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中Activity与Task相关的属性解析

本文涉及的产品
公共DNS(含HTTPDNS解析),每月1000万次HTTP解析
全局流量管理 GTM,标准版 1个月
云解析 DNS,旗舰版 1个月
简介: 与Task相关的属性解析android:allowTaskReparenting    用来标记Activity能否从启动的Task移动到有着affinity的Task(当这个Task进入到前台时)——“true”,表示能移动,“false”,表示它必须呆在启动时呆在的那个Task里。

与Task相关的属性解析

android:allowTaskReparenting
    用来标记Activity能否从启动的Task移动到有着affinity的Task(当这个Task进入到前台时)——“true”,表示能移动,“false”,表示它必须呆在启动时呆在的那个Task里。
    如果这个特性没有被设定,设定到<application>元素上的allowTaskReparenting特性的值会应用到Activity上。默认值为“false”。
    一般来说,当Activity启动后,它就与启动它的Task关联,并且在那里耗尽它的整个生命周期。当当前的Task不再显示时,你可以使用这个特性来强制Activity移动到有着affinity的Task中。典型用法是:把一个应用程序的Activity移到另一个应用程序的主Task中。
    例如,如果e-mail中包含一个web页的链接,点击它就会启动一个Activity来显示这个页面。这个Activity是由Browser应用程序定义的,但是,现在它作为e-mail Task的一部分。如果它重新宿主到Browser Task里,当Browser下一次进入到前台时,它就能被看见,并且,当e-mail Task再次进入前台时,就看不到它了。
    Actvity的affinity是由taskAffinity特性定义的。Task的affinity是通过读取根Activity的affinity决定。因此,根据定义,根Activity总是位于相同affinity的Task里。由于启动模式为“singleTask”和“singleInstance”的Activity只能位于Task的底部,因此,重新宿主只能限于“standard”和“singleTop”模式。

android:alwaysRetainTaskState
    用来标记Activity所在的Task的状态是否总是由系统来保持——“true”,表示总是;“false”,表示在某种情形下允许系统恢复Task到它的初始化状态。默认值是“false”。这个特性只针对Task的根Activity有意义;对其它Activity来说,忽略之。
    一般来说,特定的情形如当用户从主画面重新选择这个Task时,系统会对这个Task进行清理(从stack中删除位于根Activity之上的所有Activivity)。典型的情况,当用户有一段时间没有访问这个Task时也会这么做,例如30分钟。
    然而,当这个特性设为“true”时,用户总是能回到这个Task的最新状态,无论他们是如何启动的。这非常有用,例如,像Browser应用程序,这里有很多的状态(例如多个打开的Tab),用户不想丢失这些状态。

android:clearTaskOnLaunch
    用来标记是否从Task中清除所有的Activity,除了根Activity外(每当从主画面重新启动时)——“true”,表示总是清除至它的根Activity,“false”表示不。默认值是“false”。这个特性只对启动一个新的Task的Activity(根Activity)有意义;对Task中其它的Activity忽略。
    当这个值为“true”,每次用户重新启动这个Task时,都会进入到它的根Activity中,不管这个Task最后在做些什么,也不管用户是使用BACK还是HOME离开的。当这个值为“false”时,可能会在一些情形下(参考alwaysRetainTaskState特性)清除Task的Activity,但不总是。
    假设,某人从主画面启动了Activity P,并从那里迁移至Activity Q。接下来用户按下HOME,然后返回Activity P。一般,用户可能见到的是Activity Q,因为它是P的Task中最后工作的内容。然而,如果P设定这个特性为“true”,当用户按下HOME并使这个Task再次进入前台时,其上的所有的Activity(在这里是Q)都将被清除。因此,当返回到这个Task时,用户只能看到P。
    如果这个特性和allowTaskReparenting都设定为“true”,那些能重新宿主的Activity会移动到共享affinity的Task中;剩下的Activity都将被抛弃,如上所述。

android:finishOnTaskLaunch
    用来标记当用户再次启动它的Task(在主画面选择这个Task)时已经存在的Activity实例是否要关闭(结束)——“true”,表示应该关闭,“false”表示不关闭。默认值是“false”。
    如果这个特性和allowTaskReparenting都设定为“true”,这个特性胜出。Activity的affinity忽略。这个Activity不会重新宿主,但是会销毁。

android:launchMode
    用于指示Activity如何启动。这里有四种模式,与Intent对象中的Activity Flags(FLAG_ACTIVITY_*变量)共同作用,来决定Activity如何启动来处理Intent。它们是:

