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筑梦创新成长 “探知未来”一直在路上

简介: 本文讲的是 : 科技筑梦创新成长 “探知未来”一直在路上   ,   9月8日,广东茂名十六中的何泽斌、柯鸿宗两位同学再次来到中国科学技术馆,这一次,他们前来见证2017年“SOLVE FOR TOMORROW探知未来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的全新开启。

本文讲的是 : 科技筑梦创新成长 “探知未来”一直在路上   ,   9月8日,广东茂名十六中的何泽斌、柯鸿宗两位同学再次来到中国科学技术馆,这一次,他们前来见证2017年“SOLVE FOR TOMORROW探知未来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的全新开启。在去年的比赛中,他们所在的茂名十六中雏隼队贡献了大赛有史以来首个“创意&科普”双料冠军!

  \

  这并不是茂名十六中与“探知未来”赛事的第一次结缘,早在2013年大赛中,来自该校的“联合团队”就获得了安全保护命题高中组的全国亚军,除团队成员获得奖品外,他们所在的学校更是获得了三星捐助的SMART SCHOOL智能教室。以此为契机,茂名十六中在校内大力推广科普教育并连年取得优秀成果。

  这只是“探知未来”赛事给中国科普教育带来变化的一个缩影。自2013年起,中国三星联合中国科协科普部、共青团中央学校部等共同发起“探知未来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大赛”,至今已经在中国成功举办四届。可以说,如今的“探知未来”已经成为全国科技赛事的经典IP。2017年9月,大赛即将再度启程,以全新升级的面貌迎接更多充满智慧与创意的参赛团队,掀起新一轮中国青年科普热潮。

  \

  科技筑梦:探寻科普公益的更多可能

  纵观探知未来赛事的整个发展脉络,主办方除了在赛事层面不断完善,挖掘空间,给青少年以全方位的提升之外,更是在公益落地层面煞费苦心。

  2016年探知未来大赛落幕之后,热心公益的参赛选手在中国三星的帮助下参加了“建桥筑梦 携手同行”行动。他们利用比赛中所掌握的桥梁知识,帮贵州遵义喇叭镇建了一座“筑梦桥”。那里孩子们的上学之路被一条河流阻隔,很长时间里仅能依靠零星石块过河,危险可想而知。

  “筑梦桥”落成之时,建桥志愿者杨仕林告诉大家:“作为来自山区的孩子,我在儿时也曾渴求一条畅通的求学之路,而如今为这里的孩子建了一座桥,也意味着圆了自己的梦,参与其中,倍感荣幸。”给参赛选手带来深远意义上的改变与成长,这或许是三星探知未来项目累累硕果中令人倍感欣慰的细节。

  \

  值得一提的是,在每年的探知未来大赛结束后,都会有一次“科技之旅”,大赛冠军团队有机会走出国门,探访世界前沿科技发展之地。对此,三星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我们希望凭借自己在全球的优势资源,帮助中国有科技梦想的优秀青少年开拓视野,增长见识,能够感受和体验世界最前沿的科技和知识,坚定同学们科学探索的信心,敢于追梦,最终用科技贡献成就自己和整个社会的未来。”

  \

  敢探知 向未来 2017大赛再启程

  2017年“探知未来”开赛在即,今年将更大程度上联动中国15个赛区,以期扩大科普活动的社会影响力。赛事单元方面,继承往年的优良传统,仍分为“创意作品”及“科普实验”两个单元,全方位考察青年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实践”的综合能力。

  与往年赛事不同的是, 今年大赛力求更多的创新与突破,使优秀创意作品尽可能转化成实际应用,与此同时,充分发挥科技馆教育的特色、加强馆校合作,促进大赛活动的常态化开展,将科普真正融入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赛事变化尤为体现在今年大赛的命题设置方面:创意作品单元中设置“未来教育”、“未来出行”两大命题,分别要求参赛选手开展创意科普教育载体的设计开发和以小桥工程为基础开展桥梁创意设计。

