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又快又好的响应业务需求,占据竞争优势?
需要怎样的业务组织结构?
产品线规划以及技术实现又如何匹配?
促销是简洁明了还是把人绕晕了好?
大家好,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史海峰,目前在当当技术部里负责架构部。感谢中生代技术群的邀请,今天冒昧跟大家分享一些这几年在电商行业对营销的理解。营销体系这个概念很大,泛化一点,面向用户的所有售前、售中环节都可以算是。所以也不大可能面面俱到,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可能会比较散。本次分享尝试从业务、产品和技术三个维度解读营销体系。纯属个人感受,难免偏颇,请各位见谅,求指点。
12年刚到当当的时候,觉得电商业务很有意思,从业务结构上看起来最复杂的有几点:
- 仓储的管理和优化,到仓库里的都是成本
- 供应链,良好的预测和库存控制
- 客户行为分析,读懂客户,维持客户粘性,拓展新客户
- 各种促销,把客户绕晕,但又不能晕到不买了
电商的运营核心目标就是销售,不是改变世界,也不是高品质生活,所以营销这方面也是表面竞争最激烈的战场。于是就跟线下商场一样,要搞活动,要造节,最后发现一切正式非正式官方民间的节日都成了购物节。顺便吐槽一下,如今618、双十一搞得乱花渐欲迷人眼,我已经不怎么跟风非要占个便宜薅羊毛了,太费劲。
一般电商公司,一条产品线上关联几个主要角色,业务部门、产品部门、研发部门,今天也就从这三个方面来入手。
业务
在商业管理理论中有几种营销理论,分别是4P、4C和4R。4P: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进(promotion)
4C:消费者的需求与欲望(Consumer needs wants)、消费者愿意付出的成本(Cost)、购买商品的便利(Convenience)、沟通(Communication);
4R:关联(Relevance)、反应(Responsive)、关系(Relationship)、回报(Recognit)
具体含义各位感兴趣可以百度,可以看做是一层层的进化。
4C:关注客户,满足消费需求。
4R:关系营销,维系客户,持续消费,发掘需求。
用一个比较糙的比喻,就是最早的时候是手里有货不知道卖给谁,可劲儿吆喝,用低价来吸引人,后来玩好了,知道该找什么样的人才有钱买东西,需要啥就卖啥,最后大家都熟了,有了感情,不是就图个新鲜感或者便宜了,而是越处越有感情,你自己还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边就做好了给你送上门去,开开心心掏钱。
但做电商网站做大了就是B2C,需要人机互动,才越玩花样越多,越复杂越智能,这是行业的大趋势,越是综合电商越需要更多的营销手段。像垂直品类或者唯品会闪购那种一招鲜吃遍天的电商,相对可能会简单一些。而O2O这类非标品电商则要求更为复杂,本身实际情况就很复杂。
从赚钱的角度来讲,主管销售运营的业务部门是最重要的,业务部门的分工和运作模式决定了电商公司的业务模型。
在PC时代,首页是电商最重要的流量入口,有人说过,打开一个电商网站的首页,就能知道业务部门怎么划分的。现在的淘宝上,天猫、聚划算、天猫超市,也是排在前面,单独标出红色的。
技术是业务服务,业务决定技术架构,营销体系的功能源自业务部门的运营能力。有时候想技术驱动业务,做一个功能出来,但运营根本不用,做了也是白做。比如常说的数据化运营,不是说搞一套大数据系统就OK,而是运营人员切实的关注数据,使用数据,依赖数据。
营销体系的对象应该是客户,做好的话,就是千人千面,能够根据每个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
这其中有很多玩法,往大了说,618、双十一,往小了说,限时抢、满减、多买多折、加价购、赠品、手机专享价,往花样了说,积分、抽奖、会员级别、礼券、拍卖、众筹、一元购、秒杀、团购、预售、预订、企业客户销售、分销、定时购、心愿单、红包、满额包邮等等等等。
总而言之,营销是面向人的,与同行竞争的,与人斗其乐无穷,电商都依赖于系统,营销活动的执行需要系统支持,需要把营销的手段都实现在系统里,而且要推陈出新,比同行玩得更吸引消费者。
