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语言非参数方法:使用核回归平滑估计和K-NN(K近邻算法)分类预测心脏病数据

简介: R语言非参数方法:使用核回归平滑估计和K-NN(K近邻算法)分类预测心脏病数据

本文考虑一下基于核方法进行分类预测。注意,在这里,我们不使用标准逻辑回归,它是参数模型。

非参数方法

用于函数估计的非参数方法大致上有三种:核方法、局部多项式方法、样条方法。

非参的函数估计的优点在于稳健,对模型没有什么特定的假设,只是认为函数光滑,避免了模型选择带来的风险;但是,表达式复杂,难以解释,计算量大是非参的一个很大的毛病。所以说使用非参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非参的想法很简单:函数在观测到的点取观测值的概率较大,用x附近的值通过加权平均的办法估计函数f(x)的值。

核方法

当加权的权重是某一函数的核,这种方法就是核方法,常见的有Nadaraya-Watson核估计与Gasser-Muller核估计方法,也就是很多教材里谈到的NW核估计与GM核估计,这里我们还是不谈核的选择,将一切的核估计都默认用Gauss核处理。

NW核估计形式为:

GM核估计形式为:

式中

数据

使用心脏病数据,预测急诊病人的心肌梗死,包含变量:

心脏指数

心搏量指数

舒张压

肺动脉压

心室压力

肺阻力

是否存活

既然我们知道核估计是什么,我们假设k是N(0,1)分布的密度。在x点,使用带宽h,我们得到以下代码

dnorm(( 心搏量指数-x)/bw, mean=0,sd=1)
weighted.mean( 存活,w)}
plot(u,v,ylim=0:1,

当然,我们可以改变带宽。

Vectorize( mean_x(x,2))(u)


我们观察到:带宽越小,我们得到的方差越大,偏差越小。“越大的方差”在这里意味着越大的可变性(因为邻域越小,计算平均值的点就越少,估计值也就越不稳定),以及“偏差越小”,即期望值应该在x点计算,所以邻域越小越好。

使用光滑函数

用R函数来计算这个核回归。

smooth( 心搏量指数, 存活, ban  = 2*exp(1)

我们可以复制之前的估计。然而,输出不是一个函数,而是两个向量序列。此外,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带宽与我们以前使用的带宽并不完全相同。

smooth(心搏量指数,存活,"normal",bandwidth = bk)
optim(bk,f)$par}
x=seq(1,10,by=.1)
plot(x,y)
abline(0,exp(-1),col="red")


斜率为0.37,实际上是e^{-1}。

高维应用

现在考虑我们的双变量数据集,并考虑一些单变量(高斯)核的乘积


w = dnorm((df$x1-x)/bw1, mean=0,sd=1)*
      dnorm((df$x2-y)/bw2, mean=0,sd=1)
  w.mean(df$y=="1",w)
contour(u,u,v,levels = .5,add=TRUE)

我们得到以下预测

在这里,不同的颜色是概率。

K-NN(k近邻算法)

另一种方法是考虑一个邻域,它不是用到点的距离来定义的,而是用我们得到的n观测值来定义k邻域(也就是k近邻算法)。

接下来,我们自己编写函数来实现K-NN(k近邻算法):

困难的是我们需要一个有效的距离。

如果每个分量的单位都非常不同,那么使用欧几里德距离将毫无意义。所以,我们考虑马氏距离

mahalanobis = function(x,y,Sinv){as.numeric(x-y)%*%Sinv%*%t(x-y)}
mahalanobis(my[i,1:7],my[j,1:7])


这里我们有一个函数来寻找k最近的邻居观察样本。然后可以做两件事来得到一个预测。我们的目标是预测一个类,所以我们可以考虑使用一个多数规则:对yi的预测与大多数邻居样本的预测是一样的。

for(i in 1:length(Y)) Y[i] = sort( 存活[k_closest(i,k)])[(k+1)/2]

我们也可以计算出最近邻居中黑点的比例。它实际上可以被解释为是黑色的概率,

for(i in 1:length(Y)) Y[i] = mean( 存活[k_closest(i,k)])

我们可以在数据集上看到观察结果,基于多数原则的预测,以及死亡样本在7个最近的邻居中的比例

k_ma(7),PROPORTION=k_mean(7))

这里,我们得到了一个位于 x 的观测点的预测,但实际上,可以寻找任何 x的最近邻k。回到我们的单变量例子(得到一个图表),我们有


w = rank(abs(心搏量指数-x),method ="random")
  mean(存活[which(<=9)])}

不是很平滑,但我们的点也不是很多。

如果我们在二维数据集上使用这种方法,我们就会得到以下的结果。

k = 6
   dist = function(j)  mahalanobis(c(x,y))
  vect = Vectorize( dist)(1:nrow(df)) 
  idx  = which(rank(vect<=k)
 
contour(u,u,v,levels = .5,add=TRUE)

