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最前面
主要在 哈工大密码学课程 张宇老师课件 的基础上学习记录笔记。
内容补充:骆婷老师的PPT
《introduction to modern cryphtography》–Jonathan Katz, Yehuda Lindell(现代密码学——原理与协议)中相关章节
密码学复习笔记 这个博主好有意思
初步笔记,如有错误请指正
快速补充一些密码相关的背景知识
私钥加密与伪随机性 第二部分
- 本节课学习另外两种私钥加密安全理论:选择明文攻击(CPA)下不可区分性、选择密文攻击(CCA)下不可区分性以及相关的密码学原语、假设、构造和证明。这些攻击更好的刻画了现实世界中敌手的能力,相应的密码学方案也是目前真正在实际使用的。
- 目录:流加密与CPA,CPA安全加密方案,操作模式,CCA安全加密方案
流加密与CPA
- 流加密方案(Stream Cipher)
- 首先介绍当有多个消息需要被传递时,如何利用之前学习的基于PRG的加密方案来保护消息。
- 思路:受一次一密方案的启发,通过将变长消息与密钥的异或来加密
- 流加密方案:通过将多个消息“拼成”一个消息,与伪随机的比特流(密钥流)异或来加密
- 密钥流:由一个变长的伪随机生成器产生
- 优点:逻辑简单,比分组密码更快
- 缺点:难以做到安全
- 采用流加密方案的安全多重加密
- 同步模式:用一个流中不同部分分别加密各个消息;
- 异步模式:以密钥和初始向量一起作为输入来产生流,每个明文的加密采用相同的密钥和不同的初始向量
- 初始向量(Initial Vector),I V IVIV是随机选取的并且是公开的;其生成是随机的并不受控制,但生成后并不保密;密钥的生成是随机的并不受控制,但生成后也要保密。
- 两种模式差异:
- 同步模式适合持续通信场景,例如语音;异步模式适合间断通信场景,例如即时消息。
- 流密码的安全性
- 现状:没有标准化和流行的方案,安全性仍有疑问,例如在802.11中WEP协议的RC4,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Linear Feedback Shift Registers);
- 警告:不要使用任何流加密方案,如果一定需要的话,采用由分组加密方案构造的。
- eStream项目致力于设计安全的流密码
- 相关密钥:真实世界例子
- 用于多重加密的密钥(初始向量和密钥对)必须是独立的。否则,前面的攻击就会生效;
- 对于802.11b WEP的若干攻击:
- WEP为异步模式,E n c ( m i ) : = < I V i , G ( I V i ∥ k ) ⊕ m i > \mathsf{Enc}(m_i) := \left< IV_i, G(IV_i\|k) \oplus m_i\right>Enc(mi):=⟨IVi,G(IVi∥k)⊕mi⟩
- I V IVIV长度为24比特,在2 24 ≈ 2^{24} \approx224≈ 16M 帧后I V IVIV会产生重复;
- 在一些WiFi网卡上,在电源重启后I V IVIV重置为0;
- I V i = I V i − 1 + 1 IV_i = IV_{i-1} + 1IVi=IVi−1+1. 对于RC4,在40,000帧后可以恢复 k kk ;
多重加密
- 多重加密(Multiple Encryptions)
- 在一次一密中,一个密钥不可以用于对多个消息的加密;否则,就是不安全的。如果敌手能够获得用同一个密钥加密后的多个密文,则之前的方案都是不安全的;为此,我们需要新的加密方案来防御这样的攻击。
- 多个明文的加密实验P r i v K A , Π m u l t ( n ) \mathsf{PrivK}^{\mathsf{mult}}_{\mathcal{A},\Pi}(n)PrivKA,Πmult(n),当一次加密多个明文时,窃听者敌手能够区分出两组明文吗?
