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final关键字在Java并发编程领域的作用吗?

简介: 了解final关键字在Java并发编程领域的作用吗?

在Java并发编程领域,final关键字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虽然很多同学熟悉final用于修饰变量、方法和类的基本用法,但其在并发环境中的应用和原理却常常被忽视。final关键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修饰符,它在多线程编程中确保对象状态的可见性和不变性,这对于构建线程安全的应用至关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final关键字的作用,揭示其在Java并发编程领域中的重要性及实现原理。
final域重排序规则

Java内存模型为了能让处理器和编译器底层发挥他们的最大优势,对底层的约束就很少,也就是说针对底层来说Java内存模型就是 弱内存数据模型。同时,处理器和编译为了性能优化会对指令序列有编译器和处理器重排序。

而final能够做出如下保证:当创建一个对象时,使用final关键字能够使得另一个线程不会访问到处于“部分创建”的对象,否则是会可能发生的。这是因为,当用作对象的一个属性时,final有着如下的语义:

当构造函数结束时,final类型的值是被保证其他线程访问该对象时,它们的值是可见的
AI 代码解读

对于final域,编译器和处理器要遵守两个重排序规则。

在构造函数内对一个final域的写入,与随后把这个被构造对象的引用赋值给个引用变量,这两个操作之间不能重排序。

初次读一个包含final域的对象的引用,与随后初次读这个final域,这两个操作之间不能重排序。
AI 代码解读

为什么是必须的

使用final是所谓的安全发布(safe publication)的一种方式,这里 发布(publication)意味着在一个线程中创建它,同时另一个线程在之后的某时刻可以引用到该新创建的对象。存在如下场景:当JVM调用对象的构造函数时,它必须将各成员赋值,同时存储一个指向该对象的指针;但就像其他普通数据写入一样,这可能是乱序的。

而final可以防止此类事情的发生:如果某个成员是final的,JVM规范做出如下明确的保证:一旦对象引用对其他线程可见,则其final成员也必须正确的赋值了。
final域为基本类型

先看一段示例性的代码:
java

public class FinalDemo {
private int a; //普通域
private final int b; //final域
private static FinalDemo finalDemo;

public FinalDemo() {
    a = 1; // 1. 写普通域
    b = 2; // 2. 写final域
}

public static void writer() {//线程A执行
    finalDemo = new Final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reader() {//线程B执行
    FinalDemo demo = finalDemo; // 3.读对象引用
    int a = demo.a;    //4.读普通域
    int b = demo.b;    //5.读final域
}
AI 代码解读

}

假设线程A在执行writer()方法,线程B执行reader()方法。
写final域重排序规则

写final域的重排序规则 禁止对final域的写重排序到构造函数之外,这个规则的实现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

JMM禁止编译器把final域的写重排序到构造函数之外;

编译器会在final域写之后,构造函数return之前,插入一个storestore屏障。这个屏障可以禁止处理器把final域的写重排序到构造函数之外。
AI 代码解读

再分析writer方法,虽然只有一行代码,但实际上做了两件事情:

构造了一个FinalDemo对象;

把这个对象赋值给成员变量finalDemo。
AI 代码解读

存在的一种可能执行时序图,如下:

由于a,b之间没有数据依赖性,普通域(普通变量)a可能会被重排序到构造函数之外,线程B就有可能读到的是普通变量a初始化之前的值(零值),这样就可能出现错误。而final域变量b,根据重排序规则,会禁止final修饰的变量b重排序到构造函数之外,从而b能够正确赋值,线程B就能够读到final变量初始化后的值。

因此,写final域的重排序规则可以确保:在对象引用为任意线程可见之前,对象的final域已经被正确初始化过了,而普通域就不具有这个保障。比如在上例,线程B有可能就是一个未正确初始化的对象finalDemo。
读final域重排序规则

读final域重排序规则为:在一个线程中,初次读对象引用和初次读该对象包含的final域,JMM会禁止这两个操作的重排序。(注意,这个规则仅仅是针对处理器),处理器会在读final域操作的前面插入一个LoadLoad屏障。实际上,读对象的引用和读该对象的final域存在间接依赖性,一般处理器不会重排序这两个操作。但是有一些处理器会重排序,因此,这条禁止重排序规则就是针对这些处理器而设定的。

read()方法主要包含了三个操作:

初次读引用变量finalDemo;

初次读引用变量finalDemo的普通域a;

初次读引用变量finalDemo的final域b;
AI 代码解读

假设线程A写过程没有重排序,那么线程A和线程B有一种的可能执行时序为下图:

读对象的普通域被重排序到了读对象引用的前面就会出现线程B还未读到对象引用就在读取该对象的普通域变量,这显然是错误的操作。而final域的读操作就“限定”了在读final域变量前已经读到了该对象的引用,从而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读final域的重排序规则可以确保:在读一个对象的final域之前,一定会先读这个包含这个final域的对象的引用。
final域为引用类型
对final修饰的对象的成员域写操作