    "standard"
    "singleTop"
    "singleTask"
    "singleInstance"

    默认模式是“standard”。

    
    这些模式可以分成两大组别,“standard”和“singleTop”一组,“singleTask”和“singleInstance”一组。具有“standard”和“singleTop”启动模式的Activity可以实例化很多次。这些实例可以属于任何Task并且可以位于Activity stack的任何位置。典型的情况是,它们会进入调用startActivity()的Task(除非Intent对象包含FLAG_ACTIVITY_NEW_TASK标志,在这种情况下会选择一个不同的Task——参考taskAffinity特性)。
    相反的,“singleTask”和“singleInstance”只能启动一个Task。它们总是位于Activity stack的底部。甚至,设备一次只能拥有一个Activity的实例——只有一个这样的Task。
    “standard”和“singleTop”模式只在一种情况下有差别:每次有一个新的启动“standard”Activity的Intent,就会创建一个新的实例来响应这个Intent。每个实例处理一个Intent。相似的,一个“singleTop”的Activity实例也有可能被创建来处理新的Intent。然而,如果目标Task已经有一个存在的实例并且位于stack的顶部,那么,这个实例就会接收到这个新的Intent(调用onNewIntent());不会创建新的实例。在其他情况下——例如,如果存在的“singleTop”的Activity实例在目标Task中,但不是在stack的顶部,或者它在一个stack的顶部,但不是在目标Task中——新的实例都会被创建并压入stack中。
    “singleTask”和“singleInstance”模式也只在一种情况下有差别:“singleTask”Activity允许其它Activity成为它的Task的部分。它位于Activity stack的底部,其它Activity(必须是“standard”和“singleTop”Activity)可以启动加入到相同的Task中。“singleInstance”Activity,换句话说,不允许其它Activity成为它的Task的部分。它是Task中的唯一Activity。如果它启动其它的Activity,这个Activity会被放置到另一个task中——好像Intent中包含了FLAG_ACTIVITY_NEW_TASK标志。

android:noHistory
    用于标记当用户从Activity上离开并且它在屏幕上不再可见时Activity是否从Activity stack中清除并结束(调用finish()方法)——“true”,表示它应该关闭,“false”,表示不需要。默认值是“false”。
    “true”值意味着Activity不会留下历史痕迹。因为它不会在Activity stack的Task中保留,因此,用户不能返回它。

android:taskAffinity
   Activity为Task拥有的一个affinity。拥有相同的affinity的Activity理论上属于相同的Task(在用户的角度是相同的“应用程序”)。Task的affinity是由它的根Activity决定的。 
   affinity决定两件事情——Activity重新宿主的Task(参考allowTaskReparenting特性)和使用FLAG_ACTIVITY_NEW_TASK标志启动的Activity宿主的Task。
    默认情况,一个应用程序中的所有Activity都拥有相同的affinity。捏可以设定这个特性来重组它们,甚至可以把不同应用程序中定义的Activity放置到相同的Task中。为了明确Activity不宿主特定的Task,设定该特性为空的字符串。
    如果这个特性没有设置,Activity将从应用程序的设定那里继承下来(参考<application>元素的taskAffinity特性)。应用程序默认的affinity的名字是<manifest>元素中设定的package名。
FLAG_ACTIVITY_BROUGHT_TO_FRONT 
    这个标志一般不是由程序代码设置的,如在launchMode中设置singleTask模式时系统帮你设定。

