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网站MRO-Network报道,航空公司的数据信息大坝已经被冲开,河流的上下游都动荡不已。上游是现今和以前航空公司运营数据的所在地,而下游随着呈指数增长的信息技术奔流向前。
但是,许多航空公司管理运营和维护的技术信息系统却“停滞不前”。
两个相互交叉的因素将能改变这种状况:1,飞机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大跨步提升;2,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也为利用航空公司运营数据系统的空白提供了新机遇,航空公司可利用能用技术进行提升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新盈利点。巴黎航展后,波音、空客、霍尼韦尔和通用电气等生产商以及IBM、AT&T和埃森哲等大公司都开始利用数据分析建立新公司、研发或推出新产品,这也可能会使航空公司的运营迎来自喷气式飞机以来最大的阶跃性改变。
目前,航空公司的系统都基于工匠思维跟着各种管制规则发展,但这需要个体和每家航空公司都拥有分析问题、创造有效运营系统的能力,同时还要有高效监控和分析的能力。
我们当前的运维系统是撒大网捕小鱼,捕鱼的同时捕捞到很多无用的东西,浪费了宝贵的资源。现在的分析发展和技术可以实现精准捕捞。所以,航空公司可以不再为整个机队设固定的维护期,而是利用技术对单个部件的情况进行精准监控,进而按需进行维护。
这一技术进程会使航空公司的运营更多地依赖于数据和分析,而不再仅基于经验。这并不是说经验不重要,经验的有效性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实现进一步提升和验证,而且最重要的是,数据分析能实现系统化保存。我认为这是大势所趋。
好了,谁在引领这种转变、使系统越来越依赖于信息和分析呢?大型原始设备制造商们、信息技术巨头们、大型咨询公司们……但却没有航空公司。
这会导致航空公司在管理运营标准、供应链、规划、运营维护等方方面面都依赖于上述大公司。谁控制数据和分析,谁就是未来航空业售后市场的受益者。
这种转变怎么改变售后市场?想一想,有些概念很好,但对整体经济效率和提升服务水平来说增效很小。比如,为线路维护工程师提供更好的工具和分析手段以便其更好地解决飞机异常问题当然很重要,但波音和空客飞机的可靠性都超过99%,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提升带来的整体提升都很微小。
但如果航空公司能深入分析运营数据并对库存需求进行分析,那么就会带来新的收益。每家航空公司建立最初的供给时都保存了一定的安全库存,所以航空公司共同拥有库存远超所需。航空公司飞机部件在最优情况下每年周转2次以下。但有了现在的技术,我们距离准时购买和运送还能有多远?如果我们能实现部件周转减少1次,使库存需求降低将近50%,这样是不是很妙?航空公司接下来会不会成立一个像亚马逊那样的公司将所需库存全部购买下来,然后建立一个分配系统,降低成本同时提高效率?
IBM的认知计算是不是也能为我们所用?虽然当前大家都聚焦于下载和联接飞行数据,但捕捉更多普通数据,比如商店搜索发现、人工时间利用率、失效情况时的数据以及有效情况下的数据,是不是也能带来巨大益处?这些数据深藏在航空公司数据记录系统中,有待更多集中分析。如果挖掘下去,这些数据就是带来更高效率的宝藏。
还有一个有待解答的问题:运营商们为他们的开放相容式标准负责,但如果他们依赖其它方进行数据分析和监控,那么系统该如何容纳这个必将到来的未来?
有了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变革带来的益处变得日益明显且被航空系统吸收时,这个问题,连同许多其它相关问题,自然会有答案。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