- 一个敌手A \mathcal{A}A与一个挑战者C \mathcal{C}C进行3轮交互:
- A \mathcal{A}A选择两个长度相同、内容不同明文向量M ⃗ 0 = ( m 0 1 , … , m 0 t ) \vec{M}_0=(m_0^1,\dots,m_0^t)M0=(m01,…,m0t), M ⃗ 1 = ( m 1 1 , … , m 1 t ) \vec{M}_1=(m_1^1,\dots,m_1^t)M1=(m11,…,m1t),其中两个向量中同一位置的明文长度相同∀ i , ∣ m 0 i ∣ = ∣ m 1 i ∣ \forall i, |m_0^i| = |m_1^i|∀i,∣m0i∣=∣m1i∣,发送给C \mathcal{C}C;
- C \mathcal{C}C根据密钥生成算法生成一个新密钥k ← G e n ( 1 n ) k \gets \mathsf{Gen}(1^n)k←Gen(1n),一个随机比特b ← { 0 , 1 } b \gets \{0,1\}b←{0,1}。对向量M ⃗ b \vec{M}_bMb中每个明文加密 c i ← E n c k ( m b i ) c^i \gets \mathsf{Enc}_k(m_b^i)ci←Enck(mbi) 得到一个密文向量 C ⃗ = ( c 1 , … , c t ) \vec{C}=(c^1,\dots,c^t)C=(c1,…,ct) ,并发送给A \mathcal{A}A;
- A \mathcal{A}A输出对所加密明文向量的猜测b ′ b'b′,若b = b ′ b=b'b=b′,则A \mathcal{A}A成功;否则,失败;
- 这与之前的单个消息不可区分实验类似的,区别在于用同一个密钥加密的多个消息。敌手可以获得多个明文的密文,比单个明文不可区分实验中的敌手有更强的能力。
- 多重加密安全定义
- Π \PiΠ 是窃听者出现时不可区分的多重加密方案,如果任意PPT的敌手A \mathcal{A}A, 存在可忽略的函数n e g l \mathsf{negl}negl 使得
Pr [ P r i v K A , Π m u l t ( n ) = 1 ] ≤ 1 2 + n e g l ( n ) . \Pr\left[\mathsf{PrivK}^{\mathsf{mult}}_{\mathcal{A},\Pi}(n)=1\right] \le \frac{1}{2} + \mathsf{negl}(n).Pr[PrivKA,Πmult(n)=1]≤21+negl(n). - 根据这个定义,来分析迄今学习的密码学方案是否是多重加密不可区分的?
- 攻击确定性加密方案
- 问题:如果一个加密方案中加密算法是确定性的,即同一个明文会被同一个密钥加密成同一个密文,那么该加密方案是
多重加密安全
的吗? - 攻击:对于确定性加密方案,敌手可以构造m 0 1 = m 0 2 m_0^1 = m_0^2m01=m02 并且 m 1 1 ≠ m 1 2 m_1^1 \neq m_1^2m11=m12,然后当c 1 = c 2 c^1 = c^2c1=c2,输出 b ′ = 0 b'=0b′=0,否则 b ′ = 1 b'=1b′=1。
- 因此,确定性加密方案不是多重加密安全的,我们需要新的密码学原语来防御多重加密攻击。接下来,我们介绍一种更强的攻击,其涵盖了多重加密攻击。只要防御了这个新定义的攻击,也就同时防御了多重加密攻击。
CPA安全加密方案
- 选择明文攻击(Chosen-Plaintext Attacks (CPA))(思考)
- 敌手具有获得其所选择明文对应的密文的能力。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例子:美国海军密码分析学家相信密文“AF”表示日语中的“中途岛”;但美国将军不认为中途岛会遭到攻击(?这里没看懂);美国海军密码分析学家发送了一个明文,中途岛淡水供给不足;日本军队截获的明文,并发送了一段密文,“AF”淡水不足;美国军队派出三艘航空母舰并且取胜。
- 这里例子里,美国海军密码分析学家选择了明文并得到了密文。
CPA安全实验、预言机访问(oracle access)
- CPA安全实验
- CPA不可区分实验P r i v K A , Π c p a ( n ) \mathsf{PrivK}^{\mathsf{cpa}}_{\mathcal{A},\Pi}(n)PrivKA,Πcpa(n):
- 挑战者生成密钥 k ← G e n ( 1 n ) k \gets \mathsf{Gen}(1^n)k←Gen(1n);(这里与窃听者不可区分实验相比,密钥的生成提前了,这是为了下一步提供加密预言机)
- A \mathcal{A}A 被给予输入 1 n 1^n1n 和对加密函数 E n c k ( ⋅ ) \mathsf{Enc}_k(\cdot)Enck(⋅)的预言机访问(oracle access) A E n c k ( ⋅ ) \mathcal{A}^{\mathsf{Enc}_k(\cdot)}AEnck(⋅) ,输出相同长度 m 0 , m 1 m_0, m_1m0,m1 ;
- 挑战者生成随机比特 b ← { 0 , 1 } b \gets \{0,1\}b←{0,1},将挑战密文 c ← E n c k ( m b ) c \gets \mathsf{Enc}_k(m_b)c←Enck(mb) 发送给 A \mathcal{A}A;
- A \mathcal{A}A 继续对 E n c k ( ⋅ ) \mathsf{Enc}_k(\cdot)Enck(⋅)的预言机的访问,输出b ′ b'b′;如果b ′ = b b' = bb′=b,则A \mathcal{A}A成功P r i v K A , Π c p a = 1 \mathsf{PrivK}^{\mathsf{cpa}}_{\mathcal{A},\Pi}=1PrivKA,Πcpa=1,否则 0。
