有种雷厉风行的范儿。而且韩院长还要求数据院所有的人,都能够潇洒自如地对外做数据院的介绍,每个人都能够讲出数据院的四个特点,三大任务。

四个特点是:24字工作方针、不挂靠具体院系、请来国际知名的学者做院长、请了职业经理人负责运营,这四个特点大概构成了数据院与全国其它开展大数据工作的高校不一样的地方。说到这,切实体会到了学校当时的用心良苦。

24字工作方针,即“学校统筹、问题引导、社科突破、商科优势、工科整合、业界联盟”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数据科学研究院筹备组向校领导上报的时候,原本的指导方针只有16个字,时任校长陈吉宁字斟句酌,最终才有了现在的这24字方针。而在学校成立的非实体研究机构中,由学校领导亲自提出工作方针的并不多见。

“先社科后商科最后才提工科,24字方针中,这种排列顺序在工科见长的清华大学,很多人不理解。但其实很契合大数据应用的逻辑。对于工科,采集数据,存储、加工数据,挖掘数据是一直在做的事情,但对于社科商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突出社科商科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韩亦舜说。

学校一直提倡跨学科交叉融合。但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几经尝试,都不大理想。原因当然很多:建实体机构,等于是对存量资源(编制,办公室等等)进行一个重新分配,会引起很多矛盾。获取增量资源,推动这件事情的可行性会大一些。一旦建了校级实体,它和其他实体就是平行关系,就会回到“不相交”的状况,失去了交叉的可能性,也失去跨学科的机会。

学校曾成立过不少非实体机构,每个机构也都设立的管委会。但由于挂靠了具体院系,管委会和挂靠院系领导班子的角色难以划分。而不一样的是,数据院没有挂靠实体院系,由关心数据院发展建设工作的有关院系领导组成“管委会”。“这很像公司里的董事会,既可以为数据院的发展把握大方向,又不会很大程度上干预数据院的具体运作。”韩亦舜这样解释道。

而请来德高望重、著作等身的国际数据管理领域顶尖学者、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特聘主任教授俞士纶(Philip S. Yu)教授担任兼职的院长,则可以摆脱技术门派的分歧,把重点放在数据应用上。

577dbe98a9be2e201b97d030c760510b0077e20d

国际数据管理领域顶尖学者、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特聘主任教授俞士纶(Philip S. Yu)教授受聘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院长

鉴于教授学者管理研究机构的兴趣与特点,校领导想尝试请一位管过企业的人来参与这个研究院的管理运营工作。因为在国外,很多研究机构,医院等不是‘学而优则仕’,而是由专业管理人员在管理在运营。这就有了韩亦舜执行副院长的加入。

因为这与众不同的四大特点,使得数据院真的“与众不同”。特别是强烈的求生存感和使命感,我想这和有企业背景的韩院长有很大关系。

“我常常被学校有关部门批评。我们冲劲大,有时会跑偏,有时会和学校现有的规章制度有冲突。大数据对谁都是个新鲜事物,带来新思维,面临新挑战。有冲突这也正常,相互理解吧。另外,我世界观是在改革开放大浪潮里形成的,改革、创新就是与现有规章有冲突。最后让历史、让实践来检验吧。”韩亦舜院长如是说。

数据院的创新与变革远不止这四点,它体现在数据院发展的方方面面,也显示了数据院奠基者们在最初设计时的缜密思考。

数据院的三大任务是:人才培养,科学平台和品牌传播。

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是数据院人时时在思考的问题。校领导决定清华大数据人才培养,不采用直接面向社会招生的模式,也就决定了必须创新。

为了实现跨学科跨领域“π”型人才培养,数据院跳出现有学科建设的思维模式,用“能力提升”这样一个证书项目,面向全校招收在校研究生学生。并在教学环节进行了很多新的尝试。这给授课老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数据院更是一个非教学实体的身份几乎承担了全部的教学管理和经费支持的任务。这在校内外都绝无仅有。数据院聘请了国际知名企业的高管和校内教师一起,组成了大数据教育指导委员会,清华大数据教育也得到了他们的悉心指导。

