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Angular1.x显然是非常成功的。但由于最初的架构设计和Web标准的快速发展,逐渐的显现出它的滞后和不适应。这些问题包括性能瓶颈、滞后于极速发展的Web标准、移动化多平台应用,学习难度等。
所以Angular团队最终决定以全新方式构建Angular2框架。Angular2框架现在已经进入RC6版本,很快它就将进入最终发布版。Angular2带来了很多不错的特性,它们包括跨平台、高性能、高效开发,拥抱web标准等等。
由于在Angular中引入了render层隔离设计,所以它也很容易实现跨平台的拓展。多平台拓展,理论上只需要实现目标平台的render层处理逻辑。目前在Angular2的生态圈中已有的跨平台框架如下:
Universal / Isomorphic: Universal(https://universal.angular.io/);
Progressive Web App: mobile-toolkit(https://mobile.angular.io/);
NativeScript: nativescript-angular(https://github.com/NativeScript/nativescript-angular);
React Native: react-native-renderer(https://github.com/angular/react-native-renderer);
Ionic2: Ionic2(http://ionic.io/2/);
Electron: angular-electron(https://github.com/angular/angular-electron/);
…....
Angular2架构的重新设计,使得其在性能方面也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组件树和单向的@Input、@Output使得变更的影响变得可预知,不再需要Angular1那样多次的digest直到稳定;以及结合
ChangeDetectionStrategy.OnPush
与immutablejs或者是Rxjs,Angular2的变更检查算法复杂度降为了log(n)。相对于Angular1,得到了至少5倍的性能提升;Universal服务端渲染能够更好提升首屏加载的性能,以及单页面应用的SEO问题;
AOT技术引入,能够让组件处理的生成代码提前到构建时期;再加上TypeScript的tree shaking等技术,能够更大化的减小加载JavaScript文件大小和提升运行时性能;
Web端Web Worker的实现,能够更好的解放我们的UI线程,得到更好的而用户体验,以及性能的提升;
不仅仅这些,Angular2还有很多的优秀特性。如:基于TypeScript的静态类型检查、拥抱web标准(Shadow dom,fetch API)等等。
总之,Angular2是一门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前端框架。随着Angular2进入了RC6版本,意味正式发布版将不远矣。开始学习Angular2的时机已经到了。
同时笔者也开源了自己的rebirth项目供大家学习。它是一个利用Angular2开发的博客系统前端部分。它涉及到的Angular2知识点非常的全面,包括:组件化,自定义directive,路由,HTTP交互,Template drive form和Reactive form,异步路由,jwt token认证,资源权限控制,动态加载component,jQuery插件集成等常用知识点。
同时rebirth项目也集成了很多前端优秀的技术实践:
Angular2 + rxjs
bootstrap-sass
codemirror + markdownit(online markdown文档编辑器)
webpack2 + DashboardPlugin(代码打包)
TypeScript2 + @types
stubby(数据mock框架)
tslint + codelyzer(ts代码和Angular2组件静态检查)
angular2-template-loader(Angular2 component的html、css打包)
karma + phantomjs(TDD开发)
sass + postcss(css样式组织)
typedoc(ts文档)
fontgen-loader(icon font)
.......
在这里为大家放上几张rebirth效果图,供大家预览:
移动端样式:
PC端样式:
希望大家能喜欢。有任何的问题可以在笔者的github提issue,笔者会在空闲时间为大家解答。
rebirth 项目地址: https://github.com/greengerong/rebirth
本文转自破狼博客园博客,原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whitewolf/p/5851196.html,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