- 敌手对加密函数预言机访问是指,敌手以任意明文作为输入,可以从预言机得到对应密文。此处,密钥是已经提前生成的,因此才能通过加密函数预研机得到密文,但仍对敌手保密。
预言机
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它是一个黑盒,只接收输入并返回输出;访问者不需要了解其内部构造。 - 该实验与窃听者不可区分实验的区别在于,敌手可访问加密预言机,在实验过程中始终可以,包括在产生两个明文阶段,以及在收到挑战密文后猜测被加密明文阶段,获得任意明文被同一密钥加密的密文;而且密文是逐个获得,可以根据之前的明文和密文对来“适应性地”构造新的查询。
- CPA敌手比多重加密的敌手更“强大”,因为多重加密敌手是可以一次性地获得一组密文,而CPA敌手可以根据已经获得的明文和密文“多次适应性地”再次获得密文。
- CPA安全
- Π \PiΠ 是CPA不可区分加密方案 (CPA安全的),如果任意概率多项式时间算法A \mathcal{A}A,存在可忽略的函数n e g l \mathsf{negl}negl使得,
Pr [ P r i v K A , Π c p a ( n ) = 1 ] ≤ 1 2 + n e g l ( n ) \Pr\left[\mathsf{PrivK}^{\mathsf{cpa}}_{\mathcal{A},\Pi}(n)=1\right] \le \frac{1}{2} + \mathsf{negl}(n)Pr[PrivKA,Πcpa(n)=1]≤21+negl(n) - 定理:CPA安全也是多重加密安全的。证明略。直觉上,CPA敌手比多重加密敌手更强大。
- 之前的方案也难以实现CPA安全;
- 多重加密安全意味着CPA安全?(作业)显然是否定的。那么,思考两种安全定义的区别成为解题的关键。
操作模式
伪随机函数PRF
- 伪随机函数(Pseudorandom Function)概念
- 为了实现CPA安全,之前的PRG提供的随机性不够用了,需要新的数学工具为加密提供额外的随机性。为此引入伪随机函数(PRF),是对伪PRG的泛化:PRG从一个种子生成一个随机串,PRF从一个key生成一个函数;
- 带密钥的函数Keyed functionF : { 0 , 1 } ∗ × { 0 , 1 } ∗ → { 0 , 1 } ∗ F : \{0,1\}^* \times \{0,1\}^* \to \{0,1\}^*F:{0,1}∗×{0,1}∗→{0,1}∗
- F k : { 0 , 1 } ∗ → { 0 , 1 } ∗ F_k : \{0,1\}^* \to \{0,1\}^*Fk:{0,1}∗→{0,1}∗, F k ( x ) = def F ( k , x ) F_k(x) \overset{\text{def}}{=} F(k,x)Fk(x)=defF(k,x)
- 两个输入到一个输出,看上去像,但不是加密函数;输入key,得到一个一输入到一输出的函数;
- 查表Look-up tablef ff:{ 0 , 1 } n → { 0 , 1 } n \{0,1\}^n \to \{0,1\}^n{0,1}n→{0,1}n需要多少比特信息存储?
- 查表是一个直接描述输入与输出间映射的表格,一个条目对应一个输入与一个输出;当该映射是随机产生的,是一个真随机函数;
- 函数族Function familyF u n c n \mathsf{Func}_nFuncn: 包含所有函数{ 0 , 1 } n → { 0 , 1 } n \{0,1\}^n \to \{0,1\}^n{0,1}n→{0,1}n.∣ F u n c n ∣ = 2 n ⋅ 2 n |\mathsf{Func}_n| = 2^{n\cdot2^n}∣Funcn∣=2n⋅2n
- 一个PRF是函数族中一个子集,key确定下的PRF是函数族中一个元素,一个查表是函数族中一个元素;
- 长度保留Length Preserving: ℓ k e y ( n ) = ℓ i n ( n ) = ℓ o u t ( n ) = n \ell_{key}(n) = \ell_{in}(n) = \ell_{out}(n) = nℓkey(n)=ℓin(n)=ℓout(n)=n;密钥长度与函数输入、输出长度相同为n nn;没有特殊说明时,只讨论长度保留的函数;
- 伪随机函数定义
- 直觉上,一个PRF生成的带密钥的函数与从函数族中随机选择的真随机函数(查表)之间是不可区分的;然而,一个真随机函数具有指数长度,无法“预先生成”,只能“on-the-fly”(边运行、边生成)的使用,引入一个对函数O \mathcal{O}O的确定性的预言机访问(oracle access)D O D^\mathcal{O}DO。
- 这里的预言机是一个抽象的函数。访问预言机,就是给出任意输入,得到该函数的输出。访问预言机的能力不包括了解正在访问的预言机具体内部构造。
- 一个带密钥的函数是一个伪随机函数(PRF),对任意PPT区分器D DD,∣ Pr [ D F k ( ⋅ ) ( 1 n ) = 1 ] − Pr [ D f ( ⋅ ) ( 1 n ) = 1 ] ∣ ≤ n e g l ( n ) \left|\Pr[D^{F_k(\cdot)}(1^n)=1] - \Pr[D^{f(\cdot)}(1^n)=1]\right| \le \mathsf{negl}(n)Pr[DFk(⋅)(1n)=1]−Pr[Df(⋅)(1n)=1]≤negl(n),其中f ff是F u n c n \mathsf{Func}_nFuncn中随机函数。
- 这里区分器D DD是一个算法,可以访问预言机,但并不知道预言机背后是什么。
- 这里不可区分性关键是,对真随机查表和伪随机函数,区分器输出相同结果概率的差异。区分器输出1或0本身没有,也无需,有特定语义。
- PRF和PRG的关系在后面会学习,可以由PRG来构造PRF。
- PRF例题
- 问题一个固定长度的一次一密方案是一个PRF吗?
