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密马斯克NeuraLink:释放人脑全部潜能,不只做神经织网

简介:
本文来自AI新媒体量子位(QbitAI)

到目前为止,媒体和外界通常将伊隆·马斯克新成立的人脑计算机接口公司NeuraLink视为一家神经织网(neural lace)技术公司,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根据与马斯克关系密切的博客WaitButWhy新发布的博文,NeuraLink宣称要探索更广泛的技术,释放人脑的全部潜能,将人类和机器思维融合在一起。

WaitButWhy是一家以写超长科普性文章而闻名的网站,文风活泼幽默,而马斯克一直是其文章的忠实粉丝,以至于2015年,马斯克曾经主动询问该网站创始人Tim Urban是否能为特斯拉和SpaceX写一些文章,为公众解释清楚他们正在做的事情。后来,马斯克也一直和Tim Urban保持着密切联系,这次更是拉出了包括Paul Merolla、Vanessa Tolosa、Max Hodak、Dj Seo等人在内的半个NeuraLink创始团队来接受他的采访。

从Tim Urban的新文章中,我们得知了不少关于NeuraLink的新信息。

不只神经织网

神经织网是一种可注射进大脑的柔性网状设备。神经织网提供了平台,可以收集来自大脑的信号,并产生信号对大脑进行刺激。当马斯克宣布将探索脑机接口时,总是会提到神经织网这种前沿技术。不过,现在回头再看,我们可以发现马斯克关注的并非仅限于此,而他使用这种说法,也不是严谨的学术研究措辞。

今年2月在迪拜举办的世界政府峰会上,马斯克又谈到了神经控制和神经织网的潜力。不过当时,他使用“神经织网”的说法主要是由于,这早已出现在科幻小说中,尤其是知名的《文明》系列小说。而马斯克,是这套书的粉丝。

马斯克曾多次提到2015年在啮齿动物中的一项知名实验。这被公认为是神经织网的一种实例,但研究本身并没有提到“神经织网”的说法。而外界在对NeuraLink公司的细节几乎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做出了这样一个猜测:它将把这种实验技术应用于人类身上。

目前的情况表明,这种刚刚起步的神经电极技术只是NeuraLink考虑的多种选择之一。神经织网有着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因此有可能不会得到最终应用。此外,NeuraLink甚至可能不会推出我们想象中真正的消费级产品。

除了神经织网,WaitButWhy的博文还提到了其他技术,比如印在皮肤上的电极矩阵、在动脉中张开进而能够影响所有神经元的支架,甚至还有一些更疯狂的想法,比如光遗传学和碳纳米管。博文中还提到了“神经尘埃”,这项技术由NeuraLink的一名联合创始人参与开发。相对于神经织网,神经尘埃对人体的损伤程度更小。神经尘埃利用了弥散至大脑,嵌入大脑外层的纳米电极。

不过,即使神经尘埃比神经织网更有效,对于电极技术NeuraLink可能仍没有确定研究方向。研发团队目前还面临着诸多困难,比如带宽问题(目前最多能做到用两百个电极控制几百个神经元,而NeuraLink的目标是控制一百万个)、植入问题(除了开颅,如何用其他更“友善”的方式进行植入)、生物适配学问题(如何避免人体的排异反映)、无线信号传播问题等等。在确定想要开发什么样的技术之前,Neuralink还无法实际着手开发。Neuralink有可能同时进行多项实验,并在其中做出选择。

全面招兵买马

这也可以解释,为何NeuraLink目前正在招聘的职位覆盖了很广的范围。在该公司刚刚正式上线的官方网站上,首页就是正在招聘的职位。

 NeuraLink LOGO

NeuraLink列出了15个拟招聘的职位,包括软件工程师和脑机互动科学家等,都是全职,工作地点都在旧金山。

这家公司在官方网站上写道:

Neuralink正在开发一种超高带宽脑机接口,希望将人脑与电脑连接起来。

我们正在寻找一流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不需要神经科学领域的经验:才能和激情更加重要。我们希望多数团队都来自其他领域和行业。

我们主要看重是否具备特殊能力,以及以往是否开发过真正有效的东西。”

第一份工作是精密加工工程师,职责是负责开发和制造新型生物探针。该职位可能需要重新设计一些物理设备,并最终植入人脑。

NeuraLink在招聘的首席科学家是负责“先进接口”的,要“打造下一代纳米级生物设备接口,记录和控制神经活动”。另有两个高级科学家职位,分别关于脑机接口和神经科学。