针对引用数据类型,final域写针对编译器和处理器重排序增加了这样的约束:在构造函数内对一个final修饰的对象的成员域的写入,与随后在构造函数之外把这个被构造的对象的引用赋给一个引用变量,这两个操作是不能被重排序的。注意这里的是“增加”也就说前面对final基本数据类型的重排序规则在这里还是使用。这句话是比较拗口的,下面结合实例来看。
java

public class FinalReferenceDemo {
final int[] arrays;
private FinalReferenceDemo finalReferenceDemo;

public FinalReferenceDemo() {
    arrays = new int[1];  //1
    arrays[0] = 1;        //2
}

public void writerOne() {
    finalReferenceDemo = new FinalReferenceDemo(); //3
}

public void writerTwo() {
    arrays[0] = 2;  //4
}

public void reader() {
    if (finalReferenceDemo != null) {  //5
        int temp = finalReferenceDemo.arrays[0];  //6
    }
}
AI 代码解读

}

针对上面的实例程序,线程A执行wirterOne方法,执行完后线程B执行writerTwo方法,然后线程C执行reader方法。下图就以这种执行时序出现的一种情况来讨论

由于对final域的写禁止重排序到构造方法外,因此1和3不能被重排序。由于一个final域的引用对象的成员域写入不能与随后将这个被构造出来的对象赋给引用变量重排序,因此2和3不能重排序。
对final修饰的对象的成员域读操作

JMM可以确保线程C至少能看到写线程A对final引用的对象的成员域的写入,即能看下arrays[0] = 1,而写线程B对数组元素的写入可能看到可能看不到。JMM不保证线程B的写入对线程C可见,线程B和线程C之间存在数据竞争,此时的结果是不可预知的。如果可见的,可使用锁或者volatile。
关于final重排序的总结

按照final修饰的数据类型分类:

基本数据类型:

    final域写:禁止final域写与构造方法重排序,即禁止final域写重排序到构造方法之外,从而保证该对象对所有线程可见时,该对象的final域全部已经初始化过。

    final域读:禁止初次读对象的引用与读该对象包含的final域的重排序。

引用数据类型:
    额外增加约束:禁止在构造函数对一个final修饰的对象的成员域的写入与随后将这个被构造的对象的引用赋值给引用变量 重排序
AI 代码解读

final的实现原理

写final域会要求编译器在final域写之后,构造函数返回前插入一个StoreStore屏障。读final域的重排序规则会要求编译器在读final域的操作前插入一个LoadLoad屏障。

很有意思的是,如果以X86处理为例,X86不会对写-写重排序,所以StoreStore屏障可以省略。由于不会对有间接依赖性的操作重排序,所以在X86处理器中,读final域需要的LoadLoad屏障也会被省略掉。也就是说,以X86为例的话,对final域的读/写的内存屏障都会被省略!具体是否插入还是得看是什么处理器
“溢出”带来的重排序问题

上面对final域写重排序规则可以确保:在使用一个对象引用的时候该对象的final域已经在构造函数被初始化过了。但是这里其实是有一个前提条件的,也就是:在构造函数,不能让这个被构造的对象被其他线程可见,也就是说该对象引用不能在构造函数中“溢出”。以下面的例子来说:

如下所示,溢出意味着,构造函数FinalReferenceEscapeDemo()还未执行完,由于2的执行,导致referenceDemo就已经不为null了
java

public class FinalReferenceEscapeDemo {
private final int a;
private FinalReferenceEscapeDemo referenceDemo;

public FinalReferenceEscapeDemo() {
    a = 1;  //1
    referenceDemo = this; //2
}

public void writer() {
    new FinalReferenceEscapeDemo();
}

public void reader() {
    if (referenceDemo != null) {  //3
        int temp = referenceDemo.a; //4
    }
}
AI 代码解读

}

可能的执行时序如图所示:

假设一个线程A执行writer方法,另一个线程执行reader方法。因为构造函数中操作1和2之间没有数据依赖性,1和2可以重排序,先执行了2,这个时候引用对象referenceDemo是个没有完全初始化的对象,而当线程B去读取该对象时就会出错。尽管依然满足了final域写重排序规则:在引用对象对所有线程可见时,其final域已经完全初始化成功。但是,引用对象“this”逸出,该代码依然存在线程安全的问题。
使用 final 的限制条件和局限性

当声明一个 final 成员时,必须在构造函数退出前设置它的值。
java

public class MyClass {
private final int myField = 1;
public MyClass() {
...
}
}

或者
java

public class MyClass {
private final int myField;
public MyClass() {
...
myField = 1;
...
}
}

将指向对象的成员声明为 final 只能将该引用设为不可变的,而非所指的对象。

下面的方法仍然可以修改该 list。
java

private final List myList = new ArrayList();
myList.add("Hello");

声明为 final 可以保证如下操作不合法
java

myList = new ArrayList();
myList = someOtherList;

如果一个对象将会在多个线程中访问并且你并没有将其成员声明为 final,则必须提供其他方式保证线程安全。

" 其他方式 " 可以包括声明成员为 volatile,使用 synchronized 或者显式 Lock 控制所有该成员的访问。
final byte
java

byte b1=1;
byte b2=3;
byte b3=b1+b2;//当程序执行到这一行的时候会出错,因为b1、b2可以自动转换成int类型的变量,运算时java虚拟机对它进行了转换,结果导致把一个int赋值给byte-----出错