- 对于一个PRF,在密钥保密和没有预言机访问时,给指定输入,能以不可忽略的概率猜测输出相关信息吗?
- 如果是PRF,则给出该函数与查表的相似性;否则,给出一个区分器可以区分出该函数不是随机的。
- 以PRF实现CPA安全
- 新随机串 r rr,每次新生成一个随机串;
- F k ( r ) F_k(r)Fk(r): ∣ k ∣ = ∣ m ∣ = ∣ r ∣ = n |k| = |m| = |r| = n∣k∣=∣m∣=∣r∣=n. 长度保留;
- G e n \mathsf{Gen}Gen: k ∈ { 0 , 1 } n k \in \{0,1\}^nk∈{0,1}n.
- E n c \mathsf{Enc}Enc: s : = F k ( r ) ⊕ m s := F_k(r)\oplus ms:=Fk(r)⊕m, c : = < r , s > c := \left<r, s\right>c:=⟨r,s⟩. 密文包括两部分新随机串,以及异或输出;
- D e c \mathsf{Dec}Dec: m : = F k ( r ) ⊕ s m := F_k(r)\oplus sm:=Fk(r)⊕s.
- 定理:上述方案是CPA安全的。
- 从PRF到CPA安全的证明
- 思路:从PRF的区分器算法D \mathcal{D}D规约到加密方案敌手算法A \mathcal{A}A,区分器D \mathcal{D}D作为敌手A \mathcal{A}A的挑战者,敌手A \mathcal{A}A实验成功时区分器D \mathcal{D}D输出1。分两种情况,当输入真随机函数f ff时,相当于一次一密;当输入伪随机函数F k F_kFk时,为加密方案。
- 规约:D \mathcal{D}D输入预言机,输出一个比特;A \mathcal{A}A的加密预言机访问通过D \mathcal{D}D的预言机O \mathcal{O}O来提供,c : = < r , O ( r ) ⊕ m > c := \left<r, \mathcal{O}(r) \oplus m \right>c:=⟨r,O(r)⊕m⟩;D \mathcal{D}D输出1,当A \mathcal{A}A在实验中成功。
- 这里有两个预言机:D \mathcal{D}D访问的预言机O \mathcal{O}O,A \mathcal{A}A访问的加密预言机E n c k \mathsf{Enc}_kEnck,后者不能直接访问前者的预言机。
- 从PRF到CPA安全的证明(续)
- 考虑真随机函数f ff的情况,分析不可区分实验成功概率Pr [ P r i v K A , Π ~ c p a ( n ) = 1 ] = Pr [ B r e a k ] \Pr[\mathsf{PrivK}_{\mathcal{A},\tilde{\Pi}}^{\mathsf{cpa}}(n) = 1] = \Pr[\mathsf{Break}]Pr[PrivKA,Π~cpa(n)=1]=Pr[Break]。敌手A \mathcal{A}A访问加密预言机可以获得多项式q ( n ) q(n)q(n)个明文与密文对的查询结果并得到随机串和pad{ < r i , f ( r i ) > } \{ \left< r_i, f(r_i) \right> \}{⟨ri,f(ri)⟩};当收到挑战密文c = < r c , s : = f ( r c ) ⊕ m b > c=\left<r_c, s:=f(r_c)\oplus m_b\right>c=⟨rc,s:=f(rc)⊕mb⟩时,根据之前查询结果中随机串是否与挑战密文中随机串相同,分为两种情况:
- 当有相同随机串时,根据r rr可以得到f ( r c ) f(r_c)f(rc),m b = f ( r c ) ⊕ s m_b=f(r_c)\oplus smb=f(rc)⊕s,但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q ( n ) / 2 n q(n)/2^nq(n)/2n是可忽略的;
- 当没有相同随机串时,输出是随机串,相当于一次一密,成功概率=1/2;
- Pr [ D F k ( ⋅ ) ( 1 n ) = 1 ] = Pr [ P r i v K A , Π c p a ( n ) = 1 ] = 1 2 + ε ( n ) . \Pr[D^{F_k(\cdot)}(1^n)=1] = \Pr[\mathsf{PrivK}_{\mathcal{A},\Pi}^{\mathsf{cpa}}(n) = 1] = \frac{1}{2} + \varepsilon(n).Pr[DFk(⋅)(1n)=1]=Pr[PrivKA,Πcpa(n)=1]=21+ε(n).
