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节中给出了如下方法绘制文本
DrawText (hdc, TEXT ("Hello Windows CE!"), -1, &rect, DT_CENTER | DT_VCENTER | DT_SINGLELINE);
DrawText是一个相当高级的函数,允许由程序显示文本,而由Windows处理大部分细节。DrawText的头几个参数几乎是不言而喻,很直观。当前正在使用的设备环境句柄被传入,同时传入的还有被TEXT宏包围的用来显示的文本,声明成Unicode字符串是为了符合Windows CE的需要。第三个参数是要输出的字符个数,当为-1,则表示传入的是以NULL为终止符的字符串并由Windows计算其长度。
第四个参数是一个指向rect结构的指针,为文本规定了格式化矩形。DrawText用该矩形作为文本格式化输出的基础。文本如何格式化取决于函数的最后一个参数--格式化标志位。这些标志位指定文本如何被放在格式化的矩形里。在指定了DT_CALCRECT标志位的情况下,由DrawText来计算需要输出的文本的尺寸。DrawText甚至用自动计算出的行中断(line break)来将文本格式化多行。在HelloCE的情况里,标志位规定文本应该水平居中(DT_CENTER)和垂直居中(DT_VCENTER)。DT_VCENTER标志只在单行文本的情况下有效,所以最后一个标志位DT_SINGLELINE规定如果矩形宽度不足以显示整个字符串时,文本不应该折成多行。
画文本的另一个方法就是使用下面的函数:
BOOL ExtTextOut (HDC hdc, int X, int Y, UINT fuOptions,
const RECT *lprc, LPCTSTR lpString,
UINT cbCount, const int *lpDx);
ExtTextOut函数同DrawText相比有一些优势。首先,ExtTextOut画单行文本往往更快一些。其次,文本并不在矩形里格式化,而是以传入的x、y坐标作为文本绘制的起始坐标。通常,该点是矩形的左上角坐标,但它可以随着DC中文本对齐方式来改变。传入的rect参数用做剪切矩形,如果背景模式是opaque,则背景颜色的区域被绘制。该矩形参数可以是NULL,表示不需要剪切或者opaquing(不透明化)。接下来的两个参数是文本及字符个数。最后一个参数允许应用程序指定相邻字符之间的水平距离。
Windows CE与其它版本的Windows不同的地方在于只有这两个文本绘制函数用于显示文本。通过使用DrawText或ExTextOut,您可以模拟TextOut 和 TabbedTextOut等其它版本Windows里文本函数所能做的大部分操作。这是Windows CE同Windows早期版本不同的地方之一,通过牺牲向后兼容性来获得一个更小的操作系统。
设备环境属性
关于HelloCe中用的DrawText,我还没有提到的是当显示文本时程序对DC配置做的大量假设。在Windows设备环境上绘制需要很多参数,例如前景色和背景色、文字如何绘制在背景上以及文字的字体等。每次绘制时并不是指定所有这些参数,设备环境保持当前设置,也就是属性,每次在绘制设备变量上绘制时都使用这些属性。
前景色和背景色
文本属性最显而易见的是前景色和背景色。SetTextColor 和GetTextColor允许程序设置和获取当前颜色。这两个函数在Windwos CE设备支持的灰度级屏幕和彩色屏幕上都可以运行的很好。
使用前面提到的GetDeviceCaps函数,可以确定设备支持多少颜色。该函数原型如下:
int GetDeviceCaps (HDC hdc, int nIndex);
您需要被查询的DC的句柄,因为不同的DC有不同的内容。例如,打印机DC就不同于显示器DC。第二个参数指出要查询的内容。在返回设备上可用颜色时,当设备支持256色或更少颜色时,NUMCOLORS返回支持的颜色数量。当超过256时,NUMCOLORS对应的返回值为-1,用BITSPIXEL可以返回颜色,此时返回的是每个像素所用的位(bit)数。通过将BITSPIXEL的返回值左移动一位,可以将这个值转换为颜色数,代码示例如下:
nNumColors = GetDeviceCaps (hdc, NUMCOLORS);
if (nNumColors == -1)
nNumColors = 1 << GetDeviceCaps (hdc, BITSPIXEL);
文字对齐方式
当用ExtTextOut显示文本时,系统用DC的文字对齐方式来决定在哪里绘制文本。通过SetTextAlign 函数,文字可以水平和垂直对齐。
SetTextAlign 如下:
UINT WINAPI SetTextAlign (HDC hdc, INT fmode);
传给fmode的对齐标方式标志位如下所示:
