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CTO名博讲堂--案例精解企业级网络构建》:自测题解题分析

本文涉及的产品
云防火墙,500元 1000GB
简介:
《51CTO名博讲堂--案例精解企业级网络构建》――自测题解题分析
        感谢网友捧场!测试题出来之后,很多网友提出疑问,下面是我对第一部分测试题的解释。
1.有一小公司的网络建设比较仓促,网络布线环境比较混乱,管理机制也不完善,网络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总经理挠头的很,尤其是网络工程外包的那些人已经无法取得联系了,这群人消失在中关村茫茫的人海中了。如果你作为一名老板请来的技术人员,你觉得网络经常出现故障和下面哪个问题关联较小?(第一章,B)
A. 物理连接
B. 人员素质
C. 逻辑连接
D. 应用程序
答案:考虑这道题需要你理解老板的用途,公司员工的人员素质当然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操作水平来说非常重要,但你作为一名老板请来的技术人员,上来就评价人家员工不好肯定不能有说服力。所以还是从技术的角度的去分析。网络故障归纳起来和网络连接的3个条件有关:物理连接(Physical Connection)、逻辑连接(Logical Connection)、应用程序(Application),只有这3个方面的条件都满足的时候,网络的功能才能发挥出来。
 
2.杨经理公司的网络建立没有多久,就接到了这样的通知:要求填报单位真实的网络设备情况。这次网络调查表填写的事情落到财务部门不是意外,而是财务部门的人逞强所造成的,在没见到表格内容就在会议上说“网卡”什么的,这肯定成为领导关注的对象了。真的看到表格之后,可难坏了他们,什么“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一堆专业术语后面应该填什么呀?你认为哪种说法不太合理?(第一章,B)
A. 在网关设备一栏中可以填入:路由器
B. 在网关设备一栏中可以填入:集线器
C. 在网关设备一栏中可以填入:交换机
D. 在网关设备一栏中可以填入:防火墙
答案:本题考查了网关的含义。网关(Gateway)又称为网间连接器,或者说协议转换器。网关在传输层上以实现网络互连,是最复杂的网络互连设备,仅用于两个高层协议不同的网络互连。网关的结构也和路由器类似,不同的是网关主要用于广域网互连。这里判断的误区在于B和C,集线器不能用于协议转换,而交换机的范畴很广,广域网交换机还是不便存在的。
 
3.公司新招聘了一位网管员,此人喜好咬文嚼字,北京人将这种同事戏称为“杠头”。以下是他的惊人用户,你认为哪句话有点问题?(第一章,A)
A. 45Mbps传输的T3链路比以1.544 Mbps传输的T1链路具有更高的速度
B. 45Mbps传输的T3链路比以1.544 Mbps传输的T1链路具有更高的带宽
答案:任何网络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使用带宽(Bandwidth)来描述它们的传输容量。带宽(Bandwidth)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在给定的条件下)理论上能通过某一特定区域的最大比特量。但T3和T1的实际比特传输速度接近于光速,所以实际的比特传输速度不会改变。
带宽指的是链路上每秒传输多少比特,而不是比特实际传输有多快。如果只用到它们传输能力内的一小部分时,它们传输数据的速率大致相同,这就像一滴水在细管和粗管里的流速大致相同的道理一样。因此,通常更难准确地说是T3的带宽比T1的要大,因为它在相同时间内能够传输更多的信息,而不是它有更高的速度。

4.有时LAN、MAN和WAN间的边界非常不明显,很难确定LAN在何处终止,MAN或WAN在何处开始,这就造成了企业外部网络和内部网络的区分问题。你认为哪种说法最能将边界描述清楚?(第一章,C)
A. 用连接的介质区分
B. 用连接的设备区分
C. 用连接的协议区分
D. 用连接的费用区分
答案:网络边界的概念非常模糊,Intranet就是建立在企业内部的Internet,又称内连网,也有人称为“Internal Internet或Corporate Internet”。Extranet是Intranet的延伸和扩展。Intranet的着眼点在于企业内部,是一种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离的内部网络,而Extranet是一个使用Intranet技术使企业与其客户和其他相关企业相连以完成共同目标的交互式合作网络。网友提出质疑的是为什么不选择B,原应很简单,比如我们用防火墙这个设备来区分的话,你很难有说服力,因为内部网络同样也蹿在防火墙。

5.中铁集团某分公司进行了一次网络改造,分公司的网络用户报告说其中有一台客户端在调整办公室后无法访问总部服务器。由于总公司到分公司的路途遥远,所以采用了电话支持和网络设备远程排错的方法,最终排除了故障。管理员远程登录到这台交换机,利用show ip interface brief 命令查看其端口是否工作正常,他使用了OSI排错模型中的哪种方法?(第一章,A)
A. 从下至上的方法:从OSI模型底端开始,顺序向上
B. 从上至下的方法:从OSI模型顶端开始,顺序往下
C. 分而治之的方法:从OSI模型特定层开始,确定问题是在该层、还是上层或下层
答案:OSI模型并不只是一项“死”知识,而是指导网络组建和故障排除的一种原则。利用OSI模型排除网络错误工作中有上述3种方法可以使用。工程师首先要求用户检查网络客户端网络的物理连接是否正常,查看网线是否与墙上端口和设备相连,连接点是否牢靠等。如果工程师在现场就可查看交换机端口的指示灯状态是否正常,但现在是不可能了。所以只能远程登录到这台交换机,利用show ip interface brief 命令查看其端口是否工作正常。我们在排除错误的时候都是先看接口工作是否正常,如果正常再看协议,所以选择A非常合理。
 
