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io系列17之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原理

简介: 我们初学java的第一个程序是"hello world" 1 public class HelloWorld { 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3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4 } 5 } 上面程序到底是怎么在屏幕上输出“hello world”的呢?这就是本来要讲解的内容,即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的原理。

我们初学java的第一个程序是"hello world"

1 public class HelloWorld {
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3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4  } 5 }

上面程序到底是怎么在屏幕上输出“hello world”的呢?这就是本来要讲解的内容,即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的原理。


我们先看看System.out.println的流程。先看看System.java中out的定义,源码如下:

复制代码
1 public final class System {
2  ... 3 4 public final static PrintStream out = null; 5 6  ... 7 }
复制代码

从中,我们发现,
(01) out是System.java的静态变量。
(02) 而且out是PrintStream对象,PrintStream.java中有许多重载的println()方法。

OK,我们知道了out是PrintStream对象。接下来,看它是如何被初始化的,它是怎么和屏幕输出关联的?
我们还是一步步来分析,首先看看System.java的initializeSystemClass()方法。
1. initializeSystemClass()的源码如下: 把out部分标记为红色

复制代码
 1 private static void initializeSystemClass() {
 2  3 props = new Properties();  4 initProperties(props); // initialized by the VM  5  6  sun.misc.VM.saveAndRemoveProperties(props);  7  8 lineSeparator = props.getProperty("line.separator");  9  sun.misc.Version.init(); 10 11 FileInputStream fdIn = new FileInputStream(FileDescriptor.in); 12 FileOutputStream fdOut = new FileOutputStream(FileDescriptor.out); 13 FileOutputStream fdErr = new FileOutputStream(FileDescriptor.err); 14 setIn0(new BufferedInputStream(fdIn)); 15 setOut0(new PrintStream(new BufferedOutputStream(fdOut, 128), true)); 16 setErr0(new PrintStream(new BufferedOutputStream(fdErr, 128), true)); 17 18 loadLibrary("zip"); 19 20  Terminator.setup(); 21 22  sun.misc.VM.initializeOSEnvironment(); 23 24 Thread current = Thread.currentThread(); 25  current.getThreadGroup().add(current); 26 27  setJavaLangAccess(); 28 29  sun.misc.VM.booted(); 30 }
复制代码

我们只需要关注上面的红色代码部分:即
FileOutputStream fdOut = new FileOutputStream(FileDescriptor.out);
setOut0(new PrintStream(new BufferedOutputStream(fdOut, 128), true));
将这两句话细分,可以划分为以下几步:
第1步 FileDescriptor fd = FileDescriptor.out;
第2步 FileOutputStream fdOut = new FileOutputStream(fd);
第3步 BufferedOutputStream bufOut = new BufferedOutputStream(fdOut, 128);
第4步 PrintStream ps = new PrintStream(bufout, true);
第5步 setOut0(ps);
说明:
(01) 第1步,获取FileDescriptor.java中的静态成员out,out是一个FileDescriptor对象,它实际上是“标准输出(屏幕)”的标识符。关于FileDescriptor的详细介绍,可以参考博文“java io系列09之 FileDescriptor总结”。
FileDescriptor.java中与FileDescriptor.out相关代码如下:

复制代码
 1 public final class FileDescriptor {
 2  3 private int fd;  4  5 public static final FileDescriptor out = new FileDescriptor(1);  6  7 private FileDescriptor(int fd) {  8 this.fd = fd;  9 useCount = new AtomicInteger(); 10  } 11 12  ... 13 }
复制代码

(02) 创建“标准输出(屏幕)”对应的“文件输出流”。
(03) 创建“文件输出流”对应的“缓冲输出流”。目的是为“文件输出流”添加“缓冲”功能。
(04) 创建“缓冲输出流”对应的“打印输出流”。目的是为“缓冲输出流”提供方便的打印接口,如print(), println(), printf();使其能方便快捷的进行打印输出。
(05) 执行setOut0(ps);