- Pr [ D f ( ⋅ ) ( 1 n ) = 1 ] = Pr [ P r i v K A , Π ~ c p a ( n ) = 1 ] = Pr [ B r e a k ] ≤ 1 2 + q ( n ) 2 n . \Pr[D^{f(\cdot)}(1^n)=1] = \Pr[\mathsf{PrivK}_{\mathcal{A},\tilde{\Pi}}^{\mathsf{cpa}}(n) = 1] = \Pr[\mathsf{Break}] \le \frac{1}{2} + \frac{q(n)}{2^n}.Pr[Df(⋅)(1n)=1]=Pr[PrivKA,Π~cpa(n)=1]=Pr[Break]≤21+2nq(n).
- Pr [ D F k ( ⋅ ) ( 1 n ) = 1 ] − Pr [ D f ( ⋅ ) ( 1 n ) = 1 ] ≥ ε ( n ) − q ( n ) 2 n . \Pr[D^{F_k(\cdot)}(1^n)=1] - \Pr[D^{f(\cdot)}(1^n)=1] \ge \varepsilon(n) - \frac{q(n)}{2^n}.Pr[DFk(⋅)(1n)=1]−Pr[Df(⋅)(1n)=1]≥ε(n)−2nq(n). 根据伪随机函数定义,ε ( n ) \varepsilon(n)ε(n) 是可忽略的.
- 小结:通过规约将A \mathcal{A}A的不可区分实验成功的概率与D DD的区分器实验输出1的概率建立等式;分析输入真随机函数预言机时D DD输出1的概率(即不可区分实验成功概率)是1/2+一个可忽略函数;根据PRF的定义,输入伪随机函数预言机时D DD输出1的概率(1/2+ε ( n ) \varepsilon(n)ε(n))与输入真随机函数预言机时D DD输出1的概率(1/2)的差异时可忽略的。
- CPA安全例题
- E n c k ( m ) = P R G ( k ∥ r ) ⊕ m \mathsf{Enc}_k(m) = PRG(k\|r) \oplus mEnck(m)=PRG(k∥r)⊕m, r rr 是新的随机串。这是CPA安全的吗?
- 从PRF到CPA安全:变长消息
- 对于任意长度消息 m = m 1 , … , m ℓ m = m_1, \dots , m_{\ell}m=m1,…,mℓ,c : = < r 1 , F k ( r 1 ) ⊕ m 1 , r 2 , F k ( r 2 ) ⊕ m 2 , … , r ℓ , F k ( r ℓ ) ⊕ m ℓ > c := \left< r_1, F_k(r_1) \oplus m_1, r_2, F_k(r_2) \oplus m_2, \dots, r_\ell, F_k(r_\ell) \oplus m_\ell\right>c:=⟨r1,Fk(r1)⊕m1,r2,Fk(r2)⊕m2,…,rℓ,Fk(rℓ)⊕mℓ⟩
- 推论:如果F FF是一个 PRF,那么 Π \PiΠ 对任意长度消息是 CPA 安全的。
- 问题:这个方案有什么缺点?
- 有效性: ∣ c ∣ = 2 ∣ m ∣ |c| = 2|m|∣c∣=2∣m∣. 密文长度是明文长度的二倍,并且需要大量的真随机串。
伪随机排列PRP
- 伪随机排列(Pseudorandom Permutations)
- 为了提高对任意长度消息加密的效率,以及更高级的加密基础工具,学习伪随机排列PRP的概念;
- 双射 Bijection: F FF 是一到一的(一个输入对应一个唯一输出)且满射(覆盖输出集中每个元素);
- 排列 Permutation: 一个从一个集合到自身的双射函数;
- 带密钥的排列 Keyed permutation: ∀ k , F k ( ⋅ ) \forall k, F_k(\cdot)∀k,Fk(⋅)是排列;类似带密钥的函数;
- F FF 是一个双射 ⟺ F − 1 \iff F^{-1}⟺F−1 是一个双射;函数和逆函数都是双射;
- 定义:一个有效的带密钥的排列 F FF 是PRP,如果对于任意PPT的区分器D DD,
∣ Pr [ D F k ( ⋅ ) , F k − 1 ( ⋅ ) ( 1 n ) = 1 ] − Pr [ D f ( ⋅ ) , f − 1 ( ⋅ ) ( 1 n ) = 1 ] ∣ ≤ n e g l ( n ) \left|\Pr[D^{F_k(\cdot),F_k^{-1}(\cdot)}(1^n)=1] - \Pr[D^{f(\cdot),f^{-1}(\cdot)}(1^n)=1]\right| \le \mathsf{negl}(n)Pr[DFk(⋅),Fk−1(⋅)(1n)=1]−Pr[Df(⋅),f−1(⋅)(1n)=1]≤negl(n) - 问题:一个PRP也是一个PRF吗?