6.还是上面的那个管理员,他在交换机上执行了show mac address-table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2 命令,现在他在检查哪层的信息。(第一章,B)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传输层
E. 会话层
F. 表示层
G. 应用层
答案:第二层的关键是MAC地址,可以对照交换机接口上的MAC地址和客户端的MAC地址是否相同,使用show mac address-table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2 命令可以显示连接此接口计算机的MAC地址信息。此时在客户端上查看本机的MAC地址,如果不匹配则说明交换机上的接口并不是真的连接了这台客户端。
 
7.这道题考验你看“杂书”的能力,世界上第一个个人计算机局域网络“ALTO ALOHA网络”,有个网络工程师的鼻祖写了一段备忘录,称他已将该网络改名为以太网(Ethernet),其灵感来自于“电磁辐射是可以通过发光的以太网来传播”的无线技术。你认为这个人是谁?(第2章,C)
A. John Von Neuman
B. Alan Mathison Turing
C. Bob Metcalfe
D. Steve Jobs

答案:世界上第一个个人计算机局域网络“ALTO ALOHA网络”是在1973年5月22日首次开始运行。这天,Metcalfe写了一段备忘录,称他已将该网络改名为以太网(Ethernet),其灵感来自于“电磁辐射是可以通过发光的以太网来传播”的无线技术。
最初的以太网实验型以2.94Mbps的速度运行,该实验网络的成功建立和突出表现引起了DEC、Intel、Xerox三家公司(简称DIX)的注意、这三家公司借助该实验网络的经验,最终在1980年发布了第一个以太网协议标准。从1980年的“建议书”到今天,Ethernet逐渐成熟和完善,发展到10Gbps,并逐渐占据了局域网的统治地位。

8.某办公楼的第二层主要由制图部、设计部和部门主管办公室使用,另外,网络核心机房也在这一层。第二层大概有40个用户,大部分在楼层两端的小隔间里。注意用户集中在这一层的两端,要求用到的线缆长度最短的方案,下面哪种交换机采购方案比较合理?(第2章,A)
A. 两台具有24个10/100Mbps端口和2个千兆端口的交换机。
B. 一台具有24个10/100Mbps端口和2个千兆端口的交换机。
C. 两台具有48个10/100Mbps端口和2个千兆端口的交换机。
D. 一台具有48个10/100Mbps端口和2个千兆端口的交换机。
答案:办公楼的第二层主要由制图部、设计部和部门主管办公室使用,另外,网络核心机房也在这一层。第二层大概有40个用户,大部分在楼层两端的小隔间里。两台具有24个10/100Mbps端口和2个千兆端口的交换机。
之所以使用两台交换机,是因为用户集中在这一层的两端。如果使用放置在楼层中间的一个交换机,将会需要多条长电缆延伸到楼层的两端。另外,使用两台24个端口的交换机能够确保只有24个客户端共享到核心交换机的上行端口,而不是使用48个端口交换机。如果选择D,你可能就有点太浪费了,哈哈。另外提示你一下,虽然网上可以下载到很多网络设计方案,但这些方案往往对于你的网络很不合适。网络方案设计的格式和文档结构有很多都是相似的,但内容却差之千里。

9.51CTO办公楼现在正在进行一次综合布线项目:包括数据和语音两大系统,全部采用超五类和六类布线系统,其中数据点136个,语音点125个。主配线间位于二层的光节点机房,数据系统主干采用6芯多模光纤,语音系统主干采用五类大对数铜缆,水平布线采用类非屏蔽双绞线。你认为下面哪种施工步骤比较合理?(第3章,B)
A. 管线施工、模块安装、UTP线缆敷设、主干光纤敷设、配线架配线、整体测试、验收。
B. 管线施工、UTP线缆敷设、主干光纤敷设、模块安装、配线架配线、整体测试、验收。
C. 管线施工、主干光纤敷设、UTP线缆敷设、模块安装、配线架配线、整体测试、验收。
D. 管线施工、配线架配线、UTP线缆敷设、主干光纤敷设、模块安装、整体测试、验收。

答案:此题争论最多!其中排除的是A和D,B和C之间的顺序是否存在颠倒呢,我想实际工作中是这样的,如果我们在管线施工后就要实施俗称的“穿线”工作了,主配线间位于二层的光节点机房,数据系统主干采用6芯多模光纤,如果先行光纤敷设,在UTP穿线用力过大,可能使光纤受到过度的外力(弯曲、侧压、牵拉、冲击等)。