FLAG_ACTIVITY_CLEAR_TOP
    如果设置,并且这个Activity已经在当前的Task中运行,因此,不再是重新启动一个这个Activity的实例,而是在这个Activity上方的所有Activity都将关闭,然后这个Intent会作为一个新的Intent投递到老的Activity(现在位于顶端)中。
    例如,假设一个Task中包含这些Activity:A,B,C,D。如果D调用了startActivity(),并且包含一个指向Activity B的Intent,那么,C和D都将结束,然后B接收到这个Intent,因此,目前stack的状况是:A,B。
    上例中正在运行的Activity B既可以在onNewIntent()中接收到这个新的Intent,也可以把自己关闭然后重新启动来接收这个Intent。如果它的启动模式声明为“multiple”(默认值),并且你没有在这个Intent中设置FLAG_ACTIVITY_SINGLE_TOP标志,那么它将关闭然后重新创建;对于其它的启动模式,或者在这个Intent中设置FLAG_ACTIVITY_SINGLE_TOP标志,都将把这个Intent投递到当前这个实例的onNewIntent()中。
    这个启动模式还可以与FLAG_ACTIVITY_NEW_TASK结合起来使用:用于启动一个Task中的根Activity,它会把那个Task中任何运行的实例带入前台,然后清除它直到根Activity。这非常有用,例如,当从Notification Manager处启动一个Activity。

FLAG_ACTIVITY_CLEAR_WHEN_TASK_RESET
    如果设置,这将在Task的Activity stack中设置一个还原点,当Task恢复时,需要清理Activity。也就是说,下一次Task带着FLAG_ACTIVITY_RESET_TASK_IF_NEEDED标记进入前台时(典型的操作是用户在主画面重启它),这个Activity和它之上的都将关闭,以至于用户不能再返回到它们,但是可以回到之前的Activity。
    这在你的程序有分割点的时候很有用。例如,一个e-mail应用程序可能有一个操作是查看一个附件,需要启动图片浏览Activity来显示。这个Activity应该作为e-mail应用程序Task的一部分,因为这是用户在这个Task中触发的操作。然而,当用户离开这个Task,然后从主画面选择e-mail app,我们可能希望回到查看的会话中,但不是查看图片附件,因为这让人困惑。通过在启动图片浏览时设定这个标志,浏览及其它启动的Activity在下次用户返回到mail程序时都将全部清除。

FLAG_ACTIVITY_EXCLUDE_FROM_RECENTS
    如果设置,新的Activity不会在最近启动的Activity的列表中保存。

FLAG_ACTIVITY_FORWARD_RESULT
    如果设置,并且这个Intent用于从一个存在的Activity启动一个新的Activity,那么,这个作为答复目标的Activity将会传到这个新的Activity中。这种方式下,新的Activity可以调用setResult(int),并且这个结果值将发送给那个作为答复目标的Activity。

FLAG_ACTIVITY_LAUNCHED_FROM_HISTORY 
    这个标志一般不由应用程序代码设置,如果这个Activity是从历史记录里启动的(常按HOME键),那么,系统会帮你设定。

FLAG_ACTIVITY_MULTIPLE_TASK 
    不要使用这个标志,除非你自己实现了应用程序启动器。与FLAG_ACTIVITY_NEW_TASK结合起来使用,可以禁用把已存的Task送入前台的行为。当设置时,新的Task总是会启动来处理Intent,而不管这是是否已经有一个Task可以处理相同的事情。
    由于默认的系统不包含图形Task管理功能,因此,你不应该使用这个标志,除非你提供给用户一种方式可以返回到已经启动的Task。
    如果FLAG_ACTIVITY_NEW_TASK标志没有设置,这个标志被忽略。

FLAG_ACTIVITY_NEW_TASK 
    如果设置,这个Activity会成为历史stack中一个新Task的开始。一个Task(从启动它的Activity到下一个Task中的Activity)定义了用户可以迁移的Activity原子组。Task可以移动到前台和后台;在某个特定Task中的所有Activity总是保持相同的次序。
    这个标志一般用于呈现“启动”类型的行为:它们提供用户一系列可以单独完成的事情,与启动它们的Activity完全无关。
    使用这个标志,如果正在启动的Activity的Task已经在运行的话,那么,新的Activity将不会启动;代替的,当前Task会简单的移入前台。参考FLAG_ACTIVITY_MULTIPLE_TASK标志,可以禁用这一行为。
    这个标志不能用于调用方对已经启动的Activity请求结果。