  而在科普实验单元,以2020年我国即将开启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作为背景,开创性地设置了“火星探索”命题,参赛者利用指定标准材料,在限定条件下设计制作火星车,并完成高处降落和滑行比赛两项任务,这无疑将成为中国青少年助力中国科技梦的最好诠释。除此之外,科普实验单元还保留了“风能利用”命题,延续往年风车“逆风行驶”的“神话”。

  \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连续五年独家支持和深度参与“SOLVE FOR TOMORROW探知未来”大赛,中国三星在用实际行动助力中国青少年科技、科普教育。正如三星进入中国25年以来一直坚持的“分享经营”理念,三星通过开展在中国的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力求将经营成果与中国社会共享,为更多人带去梦想和希望。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5-7-14

本文作者:厂商投稿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IT168,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IT168

原文标题 :科技筑梦创新成长 “探知未来”一直在路上

目录
相关文章
|
3月前
技术之路的探索与成长
【10月更文挑战第22天】 在技术领域,我们常常面临各种挑战和困惑。本文通过分享个人的技术感悟,探讨了如何面对技术难题、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以及保持持续学习的重要性。文章强调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并提供了实用的建议和经验,帮助读者在技术领域不断成长和进步。
42 3
|
4月前
|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开发者
技术探索中的思考与成长
在技术的海洋中航行,每一步都是对未知的探索,每一次尝试都是成长的印记。本文将分享作者在技术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从初入职场的迷茫到逐渐找到方向,再到深入钻研某一技术领域的心路历程,希望能为同样在技术领域奋斗的你带来一些启发和共鸣。
|
6月前
|
人工智能 物联网 大数据
探索技术之路:个人成长与创新的旅程
【8月更文挑战第11天】本文将通过作者的个人经历,探讨技术领域内的成长和创新。文章旨在揭示如何通过持续学习、实践和反思,在技术日新月异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同时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在技术道路上不断前行的思考和策略。
|
传感器 搜索推荐 程序员
“未来之光:揭秘创新科技下的挂灯魅力“
“未来之光:揭秘创新科技下的挂灯魅力“
147 0
“未来之光:揭秘创新科技下的挂灯魅力“
|
编解码 人工智能 边缘计算
LiveVideoStackCon2021 北京站专访:从上云到创新,视频云的新技术、新场景
伴随着视频技术的进步和标准的迭代,视频产业从模拟进入到数字时代,完成了从电影电视到互联网的媒介转换,并且衍生出了超高清、3D、AR/VR 等多种创新形态。特别是在后疫情的当下,我们可以看到音视频技术领域的诸多新变化,云与端的协同互动、算法创新与工程应用的深度交合、场景与需求的渗透促进,在严峻的挑战下,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场景与活力。
LiveVideoStackCon2021 北京站专访:从上云到创新,视频云的新技术、新场景
|
人工智能 自动驾驶 安全
云栖科技评论第70期:数字时代需要双螺旋
在数字经济时代,双螺旋结构同样存在,行业认知与数字科技这两条链条彼此紧密缠绕,构建出数字时代的基本运行法则:具有行业认知、行业经验的传统企业,借助从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数字科技巨头的前沿科技能力,实现数字化增长与数字化转型;数字科技巨头则借助与传统企业的合作,加深行业认知、积累行业经验,并由此进一步加强前沿科技的洞察与研发,以云计算为基础,以数据为介质,通过行业接受且有效的方式输出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至行业应用中。
3067 0
创新需要智慧和勇气!
只要是创新,就会破除一些条条框框。我们鼓励创新,就不能把所有的现行技术标准都当成金科玉律,而要一定程度上允许新技术去挑战、改变某些旧的标准,只有这样,才不会让旧的标准成为阻挡创新的绊脚石。
|
人工智能 大数据 物联网
蚂蚁金服CTO程立:真正的技术革命才刚刚开始
“过去十年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十年完成了所有的技术准备,但真正的技术革命才刚刚开始。”程立认为,技术所催生出的改变完全超出人类的想象力。
230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