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成立,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当选为首任院长。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将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承担国家科技创新2030-“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重大项目等任务,产出一批世界级的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同时,探索形成有利于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促进更多科研成果在研究院诞生。
打破“围墙”,承接国家重大任务
新诞生的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北京市政府联合中国科学院、军事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建立国家实验室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共同创建成立。研究院主要工作有:
1、在原始创新方面,要建设量子信息科学技术综合性实验和研发平台,开展科技攻关,产出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实现前沿技术突破性进展和自主创新能力跨越式提升;
2、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探索科研人员产权激励、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在本地溢出转化等创新政策,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动力和活力,将研究院建成世界一流的新型研究机构,承担好“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建设任务;
3、在培育人才方面,大力引进全球顶级人才,形成以国际一流科学家为核心的结构稳定、学科全面的研究梯队,同时组建一支由世界级水平工程师组成的技术保障团队。
薛其坤介绍说,研究院长期目标是,瞄准世界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学前沿和国家在量子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战略急需,在量子计算、量子计算机、量子通信和量子器件精准测量等方面重点研发。将推翻“围墙”,让各单位部委在全新的高度上共建研究院,并对国内外开放。
成立研究院“天时地利人和”
目前,我国科学家在量子科学上进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今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团队宣布,成功构建的光量子计算机首次演示了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量子计算能力。
同时,我国的科研团队也在量子计算原理机和量子雷达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也有量子通信卫星“千里纠缠分发”的实践基础,开通了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并通过 “墨子号”量子卫星与奥地利地面站的卫星量子通信,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洲际量子通信。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新华社图)
而北京在量子信息科学研究方面具有领先优势,拥有全国最完整学科布局、最强研究队伍、国际一流实验条件和技术资源。“研究院可谓是在’天时地利人和’背景下创建。”薛其坤说。
如今,量子科学是科学皇冠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量子信息科学成为未来信息技术和整个信息产业变革的核心推动力。研究院的成立对于推动我国抢占全球量子信息技术制高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机制创新:机构无规格,人员无编制
除了科研创新,研究院将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与国际一流科研机构接轨:
1、在组织架构上,研究院是由北京市政府发起成立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不定机构规格,不核定人员编制。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是研究院的决策机构,理事会设立评估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研究院按照相关规定设立党组织。
2、在运行机制上,研究院积极在人才双聘、存量资源整合、知识产权共享等方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更好地保障研究院的建设和发展。
3、在人才引进与培养上,打破原有的科研单位人员编制化、工资额定化的模式,实行与国际科研机构接轨的人员聘用制、薪酬灵活化等模式,引导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人员以全职、双聘方式参与研究院工作,推动人才自由流动。
同时,建立存量与新增资源的协同创新、利益共享机制,尝试现有资源虚拟化共享,整合现有资源并提升使用效率。
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共享机制,知识产权形成的收益向一线科研人员倾斜,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并通过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设立量子信息研究与成果转化基金,引入专业化服务机构,推进成果转移转化。
量子计算将带给人工智能更强计算能力
算法、数据和硬件共同够成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三要素,不过,随着大数据的高速积累,目前经典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已渐渐脱离摩尔定律,而量子计算机有望提供更强的计算能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院长杜江峰在去年的一次演讲中,介绍了量子计算与经典计算机的关系。
杜江峰说,通常使用的经典计算机带有一个风扇散热,做的集成度越高,热耗越严重。经典计算机的器件热耗散不可避免,因为这是由其原理决定的。
但如果让量子计算来做,原理上保持可逆计算,便没有热耗散,可以在进行自循环,这样也是遵从量子力学规律的。
量子计算机的并行计算特性,使得它可以一次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有望在计算能力上实现对经典计算机的超越。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7-12-25
本文作者:张乾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新智元,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AI_era”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