接下来,解析第5步的setOut0(ps)。查看System.java中setOut0()的声明,如下:

private static native void setOut0(PrintStream out);

从中,我们发现setOut0()是一个native本地方法。通过openjdk,我们可以找到它对应的源码,如下:

复制代码
1 JNIEXPORT void JNICALL
2 Java_java_lang_System_setOut0(JNIEnv *env, jclass cla, jobject stream)
3 { 4 jfieldID fid = 5 (*env)->GetStaticFieldID(env,cla,"out","Ljava/io/PrintStream;"); 6 if (fid == 0) 7 return; 8 (*env)->SetStaticObjectField(env,cla,fid,stream); 9 }
复制代码

说明
这是个JNI函数,我们来对它进行简单的分析。
(01) 函数名
JNIEXPORT void JNICALL Java_java_lang_System_setOut0(JNIEnv *env, jclass cla, jobject stream)
这 是JNI的静态注册方法,Java_java_lang_System_setOut0(JNIEnv *env, jclass cla, jobject stream)会和System.java中的setOut0(PrintStream out)关联;而且,参数stream 对应参数out。简单来说,我们调用setOut0(),实际上是调用的Java_java_lang_System_setOut0()。
关于JNI的更多内容,可以参考博文“Android JNI和NDK学习(02)--静态方式实现JNI”。

(02) jfieldID fid = (*env)->GetStaticFieldID(env,cla,"out","Ljava/io/PrintStream;");
这句话的作用是获取System.java的静态成员out的jfieldID,"Ljava/io/PrintStream;"是说明out是java.io.PrintStream对象。
获取out的jfieldID的作用,是我们需要通过操作“out的jfielID”来改变out的值。

(03) (*env)->SetStaticObjectField(env,cla,fid,stream);
这句话的作用是,设置fid(fid就是out的jfieldID)对应的静态成员的值为stream。
stream是我们传给Java_java_lang_System_setOut0()的参数,也就是传给setOut0的参数。

总结上面的内容。我们知道,setOut0(PrintStream ps)的作用,就是将ps设置为System.java的out静态变量。

 

前面,已经说过FileDescriptor.out就是机器的“标准输出(屏幕)”的文件标识符。我们可以通俗的将文件标识符就理解为,FileDescriptor.out就是代表的“标准输出”。
因此,在initializeSystemClass()中,上面的5步就是将“FileDescriptor.out”封装了起来。封装后的System.in既有缓冲功能;又有便利的操作接口,如print(), println(), printf()。