10.51CTO办公楼布线基本结束了,我乘电梯下楼,另外两个工程师在电梯里说到了“菲涅耳反射”,我认为这是一种很高深的技术,可能和什么病有关。后来查到了这是光纤熔接损耗中的术语?“菲涅耳反射”指的是什么呢?(第3章,C)
A. 内部损耗。
B. 外部损耗。
C. 反射损耗。
D. 光谱损耗。
E. 牵引力损耗。

答案:光纤连接点是光纤损耗的重要因素,光纤损耗的原因还包括:

  • 内部损耗。由于两根光纤之间的不匹配和不同轴性造成的,不匹配是由于光纤的机械尺寸超出了容许偏差,它不能通过提高接续技术来解决。

  • 外部损耗。由于接续不理想而导致的,包括光纤末端处理不当及光纤末端表面上的外来微粒。

  • 反射损耗。由于在接续处存在两个不同表面的接触使一些光被反射回来造成的,这种现象称为“菲涅耳反射”。

















本文转自张琦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zhangqi/92428,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相关文章
|
15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TensorFlow
深度学习基础:神经网络原理与构建
**摘要:** 本文介绍了深度学习中的神经网络基础,包括神经元模型、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通过TensorFlow的Keras API,展示了如何构建并训练一个简单的神经网络,以对鸢尾花数据集进行分类。从数据预处理到模型构建、训练和评估,文章详细阐述了深度学习的基本流程,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度学习入门的起点。虽然深度学习领域广阔,涉及更多复杂技术和网络结构,但本文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38 5
【计算巢】网络拓扑结构的比较分析:星形、环形与总线型
【5月更文挑战第31天】本文介绍了网络的三种常见拓扑结构:星形、环形和总线型。星形拓扑易于管理和维护,信息传递高效;环形拓扑结构简单,信息环状传递,但环中断可能导致网络瘫痪;总线型成本低、扩展易,但总线故障会全局影响。理解其特点有助于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网络结构。
|
5天前
|
供应链 安全 区块链
区块链模块化:构建灵活、可扩展的未来网络
**区块链模块化**拆分系统为独立模块,提升**可扩展性**和**安全性**,增强**灵活性**,适应不同场景需求,如跨链互操作、行业定制和公共服务。模块化设计促进系统**定制化**,支持快速迭代,是区块链技术发展和创新的关键趋势。
|
5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PyTorch 算法框架/工具
RNN、LSTM、GRU神经网络构建人名分类器(三)
这个文本描述了一个使用RNN(循环神经网络)、LSTM(长短期记忆网络)和GRU(门控循环单元)构建的人名分类器的案例。案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输入一个人名来预测它最可能属于哪个国家。这个任务在国际化的公司中很重要,因为可以自动为用户注册时提供相应的国家或地区选项。
|
5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RNN、LSTM、GRU神经网络构建人名分类器(一)
这个文本描述了一个使用RNN(循环神经网络)、LSTM(长短期记忆网络)和GRU(门控循环单元)构建的人名分类器的案例。案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输入一个人名来预测它最可能属于哪个国家。这个任务在国际化的公司中很重要,因为可以自动为用户注册时提供相应的国家或地区选项。
|
5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存储
神经网络案例实战
使用PyTorch解决手机价格分类问题:收集包含RAM、存储等特征的手机销售数据,将价格分为4个等级的分类任务。步骤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工程、选择神经网络模型、训练、评估和预测。模型使用Sigmoid激活的三层网络,训练时采用交叉熵损失和SGD优化器。通过调整模型结构、优化器和学习率以优化性能。
|
11天前
|
数据采集 存储 数据挖掘
Python网络爬虫实战:抓取并分析网页数据
使用Python的`requests`和`BeautifulSoup`,本文演示了一个简单的网络爬虫,抓取天气网站数据并进行分析。步骤包括发送HTTP请求获取HTML,解析HTML提取温度和湿度信息,以及计算平均温度。注意事项涉及遵守robots.txt、控制请求频率及处理动态内容。此基础爬虫展示了数据自动收集和初步分析的基础流程。【6月更文挑战第14天】
90 9
|
6天前
|
JSON Java API
【Android】使用 Retrofit2 发送异步网络请求的简单案例
**摘要:** Retrofit是Android和Java的HTTP客户端库,简化了RESTful API交互。它通过Java接口定义HTTP请求,并提供注解管理参数、HTTP方法等。要使用Retrofit,首先在AndroidManifest.xml中添加`INTERNET`权限,然后在`build.gradle`中引入Retrofit和Gson依赖。创建服务器响应数据类和描述接口的接口,如`Result`和`Api`。通过Retrofit.Builder配置基础URL并构建实例,之后调用接口方法创建Call对象并发送异步请求。
40 1
|
10天前
|
存储 SQL 安全
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漏洞分析与加密技术探讨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本文深入探讨了网络安全中的常见漏洞类型及其影响,并介绍了当前流行的加密技术和提升安全意识的方法,旨在为读者提供系统的知识分享与技术探讨。
15 3
|
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中的威胁情报分析与响应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中的威胁情报分析与响应的应用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