TA_LEFT 文本左边缘与控制点对齐(控制点解释见后)
TA_RIGHT文本右边缘与控制点对齐
TA_TOP文本顶部与控制点对齐
TA_CENTER文本以控制点为中心水平居中
TA_BOTTOM文本底部边缘与控制点对齐
TA_BASELINE文本基线与控制点对齐
TA_NOUPDATECP在调用ExtTextOut后,DC的当前点并不更新
TA_UPDATECP在调用ExtTextOut后,DC的当前点更新
上面描述中提到的控制点指的是传给ExtTextOut的x、y坐标。对SetTextAlign的每次调用,垂直对齐标志和水平对齐标志可以组合在一起。
绘制模式
影响文本输出的另一个属性是背景模式。当字母在设备环境上绘制时,系统使用前景色绘制字母自身。字母之间的空间则是另一回事。如果背景模式设置为不透明,则使用当前背景色来绘制该空间。但如果背景模式设置为透明,字母之间的空间保持文字绘制之前的状态。虽然这可能不像是一个大的区别,但设想一个使用图画或者图片来填充的窗口背景。如果文字在图片顶部输出,背景模式设置为不透明,文字周围的区域会被填充,背景色会填充在图片上。如果背景模式是透明,文字在图片上看起来就像文字原本就在图片上一样,图片会在文本的字母之间显示出来。
LRESULT DoPaintMain (HWND hWnd, UINT wMsg, WPARAM wParam,
LPARAM lParam) {
PAINTSTRUCT ps;
RECT rect, rectCli;
HBRUSH hbrOld;
HDC hdc;
INT i, cy;
DWORD dwColorTable[] = {0x00000000, 0x00808080,
0x00cccccc, 0x00ffffff};
GetClientRect (hWnd, &rectCli);
hdc = BeginPaint (hWnd, &ps);
// Get the height and length of the string.
DrawText (hdc, TEXT ("Hello Windows CE"), -1, &rect,
DT_CALCRECT | DT_CENTER | DT_SINGLELINE);
cy = rect.bottom - rect.top + 5;
// Draw black rectangle on right half of window.
hbrOld = (HBRUSH)SelectObject (hdc, GetStockObject (BLACK_BRUSH));
Rectangle (hdc, rectCli.left + (rectCli.right - rectCli.left) / 2,
rectCli.top, rectCli.right, rectCli.bottom);
SelectObject (hdc, hbrOld);
rectCli.bottom = rectCli.top + cy;
SetBkMode (hdc, TRANSPARENT);
for (i = 0; i < 4; i++) {
SetTextColor (hdc, dwColorTable[i]);
SetBkColor (hdc, dwColorTable[3-i]);
DrawText (hdc, TEXT ("Hello Windows CE"), -1, &rectCli,
DT_CENTER | DT_SINGLELINE);
rectCli.top += cy;
rectCli.bottom += cy;
}
SetBkMode (hdc, OPAQUE);
for (i = 0; i < 4; i++) {
SetTextColor (hdc, dwColorTable[i]);
SetBkColor (hdc, dwColorTable[3-i]);
DrawText (hdc, TEXT ("Hello Windows CE"), -1, &rectCli,
DT_CENTER | DT_SINGLELINE);
rectCli.top += cy;
rectCli.bottom += cy;
}
EndPaint (hWnd, &ps);
return 0;
}
Demo的实质内容在OnPaintMain函数里。对DrawText的第一次调用并没有在设备环境上画任何东西。相反,使用DT_CALCRECT标志指示Windows将文本串的矩形尺寸存在rect里。该信息用于计算字符串的高度,并存储在cy里。接下来,在窗口的右侧绘制了一个黑色矩形。函数接下来用不同的前景色、背景色在透明和不透明模式下输出了 同样的字符串。
字体
本文转自xyz_lmn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xyzlmn/818942,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