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推三十年,桌椅前摆放着堆积如山的课本资料。三十年后的今天,在不同学校的教学方式上,你会发现更多的则是被现代化媒体所替代,课本不再作为唯一的授课手段。教育行业也迎来了信息化改革的风潮。
华侨大学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主任陈江认为,国内教育行业的信息化在稳步发展,然而相较于国外的发展速度或者国内大IT行业来讲整体还是相对有些落后。当前教育业的信息化大多还只是照猫画虎,紧跟工业化ERP的管理思路,再加上不同学校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教育业的信息化可谓“蚂蚁拖秤砣——难上加难”。
华侨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主任陈江
华大率先进行IT部署
华侨大学是中国仅有的两所国立华侨高等学府之一。2006年学校在福建省内率先开始了信息化建设道路,成立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将原有的网络中心、现代教育中心、一卡通中心等相关部门整合在一起,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IT技术为学校的管理、教学以及师生生活服务。
目前华侨大学已经建设完成的信息化基础平台和系统应用平台,正在部署服务器虚拟化以及建设云存储平台,并将建设重点聚焦在应用建设上,从服务的视角重新审视学校的各项管理服务活动,进一步地推动学校信息化的发展。
信息化并非一蹴而就,未来华大将把目光放在重点应用上,从教师备课、每个教室的装备,到学生上课的场景,以及课下复习、作业完成情况,逐步打通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IT新技术打破教育旧思路
让服务作为发展的核心是华侨大学近年来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新思路,相较于以前固有的模式,现有的信息化体系更便于服务老师和学生。从老师角度,通过将课件上传到学校部署的云存储里,老师们可以随时输入账号密码将资料下载下来,实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办公。从学生角度,通过相应的应用管理系统,引进了微课或者MOOC技术,自动将教学场景里的一些核心课程碎片化,微课化,方便学生课余任意下载上课时的讲义以及视频。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虽然才提出没多久,但这个从美国“漂洋过海”过来的洋概念却在国内落地开花。华侨大学在公共课上已经开始引进一些重点大学的MOOC课程,在完成教务处对课程的评估工作后,学生就可以在网络上选择相应老师的课程,从而拿到对应的学分,顺利毕业。这样从通识课程到专业课程,不仅仅对于学生可以自由选课以外,对于老师也是一个同向自我改进的过程。
“大数据给学校带来的是更科学,更细化的分析管理”陈江说道。作为与数据最为相关的领域之一,继互联网、物联网之后,教育被视作大数据大有可为的重要行业。华侨大学利用大数据,分析到学生当前的学习行为习惯,作为进行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举例来说,通过来自食堂和图书馆积累的综合数据,学校管理人员可以观测到学生对各个食堂的满意程度,以及学生的成绩与吃早餐、平时到图书馆自习时间之间的联系。
“在系统上布置作业、检查作业都将会一步步实现。”陈江告诉记者,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华侨大学继续将大数据研究作为重点,运用模型和惯性数据,更准确的分析出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程度,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5-7-14
- 本文作者:孙博
-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至顶网,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至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