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搜索、社交网络、互联网金融之后,下一个互联网引爆点是什么?| CNCC 2017

简介: 本文讲的是门户搜索、社交网络、互联网金融之后,下一个互联网引爆点是什么?| CNCC 2017,在之前雷锋网曾采访过清华大学胡事民教授,他认为过去二十年互联网发展中有三个大的引爆点。第一是搜索,比如google、百度,它们提供了一个上网的入口,可以通过流量、广告等来盈利,推动了互联网的第一个高潮
本文讲的是门户搜索、社交网络、互联网金融之后,下一个互联网引爆点是什么?| CNCC 2017,

在之前雷锋网曾采访过清华大学胡事民教授,他认为过去二十年互联网发展中有三个大的引爆点。第一是搜索,比如google、百度,它们提供了一个上网的入口,可以通过流量、广告等来盈利,推动了互联网的第一个高潮;第二是社交网络,比如Facebook、Twitter、QQ和微信等,社交和互联网的结合,移动互联网成为主流,人们可以用微信叫车、付信用卡、交电话费等,它也会带来流量收入和广告收益,这是又一次互联网发展的高潮,而且中国借这次机遇,成为了互联网的强国;第三是互联网金融,例如支付宝、微信支付,这使中国成为这次变革的领跑者。从上面这三个“引爆点”来看,中国互联网公司在搜索上是跟踪美国,但在社交网络和互联网金融上则逐渐超越美国,所以现在中国互联网公司已经和美国平起平坐。但在下一个引爆点出现时,中国能不能继续引领互联网的发展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关心的事情。

在CNCC 2017大会第三天的上午举办的大会论坛“互联网应用的下一个引爆点”中,主办方邀请了今日头条、360、腾讯、滴滴几家互联网大企业的高管们来尝试回答这个问题,其中中科院计算所的唐卫清研究员作为这次论坛的主持人。

雷锋网记者根据现场演讲,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整理出他们的演讲内容及一些精彩讨论。

互联网的三个引爆点

主持人:唐卫清,中科院计算所

门户搜索、社交网络、互联网金融之后,下一个互联网引爆点是什么?| CNCC 2017

大家知道互联网技术从60年代开始发展,70年代提出以太网,90年代中国开始进入互联网,从那时候起互联网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在此期间我们有很多应用,大家肯定非常熟悉,比如说邮件、BBS、网站、搜索、网络电话、电子商务,到现在的搜索、社交网络、移动支付等等,非常多的应用,使得互联网完全改变了社会。对这些应用,我们做一些分析,实际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引爆点的脉络。第一个引爆点我们认为是从网站到门户,比如说当时的雅虎、搜狐、新浪、淘宝等等,后来到搜索引领像google、百度、360等等,总共十几年时间,这个时候迎来互联网第一个高潮。第二个引爆点可能是社交网络,像博客、微博、QQ、MSN、微信,国外的facebook,推特等等,中国在这个阶段逐渐成了互联网强国,互联网应用方面在世界上是比较先进的。后面在移动支付里面,我们认为也是一个引爆点,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等,这使我们国家在支付领域已经成为世界强国。

目前情况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我们有大数据、云计算、脑计算、知识图谱、机器学习,还有区块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等,这些技术都在快速发展,这些技术对互联网的应用一定会起到很强的推进作用。同时,我们人已经习惯了在互联网中生活,每天不上网,都会觉得这一天没有过完似的,在这个新的环境下,我们探讨一下未来互联网会发生什么,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对于企业,对于科研单位都可以提前做好准备,非常有价值,所以今天这次CNCC举办这个大会论坛,希望对各位来宾有所启发。

 

AI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的造纸术和印刷术

讲者:李磊,今日头条实验室总监

门户搜索、社交网络、互联网金融之后,下一个互联网引爆点是什么?| CNCC 2017

我关注的领域是信息的交流以及内容的创作,我的主要观点是AI技术会在下一个十年大大促进信息内容的创作和交流。

为什么呢?我们看一下人类的表达和交流过去几千年是怎么发展的。在公元前两千年的时候交流是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展开的;公元前一千年书籍出现;公元前200年报纸出现,让交流变得普遍,让很多人不需要面对面也可以获取信息;在上世纪广播和电视媒介的出现,让世界上每个人都可以非常快速地接收到新的信息。当然,最激动人心的改变是互联网发明之后,尤其是最近十年移动互联网发明之后,信息交流变得世界上任何两个人都可以连接起来,都可以很方便来发表信息。

而在过去五年,不管在中国还在世界上其他的地方,我们的很多应用的产品发展实际上都是由移动互联网技术驱动的。到去年在移动互联网中我国用户数量接近7亿,美国也有2.8亿,这个数字是非常大的。我的预测是未来五年到十年各种移动端数量仍然会快速增加,而在这方面的技术则会驱动我们信息交流的方式不断地改进,从而提高效率。具体到信息交流方面,我觉得有三个环节非常重要:

