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信息数据应用的处理需求,数据中心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早期通过几台服务器加个网络设备搭建起来的数据机房早已无法满足现在的需要,数据中心服务器都以千万台来计算,这也使得数据中心的系统建设得异常复杂,数千台同时运行,协调工作,从而为外界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这是一个庞大的高速运转的信息系统。它结合了计算算法、网络协议、通信技术、通风及布线等多学科多门类的技术,若希望能很好地去驾驭它,需要很多的技术知识和丰富的管理经验,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化等技术的引入,虽然表面上由人操控的部分工作减少了,一切都是虚拟化应用,这样其实系统内部的处理更为复杂了,一旦出了问题排查都很困难,甚至都不知道是哪台物理设备出了问题或者坏掉,在哪里也不好找。因此,我们要为数据中心减负,不要再给数据中心增加一些过于复杂的应用部署,要避繁就简,让数据中心轻装上阵。
严把需求引入
现在的数据中心海纳百川,几乎无所不能,承载着多种应用,满足千万级用户数量的访问,要实现所有的需要,这样无疑会给数据中心带来沉重负担。要从源头入手,控制数据中心应接各种需求,稳定压倒一切。当有需求到来的时候,要结合数据中心当前情况,在尽量不改变当前环境状态的情况下,看能否满足需求,如果一定要做变动,要充分评估好风险,将改动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避免对原有系统业务造成冲击。我们有的数据中心,三天两头地做变更,改来改去的最后连自己都不知道数据中心被改成什么样子了,运维的人员也很苦逼,天天都要熬夜操作变更,有时在机房里一熬就是一个通宵。作为数据中心的管理者,一定要懂得拒绝,有时开通一项业务服务,意味着可以为数据中心增加创收,短期看的确对数据中心有利,但若影响了原有业务群体,造成以往很多忠实客户的流失,对于数据中心就是丢了西瓜捡芝麻。当然,我们不能对待一切需求都视而不见,那数据中心就没有发展了,要审时度势,根据数据中心当前所具备的条件,再仔细评估需求要求,对数据中心未来发展有好处的,该上马的项目坚决要上,在各个方面控制好风险即可。
简化网络架构
以太网协议是个大家族,RFC已经有了六千多篇,常用的网络协议都有上百种,不要一股脑都部署到网络中。网络的层级结构越简单越好,哪怕从边缘服务器接入,到网关出口都跑一个大二层都行,只要控制好,避免出现环路就行,什么MPLS、VXLAN、TRILL、GRE、OSPF协议等等,部署得越多,网络流量处理越复杂。没有哪个数据中心能有那么多对这些网络协议都很懂的技术人员,能会使用和配置这些协议就已相当牛了。如果一台网络设备的配置都要几千行,那这个数据中心的网络设计得一定不好,过于繁琐了,相信没有哪个技术人员能很清楚每行配置的含义,这样出了问题都不知道该调整哪里,是哪里的网络配置出了问题。很多时候,网络厂商为了有卖点,提出各种网络解决方案,好是好,数据中心要看是否适合自己。假如家里的酱油没了,出去走一百米都能到超市买到,那何必进车库开汽车去买呢,开汽车是快,可来回停车和取车的时间成本也是很高的,不如直接走去算了,简单的事情简单处理,切莫画蛇添足。数据中心的网络设计要一切从简,网络层级要减少,避免网络设备级联层数过多,最多控制在三层(接入,汇聚和核心),最好保持两层。网络协议不要部署太多,采用稳定的网络协议,而不是生僻少见的协议,运维人员很容易看懂会操作和配置。在增加数据中心建设规模的情况下,为了将更多的服务器接入到数据中心中来,网络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网络变得盘根错节,互联关系异常复杂,网络部分变得越来越不可管理,保持网络复杂度不变甚至降低已经成为数据中心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诉求。
服务器统一部署
服务器是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中心对服务器的需求数量很大,要让这些服务器同时工作,必须统一部署和控制。要引入集群管理,部署虚拟化技术,忽略服务器之间的硬件差异。将服务器的计算资源统一起来,自动分配,增加一台或者减少一台服务器,对计算资源只是容量的变化。当有服务器故障时,业务自动迁移到其它服务器上,不影响业务运转,同时有新服务器上线时,业务也可以平滑过渡到新服务器上。总之,要让业务层面感知不到服务器的硬件变化,服务器只是数量上的增加和减少,由集群软件集中控制,将所有的服务器计算资源统一调配。现在很多数据中心都设计服务器业务自动上线部署,新入网的服务器,只要将服务器通过网线连接到数据中心的网络上,新上线服务器就可以自动获取IP地址,然后从版本服务器上下载操作系统,服务器开始运行,进行虚拟化部署,业务自动部署到新上线的服务器上,极大地简化了服务器上线的部署工作。这对于拥有上万台的大型数据中心是非常有意义的,大大减少服务器部署上线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数据中心市场仍在高速发展着,数据中心的不断扩展使得现有的系统环境变得愈加复杂,这将引发一系列的安全危机、可靠性降低、维护管理复杂等问题,我们要为数据中心减负。除了以上这些减负措施,在节能、安全、存储等方面也都要考虑简化设计,避繁就简。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7-11-14
本文作者:harbor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51CTO,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51C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