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伟也谈项目管理,公司的中场

简介:   一个公司宛如一只球队,成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一整队的事情。那么球队在某一场具体比赛里面最重要的角色是哪一个?不是教练,如果说整个赛季如何可能是教练的功劳。如果是某一场比赛,最重要的角色是中场。对于公司也有这么一个中场的角色,不过不是老总,而是具体的那个产品经理。

  一个公司宛如一只球队,成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一整队的事情。那么球队在某一场具体比赛里面最重要的角色是哪一个?不是教练,如果说整个赛季如何可能是教练的功劳。如果是某一场比赛,最重要的角色是中场。对于公司也有这么一个中场的角色,不过不是老总,而是具体的那个产品经理。

  其实产品是否成功,部分取决于总体效率如何。我把效率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工作效率,一个是规划效率。

  工作效率很好理解,就是每个工时的投入产出比。提高工作效率很好描述:如果我们以每一个人为坐标轴来观测,就是要求每个人都有合适的负担,不能够某个人负担过重,更不能某个人负担过轻;如果我们以每一天为坐标轴来观测,就要求每一天都有合适的负荷,不能一天忙死,一天闲死。合起来很简单,就是说每一个人每一天都要有合适数量的工作去做。

  但是工作效率高了,不代表总体效率就高。比如说每天都在做,但是今天把昨天的推翻了,明天又把今天推翻了,那就是在瞎折腾。所以我们还要有规划上的效率,保证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上面说的那种瞎折腾看起来好像不可能整天发生,但是实际上在我们面对变化的需求时,就会遇到这样的事情。

  现代的软件工程是如何保证效率的呢?

  从工作效率来讲,就是尽可能准确的给出每一个任务需要的时间,然后根据这个时间给出一个时间线(Deadline)。当然,不准确是必然的,于是还可能会中间有些CheckLine来避免无法完成任务的情况到最后快结束时才爆发,然后就是加班加班再加班。Checkline订多长合适呢?一星期?我个人认为确定每一天的计划更为合理,如果做不到,那么两三天也比一星期强。因为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有的人做了一天还是好像没有什么进展似的,可能性有三个:要么规划得不好,没有自行细分更细的CheckLine;要么就是觉得得过且过,到那天再说,不急;要么就是能力不济,到最后都是这样。这三种情况我都见过,因此更紧密地时间检查周期是很有必要的,至少可以及时看出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可以有更大的余地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

  而规划效率呢,则需要准确区分新增需求、对旧有需求(设计)的改进以及对旧系统Bug的改进。作为项目经理,这几个概念是需要严格区分的,否则会产生很大的问题(这我也经历过)。

  对于Bug,无论任何时候都是需要及时修改的。那么什么是Bug呢?就是系统的实际执行情况,和原来定义的设计是相违背的,或者对于没有定义的部分,是超出常规思维方式或者逻辑上有矛盾的。与此概念最容易混淆的,是对旧需求(设计)进行改进。我们经常会听到用户会反馈类似这样的抱怨:这个文本编辑器非常的不好用,我想要他固定一个具体的大小,它却只能够设置“大中小”,而且还会随着用户的操作变大变小;那个上传图片的地方也很不好用,只能一张一张照片的上传。那么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很简单的将它和Bug区分开来:想一下这是当初就这么定义的呢,还是说定义的和用户一样,只不过开发人员弄错了?要区分Bug和需求改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修改Bug和需求是完全不一样的。修改Bug的时候,只需要告知程序员哪个地方错了即可,而修改需求,则需要很多前期的工作,例如确定需求、制定UE、制作UI、套UI、修改代码等。通常情况下,修改需求都可以“转化为”新增一个需求。

  而需求方面的新增和改进,则应该在新一个迭代之前收集,迭代开始阶段进行设计,然后进入开发阶段的时候就不应该再随意的更改了(除非证明设计有严重缺陷)。如果不这么做,你就会经常体会到今天推翻昨天的代码的情况。软件工程有讲,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中,越到后面进行修改,成本就越高。这里隐含着一个意思,就是越到后面出现的改动,你的沮丧情绪也越严重。这对整个团队是非常有伤害的。当然了,这也要求我们的中场,能够坚守立场不动摇,同时在开始开发之前,认真做好设计。

