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频Gen 2 RFID标签通常在两种存储体中存储业务数据:EPC存储体(又称UII存储体)以及用户存储体。大多数标签至少拥有96位的EPC内存,一些拥有128位的EPC存储内存,极少数拥有496位存储内存。一些标签没有用户存储器,一些则有128位,512位或者上千位的内存。那么,应用程序数据应该如何在这两个存储体中进行划分呢?
EPC存储体仅用于存储标签的唯一标识符。该唯一标识符至少需要96位内存,就像车牌号一样。车牌号不会告诉太多关于车的信息,但由于其唯一性,车牌号会很好地区分每一辆车。
唯一的EPC号码对于RFID系统的正确操作至关重要。这是因为RFID读取器是盲目的,他们不知道读取的标签种类,仅仅会通过广播信号读取标签EPC存储体里的内容。而读取器正是通过EPC存储体内容来区分不同标签。
用户存储体则可用于描述标签附着的物品信息。它类似于汽车的登记证明,描述了汽车所有者以及颜色。这些信息根据业务应用而改变---如:易腐物品的用户存储器可以包括其到期日期。与EPC存储器不同的是,用户存储器可以随时进行改变,如:每当执行维修任务时,维护者可将数据添加到附着在物品上的标签内。
原则上,标签并不需要用户内存。用户可以使用数据库存储标签绑定内容。用户可使用唯一EPC号码在数据库内查找信息。这种方法有几个好处。数据库不受大小限制,如果标签失效,数据也不会丢失。此外,读取用户内存也会让标签读取更缓慢且可靠性降低。但是,在数据库难以连接的场景下,用户内存还是必须的。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