- PRP例题
- 对1比特的PRP、PRF的分析;
- 交换引理:如果F FF是一个 PRP 并且ℓ i n ( n ) ≥ n \ell_{in} (n) \ge nℓin(n)≥n,那么F FF也是一个 PRF。
- 一个随机排列和一个查表是不可取分的,PRP和随机排列不可取分,因此,PRP和查表是不可取分的。
- 操作模式概念(Modes of Operation)
- 操作模式是使用PRP或PRF来加密任意长度消息的方法;
- 操作模式是从PRP或PRF来构造一个PRG的方法;
- 将一个消息分成若干等长的块(分组,block),每个块以相似方式处理;
- Electronic Code Book (ECB)模式
- 在窃听者出现时,是否是不可区分的?
- F FF 可以是任意PRF吗?
- 对ECB的攻击
- 为什么仍然可以识别企鹅?
- Cipher Block Chaining (CBC)模式
- I V IVIV初始向量,一个新的随机串;
- 是CPA的吗?可并行化吗?F可以是任意PRF吗?
- Output Feedback (OFB) Mode模式
- 是CPA安全吗?可并行化吗?F可以是任意PRF吗?
- Counter (CTR) Mode模式
- c t r ctrctr是一个初始向量,并且逐一增加;
- 是CPA安全吗?可并行化吗?F可以是任意PRF吗?
- CTR模式是CPA安全
- 定理:如果F FF是一个PRF,那么随机CTR模式是CPA安全的。
- 证明:其安全性与之前基于PRF的CPA安全证明类似,从PRF的伪随机假设规约到CPA安全加密方案。其中,对c t r ctrctr的安全性直觉在于,c t r ctrctr也是在加密前不可预测的,且每个块所用c t r ctrctr都是不同的;
- 当加密预言机是由真随机查表构成时,敌手多次访问加密预言机得到的c t r ctrctr序列与挑战密文的c t r ctrctr序列之间有重叠的概率2 q ( n ) 2 2 n \frac{2q(n)^2}{2^n}2n2q(n)2是可以忽略的;若没有重叠,则相当于一次一密;
- 规约与之前证明基于PRF的CPA安全加密方案一样,证明过程也类似。
- 初始向量不应该可预测
- 如果I V IVIV是可预测的,那么CBC/OFB/CTR模式不是CPA安全的。
- 为什么?(作业)
- 在SSL/TLS 1.0中的漏洞:记录# i \#i#i的I V IVIV是上一个记录# ( i − 1 ) \#(i-1)#(i−1)的密文块。
- OpenSSL中API:需要用户输入I V IVIV,但I V IVIV应在函数内实现。当I V IVIV不充分随机时不安全。
- 非确定性加密
- 有三种通用的实现CPA安全的非确定性加密方法:
- 随机化的:r rr随机生成,如构造5;需要更多熵,长密文
- 有状态的:r rr为计数器,如CTR模式;需要通信双方同步计数器
- 基于Nonce的:r rr只用一次;需要保证只用一次,长密文
CCA安全加密方案
- 选择密文攻击Chosen-Ciphertext Attacks (CCA)
- CCA不可区分实验P r i v K A , Π c c a ( n ) \mathsf{PrivK}^{\mathsf{cca}}_{\mathcal{A},\Pi}(n)PrivKA,Πcca(n):
- 挑战者生成密钥 k ← G e n ( 1 n ) k \gets \mathsf{Gen}(1^n)k←Gen(1n);(为了下一步的预言机)
- A \mathcal{A}A 被给予输入 1 n 1^n1n 和对加密函数 E n c k ( ⋅ ) \mathsf{Enc}_k(\cdot)Enck(⋅)和解密函数D e c k ( ⋅ ) \mathsf{Dec}_k(\cdot)Deck(⋅)的预言机访问(oracle access) A E n c k ( ⋅ ) \mathcal{A}^{\mathsf{Enc}_k(\cdot)}AEnck(⋅) 和 A D e c k ( ⋅ ) \mathcal{A}^{\mathsf{Dec}_k(\cdot)}ADeck(⋅),输出相同长度 m 0 , m 1 m_0, m_1m0,m1 ;
- 挑战者生成随机比特 b ← { 0 , 1 } b \gets \{0,1\}b←{0,1},将挑战密文 c ← E n c k ( m b ) c \gets \mathsf{Enc}_k(m_b)c←Enck(mb) 发送给 A \mathcal{A}A;
- A \mathcal{A}A 继续对除了挑战密文c cc之外的预言机的访问,输出b ′ b'b′;如果b ′ = b b' = bb′=b,则A \mathcal{A}A成功P r i v K A , Π c c a = 1 \mathsf{PrivK}^{\mathsf{cca}}_{\mathcal{A},\Pi}=1PrivKA,Πcca=1,否则 0。
- 定义:一个加密方案是CCA安全的,如果实验成功的概率与1/2的差异是可忽略的。
- 理解CCA安全
