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MVVM和链式网络请求架构

简介:

前言

前一段时间一直在学习iOS的架构。为什么呢?

公司的架构一直是MVC,当我们正式上线的时候,项目已经有了超十万行代码。主要的VC一般都有2000行代码以上。

关键是,目前版本我们只做了三分之一的业务逻辑…

所以,架构重构吧。

正文

MVVM

MVVM: Model-View-ViewModel

MVVM其实是MVC的进化版,它将业务逻辑从VC中解耦到ViewModel,来实现VC大’瘦身’。

用代码解释吧!

做一个简单的登录判断:

创建LoginViewModel(逻辑处理),LoginModel(只放数据),LoginViewController。

这里不用LoginView是为了让初学者能更好的把精力集中在用ViewModel解耦上。

当然要是你这些都明白,你可以直接看Wzxhaha/RandomerFramework,这是我在做的独立项目Randomer的基本架构(SubClasses+Protocol+MVVM+RAC)以及它的登录注册模块。另外,感谢王隆帅的这篇文章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在LoginModel中加入方法

 
 
  1. //.h 
  2.  
  3. - (instancetype)initWithUserName:(NSString *)username password:(NSString *)password
  4.  
  5.   
  6.  
  7. @property (nonatomic,copy,readonly)NSString * username; 
  8.  
  9. @property (nonatomic,copy,readonly)NSString * password
  10.  
  11.  
  12. //.m 
  13.  
  14. - (instancetype)initWithUserName:(NSString *)username password:(NSString *)password { 
  15.  
  16.     if (self = [super init]) { 
  17.  
  18.         _username = username; 
  19.  
  20.         _password = password
  21.  
  22.     } 
  23.  
  24.     return self; 
  25.  
  26.  

这个没什么好讲的,就是给Model加一个初始化方法。

在LoginViewModel中加入方法

 
 
  1. #import "PersonModel.h" 
  2.  
  3.   
  4.  
  5. - (instancetype)initWithPerson:(PersonModel *)person; 
  6.  
  7. @property (nonatomic,assign,readonly)BOOL canLogin; 
  8.  
  9.  
  10. - (instancetype)initWithPerson:(PersonModel *)person { 
  11.  
  12.     if (self = [super init]) { 
  13.  
  14.      //在这做你绑定model后的处理 
  15.  
  16.       _canLogin = [self valiCanLoginWithUserName:person.username password:person.password]; 
  17.  
  18.     } 
  19.  
  20.     return self; 
  21.  
  22.  
  23.   
  24.  
  25. - (BOOL)valiCanLoginWithUserName:(NSString *)username password:(NSString *)password { 
  26.  
  27.     if (username.length & password.length) { 
  28.  
  29.         return YES; 
  30.  
  31.     } else { 
  32.  
  33.         return NO
  34.  
  35.     } 
  36.  
  37.  

给ViewModel添加个绑定Model的初始化方法,以及判断帐号密码是否有效的方法。

然后VC(或者View)就可以直接这样获得判断后的结果

 
 
  1. PersonModel * person = [[PersonModel alloc]initWithUserName:@"10" password:@"10"]; 
  2.  
  3. PersonViewModel * viewModel = [[PersonViewModel alloc]initWithPerson:person]; 
  4.  
  5.   
  6.  
  7. NSLog(@"%d",viewModel.canLogin);  

简单的功能的时候没什么,当你处理复杂的逻辑判断的时候,MVVM会有巨大优势。

顺便讲一下ReactiveCocoa,我之所以这么推崇MVVM,主要就是因为RAC和MVVM简直太配了!

ReactiveCocoa

RAC具有函数式编程和响应式编程的特性,要是对编程思想不熟的可以看我的WZXProgrammingIdeas

RAC最大的用处就是能监听到各个事件,RAC把这个叫做信号流,然后接受信号通过block回调,里面大量的使用了block,所以一定要用好@weakify(self)和@strongify(self)。

为什么说RAC和MVVM太配了?