FLAG_ACTIVITY_NO_ANIMATION 
    如果在Intent中设置,并传递给Context.startActivity()的话,这个标志将阻止系统进入下一个Activity时应用Acitivity迁移动画。这并不意味着动画将永不运行——如果另一个Activity在启动显示之前,没有指定这个标志,那么,动画将被应用。这个标志可以很好的用于执行一连串的操作,而动画被看作是更高一级的事件的驱动。

FLAG_ACTIVITY_NO_HISTORY 
    如果设置,新的Activity将不再历史stack中保留。用户一离开它,这个Activity就关闭了。这也可以通过设置noHistory特性。

FLAG_ACTIVITY_NO_USER_ACTION 
    如果设置,作为新启动的Activity进入前台时,这个标志将在Activity暂停之前阻止从最前方的Activity回调的onUserLeaveHint()。
    典型的,一个Activity可以依赖这个回调指明显式的用户动作引起的Activity移出后台。这个回调在Activity的生命周期中标记一个合适的点,并关闭一些Notification。
    如果一个Activity通过非用户驱动的事件,如来电或闹钟,启动的,这个标志也应该传递给Context.startActivity,保证暂停的Activity不认为用户已经知晓其Notification。

FLAG_ACTIVITY_PREVIOUS_IS_TOP 
    If set and this intent is being used to launch a new activity from an existing one, the current activity will not be counted as the top activity for deciding whether the new intent should be delivered to the top instead of starting a new one. The previous activity will be used as the top, with the assumption being that the current activity will finish itself immediately. 

FLAG_ACTIVITY_REORDER_TO_FRONT
    如果在Intent中设置,并传递给Context.startActivity(),这个标志将引发已经运行的Activity移动到历史stack的顶端。
    例如,假设一个Task由四个Activity组成:A,B,C,D。如果D调用startActivity()来启动Activity B,那么,B会移动到历史stack的顶端,现在的次序变成A,C,D,B。如果FLAG_ACTIVITY_CLEAR_TOP标志也设置的话,那么这个标志将被忽略。

FLAG_ACTIVITY_RESET_TASK_IF_NEEDED

If set, and this activity is either being started in a new task or bringing to the top an existing task, then it will be launched as the front door of the task. This will result in the application of any affinities needed to have that task in the proper state (either moving activities to or from it), or simply resetting that task to its initial state if needed. 

FLAG_ACTIVITY_SINGLE_TOP
    如果设置,当这个Activity位于历史stack的顶端运行时,不再启动一个新的。

Activity和Task

之前提到的,一个Activity可以启动另一个,即便是定义在不同应用程序中的Activity。例如,假设你想让用户显示一些地方的街景。而这里已经有一个Activity可以做到这一点,因此,你的Activity所需要做的只是在Intent对象中添加必要的信息,并传递给startActivity()。地图浏览将会显示你的地图。当用户按下BACK键,你的Activity会再次出现在屏幕上。


对于用户来说,看起来好像是地图浏览与你的Activity一样,属于相同的应用程序,即便是它定义在其它的应用程序里,并运行在那个应用程序的进程里。Android通过将这两个Activity保存在同一个Task里来体现这一用户体验。简单来说,一个Task就是用户体验上的一个“应用”。它将相关的Activity组合在一起,以stack的方式管理。stack中根Activity启动Task——典型的,它就是用户在应用程序启动栏中选择的Activity。位于stack顶端的Activity是当前正在运行的——能够聚焦用户的动作。当一个Activity启动另一个,新的Activity进入stack;它成为正在运行的Activity。之前的Activity仍保留在stack中。当用户按下BACK键,当前的Activity从stack中退出,之前的那个成为正在运行的Activity。

stack包含对象,因此,如果一个Task中有多个同一个Activity的实例时——多个地图浏览,例如——stack为每个实例拥有一个独立的入口。位于stack中的Activity不会重新调整,只是进入和退出。


一个Task就是一组Activity,不是一个类或者在manifest中定义的一个元素。因此,没有办法为Task设置独立于它的Activity的属性值。Task的值作为整体在根Activity中设置。例如,下一个章节会讨论Task的“affinity”;那个值就是从Task中的根Activity中读取的。