第一是,如何让各种各样的创作者更方便地创作信息。今日头条在这方面做了非常大的工作,我们提供一个信息创作的平台,通过各种产品,让用户很方便表达他们的观点,不管是一句话,短的信息,还是一篇文章,还是配有精美图片,还是记录生活的视频,或者是经过精心编辑比较长的视频。

第二是如何用AI技术理解内容和用户,真正把有用的信息提供给感兴趣的用户。 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创作信息之后,信息是非常多的。

第三是互动,如何通过技术,通过平台去推动用户和作者、用户和用户之间的交流。我们利用文本分析技术去分析用户对文章、视频的反馈,再把这些观点总结起来反馈给作者,最后促使作者创作出更高质量的内容。这个信息的创作分发互动飞轮就可以转起来,从而能够有更好的内容创作出来。

举两个例子。其中之一是写稿机器人,去年今日头条研发了AI小记者,从去年到今年已经写了超过9千篇文章,独立读者数超过一千万,它的质量也非常高,阅读率等同于记者写的文章。其二是,我们的计算机视觉技术,这个技术可以帮助创作者创作更好的内容。

这些都只是非常初步的技术,我认为下个引爆点是AI技术会更大地辅助创作,会促进表达和交流。我的观点是AI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的造纸术和印刷术,谢谢大家。


引爆点三条:强需求、技术实现、政策支持

谭晓生,360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安全官,CCF的常务理事和副秘书长,曾经担任CCF的主席,同时兼任重庆邮电大学校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教授

门户搜索、社交网络、互联网金融之后,下一个互联网引爆点是什么?| CNCC 2017

我今天讲的可能不是说一个引爆点,而是一种思维方式。

首先“引爆”需要具有什么条件呢?我认为,第一个它要满足某类用户的强需求。用户分三类,消费者、企业和政府,也即2C、2B和2G。第二个,引爆可能需要一些技术进步的驱动,可能是一些算法的进步,也可能是硬件的进步,以及产业的能力,比如说成本和产能。第三个是政府政策的引进,滴滴就在政府政策里面开一道门缝做起来,再往前推20年,一定早被灭掉,所有因素结合,才会创造某个契机,让某个东西引爆。所以就是,有强需求,技术能满足,产业化生产能力供给,以及政府的政策最后没有灭掉。

到消费者层面来说,还是回到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理论上来。比如说心理需求方面,现在社会的需求,衣食不是最大的问题,但是性方面没有被很好的满足,是很大的问题,再往上安全需求等等。从消费者层面来考虑,其实就是回到人的需求上来,看他在哪个层次上还有没得到很好满足的。

对于企业来讲,它极端的追求就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满足用户需求。从这些方面去考虑,未来在采用机器人作业以及云制造等方面会有非常大的需求。

对于政府,第一要维持政权,第二个不要被其他的国家搞死。国家和国家的竞争除了过去的战争,还有网络空间的战争。我所从事的行业,就是网络空间,将来一定会成为国防的一部分。

这就是我的一套方法论,我们从消费者、企业和政府三个角度,从技术进步、产能和用户刚性需求以及政策管制来看,所有这些结合起来,最后能判断出这个社会未来可能会产生哪些引爆点。事实上,大家对引爆点的预测其实从来都是不靠谱的,计算机尤其如此。但是应用了方法论,我们至少可以预期到哪些领域可能会出现引爆点,谢谢。

 

共享经济刚刚起步,未来前景一片

章文嵩,滴滴公司高级副总裁 

门户搜索、社交网络、互联网金融之后,下一个互联网引爆点是什么?| CNCC 2017

“什么是互联网应用下个引爆点”是一个非常大的题目,也很难预测。这里我讲讲个人的理解和观点。

我们先来考虑: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事实上,互联网本质就是“互”、“联”和“网”。先看中间的“联”,“联”就是连接,比如说人和人连接有腾讯,人和商品连接有阿里的网络购物,人和车连接就是共享出行,人和路的连接就有滴滴智慧交通。还有万物互联,连接很多数据会有。“互”是双向,过去很多的比如说报纸、广播、电视都是单向,有了互联网之后,就有了双向的传播,不光是收集信息,还可以反馈,互动过程中形成大量数据,这个数据是非常有价值。第三字是“网”,结网,通过连成一片来协作,这使得人们能够分工、协作,最终形成网络效益,使服务、效率等得以提升。

我们再来看互联网背后技术的核心。我自己的理解,有了“联”、“互”、“网”之后,提升效益最核心就是数据,数据是最宝贵的财富。阿里认为自己是数据公司,滴滴也认为自己是数据公司,出行业务只是滴滴的表象。除了数据,还需要大量人工智能的算法,来不断提升安全和效益。第三个则是强大的计算能力。数据相当于食材,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相当于菜谱,还需要一个巨大的灶台把大餐做出来。

我的经历可能更多跟共享经济相关。对共享经济,我觉得现在只是刚刚开始。共享经济是强调资源聚集在一起,使得整体资源效益提升是问题的本质,这里面要创造用户价值,是一切的根本。

