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器模式--设计模式

简介: 访问器模式--设计模式

访问器模式


一、动机


1.在软件构建过程中,由于需求的改变,某些层次结构中常常需要增加新的行为(方法),如果直接在基类中做这样的更改,将会给子类带来很繁重的变更负担,甚至破坏原有设计。


2.如何在不更改类层次结构的前提下载运行时候根据需要透明地为类层次结构上的各个类动态添加新的操作从而避免上述问题?


二、介绍


意图: 主要将数据结构与数据操作分离。


主要解决: 稳定的数据结构和易变的操作耦合问题。


何时使用: 需要对一个对象结构中的对象进行很多不同的并且不相关的操作,而需要避免让这些操作"污染"这些对象的类,使用访问者模式将这些封装到类中。


如何解决: 在被访问的类里面加一个对外提供接待访问者的接口。


关键代码: 在数据基础类里面有一个方法接受访问者,将自身引用传入访问者。


应用实例: 您在朋友家做客,您是访问者,朋友接受您的访问,您通过朋友的描述,然后对朋友的描述做出一个判断,这就是访问者模式。


优点: 1、符合单一职责原则。 2、优秀的扩展性。 3、灵活性。


缺点: 1、具体元素对访问者公布细节,违反了迪米特原则。 2、具体元素变更比较困难。 3、违反了依赖倒置原则,依赖了具体类,没有依赖抽象。


使用场景: 1、对象结构中对象对应的类很少改变,但经常需要在此对象结构上定义新的操作。 2、需要对一个对象结构中的对象进行很多不同的并且不相关的操作,而需要避免让这些操作"污染"这些对象的类,也不希望在增加新操作时修改这些类。


注意事项: 访问者可以对功能进行统一,可以做报表、UI、拦截器与过滤器。


三、结构


四、要点总结


1.访问器米欧式通过所谓的双重分发来实现在不更改(不添加新的操作-编译时)Element类层次结构的前提下,载运行时透明地为层次结构上的各个类动态的添加新的操作。


2.所谓的双重分发即访问器模式中间包括了两个多太分发(注意其中的多态机制):第一个为accept方法的多态解析,第二个为visitElementX方法的多态解析。


3.访问器模式最大的缺点在于扩展类的层次结构(增加新的element子类)会导致Visitor类的改变。因此访问器模式适用于Element类层次结构稳定,而其中的操作却经常改动的情况。


五、代码展示

class Visitor;


class Element
{
public:
    virtual void accept(Visitor& visitor) = 0; //第一次多态辨析

    virtual ~Element(){}
};

class ElementA : public Element
{
public:
    void accept(Visitor &visitor) override {
        visitor.visitElementA(*this);
    }
    

};

class ElementB : public Element
{
public:
    void accept(Visitor &visitor) override {
        visitor.visitElementB(*this); //第二次多态辨析
    }

};


class Visitor{
public:
    virtual void visitElementA(ElementA& element) = 0;
    virtual void visitElementB(ElementB& element) = 0;
    
    virtual ~Visitor(){}
};

//==================================

//扩展1
class Visitor1 : public Visitor{
public:
    void visitElementA(ElementA& element) override{
        cout << "Visitor1 is processing ElementA" << endl;
    }
        
    void visitElementB(ElementB& element) override{
        cout << "Visitor1 is processing ElementB" << endl;
    }
};
     
//扩展2
class Visitor2 : public Visitor{
public:
    void visitElementA(ElementA& element) override{
        cout << "Visitor2 is processing ElementA" << endl;
    }
    
    void visitElementB(ElementB& element) override{
        cout << "Visitor2 is processing ElementB" << endl;
    }
};
        
    

        
int main()
{
    Visitor2 visitor;
    ElementB elementB;
    elementB.accept(visitor);// double dispatch
    
    ElementA elementA;
    elementA.accept(visitor);

    
    return 0;
}
目录
相关文章
|
1月前
|
设计模式 Java API
【设计模式】JAVA Design Patterns——Combinator(功能模式)
【设计模式】JAVA Design Patterns——Combinator(功能模式)
|
1月前
|
设计模式 监控 Java
【设计模式】JAVA Design Patterns——Circuit Breaker(断路器模式)
【设计模式】JAVA Design Patterns——Circuit Breaker(断路器模式)
|
1月前
|
设计模式 Java 程序员
【设计模式】JAVA Design Patterns——Bytecode(字节码模式)
【设计模式】JAVA Design Patterns——Bytecode(字节码模式)
|
1月前
|
设计模式 算法 Java
【设计模式】JAVA Design Patterns——Builder(构造器模式)
【设计模式】JAVA Design Patterns——Builder(构造器模式)
|
1月前
|
设计模式 Java 容器
【设计模式】JAVA Design Patterns——Async Method Invocation(异步方法调用模式)
【设计模式】JAVA Design Patterns——Async Method Invocation(异步方法调用模式)
|
1月前
|
设计模式 Java API
【设计模式】JAVA Design Patterns——Aggregator Microservices(聚合器微服务模式)
【设计模式】JAVA Design Patterns——Aggregator Microservices(聚合器微服务模式)
|
5天前
|
设计模式 算法
行为型设计模式之模板模式
行为型设计模式之模板模式
|
1月前
|
设计模式 Java 数据库
【设计模式】JAVA Design Patterns——Converter(转换器模式)
转换器模式旨在实现不同类型间的双向转换,减少样板代码。它通过通用的Converter类和特定的转换器(如UserConverter)简化实例映射。Converter类包含两个Function对象,用于不同类型的转换,同时提供列表转换方法。当需要在逻辑上对应的类型间转换,或处理DTO、DO时,此模式尤为适用。
【设计模式】JAVA Design Patterns——Converter(转换器模式)
|
17天前
|
设计模式 新零售 Java
设计模式最佳套路5 —— 愉快地使用工厂方法模式
工厂模式一般配合策略模式一起使用,当系统中有多种产品(策略),且每种产品有多个实例时,此时适合使用工厂模式:每种产品对应的工厂提供该产品不同实例的创建功能,从而避免调用方和产品创建逻辑的耦合,完美符合迪米特法则(最少知道原则)。
35 6
|
17天前
|
设计模式 XML Java
【设计模式】第三篇:一篇搞定工厂模式【简单工厂、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
三 结尾 如果文章中有什么不足,欢迎大家留言交流,感谢朋友们的支持! 如果能帮到你的话,那就来关注我吧!如果您更喜欢微信文章的阅读方式,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
2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