这就是局部推理的思想,用kernel对 x的邻域进行推理,或者用k-NN近邻。

相关文章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Python
机器学习入门:理解并实现K-近邻算法
机器学习入门:理解并实现K-近邻算法
43 0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新闻文本分类识别系统】Python+卷积神经网络算法+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计算机毕设项目+Django网页界面平台
文本分类识别系统。本系统使用Python作为主要开发语言,首先收集了10种中文文本数据集("体育类", "财经类", "房产类", "家居类", "教育类", "科技类", "时尚类", "时政类", "游戏类", "娱乐类"),然后基于TensorFlow搭建CNN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模型。通过对数据集进行多轮迭代训练,最后得到一个识别精度较高的模型,并保存为本地的h5格式。然后使用Django开发Web网页端操作界面,实现用户上传一段文本识别其所属的类别。
130 1
【新闻文本分类识别系统】Python+卷积神经网络算法+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计算机毕设项目+Django网页界面平台
|
3月前
|
存储 缓存 分布式计算
数据结构与算法学习一:学习前的准备,数据结构的分类,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关系,实际编程中遇到的问题,几个经典算法问题
这篇文章是关于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学习指南,涵盖了数据结构的分类、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关系、实际编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几个经典的算法面试题。
45 0
数据结构与算法学习一:学习前的准备,数据结构的分类,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关系,实际编程中遇到的问题,几个经典算法问题
|
3月前
|
移动开发 算法 前端开发
前端常用算法全解:特征梳理、复杂度比较、分类解读与示例展示
前端常用算法全解:特征梳理、复杂度比较、分类解读与示例展示
42 0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挖掘
决策树算法大揭秘:Python让你秒懂分支逻辑,精准分类不再难
【9月更文挑战第12天】决策树算法作为机器学习领域的一颗明珠,凭借其直观易懂和强大的解释能力,在分类与回归任务中表现出色。相比传统统计方法,决策树通过简单的分支逻辑实现了数据的精准分类。本文将借助Python和scikit-learn库,以鸢尾花数据集为例,展示如何使用决策树进行分类,并探讨其优势与局限。通过构建一系列条件判断,决策树不仅模拟了人类决策过程,还确保了结果的可追溯性和可解释性。无论您是新手还是专家,都能轻松上手,享受机器学习的乐趣。
60 9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挖掘
R语言中的支持向量机(SVM)与K最近邻(KNN)算法实现与应用
【9月更文挑战第2天】无论是支持向量机还是K最近邻算法,都是机器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分类算法。它们在R语言中的实现相对简单,但各有其优缺点和适用场景。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数据的特性、任务的需求以及计算资源的限制来选择合适的算法。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些算法并应用到实际的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任务中。
|
5月前
|
数据采集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python】python客户信息审计风险决策树算法分类预测(源码+数据集+论文)【独一无二】
【python】python客户信息审计风险决策树算法分类预测(源码+数据集+论文)【独一无二】
106 1
|
5月前
|
算法 5G Windows
OFDM系统中的信号检测算法分类和详解
参考文献 [1]周健, 张冬. MIMO-OFDM系统中的信号检测算法(I)[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王华龙.MIMO-OFDM系统传统信号检测算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3):63.
99 4
|
5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挖掘
决策树算法大揭秘:Python让你秒懂分支逻辑,精准分类不再难
【8月更文挑战第2天】决策树算法以其直观性和解释性在机器学习领域中独具魅力,尤其擅长处理非线性关系。相较于复杂模型,决策树通过简单的分支逻辑实现数据分类,易于理解和应用。本示例通过Python的scikit-learn库演示了使用决策树对鸢尾花数据集进行分类的过程,并计算了预测准确性。虽然决策树优势明显,但也存在过拟合等问题。即便如此,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专家都能借助决策树的力量提升数据分析能力。
56 4
|
6月前
|
缓存 负载均衡 算法
(四)网络编程之请求分发篇:负载均衡静态调度算法、平滑轮询加权、一致性哈希、最小活跃数算法实践!
先如今所有的技术栈中,只要一谈关于高可用、高并发处理相关的实现,必然会牵扯到集群这个话题,也就是部署多台服务器共同对外提供服务,从而做到提升系统吞吐量,优化系统的整体性能以及稳定性等目的。
10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