- 在现实世界中,敌手可以通过影响被解密的内容来实施CCA。如果通信没有认证,那么敌手可以以通信参与方的身份来发送特定密文。下一页有具体真实案例。
- CCA安全性意味着“non-malleability”(不可锻造性,即改变但不毁坏),不能修改密文来获得新的有效密文。
- 之前的方案中没有CCA安全,因为都不是不可锻造。
- 对基于PRF的CPA安全加密方案的CCA攻击:
- A \mathcal{A}A 获得挑战密文 c = < r , F k ( r ) ⊕ m b > c = \left<r, F_k(r)\oplus m_{b}\right>c=⟨r,Fk(r)⊕mb⟩,并且查询与c cc只相差了一个翻转的比特的密文c ′ c'c′,那么
m ′ = c ′ ⊕ F k ( r ) m' = c' \oplus F_k(r)m′=c′⊕Fk(r) 应该与 m b m_{b}mb 除了什么之外都相同?(见下方的补充)
- 问题:上述操作模式也不是CCA安全的(作业)
- 由此,可以总结出CCA下敌手的常用策略:
- 修改挑战密文c cc为c ′ c'c′,并查询解密预言机得到m ′ m'm′
- 根据关系,由m ′ m'm′来猜测被加密明文m b m_bmb
补充
在这个情况下,A \mathcal{A}A 获得了挑战密文 c = < r , F k ( r ) ⊕ m b > c = \left<r, F_k(r)\oplus m_{b}\right>c=⟨r,Fk(r)⊕mb⟩ 并查询了一个只在一个比特上与 c cc 不同的密文 c ′ c'c′。我们来分析一下 m ′ = c ′ ⊕ F k ( r ) m' = c' \oplus F_k(r)m′=c′⊕Fk(r) 与 m b m_{b}mb 的关系。
首先,我们明确 c cc 的构成:
- c cc 包含两个部分:一个随机数 r rr 和使用密钥 k kk 的函数 F k ( r ) F_k(r)Fk(r) 与明文 m b m_{b}mb 的异或结果。
- 因此,c = < r , F k ( r ) ⊕ m b > c = \left<r, F_k(r)\oplus m_{b}\right>c=⟨r,Fk(r)⊕mb⟩。
现在,如果 A \mathcal{A}A 查询了一个与 c cc 只在一个比特上不同的密文 c ′ c'c′,那么 c ′ c'c′ 也可以写成两部分,但其中一部分与 c cc 有一个比特的差异。这个差异可以在 r rr 部分,也可以在 F k ( r ) ⊕ m b F_k(r)\oplus m_{b}Fk(r)⊕mb 部分。
当 A \mathcal{A}A 计算 m ′ = c ′ ⊕ F k ( r ) m' = c' \oplus F_k(r)m′=c′⊕Fk(r) 时,他们实际上是在解开 F k ( r ) ⊕ m b F_k(r)\oplus m_{b}Fk(r)⊕mb 的异或操作。这是因为异或操作是可逆的,且当两次使用相同的值时会取消彼此的效果(即 A ⊕ B ⊕ B = A A \oplus B \oplus B = AA⊕B⊕B=A)。
因此,如果 c ′ c'c′ 的变化发生在 F k ( r ) F_k(r)Fk(r) 部分,则 m ′ m'm′ 将与 m b m_{b}mb 完全相同,因为 F k ( r ) F_k(r)Fk(r) 部分的变化被异或操作取消了。但如果变化发生在 r rr 部分,则这个变化不会影响到 F k ( r ) ⊕ m b F_k(r)\oplus m_{b}Fk(r)⊕mb 部分,因此 m ′ m'm′ 将与 m b m_{b}mb 在一个比特上不同。
综上所述,m ′ m'm′ 与 m b m_{b}mb 将在以下方面相同:
- 如果变化发生在 F k ( r ) F_k(r)Fk(r) 部分,那么 m ′ m'm′ 与 m b m_{b}mb 完全相同。
- 如果变化发生在 r rr 部分,那么 m ′ m'm′ 与 m b m_{b}mb 除了那个翻转的比特之外都相同。
填充预言机Padding-Oracle攻击真实案例
- Padding-Oracle(填充预言机)攻击真实案例
- CAPTCHA服务商为Web网站提供验证用户是否为人类的服务。为此,一个CAPTCHA服务器与Web服务器间事先共享一个密钥k kk,服务工作原理如下:
- 当Web服务器验证用户是否为人类时,生成一个消息w ww并以k kk加密,向用户发送一个密文E n c k ( w ) Enc_k(w)Enck(w);
- 用户将密文E n c k ( w ) Enc_k(w)Enck(w)转发给CAPTCHA服务器;(可实施填充预言机攻击)
- CAPTCHA服务器用密钥k kk将密文解密,根据解密结果返回给用户信息:一个由w ww生成的图像,或者坏填充错误;
- 用户根据图像获得 w ww 并将 w ww 发送给Web服务器。
- 在第2步,当恶意用户可以利用CAPTCHA服务器会返回给用户坏填充错误这一漏洞,来实施填充错误攻击。
- Padding-Oracle(填充预言机)攻击
