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视听触感官协同配合的具身精细操纵,人大胡迪团队领衔探索机器人模态时变性挑战

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胡迪团队提出MS-Bot方法,通过阶段性引导的动态多感官融合,使机器人能像人类一样灵活运用视觉、听觉和触觉完成复杂任务。实验表明,该方法提高了操作准确性和效率,但仍面临数据依赖、计算复杂度和泛化能力等挑战。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2408.01366v2

在人机交互领域,机器人如何像人类一样灵活地运用多种感官进行精细操作,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近日,中国人民大学胡迪团队在《Play to the Score: Stage-Guided Dynamic Multi-Sensory Fusion for Robotic Manipulation》一文中,提出了一种名为MS-Bot的新型方法,旨在通过阶段性引导的动态多感官融合,使机器人能够更接近人类的方式完成复杂任务。

人类在与环境互动时,能够根据任务的不同阶段灵活地切换和运用各种感官。例如,一位经验丰富的厨师在烹饪过程中,会根据食材的颜色、声音和气味来判断火候和时机,从而顺利完成每一道工序。这种能力的基础是对任务阶段的深刻理解,因为每个阶段的子目标可能需要不同的感官信息来支持。

为了赋予机器人类似的能力,胡迪团队将任务阶段的子目标划分纳入模仿学习过程,以指导动态多感官融合。他们提出的MS-Bot方法,通过从粗到细的阶段理解,动态调整不同模态的优先级,以适应预测的当前阶段的细粒度状态。具体而言,MS-Bot利用视觉、听觉和触觉传感器,使机器人能够完成具有挑战性的操作任务,如倒水和带有键槽的插销插入。

实验结果表明,MS-Bot方法能够实现更有效和可解释的动态融合,与人类融合过程的一致性比现有方法更高。这一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阶段性引导的融合策略:通过将任务划分为不同的阶段,MS-Bot能够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融合不同感官的信息,从而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2. 动态调整模态优先级:在任务执行过程中,MS-Bot能够根据当前阶段的细粒度状态,动态地调整不同感官模态的优先级,确保机器人能够及时获取和利用最相关的信息。
  3. 多感官协同配合:通过整合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信息,MS-Bot能够更全面地感知和理解环境,从而实现更精细、更复杂的操作。

尽管MS-Bot方法在多感官融合和机器人操作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例如:

  1. 数据依赖性:MS-Bot方法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训练数据的质量和多样性。如果训练数据不足或不具代表性,可能会影响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2. 计算复杂度:由于需要处理和融合多种感官信息,MS-Bot方法的计算复杂度较高,可能需要更强大的计算资源和更高效的算法来支持。
  3. 泛化能力:目前的实验主要针对特定的操作任务,如倒水和插销插入。如何将MS-Bot方法推广到更广泛的任务领域,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2408.01366v2

目录
相关文章
|
3月前
|
运维 算法 机器人
阿里云AnalyticDB具身智能方案:破解机器人仿真数据、算力与运维之困
本文将介绍阿里云瑶池旗下的云原生数据仓库AnalyticDB MySQL推出的全托管云上仿真解决方案,方案采用云原生架构,为开发者提供从开发环境、仿真计算到数据管理的全链路支持。
|
13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机器人
AI Compass前沿速览:Nano Bananary、MCP Registry、通义DeepResearch 、VoxCPM、InternVLA·M1具身机器人
AI Compass前沿速览:Nano Bananary、MCP Registry、通义DeepResearch 、VoxCPM、InternVLA·M1具身机器人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运维 算法
关于具身机器人的视觉机制的建立
本文提出了一种类人视觉机制的具身机器人框架,通过“目标驱动、TOKEN预设、草图生成、异常处理”四大核心步骤,在动态环境中实现高效、灵活的任务执行能力。
61 0
|
5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TsingtaoAI具身智能机器人开发套件及实训方案
该产品套件创新性地融合了先进大模型技术、深度相机与多轴协作机械臂技术,构建了一个功能强大、灵活易用的人机协作解决方案。其核心在于将智能决策、精准感知与高效执行完美结合,为高校实训领域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403 10
|
8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
基于DeepSeek的具身智能高校实训解决方案——从DeepSeek+机器人到通用具身智能
本实训方案围绕「多模态输入 -> 感知与理解 -> 行动执行 -> 反馈学习」的闭环过程展开。通过多模态数据的融合(包括听觉、视觉、触觉等),并结合DeepSeek模型和深度学习算法,方案实现了对自然语言指令的理解、物体识别和抓取、路径规划以及任务执行的完整流程。
1060 12
|
11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
具身智能高校实训解决方案 ----从AI大模型+机器人到通用具身智能
在具身智能的发展历程中,AI 大模型的出现成为了关键的推动力量。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摇篮,需要紧跟这一前沿趋势,开展具身智能实训课程。通过将 AI 大模型与具备 3D 视觉的机器人相结合,为学生搭建一个实践平台。
914 64
|
9月前
|
人工智能 算法 自动驾驶
Jim Fan全华人团队HOVER问世,1.5M小模型让机器人获潜意识!
在机器人技术领域,人形机器人的全身控制一直极具挑战。传统方法为不同任务(如导航、移动操作等)单独训练控制策略,限制了策略的可转移性。Jim Fan团队提出HOVER框架,通过全身运动模仿作为共同抽象,整合多种控制模式,实现无缝过渡,显著提升控制效率和灵活性。HOVER不仅为人形机器人应用带来巨大潜力,也为机器人技术发展提供新思路。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410.21229
182 23
|
10月前
|
人工智能 算法 机器人
EMMA-X: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推出具身多模态动作模型,使夹爪机器人具备空间推理和任务规划能力
EMMA-X是由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推出的具身多模态动作模型,具备70亿参数,通过在链式思维推理数据上微调OpenVLA创建。该模型结合层次化的具身数据集,增强空间推理和任务规划能力。
287 3
EMMA-X: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推出具身多模态动作模型,使夹爪机器人具备空间推理和任务规划能力
|
10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机器人
机器人迈向ChatGPT时刻!清华团队首次发现具身智能Scaling Laws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在机器人操作领域发现了数据规模定律,通过大规模数据训练,机器人策略的泛化性能显著提升。研究揭示了环境和对象多样性的重要性,提出了高效的數據收集策略,使机器人在新环境中成功率达到约90%。这一发现有望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159 26
|
9月前
|
数据采集 监控 数据可视化
优锘科技携手逐际动力,共创数字孪生与具身智能机器人新未来
近日,优锘科技与逐际动力正式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业务和技术领域展开深度协作,共同探索数字孪生与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融合应用。这一合作无疑将为智能科技领域注入全新动力,推动行业智能化转型迈向更高水平。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