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南昌市将加快推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实施“互联网+”智能制造、“互联网+”智慧旅游、“互联网+”便捷交通等十大“互联网+”行动计划,把智慧城市建设得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
一、公共场所将有免费无线宽带上网
南昌市将加快推进宽带接入光纤化进程,城镇地区实现光网全覆盖,城市家庭用户宽带实现100兆以上灵活选择;实现农村行政村和有条件的自然村光纤全通达,农村家庭用户宽带实现50兆以上灵活选择。同时,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加快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深入推进“三网融合”。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加快推进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建设,适时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建设,构建高速、移动、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实现城镇热点公共场所提供免费无线宽带服务,推进无线网络向边远地区延伸,打通信息孤岛。最大限度汇集整合城市各类信息资源,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
到2020年,智慧城市的基础保障安全可靠、适度超前,无线城市和网络融合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重大进展,建设全市政务数据中心,重点推进政务大数据建设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人口、法人、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为政务信息资源的汇集、存储和共享,提供跨层级、跨部门的数据支撑服务。
二、推进城区光网全覆盖
以民生优先、管用实用为立足点,分类分期推进智慧工程项目建设。“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重点实施宽带普及及提速工程,推进城区光网全覆盖,扩大农村宽带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实施无线网络覆盖面扩展工程,探索新的建设模式和服务模式,推进无线网络广泛覆盖、信息内容服务快速发展的新局面。实施智慧政务云平台建设工程,按照“应用与承载环境相分离、基础设施资源服务按需提供”的原则,统筹集约建设南昌市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实施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工程,实现数字线划图、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政务电子地图、城市三维模型、地名地址等时空信息的共享服务和动态更新。实施视频“天网”强化工程,加大警情高发区域视频探头的分布密度,最大限度地消除监控“盲点”和“死角”。推进红谷滩、东湖、高新全国“智慧城市”试点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对外开放合作,汇聚全球智慧和资源,推进技术创新、应用商业模式创新、行业应用标准和制度创新,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联合攻关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推进红谷滩新区、东湖区、高新区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为“智慧南昌”树立样板、提供示范。以南昌政务服务网为平台,最大限度地汇集整合社会信息资源,提高数据资源关联融合程度,健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和应用机制,倒逼流程再造、部门联云动,实现网上审批、网上监管、网上服务等行政服务信息化。推动重要领域大数据应用,推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变革和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创新,使“互联网+”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三、实施十大“互联网+”行动
“互联网+”智能制造:南昌市将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制造新模式,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和生物医药、航空制造、纺织服装等支柱产业生产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大中型企业管理信息化应用在各行业全面展开,工业园区信息化应用框架基本形成。“互联网+”现代农业:南昌市将推进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环节加速融,所有县级以上农业现代示范园区基本实现物联网应用,培育“智慧农场”等示范企业。
“互联网+”智慧旅游:加强互联网技术在游客服务、景区管理、旅游营销等方面的应用创新,开展智慧景区创建。“互联网+”文化创意:发展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动漫设计、广告创意、影视版权、数字出版、工业创意设计等文化创意新业态,打造“互联网+”文化创意的新业态孵化器,培育“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龙头企业。“互联网+”普惠金融:支持金融企业与云计算技术提供商合作开展金融公共云服务,培育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网络金融产品销售以及互联网金融服务等机构或平台。“互联网+”惠民服务:建成全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城镇社区智慧网络化服务平台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智慧养老示范项目建设;实现全民健康档案查询、医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实现异地就业社保关系转移接续。
“互联网+”高效物流:加快建设南昌物流信息平台和各物流园区信息平台,通过对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服务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发挥物流行业整体优势。促进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提高物流动作效率。“互联网+”电子商务:加快电子商务在企业、行业和农村的推广普及,2020年全市电子商务相关交易总额突破5000亿元,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以上。全市电子商务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互联网+”便捷交通:强化互联网技术在交通领域的推广应用,建设便捷化的交通出行服务平台,形成较为完善的交通运行监测应急处置体系和交通出行信息服务体系。“互联网+”绿色环保:构建针对主要生态要素的智能感知体系、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控系统和污染物监测与信息发布系统,进一步完善重点能耗企业监测体系和重点污染企业在线监控系统,实现主要河流重点控制断面水质和PM2.5在线监测与实时发布。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