- 在PKCS #5 padding(填充)标准中,为了将一个消息的长度“填充”到块长度的整数倍,在最后一个块中填充b bb个字节的b bb;必要时,添加一个哑块(dummy block,不包含消息的一个填充块)。存在一种攻击手段:当填充错误时,解密服务器返回一个“坏填充错误”,这相当于提供了一个解密预言机,最终可以获得整个明文;
- 具体攻击原理:
- 更改密文(包含I V IVIV部分)并发送给解密服务器;
- 一旦触发了“坏填充错误”,则说明对密文的更改导致了填充部分内容的更改;否则,对密文的更改导致了原明文部分的更改;
- 通过仔细修改密文来控制填充部分,从而获得消息长度和内容。
- 填充预言机攻击:获得消息长度
- 攻击的第一步判断消息是否为空:在单个块的CBC中,通过更改I V IVIV的首个字节,攻击者能够获知是否m mm是否为空。因为如果m mm是空的话,更改I V IVIV首个字节将更改解密出的填充内容,解密服务器就会返回坏填充错误(1比特信息),具体分析如下:
- 如果m mm是空的,那么明文会添加一个哑块{ b } b \{b\}^b{b}b;
- PRP的输入为I V ⊕ { b } b IV\oplus \{b\}^bIV⊕{b}b;设I V IVIV的首个字节为x xx,则PRP的输入为( x ⊕ b ) ∥ ( { ⋅ } b − 1 ⊕ { b } b − 1 ) (x \oplus b) \| (\{\cdot\}^{b-1} \oplus \{b\}^{b-1})(x⊕b)∥({⋅}b−1⊕{b}b−1);
- 将I V IVIV的首个字节从x xx改成y yy变为 y ∥ ( { ⋅ } b − 1 ) y \| (\{\cdot\}^{b-1})y∥({⋅}b−1),不改变c 1 c_1c1解密得到的PRP的输入不会变,而解密出的明文会改变为 ( x ⊕ y ⊕ b ) ∥ { b } b − 1 (x \oplus y \oplus b) \| \{b\}^{b-1}(x⊕y⊕b)∥{b}b−1;
- 上述明文首个字节一定不是b bb,这是填充格式错误,会触发服务器返回错误;
- 如果上面的尝试没有触发错误,那么说明消息非空;下一步,发现消息长度是否为1字节,方法与上一步一样,区别在于只改变I V IVIV的第2个字节;如此继续,获得消息的长度;(作业)
- 填充预言机攻击:获得消息内容
- 一旦获得消息的长度,也就知道了填充的长度b bb,采用下面的方法来获得消息的最后一个字节内容,进而获得整个消息;
- 更改密文中倒数第二块,来获得消息的最后一个字节s ss;
- 明文的最后一个块 m l a s t = ⋯ s ∥ { b } b m_{last} = \cdots s \| \{b\}^{b}mlast=⋯s∥{b}b,密文的倒数第二个块 c l a s t − 1 = ⋯ t ∥ { ⋅ } b c_{last-1} = \cdots t \| \{\cdot \}^{b}clast−1=⋯t∥{⋅}b;
- 最后一块的PRP输入为c l a s t − 1 ⊕ m l a s t = ⋯ ( s ⊕ t ) ∥ ( { b } b ⊕ { ⋅ } b ) c_{last-1} \oplus m_{last} = \cdots (s \oplus t) \| (\{b\}^b \oplus \{\cdot \}^{b})clast−1⊕mlast=⋯(s⊕t)∥({b}b⊕{⋅}b);
- 敌手更改 c l a s t − 1 c_{last-1}clast−1 为 c l a s t − 1 ′ = ⋯ u ∥ ( { ⋅ } b ⊕ { b } b ⊕ { b + 1 } b ) c_{last-1}' = \cdots u \| (\{\cdot \}^{b} \oplus \{b\}^{b} \oplus \{b+1\}^{b})clast−1′=⋯u∥({⋅}b⊕{b}b⊕{b+1}b);其中,u uu是敌手猜测的某个字节;
- 解密获得最后一块明文m l a s t ′ = c l a s t − 1 ⊕ m l a s t ⊕ c l a s t − 1 ′ = ⋯ ( s ⊕ t ⊕ u ) ∥ { b + 1 } b m'_{last} = c_{last-1} \oplus m_{last} \oplus c_{last-1}' = \cdots (s \oplus t \oplus u)\| \{ b+1 \}^bmlast′=clast−1⊕mlast⊕clast−1′=⋯(s⊕t⊕u)∥{b+1}b;
- 如果没有返回坏填充错误,那么意味着填充了b + 1 b+1b+1个字节的b + 1 b+1b+1,所以 s ⊕ t ⊕ u = ( b + 1 ) s \oplus t \oplus u = (b+1)s⊕t⊕u=(b+1) ,而 s = t ⊕ u ⊕ ( b + 1 ) s = t \oplus u \oplus (b+1)s=t⊕u⊕(b+1) 。
- 总结
-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