7174fe6c9c24235bb0ec040d0570f0a2c7cf1447

清华大学大数据硕士项目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

数据院在科研方面的探索体现在没有以技术路线为导向,而是以应用场景为导向,组织校内相关领域的老师合作。为此先后成立了“工业大数据”、“医疗大数据”、“交通大数据”等科研平台。这些产业应用场景都足够大,甚至可以包容全校的科研力量徜徉其中

在数据驱动的科研平台建设方面,以“清华医学研究数据平台”搭建工作为例,很难有哪个单一院系愿意做,肩负建设跨学科跨领域交叉融合平台使命的数据院当仁不让地站了出来。数据院还在推动校内老师和长庚医院的医生们结对子,搞科研。有这样一个数据平台就可以真正实现“医工结合”。像数据院推动的司法大数据、舆情大数据向全校的老师和学生开放,也将改变数据驱动的科研生态。

efbaa8d3fb4324268d0c6ed3f8244340989862a0

2017年度数据院各研究中心工作交流会

品牌传播这个词在校内很少使用。有“清华大学”这个品牌不就行了吗?所以数据院的有些做法也让很多人不理解。其实,真正的品牌传播应该有深层的内涵,传播品牌实际上传播的是品牌所包含的理念。透过微信公众号“数据派”,公开系列讲座,论坛,思享会持续在业界发出声音,发出清华人特有的理性声音。希望为当下燥热的大数据带来一股理性的“清流”。

691295ae9a286522fd32ee940c264386e5740a2d

自2014年12月始,数据科学研究院“应用•创新”及“技术·前沿”公开系列讲座开始举办,首场演讲者分别为SAS中国区总经理刘政以及时任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吴甘沙。

面对大数据时代所需要的新思维,数据院推出了“RONG”的理念,并在2014年的年底,举办了第一场“RONG”论坛。为此,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老师对“RONG”进行了诠释:RONG,取其与“融”“溶”“荣”“容”之谐音,意指“融合”“融洽”“包容”“宽容”“繁荣”“荣光”等,代表了数据研究院成立的某种初衷和理念,故以RONG 之音一言以蔽之。

基于RONG理念建立的RONG基金,不拘一格聘请RONG教授、RONG研究员,发放RONG奖学金;用RONG冠名的大型论坛、峰会又进一步传播了RONG理念。

2016年的统计数字显示,一年间,全校有来自四十余个不同院系的百余位教授学者参加了数据院的活动,这在学校的历史上不多见。这就是RONG。截止到2017年底,三十几个院系的逾千名学生报名参加了“大数据能力提升项目”,数百名学生拿到了“大数据能力提升证书”,这在学校的“能力提升项目”族中,也不多见。这就是RONG。

数据院对社会资源的聚拢能力,也是让其它高校羡慕不已的特色之一。从新春人才交流会到大数据日,从课堂作业到暑期实习,大数据企业与数据院越走越近。由于坚持不懈地走产学研融合的道路,各方都从中尝到了甜头。从当初“请求企业来”到现在“企业请求来”,背后当然是数据院的教师和教学管理者们的辛苦付出。

24字方针中的“问题引导”、“业界联盟”,在数据院得到了具体的实践。2014年11月,数据院联合多家校友大数据企业和社会大数据企业,成立了“清华大数据产业联合会”,后更名为:“清数大数据产业联盟”。数据院的理念与实践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大量的实际需求来自企业,让老师及学生得以“根植真环境,直面真问题,挖掘真数据,锻炼真技能。”,也涌现出一批企业导师,产学研真的RONG在了一起。

如此,说回到开篇的“甜”。我在采访中发现,每当讲到苦,大家总是寥寥几句,或者是“嗨这没什么。”而说到“甜”,大家都是滔滔不绝,因为这和他们的事业心、成就感紧密相连。每一次的创新被学校和社会认可,他们甜;每一次的克服困难达成使命,他们甜;每一次的思想碰撞发出耀眼的火花,他们甜;说到苦,他们闪烁泪花,说到甜,他们更是泪花闪烁。难怪韩院长这样说道:“可能所有人最后留下的都是甜美的记忆。”

数据院的四年,勾勒出一条清晰的轨迹。第一步,抓好品牌建设,传播理念,产生社会影响力;第二步,巩固教学管理工作,以适应社会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第三步,着力数据科研平台的建设,推动以科研为目的的数据开放,助力学校大数据科研工作。