如果对b1 b2加上final就不会出错
java

final byte b1=1;
final byte b2=3;
byte b3=b1+b2;//不会出错,相信你看了上面的解释就知道原因了。

目录
打赏
0
0
0
0
39
分享
相关文章
k8s的出现解决了java并发编程胡问题了
Kubernetes通过提供自动化管理、资源管理、服务发现和负载均衡、持续交付等功能,有效地解决了Java并发编程中的许多复杂问题。它不仅简化了线程管理和资源共享,还提供了强大的负载均衡和故障恢复机制,确保应用程序在高并发环境下的高效运行和稳定性。通过合理配置和使用Kubernetes,开发者可以显著提高Java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可靠性。
67 31
注解的艺术:Java编程的高级定制
注解是Java编程中的高级特性,通过内置注解、自定义注解及注解处理器,可以实现代码的高度定制和扩展。通过理解和掌握注解的使用方法,开发者可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开发效率。在实际应用中,注解广泛用于框架开发、代码生成和配置管理等方面,展示了其强大的功能和灵活性。
66 25
|
3天前
|
深入理解 Java 中的 instanceof 关键字
本文深入解析了 Java 中的 `instanceof` 关键字,探讨其在类型判断中的作用。作为二元操作符,`instanceof` 可用于检查对象是否为某类实例或实现特定接口,避免类型转换异常 (`ClassCastException`)。文章通过多态性下的类型判断、安全类型转换、接口实现检测及集合元素类型判定等实际应用场景,展示了 `instanceof` 的强大功能。掌握该关键字可提高代码健壮性,确保运行时类型安全。
11 0
在线编程实现!如何在Java后端通过DockerClient操作Docker生成python环境
以上内容是一个简单的实现在Java后端中通过DockerClient操作Docker生成python环境并执行代码,最后销毁的案例全过程,也是实现一个简单的在线编程后端API的完整流程,你可以在此基础上添加额外的辅助功能,比如上传文件、编辑文件、查阅文件、自定义安装等功能。 只有锻炼思维才能可持续地解决问题,只有思维才是真正值得学习和分享的核心要素。如果这篇博客能给您带来一点帮助,麻烦您点个赞支持一下,还可以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有疑问和错误欢迎在评论区指出~
在线编程实现!如何在Java后端通过DockerClient操作Docker生成python环境
|
2月前
|
Volatile关键字与Java原子性的迷宫之旅
通过合理使用 `volatile`和原子操作,可以在提升程序性能的同时,确保程序的正确性和线程安全性。希望本文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并发编程中的关键概念。
54 21
课时8:Java程序基本概念(标识符与关键字)
课时8介绍Java程序中的标识符与关键字。标识符由字母、数字、下划线和美元符号组成,不能以数字开头且不能使用Java保留字。建议使用有意义的命名,如student_name、age。关键字是特殊标记,如蓝色字体所示。未使用的关键字有goto、const;特殊单词null、true、false不算关键字。JDK1.4后新增assert,JDK1.5后新增enum。
课时6:Java编程起步
课时6:Java编程起步,主讲人李兴华。课程摘要:介绍Java编程的第一个程序“Hello World”,讲解如何使用记事本或EditPlus编写、保存和编译Java源代码(*.java文件),并解释类定义、主方法(public static void main)及屏幕打印(System.out.println)。强调类名与文件名一致的重要性,以及Java程序的编译和执行过程。通过实例演示,帮助初学者掌握Java编程的基本步骤和常见问题。
Java中的this关键字详解:深入理解与应用
本文深入解析了Java中`this`关键字的多种用法
419 9
Java 并发编程——volatile 关键字解析
本文介绍了Java线程中的`volatile`关键字及其与`synchronized`锁的区别。`volatile`保证了变量的可见性和一定的有序性,但不能保证原子性。它通过内存屏障实现,避免指令重排序,确保线程间数据一致。相比`synchronized`,`volatile`性能更优,适用于简单状态标记和某些特定场景,如单例模式中的双重检查锁定。文中还解释了Java内存模型的基本概念,包括主内存、工作内存及并发编程中的原子性、可见性和有序性。
124 5
Java 并发编程——volatile 关键字解析
利用 Java 代码获取淘宝关键字 API 接口
在数字化商业时代,精准把握市场动态与消费者需求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淘宝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其海量数据中蕴含丰富的商业洞察。本文介绍如何通过Java代码高效、合规地获取淘宝关键字API接口数据,帮助商家优化产品布局、制定营销策略。主要内容包括: 1. **淘宝关键字API的价值**:洞察用户需求、优化产品标题与详情、制定营销策略。 2. **获取API接口的步骤**:注册账号、申请权限、搭建Java开发环境、编写调用代码、解析响应数据。 3. **注意事项**:遵守法律法规与平台规则,处理API调用限制。 通过这些步骤,商家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