Task中的所有Activity作为一个单元一起移动。整个Task(整个Activity stack)可以进入前台或者退到后台。例如,假设当前Task中的stack中有4个Activity——3个位于当前Activity下方。用户按下HOME键,进入到应用程序启动栏,然后选择一个新的应用程序(实际上,一个新的Task)。当前Task退到后台,并且新Task中的根Activity会显示出来。然后,经过一段时间后,用户回到Home画面,然后再次选择前一个应用程序(前一个Task)。那个拥有4个Activity的Task会进入前台。当用户按下BACK键,屏幕不会显示用户刚刚离开的Activity(前一个Task的根Activity)。而是,这个stack中的顶端Activity移除,相同Task中的前一个Activity会显示出来。


刚才描述的行为是Activity和Task的默认行为。但有方法来完全改变它。Task之间的关联,和一个Task中的一个Activity行为,受启动Activity的Intent对象中设置的Flag和manifest文件中Activity的<activity>元素的特性值交互控制。调用者和响应者都有权决定如何发生。


核心的Intent Flag有:

FLAG_ACTIVITY_NEW_TASK

FLAG_ACTIVITY_CLEAR_TOP

FLAG_ACTIVITY_RESET_TASK_IF_NEEDED

FLAG_ACTIVITY_SINGLE_TOP


核心的<activity>特性有:

taskAffinity

launchMode

allowTaskReparenting

clearTaskOnLaunch

alwaysRetainTaskState

finishOnTaskLaunch

接下来的章节将描述一些Flag和特性的用法,如何相互影响,以及在使用时的建议。


Affinity和新Task

默认情况下,一个应用程序中的所有Activity都有affinity——也就是说,属于同一个Task中所有Activity有一个设定。然而,每个Activity都可以在<activity>元素的taskAffinity特性上设置单独的值。定义在不同应用程序中的Activity可以共享同一个affinity,或者定义在同一个应用程序中的Activity设置不同的affinity。Affinity在两种环境下工作:Intent对象包含FLAG_ACTIVITY_NEW_TASK标志,和Activity的allowTaskReparenting特性设置为“true”。


FLAG_ACTIVITY_NEW_TASK:

之前描述的,一个Activity一般通过调用startActivity()启动并加入到Task中。它同调用者一样,进入同一个Task。然而,如果传递给startActivity()的Intent对象中包含FLAG_ACTIVITY_NEW_TASK时,系统会搜索一个新的Task来容纳新的Activity。通常,如标志的名字所示,是一个新的Task。然而,并不是必须是。如果已经存在一个Task与新Activity的affinity相同,这个Activity就会加入到那个Task中。如果不是,启动一个新的Task。


allowTaskReparenting:

如果一个Activity的allowTaskReparenting特性设置为“true”,它就能从启动的Task中移到有着相同affinity的Task(这个Task进入到前台的时候)。例如,在一个旅游的程序中定义了一个可以报告选择城市的天气情况的Activity。它和同一个应用程序的其它Activity一样,有着相同的Affinity(默认的Affinity),并且它允许重新宿主。你的Activity中的一个启动了天气预报,因此,它初始化到和你Activity相同的Task中。然而,当旅游应用程序下一次进入到前台时,天气预报那个Activity将会重新编排并在那个Task中显示。

如果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一个.apk文件包含多个“应用”的话,你可能希望为关联的Activity设置不同的affinity。

