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在捣腾基于 RTMP 协议的流媒体直播框架,其间参考了众多博主的文章,剩下一些细节问题自行琢磨也算摸索出个门道,现将自己认为比较恼人的 AAC 音频帧的推送和解析、H264 码流的推送和解析以及网上没说清楚的地方分享给各位。
RTMP 协议栈的实现,Bill 直接使用的 libRTMP,关于 libRTMP 的编译、基本使用方法,以及简单的流媒体直播框架,请参见博文[C++实现RTMP协议发送H.264编码及AAC编码的音视频],言简意赅,故不再赘述。
言归正传,我们首先来看看 AAC 以及 H264 的推送。
不论向 RTMP 服务器推送音频还是视频,都需要按照 FLV 的格式进行封包。因此,在我们向服务器推送第一个AAC 或 H264 数据包之前,需要首先推送一个音频 Tag [AAC Sequence Header] 以下简称“音频同步包”,或者视频 Tag [AVC Sequence Header] 以下简称“视频同步包”。
AAC 音频帧的推送
我们首先来看看音频 Tag,根据 FLV 标准 Audio Tags 一节的描述:
我们可以将其简化并得到 AAC 音频同步包的格式如下:
音频同步包大小固定为 4 个字节。前两个字节被称为 [AACDecoderSpecificInfo],用于描述这个音频包应当如何被解析。后两个字节称为 [AudioSpecificConfig],更加详细的指定了音频格式。
[AACDecoderSpecificInfo] 俩字节可以直接使用 FAAC 库的 faacEncGetDecoderSpecificInfo 函数来获取,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音频源进行计算。一般情况下,双声道,44kHz 采样率的 AAC 音频,其值为 0xAF00,示例代码:
根据 FLV 标准 不难得知,[AACDecoderSpecificInfo] 第 1 个字节高 4 位 |1010| 代表音频数据编码类型为 AAC,接下来 2 位 |11| 表示采样率为 44kHz,接下来 1 位 |1| 表示采样点位数 16bit,最低 1 位 |1| 表示双声道。其第二个字节表示数据包类型,0 则为 AAC 音频同步包,1 则为普通 AAC 数据包。
音频同步包的后两个字节 [AudioSpecificConfig] 的结构,援引其他博主图如下:
我们只需参照上述结构计算出对应的值即可。至此,4 个字节的音频同步包组装完毕,便可推送至 RTMP 服务器,示例代码如下:
网上有博主说音频采样率小于等于 44100 时 SamplingFrequencyIndex 应当选择 3(48kHz),Bill 测试发现采样率等于 44100 时设置标记为 3 或 4 均能正常推送并在客户端播放,不过我们还是应当按照标准规定的行事,故此处的 SamplingFrequencyIndex 选 4。
完成音频同步包的推送后,我们便可向服务器推送普通的 AAC 数据包,推送数据包时,[AACDecoderSpecificInfo] 则变为 0xAF01,向服务器说明这个包是普通 AAC 数据包。后面的数据为 AAC 原始数据去掉前 7 个字节(若存在 CRC 校验,则去掉前 9 个字节),我们同样以一张简化的表格加以阐释:
推送普通 AAC 数据包的示例代码:
至此,我们便完成了 AAC 音频的推送流程。此时可尝试使用 VLC 或其他支持 RTMP 协议的播放器连接到服务器测试正在直播的 AAC 音频流。
H264 码流的推送
前面提到过,向 RTMP 服务器发送 H264 码流,需要按照 FLV 格式进行封包,并且首先需要发送视频同步包[AVC Sequence Header]。我们依旧先阅读 FLV 标准 Video Tags 一节:
由于视频同步包前半部分比较简单易懂,仔细阅读上述标准便可明白如何操作,故 Bill 不另作图阐释。由上图可知,我们的视频同步包 FrameType == 1,CodecID == 7,VideoData == AVCVIDEOPACKET,继续展开 AVCVIDEOPACKET,我们可以得到 AVCPacketType == 0x00,CompositionTime == 0x000000,Data == AVCDecoderConfigurationRecord。
因此构造视频同步包的关键点便是构造 AVCDecoderConfigurationRecord。同样,我们援引其他博主的图片来阐释这个结构的细节:
其中需要额外计算的是 H264 码流的 Sps 以及 Pps,这两个关键数据可以在开始编码 H264 的时候提取出来并加以保存,在需要时直接使用即可。具体做法请读者自行 Google 或参见 参考博文[2],在此不再赘述。
当我们得到本次 H264 码流的 Sps 以及 Pps 的相关信息后,我们便可以完成视频同步包的组装,示例代码如下:
至此,视频同步包便构造完毕并推送给 RTMP 服务器。接下来只需要将普通 H264 码流稍加封装便可实现 H264 直播,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普通视频包的组装过程。
回顾 FLV 标准 的 Video Tags 一节,我们可以得到 H264 普通数据包的封包信息,FrameType == (H264 I 帧? 1 : 2),CodecID == 7,VideoData == AVCVIDEOPACKET,继续展开,我们可以得到 AVCPacketType == 0x01,CompositionTime 此处仍然设置为 0x000000,具体原因 TODO(billhoo),Data == H264 NALU Size + NALU Raw Data。
构造视频数据包的示例代码如下:
至此 H264 码流的整个推送流程便已完成,我们可以使用 VLC 或其他支持 RTMP 协议的播放器进行测试。
关于 AAC 音频帧及 H264 码流的时间戳
通过前文的步骤我们已经能够将 AAC 音频帧以及 H264 码流正常推送到 RTMP 直播服务器,并能够使用相关播放器进行播放。但播放的效果如何还取决于时间戳的设定。
在网络良好的情况下,自己最开始使用的音频流时间戳为 AAC 编码器刚输出一帧的时间,视频流时间戳为 H264 编码器刚编码出来一帧的时间,VLC 播放端就频繁报异常,要么是重新缓冲,要么直接没声音或花屏。在排除了推送步骤实现有误的问题后,Bill 发现问题出在时间戳上。
之后有网友说直播流的时间戳不论音频还是视频,在整体时间线上应当呈现递增趋势。由于 Bill 最开始的时间戳计算方法是按照音视频分开计算,而音频时戳和视频时戳并不是在一条时间线上,这就有可能出现音频时戳在某一个时间点比对应的视频时戳小, 在某一个时间点又跳变到比对应的视频时戳大,导致播放端无法对齐。
目前采用的时间戳为底层发送 RTMP 包的时间,不区分音频流还是视频流,统一使用即将发送 RTMP 包的系统时间作为该包的时间戳。目前局域网测试播放效果良好,音视频同步且流畅。
参考博文
[1][C++实现RTMP协议发送 H.264 编码及 AAC 编码的音视频]
[2][使用 libRtmp 进行 H264 与 AAC 直播]
[3][RTMP直播到FMS中的AAC音频直播]
本文转自Bill_Hoo 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billhoo/1557646,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