一个公司经营多年,逐渐就会树立起自身的品牌形象,这个形象是消费者心目中的,不见得是公司的宣传口号。而品牌是无形资产,是一个复合的符号,有了品牌影响力,意味着有了忠诚的客户群,就能活得很好。比如当当近几年很少做广告,但活跃用户上千万,在图书销售领域有着极强的品牌。比如有一些似乎名不见经传的电商网站,存在了很多年,一直不温不火,都是有稳定的客户群和收入。
从营销角度看,广告、代言、赞助、冠名、公益、行业大会等等都是,但相对传统,也不大可能通过系统来监控和评估。
而如今移动互联网时代,APP端订单占了多数,还有每天都必须打开的微信,依托于公众号的营销也是很有效果的。
所以从业务层面看,跨渠道跨品类跨商家的协同、多种营销手段的聚合、面向客户的完整闭环、更深度结合技术手段是未来的趋势,也是对业务部门的挑战。
产品
所谓产品,落地之后就是系统,或者说产品线。前面提到了业务运营上需要很多玩法,对于一个综合电商来说,很难用一套系统来实现,即便是规模很小,花样多了,也需要合理的建模和解耦,搞成一大坨就丧失了灵活性和扩展性。
基本上,不同的营销方式,需要不同的独立系统支持,于是前台系统越来越多,后台如果同样划分,就会特别零碎,各自独立,缺乏复用和协同。
于是乎我们看到了阿里调整了组织结构,提出了“小前端+大中台”的模式,组织结构对应着系统架构,有一个通用的平台,才好在上面展开各种手段。
电商的业务运营部门可以按照品类垂直切分,但产品线没有必要,除非是美团、去哪儿那样的包含多种差异很大的业务线的公司,如今多数的所谓电商,还是指在线零售。
如今电商行业越来越成熟,系统也在不断进化,促销的业务模型越来越复杂。往往会产生之前完全没有想到过的关联,比如手机专享价,比如赠送运费险。
这张图是当当促销系统重构时设计的模型,支持多种规则和维度,但真的还是有hold不住的。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引导客户使用APP成了经营目标,于是催生了分渠道的差异化营销,礼券有移动端专用的,促销价也有专门针对移动端的。促销方法越来越多,同一个商品可能同时有几种促销,甚至出现了给客户选择使用哪种促销这种功能,促销的条件限制、互斥和叠加规则越发复杂。能给用户多个选择似乎还是好的,比如我遇到过因为VIP折扣导致低于包邮门槛加上邮费反而更贵的情况,那时候我认为我应该有权决定是否享受VIP折扣。
最优解怎么来?就要在最终下单结算的交易环节进行整合计算,上面说的所有营销规则,多数都要作用在交易系统,于是交易系统成了最复杂的计算系统,还要求够快,不能让客户等。现在很多B2C都是平台电商,搞起促销来,要整合入驻商家,同样需要系统化支持,于是便有了活动管理平台。
活动管理平台的核心模型是活动,由平台或者商家发起,设定一定的条件和要求,这样既便于宣传,也便于在数据上进行统计,支持运营。
数据化运营,最怕的就是没数据,或者有了数据分析不出来,为什么某个商品销售的好,为什么某个地区客户多。这一切的一切还是先要有数据,尽可能收集所有有价值的数据,价格的历史,库存的变化,用户的操作行为。只有有意识有目的的积累足够多的数据,才有可能应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分析出规律,提供好的推荐、预测。用好数据,需要专门的人才,不是只需要会开发和算法,更重要的是理解业务,会数据分析。
复杂的营销给系统带来的更大挑战是计算收益,评估效果,设错价格的情况属于乌龙,但叠加了几种不同促销,如何分摊成本,计算毛利率又是一件麻烦事儿。如果做到位,每个客户都会有用户画像,有计算出的信用度和消费倾向,喜好,成长潜力。我曾经开玩笑说电商的最终的目标就是精细化计算,每个人看到的价格和优惠都是不同的,连比价都没法比。
而且现在面向用户端的聚合太强,用原来简单功能划分的方法切分产品归属已经不合时宜,需要更多的交叉重叠,对于管理成本和沟通效率都带来了挑战。
研发
综合电商,业务量可以不大,但商品一定要多,充分发挥“长尾效应”,当然这也体现的是运营策略。
商品数据量大了,促销系统既要支持大数据量,还要提供快速响应的服务以及保证数据一致性,自然会有很多挑战。比如一般的促销规则是基于商品的,也有基于店铺的、品类的,再交叉叠加客户级别、渠道、区域等等,当然也都有时效性。这其中需要分别建立不同的数据模型,要支持数据量的快速增长,促销已经是常态,多数热销品随时都在促销,促销数据既变化率较高,数据量也大,怎么扩展?