目录
相关文章
|
2月前
|
Java 开发工具 Android开发
Android与iOS开发环境搭建全解析####
本文深入探讨了Android与iOS两大移动操作系统的开发环境搭建流程,旨在为初学者及有一定基础的开发者提供详尽指南。我们将从开发工具的选择、环境配置到第一个简单应用的创建,一步步引导读者步入移动应用开发的殿堂。无论你是Android Studio的新手还是Xcode的探索者,本文都将为你扫清开发道路上的障碍,助你快速上手并享受跨平台移动开发的乐趣。 ####
|
1月前
|
存储 Linux API
深入探索Android系统架构:从内核到应用层的全面解析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份详尽的Android系统架构分析,从底层的Linux内核到顶层的应用程序框架。我们将探讨Android系统的模块化设计、各层之间的交互机制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协作以支持丰富多样的应用生态。通过本篇文章,开发者和爱好者可以更深入理解Android平台的工作原理,从而优化开发流程和提升应用性能。
|
1月前
|
Java 调度 Android开发
安卓与iOS开发中的线程管理差异解析
在移动应用开发的广阔天地中,安卓和iOS两大平台各自拥有独特的魅力。如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它们在处理多线程任务时也展现出不同的哲学。本文将带你穿梭于这两个平台之间,比较它们在线程管理上的核心理念、实现方式及性能考量,助你成为跨平台的编程高手。
|
2月前
|
开发框架 Dart Android开发
安卓与iOS的跨平台开发:Flutter框架深度解析
在移动应用开发的海洋中,Flutter作为一艘灵活的帆船,正引领着开发者们驶向跨平台开发的新纪元。本文将揭开Flutter神秘的面纱,从其架构到核心特性,再到实际应用案例,我们将一同探索这个由谷歌打造的开源UI工具包如何让安卓与iOS应用开发变得更加高效而统一。你将看到,借助Flutter,打造精美、高性能的应用不再是难题,而是变成了一场创造性的旅程。
|
3月前
|
Android开发
Android面试之Activity启动流程简述
Android面试之Activity启动流程简述
98 6
|
2月前
|
安全 Java Linux
深入解析Android系统架构及其对开发者的意义####
【10月更文挑战第21天】 本文旨在为读者揭开Android操作系统架构的神秘面纱,探讨其如何塑造现代移动应用开发格局。通过剖析Linux内核、硬件抽象层、运行时环境及应用程序框架等关键组件,揭示Android平台的强大功能与灵活性。文章强调了理解Android架构对于开发者优化应用性能、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技术趋势下Android的发展方向。 ####
49 0
|
2月前
|
安全 5G Android开发
安卓与iOS的较量:技术深度解析
【10月更文挑战第24天】 在移动操作系统领域,安卓和iOS无疑是两大巨头。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个系统的技术特点、优势和不足,以及它们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我们将通过对比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个系统的本质和内涵,从而引发对移动操作系统未来发展的深思。
58 0
|
2月前
|
监控 Java 应用服务中间件
高级java面试---spring.factories文件的解析源码API机制
【11月更文挑战第20天】Spring Boot是一个用于快速构建基于Spring框架的应用程序的开源框架。它通过自动配置、起步依赖和内嵌服务器等特性,极大地简化了Spring应用的开发和部署过程。本文将深入探讨Spring Boot的背景历史、业务场景、功能点以及底层原理,并通过Java代码手写模拟Spring Boot的启动过程,特别是spring.factories文件的解析源码API机制。
86 2
|
9天前
|
存储 设计模式 算法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行为型模式篇】11种行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案例实现、优缺点、扩展对比、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行为型模式用于描述程序在运行时复杂的流程控制,即描述多个类或对象之间怎样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单个对象都无法单独完成的任务,它涉及算法与对象间职责的分配。行为型模式分为类行为模式和对象行为模式,前者采用继承机制来在类间分派行为,后者采用组合或聚合在对象间分配行为。由于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比继承关系耦合度低,满足“合成复用原则”,所以对象行为模式比类行为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行为型模式分为: • 模板方法模式 • 策略模式 • 命令模式 • 职责链模式 • 状态模式 • 观察者模式 • 中介者模式 • 迭代器模式 • 访问者模式 • 备忘录模式 • 解释器模式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行为型模式篇】11种行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案例实现、优缺点、扩展对比、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
9天前
|
设计模式 存储 安全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结构型模式描述如何将类或对象按某种布局组成更大的结构。它分为类结构型模式和对象结构型模式,前者采用继承机制来组织接口和类,后者釆用组合或聚合来组合对象。由于组合关系或聚合关系比继承关系耦合度低,满足“合成复用原则”,所以对象结构型模式比类结构型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结构型模式分为以下 7 种: • 代理模式 • 适配器模式 • 装饰者模式 • 桥接模式 • 外观模式 • 组合模式 • 享元模式
【23种设计模式·全精解析 | 创建型模式篇】5种创建型模式的结构概述、实现、优缺点、扩展、使用场景、源码解析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