  然而这些并不是做好中场的全部,中场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是把前后场联系起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我们把系统限定为软件开发,则后场是UE、UI人员,前场是开发人员。此时中场的一个重要职责是,确定好后场的UE、UI制作是否按时完成,是否达到了前场开发人员能处理的质量水平。有的时候因为各种原因后场过来的东西,开发人员是无法处理的,例如没有切图而把整个页面的PSD给发过来了。中场就要检查和避免这种情况,如果你听UI说做完了,你就认为做完了,那是很不负责任的。最后,你的工作也可能因为这样的原因被拖了进度。

  如果我们把系统限定为整个公司的范围,则后场是开发部门,前场是销售和客服部门。这时候,一定要想办法尽量减少前后场直接来回的情况。原因是,一个这样会有很多复杂的路径存在,到时候责任人不好理清楚,响应速度也可能很慢。另一个原因是,前后场直接开大脚,质量很难控制。比如说客服接到反馈说文字编辑器很不好用,直接就告诉相关开发人员,开发人员马上就开始修改了。这样做有很多比较要命的缺点:1、所有任务的优先顺序可能无法控制;2、开发质量无法控制;3、没有任何的设计就直接上去了(多数开发人员在这方面确实很差)。也许中场很忙,会有太多的事情做,那么这个时候也需要交由一个专门的副手来执行着一个工作,而不是前后场大脚乱踢。

  如果你的职业规划中,未来有一段时间是要做中场的,那么上述的这类概念则必须要清楚。我不知道你的经历如何,就我的经历而言,违反上述规则的很常见。甚至有的时候,在某些地方我会被告知那样做是理所当然的(其实对方也说不出是个什么理,只是强调就是这样的,这就对了)。您认为呢?

目录
打赏
0
0
0
0
52
分享
相关文章
项目管理的十大领域是什么?详解
详解项目管理十大领域,整合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和干系人管理。
128 1
项目管理的十大领域是什么?详解
为何项目管理能决定企业的成功与否?
本文通过某科技公司的成功案例,探讨了如何利用项目管理工具解决跨部门协作困难、任务进度不可控、需求频繁变动及缺乏数据支持决策等问题,从而显著提高开发效率和团队协作水平。
项目经理必看:竞争性项目怎么管理?项目管理知识领域有哪些
在现代企业中,项目管理不仅是技能,更是战略。特别是在竞争性项目中,高效管理时间、资源和团队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本文介绍了竞争性项目的特点、管理步骤及十大知识领域,并推荐了板栗看板企业版作为高效的管理工具。
64 0
企业在项目管理方面一般有哪些比较难解决的问题?
企业在项目管理方面需要面对的挑战多种多样,涉及从预算、沟通到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加强项目管理能力,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成功完成。
项目十大管理(五)质量管理
* 从项目作为一次性活动来看,项目质量体现在由WBS反映出的项目范围内所有的阶段、子项目、项目工作单元的质量所构成,即项目的工作质量 * 从项目作为一项最终产品来看,项目质量体现么在其性能或者使用价值上,即项目的产品质量。项目合同通常是进行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依据。
338 1
「 项目管理 」项目立项前需要思考的9个问题
在项目开始前,通常需要进行立项环节。那么,如何才能做好项目立项呢?在立项的过程中,必须分析和澄清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 项目管理 」项目立项前需要思考的9个问题
【软件开发】【项目管理】项目管理那些事儿之那些权力
【软件开发】【项目管理】项目管理那些事儿之那些权力
343 0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03——项目立项管理
第三章 项目立项管理考选择、案例,重要程度3颗星(论文考可行性研究,可以不会)
661 0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03——项目立项管理
中小企业是否需要进行项目管理?
最近很多客户沟通中会聊到一个话题,还没有上规模的企业,需要不需要进行项目式管理? 我给到的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越早越好。 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项目管理是中大型企业针对大型的项目进行的集中式管理,形成一个个完备建制的项目团队完成指定任务。
829 0
艾伟也谈项目管理,说说我们项目组的考核
  周六又被老板招呼去开会,烦!在会上,老板说要对我们软件部实施绩效考核,并要求我们几个项目经理在一起商量下,把具体的实施细则给敲定下来。结果我们几个经理们在公司会议室一直讨论到晚上八点多才大体弄出个实验品来,准备周一就开始在软件部开展实施。
1296 1
AI助理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