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的习惯与知识生产方式的变迁
我有个同事叫侯象洋,他有个blog是专门研究知识生产管理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我blog的首页链接中找到他的地址。
那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更是一个实际的操作问题。今天我说的,其实还不算是生产方式,应该说是根据个人习惯的变化而引起的一些思考。知识工作者与物质工作者的差异在工具上。知识生产者的工具虽然简单,但是却受其他因素影响大,工具的效用也截然不同。
三年之前,我写东西,不用钢笔是写不出来的,后来是不用电脑写啥也写不出来。那是因为三年前,手写东西有一种书法的感觉,同时还有人帮助打字,自己编辑修 改自己的电子版的稿子还算顺手。后来是没有人帮自己打字了,逼着自己打,虽然笨拙,但是还是硬是把标准智能拼音练得与职业打字员的五笔的速度差不多。
最近年把,好象又是一个变化,就是本来blog的维护,好象是一个专栏一样,只能把自己已经写好的东西复制上去,好象才是对人是负责的。结果文章的风格与 blog的风格不完全一样,不怎么讨人喜欢。blog虽然是随性文字,却自然应该首先是有感而发。生产的速度是越来越快,原料好象没有什么增长,最后所堆 砌的大部分是快餐类的东西。甚至也会引以为豪。
此刻感觉到自己似乎能够从容地直接在线写东西了。那其实和对面做个人自己自言自语的感觉差不多,不同的,自己是自己的记录者。
顿然一念,越来越快的生产方式到底决定了我们生产了什么?是一时的快意?还是良久的积淀?朋友的召唤?还是远程的应答,或许都不是。因为写字,已经成为癖 好,已经成为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是自然的一个部分。是一种表达,是一种发表,是一种对群体归宿的追求。
个体如此?群体如何?我们看一些圈子的文章,其实也和个体一样,不过是相对集中的主题一样。
在王玉荣老 师的《管理百年》讲座中(有幸,我在温州能亲自听到她的课程),曾经介绍德鲁克的一个观点,当前的知识生产者的生产效率还相当于工业世界里面的手工业阶 段,还远远没有到大工业的地步,更不要说是后工业时代,以及我们都贴金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的落后在于每个个体的落后,以及群体的无意识。
现在获得资讯的方式已经越来越多,内容也自然是更加丰富,但是我们的加工成本却是成倍地增加,最终居然是无法自拔。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除了德鲁克的判断之外。我们还有一些什么想法?......
本文转自 王甲佳 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secajia/416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