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扬州市规划局召开规划大数据建设一期工程新闻发布会,宣布完成一期工程建设,未来可通过规划大数据这一“参谋”,来缓解城市拥堵问题。
为何要开展规划大数据研究?
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扬州城市拥堵现象日益明显,急需依托大数据技术构建决策支撑系统,对扬州市重大城市建设及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提供定量化决策依据。
在此背景下,市规划局于今年组织编制了《扬州市规划局规划大数据建设一期工程》,率先在中等规模城市中开展大数据建设研究工作。
大数据一期工程包括四大板块
编制单位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大数据中心主任程晓明介绍,一期工程包括四大板块:规划大数据体系建设、基础资料数据库建设、交通数据调查、交通需求预测模型构建。
■构建规划大数据发展框架
明确规划部门在做规划决策过程中到底需要哪些大数据,应该怎样分析应用不同类型数据,如何将数据分析方法、结果与决策过程紧密融合在一起等。在此基础上形成规划大数据发展框架,指导未来规划大数据的建设工作。
■着手准备大数据平台搭建
重点对规划局既有数据进行整合。编制单位收集或调查了扬州市区的社会经济、人口岗位、交通基础设施及建筑容量等资料,并依托Arcgis地理信息平台将上述资料空间信息化。
■组织开展部分交通调查
包括扬州市居民出行调查、流动人口出行调查、核查线交通量调查、道路交通流量调查、公交满载率调查。
■基于现状数据整合和交通调查,初步构建覆盖扬州市区范围的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将助力快速路轨道交通等决策
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规划大数据的研究,扬州在未来进行快速路、轨道交通、对外枢纽、交通政策等重大交通决策时,可利用本次构建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进行不同方案的社会经济效益定量评估,从中选择最优方案。
未来,扬州市规划局在传统数据基础上将引进手机信令数据、车辆定位数据、公交刷卡数据、社交数据等更多类型大数据,同时强化大数据分析手段,搭建更为专业的规划大数据平台,以此丰富规划决策支撑方法和手段。
这位负责人举例,杨柳青路西延通车后,许多原先从文昌路穿城而过的车辆,改走北区,涌向万福西路和瘦西湖隧道,导致隧道有时拥堵。今后有了规划大数据,就可对整个主城区及周边道路的车流量、每辆车出行轨迹等进行电脑汇总、分析,进而为不同出行需求的车主提供最便捷的出行线路参考。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