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后处理功能是临床数字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与PACS系统整合后,能帮助医院构建完整的影像管理及三维影像后处理平台,实现在任意PACS终端进行三维影像后处理工作。
三维后处理方案可与PACS系统无缝集成,帮助放射科室整合影像后处理及存储/交换/管理的流程,构建以PACS平台为中心的统一工作流,并通过该平台将实时动态的三维影像延伸至临床科室,帮助放射科室与临床科室更高效合作与沟通, 以提供更好的病患关护。
三维影像后处理功能,包括三维多平面重建、三维容积重建、三维表面重建、三维虚拟内窥镜、最大/小密度投影、心脏动脉钙化分析等功能。
一、三维重建技术的基本原理
在PACS系统中,三维重建技术是基于一系列二维切片图像,通过数学和计算机算法对图像进行处理,还原出物体的三维结构。这种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CT、MRI(核磁共振)等。
二、应用过程
一个完整的三维重建过程包括从PACS系统获取数据、预处理、配准、重建和可视化。
前提: 从PACS系统获取数据
首先,从PACS系统中导出原始的二维图像数据。这些数据可能是DICOM格式的文件,需要使用相关库进行读取和解析。
1. 图像预处理
首先,从PACS系统中导出原始的二维图像数据。这些数据可能包含噪声、伪影等影响三维重建效果的因素,因此需要进行预处理。
2. 图像配准
图像配准是将不同时间、不同角度获取的图像进行对齐,以便在后续步骤中进行融合。
3. 三维重建
接下来,使用预处理过的二维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将二维切片堆叠为三维结构。
4. 三维模型可视化
最后,我们将重建的三维模型进行可视化展示,实现三维模型的渲染和交互。
PACS系统可实现检查预约、病人信息登记、计算机阅片、电子报告书写、胶片打印、数据备份等一系列满足影像科室日常工作的功能。
三、系统特点
•开放式体系结构,完全符合DICOM3.0标准,提供HL7标准接口,可实现与提供相应标准接口的HIS系统以及其他医学信息系统间的数据通信。
•全面PACS/RIS,实现对不同设备、不同图像信息的处理。
•多种临床工具包,可对图像进行多种增强处理、测量、标注,充分发挥电子胶片的特点。
•支持WORKLIST功能,自动化工作流程。
•有效解决大容量图像存储问题,支持多种存储方式和多种备份方式。
•报告单有多种模式及自定义样式。
•集成三维影像后处理功能。
四、功能介绍
(1)申请与预约登记
•支持刷卡从HIS系统获取病人信息功能,支持磁卡、IC卡、条码输入、手工输入。
•支持电子申请单、扫描纸质申请单。
•具有收费管理功能。
•支持打印预约申请单、支持打印条码。
•支持语音排队叫号。
(2)影像采集
•采用多种方式获取影像,支持各种标准及非标准数字或模拟视频接口图像格式。
•标准DICOM影像采集功能
•非标准DICOM影像采集功能
•视频采集功能
(3)影像存储
影像存储前,系统采用先进的图像压缩技术对医学图像进行压缩。支持磁盘库、光盘库等多种存储方式,系统采用双机备份、异地备份、防火墙等多种安全体系,确保数据安全可靠。
(4)分析诊断报告
•提供专业丰富的诊断模板,并可以由医生添加、修改、删除,并可设置使用权限,可设置成医生独用或公用;
•支持自定义报告样式,支持图文混排;
•报告支持多级医生审核,支持典型病例管理;
•报告所见即所得,支持报告打印自动缩放。
(5)影像处理
•支持高清竖屏显示;
•窗宽窗位的预设和影像上鼠标拉拖方式连续调整窗口准位;
•提供定位图、定位线浏览模式;
•同屏分格显示病人不同体位、不同设备的影像,供诊断比较;
•影像漫游、无级缩放、局部放大;CT值坐标方式显示;
•提供图像标注,角度、面积等测量,支持骨密度测量;
•提供胶片打印功能,多种影像排列和影像组合方式输出。
(6)统计分析
统计报表集成了多项统计功能,如:病人统计表、医生工作量统计表、仪器信息统计表。
(7)图像后处理与重建
•MPR\CPR(三维多平面重建)
•VRT(三维容积重建)
•SSD(三维表面重建)
•VE(虚拟内窥镜)
•MIP(最大密度投影)、MinIP(最小密度投影)
•CalSCore(心脏图像冠脉钙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