这三个职位似乎是Neuralink的理论研究核心,因为招聘启事要求他们都必须发表过相关的高品质论文,证明自己的创造性原创思维,简历也要过硬。

马斯克对这些职位可能已经心有所属——如果没有这些核心成员,他不太可能头脑一热就成立这样一家公司。

另外,NeuraLink还在招聘聚合物科学家(此人可能负责研究可植入神经织网设备的最优材料)以及具备可植入探针开发经验的医疗设备工程师。这家创业公司还在招聘机电一体化工程师,负责设计“下一代医疗机器人”,此人需要与影像导航手术软件工程师和手术团队密切配合。

你或许已经注意到其中的趋势:Neuralink最开始的设计都瞄准了人体内部。与之不同的是,Facebook周三宣布将研究非侵入性的脑机界面。

为了开发未来的复杂设备,Neuralink还在招募多名具备生物设备开发经验(但专长有所差异)的工程师,包括医疗设备工程师、模拟及混合信号工程师、各类软件工程师、生物医学工程师、硬件系统集成工程师、微电子封装工程师、医学影像软件工程师等。

此外,他们还在招募电化学家,让其负责开发“导电薄膜和墨水”,从而开发一种人体和大脑互动的特殊技术。

对于那些没有多个研究生学位和多年工作经验的人,Neuralink也在招募合适的实验室技术员。该公司不会完全由高级科学家组成,还需要多个层次的人才来促进他们的发展。

本文作者:陈桦 李杉 
原文发布时间:2017-04-21
相关文章
|
6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的冲破界限与开拓领域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深度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不断冲破技术界限,拓展应用领域。本文将介绍深度学习的前沿技术和其在多个领域中的应用,展示出其在推动科技进步和改变生活方式方面的巨大潜力。
34 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挖掘
大脑里真有ResNet!全球首张「果蝇大脑连接组」面世:耗费十余年,重建三千神经元,超50万突触!
大脑里真有ResNet!全球首张「果蝇大脑连接组」面世:耗费十余年,重建三千神经元,超50万突触!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这盘「大脑」80万细胞,5分钟学会打乒乓球完爆AI!(2)
这盘「大脑」80万细胞,5分钟学会打乒乓球完爆AI!
157 0
|
人工智能 编解码
这盘「大脑」80万细胞,5分钟学会打乒乓球完爆AI!(1)
这盘「大脑」80万细胞,5分钟学会打乒乓球完爆AI!
134 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Web App开发 人工智能
如何让深度学习突破数据瓶颈?这家创业公司直接挑战生物神经元的计算模型
Demiurge Technologies 是一家位于瑞士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他们致力于研究生物神经元的计算原理,开发下一代深度学习,以解决小样本学习和与物理世界交互的难题。他们的深度学习系统将应用于第四级别自动驾驶和探索机器人等领域。与大部分人工智能公司不同的是,Demiurge Technologies 希望从根源解决目前深度学习存在的问题,面对这样一个不论在神经科学领域,还是人工智能领域都同样重要的问题,他们的勇气、方法和视野都令人尊敬。也希望 Demiurge 的创业思路和运作模式能够给从业者带来灵感和启发。
187 0
如何让深度学习突破数据瓶颈?这家创业公司直接挑战生物神经元的计算模型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传感器
神经拟态技术会与 AI 芯片形成竞争吗?
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科学家就已经设想将人类大脑的功能映射到硬件上,就是直接用硬件来“模拟”人类大脑的结构,这种方法称为神经拟态计算。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动驾驶
吴恩达:模拟人脑,未来AI执行精神层面任务有望快过人类!
AI在未来如何实现真正的“智能”?这个问题似乎遭遇瓶颈。目前深度学习对人类大脑的模拟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是否应该沿这条路继续走下去?吴恩达认为,通过深度学习模拟大脑,未来的AI能够比人类更快地完成精神层面的任务。也有研究人员认为,应从大自然中寻找灵感,让AI建立关于世界的“心理模型”。
1399 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DeepMind用深度学习模仿大脑推理,预测编码智能推进一大步!
预测编码理论认为,大脑的感知、运动控制、记忆及其他高级功能,取决于真实经历和大脑对未来的预测之间的差异。DeepMind新推出的“生成查询网络”模仿了大脑的预测编码机制,明显提升了预测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1714 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测试技术
【并非愚人节】科学家创建可自我复制的神经网络,AI像生命体一样繁殖
自体复制是生物体生活中的一个关键部分,然而这在以往的人工智能中被忽略了。最近,一些计算机科学家开始创造可以进行自体复制的神经网络,他们把这项研究发在了arXiv上。
1498 0
下一篇
无影云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