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配器模式与代理模式的区别

简介: 【8月更文挑战第22天】

在软件设计中,适配器模式和代理模式都是常用的设计模式,它们都可以在不改变原有代码的基础上,为现有的对象提供新的功能或接口。然而,这两种模式在概念、实现方式和应用场景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重要的区别。

一、概念与定义

  1. 适配器模式

    • 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适配器模式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
    • 简单来说,适配器模式就是在不改变原有对象的基础上,通过创建一个适配器类,将原有对象的接口转换为目标接口,从而实现不同接口之间的兼容。
  2. 代理模式

    • 代理模式(Proxy Pattern)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代理对象在客户端和目标对象之间起到中介的作用,它可以控制对目标对象的访问,并且可以在访问目标对象之前或之后执行一些额外的操作。
    • 代理模式中的代理对象和目标对象实现相同的接口,客户端通过代理对象来访问目标对象,代理对象可以对客户端的请求进行过滤、验证、缓存等操作。

二、实现方式

  1. 适配器模式的实现方式

    • 类适配器:通过继承原有类并实现目标接口来实现适配器。这种方式可以在适配器中调用原有类的方法,并将其转换为目标接口的方法。但是,由于 Java 等语言不支持多继承,所以这种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受到限制。
    • 对象适配器:通过组合的方式,将原有对象作为适配器的一个成员变量,并在适配器中实现目标接口。这种方式更加灵活,可以适配多个不同的原有对象,并且不会受到语言多继承的限制。
  2. 代理模式的实现方式

    • 静态代理:由程序员创建或特定工具自动生成源代码,再对其编译。在程序运行前,代理类的.class 文件就已经存在了。静态代理通常是通过继承或实现目标对象的接口来实现的,代理对象和目标对象实现相同的接口,并且在代理对象中持有目标对象的引用。
    • 动态代理:在程序运行时,通过反射机制动态地创建代理对象。动态代理通常是通过实现 InvocationHandler 接口来实现的,在 InvocationHandler 的 invoke 方法中,可以对目标对象的方法调用进行拦截和处理。

三、应用场景

  1. 适配器模式的应用场景

    • 当需要使用一个现有的类,而它的接口不符合需求时,可以使用适配器模式将其接口转换为所需的接口。例如,一个旧的系统中的类的接口与新的系统不兼容,可以通过适配器模式将其接口转换为新系统所需的接口,从而实现旧系统与新系统的集成。
    • 当需要将多个不同的类组合在一起使用时,可以使用适配器模式将它们的接口统一起来。例如,一个图形绘制系统中,需要使用不同的图形库来绘制不同类型的图形,可以通过适配器模式将不同图形库的接口统一起来,从而实现对不同图形库的统一调用。
  2. 代理模式的应用场景

    • 远程代理:为一个位于不同地址空间的对象提供本地代表。例如,在分布式系统中,客户端需要调用远程服务器上的对象,可以通过远程代理来实现对远程对象的访问,代理对象可以将客户端的请求转发到远程服务器上,并将远程服务器的响应返回给客户端。
    • 虚拟代理:根据需要创建开销很大的对象。例如,在一个图像加载系统中,当需要加载一个大图像时,可以先创建一个虚拟代理对象,代理对象在真正需要加载图像时才去加载图像,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 保护代理:控制对原始对象的访问。例如,在一个权限管理系统中,可以通过保护代理来控制对敏感对象的访问,代理对象可以根据用户的权限来决定是否允许用户访问目标对象。

四、区别总结

  1. 目的不同

    • 适配器模式的目的是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另一个接口,使得原本不兼容的类可以一起工作。
    • 代理模式的目的是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可以在访问目标对象之前或之后执行一些额外的操作。
  2. 实现方式不同

    • 适配器模式通常通过继承或组合的方式实现,将原有对象的接口转换为目标接口。
    • 代理模式通常通过继承或实现目标对象的接口来实现,并且在代理对象中持有目标对象的引用,可以对目标对象的方法调用进行拦截和处理。
  3. 应用场景不同

    • 适配器模式主要用于接口不兼容的情况,将不同接口的类组合在一起使用。
    • 代理模式主要用于控制对目标对象的访问,可以在访问目标对象之前或之后执行一些额外的操作,如远程代理、虚拟代理、保护代理等。

