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网1月13日文: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广电国网)和北京歌华有线将成立“广电大数据合资公司”,目前正在征询各地网络意见。事实上,在2015年10月,广电国网、歌华有线联合全国30余家省市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成立“中国广电大数据联盟”时,就已经将建立中国广电大数据合资公司纳入计划中。
“中国广电大数据联盟”是以全国超过4000万双向数字电视用户的收视数据为基础,搭建全国广电大数据平台,并建设收视数据调查分析机构,实现数据共享、联合发布。而即将成立的合资公司,则是对这些广电大数据的价值变现。
率先实现广电数据“全国一张网” ,推进中依然存在困难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成为基础性资源和重要生产力。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全面启动“互联网+”时代国家大数据战略。
对广电媒体来说,根据2015年统计数据,国内有线电视用户总量为2.4亿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95亿户,双向数字电视用户达到4176万户。超过4000万的订阅用户生产了海量数据。但广电网络行政分割产生的数据孤岛,很难将这些数据能量价值释放出来。
2016年底,在中宣部、财政部、广电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在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的同时,加快互联互通平台建设,基于有线电视网络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
广电大数据的整合,对政府来说,可以提供专业、权威的舆情监控服务;对电视台、节目制作公司来讲,可以提供节目收视研究数据;对广告商而言,可以提供广告分类与精准投放数据支持;面向有线网络公司,提供经营数据支持和个性化服务;面向用户,提供节目智能推荐与精准推送。
广电行业专家、融合网总编吴纯勇告诉“有点儿内容”,最近几年,包括广电总局在内的几个部委,一直在推动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成一张网,但始终收效不大,毕竟当前格局是四十多年形成的,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而广电大数据的整合,可以看做是“全国一张网”在具体产品中的率先探索。
某一线卫视收视数据分析师杨先生对“有点儿内容”透露,如果能实现全国广电数据的互联互通,意味着电视也可以做大数据了,来自底层的数据价值将非常大,但其全面打通的困难在于,各个地方有线网络运营商诉求不同,“现在每个地区的运营商基本都有自己的收视大数据,这都是他们的底层数据,包含了各类用户信息,各自诉求不一样,有些广电网络未必肯合作。”
广电大数据最真实?收视率污染问题的解决或向前推进
在2016年三部委下发的有线网络整合意见中还提出,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积极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收视调查体系,挖掘潜在用户需求,实现智能推送和精准服务。实际上,成立广电大数据合资公司就是一种中国特色的收视调查方式。
近两年,收视率污染问题一直是广电顽疾,目前还未找到根治方法。而广电大数据公司如果成立,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向前推进一步。与传统收视数据调查相比,基于双向数字电视机顶盒回传数据进行收视数据研究,样本更大,分析研究更为精准、客观,数据结果也相对权威、可靠和及时。
杨先生告诉“有点儿内容”,区别于传统抽样数据调查的小样本,有线网络的大数据来自于实时系统,没有人为干预,是最底层的数据,因此也是目前最真实的数据。
吴纯勇认为,广电大数据公司成立后,对老牌的收视数据调查公司将带来重大打击,因为二者在数据样本的来源上完全没有可比性,“广电大数据公司一旦常态化运作,传统的收视调查公司必然要进行业务转型。”
而对于广电大数据是否存在人为操纵的问题,吴纯勇表示,理论上,所有数据都存在被操纵的风险,只要有人想干预广电大数据,通过软件处理技术还是可以的污染的。这也意味着,广电大数据依然不能根治黑色收视率问题。
另一方面,建立全国性广电大数据体系,如何保障用户数据安全也较为重要。吴纯勇表示,广电大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面临巨大的安全风险,重要数据的泄露不但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也会使得个人隐私受到侵犯,“用户数据用在哪些途径,怎么用,都是广电大数据公司需要考虑的问题。”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