MVVM是把方法解耦到ViewModel,但是还是要VC(V)调用的,那么判断什么时候调用的逻辑还是会复杂。

而RAC解决了这个问题,它负责监听事件,然后调用ViewModel来进行逻辑判断。

例如:

 
 
  1. [[_registerBtn rac_signalForControlEvents:UIControlEventTouchUpInside]subscribeNext:^(id x) { 
  2.  
  3.       @strongify(self) 
  4.  
  5.       [self.viewModel toRegisterWithType:Register]; 
  6.  
  7.   }]; 
  8.  
  9.  
  10.  
  11.   [[_loginBtn rac_signalForControlEvents:UIControlEventTouchUpInside]subscribeNext:^(id x) { 
  12.  
  13.       @strongify(self) 
  14.  
  15.       [self.viewModel loginWithUserName:self.usernameTextField.text password:self.usernameTextField.text Success:^(idresponse) { 
  16.  
  17.       } failure:^{ 
  18.  
  19.           SHOW_ERROR(@"错误", @"账号或密码错误"
  20.  
  21.       } error:^(NSError *error) { 
  22.  
  23.           SHOW_ERROR(@"错误", @"网络连接失败"
  24.  
  25.       }]; 
  26.  
  27.   }];  

RAC监听了登录和注册按钮,使得代码简洁,而且结构十分紧凑。

Demo的话还是看这个吧Wzxhaha/RandomerFramework

https://github.com/Wzxhaha/RandomerFramework

或者简单版的WZXRACDemo

https://github.com/Wzxhaha/WZXRACDemo

链式网络请求框架

为什么封装WZXNetworking

这是一个容错性非常吓人的框架。

 
 
  1. [[WZXNetworkManagermanager].setRequest(@"http://192.168.1.40:8001").RequestType(POST).HTTPHeader(nil).Parameters(nil).RequestSerialize(RequestSerializerHTTP).ResponseSerialize(ResponseSerializerJSON) startRequestWithSuccess:^(id response) { 
  2.  
  3.   
  4.  
  5.         NSLog(@"success"); 
  6.  
  7.     } failure:^{ 
  8.  
  9.   
  10.  
  11.         NSLog(@"failure"); 
  12.  
  13.     }]; 

在这里除了.setRequest(url)和startRequestWithSuccess failure方法,其他都是非必要的。

你可以这样:

 
 
  1. [[WZXNetworkManager manager].setRequest(@"http://192.168.1.40:8001") startRequestWithSuccess:^(id response) { 
  2.  
  3.   
  4.  
  5.         NSLog(@"success"); 
  6.  
  7.     } failure:^{ 
  8.  
  9.   
  10.  
  11.         NSLog(@"failure"); 
  12.  
  13.     }];  

链式在参数和参数的选择很多的情况或者很有可能改动的情况下展现了惊人的优势。因为,它的改动十分方便,只不过添加或者修改一个方法。

打个比方:

换成集中式API封装应该是这样的:

 
 
  1. - (void)GET:(NSString *)url 
  2.  
  3.         parameters:(id)Parameters 
  4.  
  5.         success:(SuccessBlock)success 
  6.  
  7.         failure:(FailureBlock)failure; 

当你要添加一个Version属性做API版本判断的时候,你能怎么办?只能重写方法,在方法中加入一个Version参数,然后所有使用的网络请求都要改变方法。

换成分布式API封装我们则不考虑对比了..

 
 
  1. GeneralAPI *apiGeGet            = [[GeneralAPI alloc] initWithRequestMethod:@"get"]; 
  2.  
  3. apiGeGet.apiRequestMethodType      = RequestMethodTypeGET; 
  4.  
  5. apiGeGet.apiRequestSerializerType  = RequestSerializerTypeHTTP; 
  6.  
  7. apiGeGet.apiResponseSerializerType = ResponseSerializerTypeHTTP; 
  8.  
  9. [apiGeGet setApiCompletionHandler:^(id responseObject, NSError * error) { 
  10.  
  11.     NSLog(@"responseObject is %@", responseObject); 
  12.  
  13.     if (error) { 
  14.  
  15.         NSLog(@"Error is %@", error.localizedDescription); 
  16.  
  17.     } 
  18.  
  19. }]; 
  20.  
  21. [apiGeGet start];  

这样的结构是否太松散?

再换成WZXNetworking

我们要做的只是再添加一个方法和一个成员变量,然后在原有方法后面加一个.method()

 
 
  1. - (WZXNetworkManager * (^) (id some))method { 
  2.  
  3.   return ^WZXNetworkManager (id some) { 
  4.  
  5.      self.XXX = some 
  6.  
  7.      return self; 
  8.  
  9.   } 
  10.  
  11.  
 