要支持例外品,要同步给搜索系统,要快速更新,同步商品的状态,分色分码关系的变更,尽量避免数据不一致的情况。这就需要搭建基于数据库分库分表、高效大批量的MQ、缓存集群的技术架构。还要支持各种互斥和叠加的规则设置、计算,客户被绕晕了,系统不能晕,这需要规则引擎。赶上促销,流量暴涨,还要能快速的一键部署,弹性扩容。
说到搜索,关于促销我一直比较关注,促销活动那么多,动不动就几十万品,其实意义是不大的,客户根本看不过来。那么最基础的,就是提供搜索功能,这方面亚马逊做了,京东和当当都没怎么做。京东比较精一点的是很多促销活动商品非常有限,在活动页面上都展示出来了,不需要搜索。
当当目前正在改进促销列表页面,原来支持品类、价格销量排序,接下来将会提供搜索功能。
做得再好一些,可以提供基于收藏夹、购物车甚至是浏览历史、推荐列表的凑单推荐。至于秒杀、拍卖、预订、定时购之类的多半都是独立的系统,根据各自不同特点实现即可,多数都有成熟的解决方案。最基本的商品推荐,目前能做到个性化非常好的也不多,这里有很多现实问题,比如国内电商较多,难以数据共享导致数据不完整,也有时间不够长数据积累不足方面因素,可能还有一些算法效果的问题,现在多数的推荐主要基于商品相关性提供,类似买了又买看了又看,从客户本身特征挖掘有限。还有最基本的就是变价了,抓取行业商品价格、促销、库存情况,根据变价策略进行调整,这方面的关注点一个是怎样抓取和防抓,抓取的时间点,变价的速度,与比价平台数据同步的实时性。这方面可以关注到的包括当年淘宝屏蔽百度,最近据说有所放开,以及京东当年某段时间价格干脆用图片显示。
基本的功能要做好,现在有更高级的也不能落下,所以行业竞争的门槛和成本都是在不断提高的。
随着流量越来越珍贵,营销模式进化到了更为聚合密集的场景,在每一个能够与用户交互的场景尽一切可能带来转化,加深关系。比如如今商品详情页、购物车、交易页面上会聚合更多的信息,自动匹配能够使用的礼券,或者推送新的礼券,也许将来每一个界面都聚合所有核心功能。这样自然需要更多的系统交互,服务调用更为复杂,更难以管理,要有服务治理机制和框架,需要有应用层的流量控制。
另外,要做数据化运营,先要收集数据、汇总数据、处理数据,与业务系统之间解耦的常见做法是通过消息中间件,也就是说,业务系统将业务事件、数据通过消息发出来,监听消息的可以是其他业务系统,也可以是数据系统。对于运营类的数据系统,并不需要特别精确的数据,但实时性越高越好。因此传统的离线方式的处理已经不能满足实时营销的需求。
把数据收集下来才能形成反馈,针对用户形成下一步的营销动作,在用户还没离开之前就进行交互,如果离开,则要通过其他的渠道,邮件、短信、微信等等进行处理。
那么在研发技术层面,需要有足够的系统资源,高效全面的数据收集体系,高度匹配的业务分析工具,完善的自动化运维部署系统,保障稳定的高可用架构和基础平台。没有好的技术基础,要想构建如此复杂的营销体系,是不大可能实现的。
好了,三方面都说了不少,个人拙见,求指正。
Q&A
Q:有两个小问题,第一个,就是上面提到的基础平台都有哪些 第二个就是如果业务朝令夕改技术这边该如何应对
1.技术层面的基础平台跟营销关系不大,业务层面的话,可参考阿里的中台,搜索、数据、共享事业群(交易啊、商品啊,客户啊等等)