共享经济中两个比较突出的例子就是云计算和共享出行。这里面资源一旦聚合,规模越大,资源利用率就会越高。

我的观点就是共享经济刚刚开始,未来这个爆发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例如亚马逊的云计算去年收入是120亿美金。前天听到一个院士讲中国的软件产业,2016年软件产业整个收入是4.6万亿。拿120亿除以几万亿,渗透率只有1%左右。昨天亚马逊股票大涨,涨了13%,已经是世界首富了。所以云计算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这个渗透率1%不到,未来可能是百分之七八十的渗透率。国内也一样,考虑共享出行,交通效率的改变也只是刚刚开始,未来五年或十年后交通出行方式一定是非常不一样的,互联网+跟各行各业结合,一定会有巨大的改变。


提问:如何迎来互联网的爆发点,让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能够引领世界?希望现场的互联网公司能够思考一下。

在演讲之后的讨论环节,现场观众提出了许多尖锐的问题,尤以清华大学胡事民教授的提问出彩。

门户搜索、社交网络、互联网金融之后,下一个互联网引爆点是什么?| CNCC 2017

(是什么让全场观众如此爆笑?点此:看直播视频

胡事民:主持人,各位嘉宾,我是清华大学的胡事民。我想说一下,所谓的引爆点,首先需要是解决刚性需求,其次要能够极大降低使用成本,这才是引爆点。刚才几位嘉宾讲的其实只是你们公司的爆发点。而所谓的引爆点是能够让一个行业有大的突飞猛进的发展,能够提高生活品质;引爆点有代价的,要革命。滴滴革了出租公司老板的命,今日头条革了新闻媒体的命,360把杀毒软件变成零成本,一下把其他家革掉了。现在我们最关心的互联网爆发点是什么?如果说是引爆点只有三个,一个是搜索,互联网搜索改变我们生活,你们谁都不能否认,第二个社交媒体,以腾讯,以微博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改变了互联网版图。第三个互联网金融,我们革了银行的命,不过现在国家出了网联。所以,互联网如何迎来互联网的爆发点,让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能够引领世界?希望现场的互联网公司能够思考一下。






本文作者:camel
本文转自雷锋网禁止二次转载,原文链接
目录
相关文章
|
3月前
|
并行计算 安全 网络协议
探索未来网络:量子互联网的原理与应用
本文深入探讨了量子互联网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及其潜在应用。通过对量子纠缠、量子叠加和量子隐形传态等核心概念的解释,文章展示了量子互联网如何利用量子力学特性来实现超高速、超高安全性的通信。此外,还讨论了量子互联网在金融、医疗、国防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以及当前面临的技术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95 2
|
14天前
|
云安全 人工智能 安全
|
1月前
|
存储 安全 网络安全
互联网上如何有效应对网络勒索攻击?
有效应对网络勒索攻击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从预防、监测到应急响应和数据恢复等多个环节进行综合防护。
50 4
|
2月前
|
网络协议 网络安全 网络架构
|
2月前
|
网络协议 安全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网络协议:互联网通信的基石
【10月更文挑战第12天】
106 1
|
2月前
|
存储 安全 自动驾驶
探索未来网络:量子互联网的原理与应用
【10月更文挑战第2天】 本文旨在探讨量子互联网的基本原理、技术实现及其在通讯领域的革命性应用前景。量子互联网利用量子力学原理,如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来传输信息,有望大幅提升通信的安全性和速度。通过详细阐述量子密钥分发(QKD)、量子纠缠交换和量子中继等关键技术,本文揭示了量子互联网对未来信息社会的潜在影响。
|
2月前
|
存储 安全 网络安全
探索未来网络:量子互联网的崛起
【10月更文挑战第1天】本文旨在探讨量子互联网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以及其对未来通信和网络安全的影响。通过对量子纠缠、量子密钥分发等核心技术的分析,揭示量子互联网如何实现超高安全性的通信,并讨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在挑战和发展前景。
46 3
|
2月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网络协议
探索未来网络:量子互联网的原理与应用
本文深入探讨了量子互联网的基础原理、关键技术及其在未来通信领域的应用前景。通过分析量子纠缠、量子叠加等核心概念,揭示了量子互联网相较于传统互联网的优势所在。同时,文章还讨论了当前量子互联网领域面临的技术挑战和解决方案,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关于量子互联网的全面且深入的视角。
71 6
|
2月前
|
安全 量子技术
探索未来网络:量子互联网的崛起
本文深入探讨了量子互联网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及其对未来通信和信息安全的潜在影响。通过对量子纠缠、量子叠加以及量子不确定性等核心原理的解释,本文展示了量子互联网相较于传统互联网所具备的根本性优势,特别是在高安全性和高速度方面。
53 1
|
2月前
|
存储 安全 网络安全
探索未来网络:量子互联网的崛起
本文旨在探讨量子互联网这一新兴技术的概念、原理以及其对未来通信和网络安全的影响。通过介绍量子纠缠、量子叠加等核心概念,分析量子互联网相较于传统互联网的优势,如更高的安全性和传输效率。同时,讨论当前量子互联网的技术挑战及潜在解决方案,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4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