综上所述,适配器模式和代理模式虽然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它们的目的、实现方式和应用场景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设计模式,以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目录
相关文章
|
存储 缓存 监控
美团面试:说说OOM三大场景和解决方案? (绝对史上最全)
小伙伴们,有没有遇到过程序突然崩溃,然后抛出一个OutOfMemoryError的异常?这就是我们俗称的OOM,也就是内存溢出 本文来带大家学习Java OOM的三大经典场景以及解决方案,保证让你有所收获!
5596 0
美团面试:说说OOM三大场景和解决方案? (绝对史上最全)
|
监控 druid Java
Spring Boot 3 集成 Druid 连接池详解
在现代的Java应用中,使用一个高效可靠的数据源是至关重要的。Druid连接池作为一款强大的数据库连接池,提供了丰富的监控和管理功能,成为很多Java项目的首选。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在Spring Boot 3项目中配置数据源,集成Druid连接池,以实现更高效的数据库连接管理。
9526 2
Spring Boot 3 集成 Druid 连接池详解
|
SQL 关系型数据库 数据库
学习分布式事务Seata看这一篇就够了,建议收藏
学习分布式事务Seata看这一篇就够了,建议收藏
17783 2
|
10月前
|
设计模式 C# C++
建造者模式详解
建造者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通过将对象的构造与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对象。它适用于复杂对象的构建,如汽车制造、软件配置生成等场景。该模式的核心角色包括抽象建造者、具体建造者、产品和指挥者。优点包括解耦构造和表示、代码复用性强、易于扩展;缺点是增加代码复杂度,对产品组成部分有依赖。
244 3
|
12月前
|
NoSQL Java Redis
太惨痛: Redis 分布式锁 5个大坑,又大又深, 如何才能 避开 ?
Redis分布式锁在高并发场景下是重要的技术手段,但其实现过程中常遇到五大深坑:**原子性问题**、**连接耗尽问题**、**锁过期问题**、**锁失效问题**以及**锁分段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还可能导致数据不一致。尼恩在实际项目中总结了这些坑,并提供了详细的解决方案,包括使用Lua脚本保证原子性、设置合理的锁过期时间和使用看门狗机制、以及通过锁分段提升性能。这些经验和技巧对面试和实际开发都有很大帮助,值得深入学习和实践。
太惨痛: Redis 分布式锁 5个大坑,又大又深, 如何才能 避开 ?
|
消息中间件 JavaScript Dubbo
spring cloud alibaba springboot nacos 版本对应
spring cloud alibaba springboot nacos 版本对应
9561 0
|
网络协议 Java
JAVA实现心跳检测【长连接】
这篇文章介绍了Java中实现心跳检测机制的方法,包括心跳机制的简介、实现方式、客户端和服务端的代码实现,以及具体的测试结果。文中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自定义心跳包和超时检测来维持长连接,并提供了完整的客户端和服务端示例代码。
JAVA实现心跳检测【长连接】
大模型与其他业务系统打通是大模型产业落地的关键
【1月更文挑战第9天】大模型与其他业务系统打通是大模型产业落地的关键
316 3
大模型与其他业务系统打通是大模型产业落地的关键
|
负载均衡 监控 Java
SpringCloud常见面试题(一):SpringCloud 5大组件,服务注册和发现,nacos与eureka区别,服务雪崩、服务熔断、服务降级,微服务监控
SpringCloud常见面试题(一):SpringCloud 5大组件,服务注册和发现,nacos与eureka区别,服务雪崩、服务熔断、服务降级,微服务监控
24155 7
SpringCloud常见面试题(一):SpringCloud 5大组件,服务注册和发现,nacos与eureka区别,服务雪崩、服务熔断、服务降级,微服务监控
|
Java Maven Spring
如何在idea中创建Springboot项目? 手把手带你创建Springboot项目,稳!
文章详细介绍了在IDEA中创建Spring Boot项目的过程,包括选择Spring Initializr、配置项目属性、选择Spring Boot版本、导入依赖、等待依赖下载以及项目结构简介。
1209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