2.电商基于系统,业务变更正常,但必须考虑时间成本和代价,包括ROI。一般互联网鼓励试错,但不代表可以一错再错不负责任。就像做产品、项目要有复盘,业务方面也应该衡量效果和成本。
Q:全渠道营销工具,里面有很多的营销玩法:1、这些玩法的生命周期有多长,新玩法和老玩法对销量的buff加成怎样?2、如何把这些营销工具有机结合起来一起用?有什么策略管理吗?
1.产品生命周期看业务部门需要了,技术提供可行性和数据支持,比如分配流量,A/B TEST,以便判断营销效果,做好了,有一定积累和模型,可以做一些预测,但最终决策还是运营部门。
2.有机结合一方面是被业务部门天马行空逼出来的,另一方面产品部门要分析通用性,进行系统层面的整合,并将整合后的能力反馈给业务部门。基本属于业务驱动型,要说策略,就尽量不要重复造轮子吧。还有,可能的话,留出一定扩展性。
Q:请问团购网站在你所说的电商范围内吗?做这类网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A:团购网站也算是电商,相对模式比较单一,好像分成商品类和服务类。团购多数是要对接供应商或者商家,整合模型比较复杂,系统对接也比较多,需要数据同步。这是我想到的。
Q:组织一次营销活动,在20个营销工具里面,选哪套配置会得到最佳效果,技术能支撑业务决策吗?(例如选择3个营销工具的“铁三角”组合什么的)
A:技术支撑业务决策,在有比较充足的数据沉淀情况下是可以的。
本文来自 史海峰微信个人公众号“IT民工闲话”:
当当架构部诚聘性能测试工程师,位置北京东北三环内,欢迎推荐。
请发简历到 shihaifeng@dangdang.com
岗位职责:
1、了解性能测试项目需求,合理确定性能测试工具选型;
2、负责编写性能测试过程各阶段文档产出物:性能测试计划、性能测试报告;
3、开发性能测试脚本,并有效管理与维护;
4、部署与维护性能测试环境,保证正常使用;
5、研究性能测试工具或辅助工具的使用和开发;
6、预测系统的性能瓶颈、风险和安全隐患,针对性能瓶颈快速、准确地甄别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7、制定线上性能测试方案,协调相关部门,在确保业务正常的前提下进行性能测试;
任职资格:
1、计算机相关专业统招本科及以上学历,3年以上编写性能测试程序或使用性能测试工具实施测试的经验;其中两年以上web项目性能测试经验,有WEB网站测试经验者优先;
2、精通LoadRunner,了解缺陷管理工具;
3、熟悉WEB技术,如XML/HTML/CSS/javascript等;
4、熟练使用至少一种开发语言,如:C/Java/Python/Go等;
5、熟悉MySQL/SQLServer/Oracle等至少一种数据库,能够熟练编写SQL语句;
6、熟悉Linux操作系统、掌握网络基本知识、了解Redis/MongoDB。
6、熟悉Jmeter、Http_load等自动化测试工具者优先考虑;
7、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好,责任心强,能积极主动推进工作进程;
本文作者 史海峰
中生代技术微信号公众号:freshman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