相关文章
|
8天前
|
存储 算法 Java
【JAVA】生成accessToken原理
在Java中,生成accessToken用于身份验证和授权,确保合法用户访问受保护资源。流程包括:1. 身份验证(如用户名密码、OAuth 2.0);2. 生成唯一且安全的令牌;3. 设置令牌有效期并存储;4. 客户端传递令牌,服务器验证其有效性。常见场景为OAuth 2.0协议,涉及客户端注册、用户授权、获取授权码和换取accessToken。示例代码展示了使用Apache HttpClient库模拟OAuth 2.0获取accessToken的过程。
|
8天前
|
安全 Java 开发者
【JAVA】封装多线程原理
Java 中的多线程封装旨在简化使用、提高安全性和增强可维护性。通过抽象和隐藏底层细节,提供简洁接口。常见封装方式包括基于 Runnable 和 Callable 接口的任务封装,以及线程池的封装。Runnable 适用于无返回值任务,Callable 支持有返回值任务。线程池(如 ExecutorService)则用于管理和复用线程,减少性能开销。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实现这些封装,使多线程编程更加高效和安全。
|
2月前
|
监控 Java API
探索Java NIO:究竟在哪些领域能大显身手?揭秘原理、应用场景与官方示例代码
Java NIO(New IO)自Java SE 1.4引入,提供比传统IO更高效、灵活的操作,支持非阻塞IO和选择器特性,适用于高并发、高吞吐量场景。NIO的核心概念包括通道(Channel)、缓冲区(Buffer)和选择器(Selector),能实现多路复用和异步操作。其应用场景涵盖网络通信、文件操作、进程间通信及数据库操作等。NIO的优势在于提高并发性和性能,简化编程;但学习成本较高,且与传统IO存在不兼容性。尽管如此,NIO在构建高性能框架如Netty、Mina和Jetty中仍广泛应用。
59 3
|
2月前
|
安全 算法 Java
Java CAS原理和应用场景大揭秘:你掌握了吗?
CAS(Compare and Swap)是一种乐观锁机制,通过硬件指令实现原子操作,确保多线程环境下对共享变量的安全访问。它避免了传统互斥锁的性能开销和线程阻塞问题。CAS操作包含三个步骤:获取期望值、比较当前值与期望值是否相等、若相等则更新为新值。CAS广泛应用于高并发场景,如数据库事务、分布式锁、无锁数据结构等,但需注意ABA问题。Java中常用`java.util.concurrent.atomic`包下的类支持CAS操作。
84 2
|
3月前
|
Java
java 中 IO 流
Java中的IO流是用于处理输入输出操作的机制,主要包括字节流和字符流两大类。字节流以8位字节为单位处理数据,如FileInputStream和FileOutputStream;字符流以16位Unicode字符为单位,如FileReader和FileWriter。这些流提供了读写文件、网络传输等基本功能。
70 10
|
3月前
|
存储 算法 Java
大厂面试高频:什么是自旋锁?Java 实现自旋锁的原理?
本文详解自旋锁的概念、优缺点、使用场景及Java实现。关注【mikechen的互联网架构】,10年+BAT架构经验倾囊相授。
大厂面试高频:什么是自旋锁?Java 实现自旋锁的原理?
|
3月前
|
Java
Java之CountDownLatch原理浅析
本文介绍了Java并发工具类`CountDownLatch`的使用方法、原理及其与`Thread.join()`的区别。`CountDownLatch`通过构造函数接收一个整数参数作为计数器,调用`countDown`方法减少计数,`await`方法会阻塞当前线程,直到计数为零。文章还详细解析了其内部机制,包括初始化、`countDown`和`await`方法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一个游戏加载场景的示例代码。
Java之CountDownLatch原理浅析
|
3月前
|
Java 索引 容器
Java ArrayList扩容的原理
Java 的 `ArrayList` 是基于数组实现的动态集合。初始时,`ArrayList` 底层创建一个空数组 `elementData`,并设置 `size` 为 0。当首次添加元素时,会调用 `grow` 方法将数组扩容至默认容量 10。之后每次添加元素时,如果当前数组已满,则会再次调用 `grow` 方法进行扩容。扩容规则为:首次扩容至 10,后续扩容至原数组长度的 1.5 倍或根据实际需求扩容。例如,当需要一次性添加 100 个元素时,会直接扩容至 110 而不是 15。
Java ArrayList扩容的原理
|
3月前
|
存储 Java 关系型数据库
在Java开发中,数据库连接是应用与数据交互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探讨Java连接池的原理与最佳实践
在Java开发中,数据库连接是应用与数据交互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探讨Java连接池的原理与最佳实践,包括连接创建、分配、复用和释放等操作,并通过电商应用实例展示了如何选择合适的连接池库(如HikariCP)和配置参数,实现高效、稳定的数据库连接管理。
92 2
|
3月前
|
算法 Java 数据库连接
Java连接池技术,从基础概念出发,解析了连接池的工作原理及其重要性
本文详细介绍了Java连接池技术,从基础概念出发,解析了连接池的工作原理及其重要性。连接池通过复用数据库连接,显著提升了应用的性能和稳定性。文章还展示了使用HikariCP连接池的示例代码,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89 1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