面对未来,数据院将不忘初心,继续推动大数据教学和科研在清华的发展。为创新而生的数据院将继续砥砺前行……思维模式的碰撞还会继续,行事风格的差异还会继续。困难一定有,障碍一定有,方法也一定有。

0017dc6b7dc5fcf3a0609371938d14798d19b814

数据院RONG理念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8-04-18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数据派THU”,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数据派THU”。

相关实践学习
基于MaxCompute的热门话题分析
本实验围绕社交用户发布的文章做了详尽的分析,通过分析能得到用户群体年龄分布,性别分布,地理位置分布,以及热门话题的热度。
SaaS 模式云数据仓库必修课
本课程由阿里云开发者社区和阿里云大数据团队共同出品,是SaaS模式云原生数据仓库领导者MaxCompute核心课程。本课程由阿里云资深产品和技术专家们从概念到方法,从场景到实践,体系化的将阿里巴巴飞天大数据平台10多年的经过验证的方法与实践深入浅出的讲给开发者们。帮助大数据开发者快速了解并掌握SaaS模式的云原生的数据仓库,助力开发者学习了解先进的技术栈,并能在实际业务中敏捷的进行大数据分析,赋能企业业务。 通过本课程可以了解SaaS模式云原生数据仓库领导者MaxCompute核心功能及典型适用场景,可应用MaxCompute实现数仓搭建,快速进行大数据分析。适合大数据工程师、大数据分析师 大量数据需要处理、存储和管理,需要搭建数据仓库?学它! 没有足够人员和经验来运维大数据平台,不想自建IDC买机器,需要免运维的大数据平台?会SQL就等于会大数据?学它! 想知道大数据用得对不对,想用更少的钱得到持续演进的数仓能力?获得极致弹性的计算资源和更好的性能,以及持续保护数据安全的生产环境?学它! 想要获得灵活的分析能力,快速洞察数据规律特征?想要兼得数据湖的灵活性与数据仓库的成长性?学它! 出品人:阿里云大数据产品及研发团队专家 产品 MaxCompute 官网 https://www.aliyun.com/product/odps 
相关文章
|
缓存 Java 关系型数据库
正式变实习?掌趣科技这波操作太恶心
正式变实习?掌趣科技这波操作太恶心
92 0
|
Web App开发 云安全 前端开发
2020 年末总结,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致敬自己一年的心酸历程
恰逢官方征文,谨以此篇记录自己一年的心酸历程与前端知识的感悟。
276 0
灵魂发明家自述:我就是靠这个创业成功的
灵魂发明家自述:我就是靠这个创业成功的
147 12
灵魂发明家自述:我就是靠这个创业成功的
|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Android开发
任性”出走的8年后,中国版谷歌仍是纸上谈兵
自2010年谷歌服务器迁出中国后,多年来,关于谷歌重回中国的声音不绝于耳。
任性”出走的8年后,中国版谷歌仍是纸上谈兵
|
人工智能 前端开发 开发者
创新工场成立十周年丨李开复:不忘初心,AI+ 时代是传统产业的历史机遇
创新工场成立十周年丨李开复:不忘初心,AI+ 时代是传统产业的历史机遇
创新工场成立十周年丨李开复:不忘初心,AI+ 时代是传统产业的历史机遇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新零售 存储
|
设计模式 移动开发 前端开发
蚂蚁前端的开局十年:一切都在路上
下一个十年已开启,前路期待与你同行。
蚂蚁前端的开局十年:一切都在路上
赛伯乐叶聚利:创业需要经历三个境界
没有产品以及模式创新,创业是不可能成功的。
518 0
一枚戒指,一场仪式,这件事阿里巴巴坚持了15年
为入职满五年的员工举行盛大仪式,为他们每个人戴上私人订制的戒指,是阿里巴巴坚持了15年“五年陈”的传统。1月22日,阿里集团为最新一季的“五年陈”们举行了授戒仪式。
4381 0
新时代企业家该怎么做?马云坦言“三观要正”!
马云在2018年中国绿公司年会上提出:新时代企业家必须要有“三观”,追“三性”,以此积极承担参与风险控制、精准脱贫、污染防治这“三大攻坚战”的责任。
914 0
下一篇
无影云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