 
  1. [[WZXNetworkManager manager].setRequest(@"http://192.168.1.40:8001").method(some) startRequestWithSuccess:^(idresponse) { 
  2.  
  3.   
  4.  
  5.         NSLog(@"success"); 
  6.  
  7.     } failure:^{ 
  8.  
  9.   
  10.  
  11.         NSLog(@"failure"); 
  12.  
  13.     }];  







本文作者:佚名
来源:51CTO
目录
相关文章
|
4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PyTorch 算法框架/工具
PyTorch 中的动态计算图:实现灵活的神经网络架构
【8月更文第27天】PyTorch 是一款流行的深度学习框架,它以其灵活性和易用性而闻名。与 TensorFlow 等其他框架相比,PyTorch 最大的特点之一是支持动态计算图。这意味着开发者可以在运行时定义网络结构,这为构建复杂的模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文将深入探讨 PyTorch 中动态计算图的工作原理,并通过一些示例代码展示如何利用这一特性来构建灵活的神经网络架构。
23 1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网络架构
【YOLOv8改进 - Backbone主干】EfficientRep:一种旨在提高硬件效率的RepVGG风格卷积神经网络架构
【YOLOv8改进 - Backbone主干】EfficientRep:一种旨在提高硬件效率的RepVGG风格卷积神经网络架构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计算机视觉 异构计算
【YOLOv8改进 - Backbone主干】ShuffleNet V2:卷积神经网络(CNN)架构
【YOLOv8改进 - Backbone主干】ShuffleNet V2:卷积神经网络(CNN)架构
|
11天前
|
边缘计算 物联网 5G
软件定义网络(SDN)的未来趋势:重塑网络架构,引领技术创新
【8月更文挑战第20天】软件定义网络(SDN)作为新兴的网络技术,正在逐步重塑网络架构,引领技术创新。随着5G、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SDN将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未来,SDN有望成为主流网络技术,并在各行各业推动数字化转型。让我们共同期待SDN技术带来的更加智能、安全和高效的网络体验。
|
14天前
|
运维 安全 SDN
网络拓扑设计与优化:构建高效稳定的网络架构
【8月更文挑战第17天】网络拓扑设计与优化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通过合理的拓扑设计,可以构建出高效稳定的网络架构,为业务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支撑。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业务需求的不断变化,网络拓扑也需要不断优化和调整,以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
|
2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网络架构
神经网络架构殊途同归?ICML 2024论文:模型不同,但学习内容相同
【8月更文挑战第3天】《神经语言模型的缩放定律》由OpenAI研究人员完成并在ICML 2024发表。研究揭示了模型性能与大小、数据集及计算资源间的幂律关系,表明增大任一资源均可预测地提升性能。此外,论文指出模型宽度与深度对性能影响较小,较大模型在更多数据上训练能更好泛化,且能高效利用计算资源。研究提供了训练策略建议,对于神经语言模型优化意义重大,但也存在局限性,需进一步探索。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2001.08361]。
21 1
|
10天前
|
Java Android开发 Kotlin
Android项目架构设计问题之要在Glide库中加载网络图片到ImageView如何解决
Android项目架构设计问题之要在Glide库中加载网络图片到ImageView如何解决
19 0
|
10天前
|
Java Android开发 开发者
Android项目架构设计问题之使用Retrofit2作为网络库如何解决
Android项目架构设计问题之使用Retrofit2作为网络库如何解决
22 0
|
2月前
|
算法 网络协议 应用服务中间件
(五)网络编程之流量接入层设计:基于性能怪兽从零构建日均亿级吞吐量的网关架构!
在前篇关于《Nginx》的文章中曾经提到:单节点的Nginx在经过调优后,可承载5W左右的并发量,同时为确保Nginx的高可用,在文中也结合了Keepalived对其实现了程序宕机重启、主机下线从机顶替等功能。
|
2月前
|
负载均衡 安全 Cloud Native
云上负载均衡:构建高可用、高性能的网络应用架构
与云原生技术深度融合:随着云原生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未来的云上负载均衡将更加紧密地与云原生技术相结合。例如与Kubernetes等容器编排平台集成实现自动化的服务发现和路由管理;与Serverless架构结合提供无缝的流量接入和请求处理能力。 安全性能提升:面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威胁云上负载均衡将更加注重安全性能的提升。通过引入加密传输、访问控制、DDoS防护等安全措施确保网络流量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同时还将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控和应急响应机制以应对各种安全事件和突发事件。 支持多协议和多场景:未来的云上负载均衡将支持更多种类的网络协议和应用场景以满足不同用户和业务的需求。例如支持HTTP/2、
78 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下一篇
云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