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Linux运行RStudio Server并实现Web浏览器远程访问

简介: 如何在Linux运行RStudio Server并实现Web浏览器远程访问


前言

RStudio Server 使你能够在 Linux 服务器上运行你所熟悉和喜爱的 RStudio IDE,并通过 Web 浏览器进行访问,从而将 RStudio IDE 的强大功能和工作效率带到基于服务器的集中式环境中。

下面介绍在Linux docker中安装RStudio Server并结合cpolar内网穿透工具,实现远程访问,docker方式安装可以避免很多问题,一键安装,如设备没有安装docker,需提前安装docker

1. 安装RStudio Server

执行docker 一键启动命令,其中-e PASSWORD=设置自己的登录密码,端口默认8787,其他参数默认

docker run -itd -p 8787:8787 --name rstudio -e PASSWORD=自己设置密码 --privileged=true -v /srv/shinyapps/:/home/rstudio/shinyapps -v /srv/shinylog/:/home/rstudio/shinylogs rocker/rstudio

执行后,会自动下载镜像,然后启动容器,完成后,输入docker ps 即可看到运行的RStudio容器,运行挂载的端口为:8787,docker安装就完成了,非常简单快捷,且省去了繁琐的环境配置

2. 本地访问

上面安装完成后,访问Linux 8787端口,如局域网访问,需检查一下防火墙,这里使用Linux 内部浏览器访问,可以看到成功访问

输入用户名: rstudio 和自己设置的密码,即可登录成功,这样就完成了Linux RStudio Server安装且正常访问,下面安装cpolar 工具,实现在任意设备浏览器也可以访问RStudio

3. Linux 安装cpolar

上面我们成功安装了RStudio server,并局域网访问ok,下面我们在Linux安装cpolar内网穿透工具,通过cpolar 转发本地端口映射的http公网地址,我们可以很容易实现远程访问,而无需自己注册域名购买云服务器.下面是安装cpolar步骤

cpolar官网地址: https://www.cpolar.com

  • 使用一键脚本安装命令
curl -L https://www.cpolar.com/static/downloads/install-release-cpolar.sh | sudo bash
  • 向系统添加服务
sudo systemctl enable cpolar
  • 启动cpolar服务
sudo systemctl start cpolar

cpolar安装成功后,在外部浏览器上访问Linux 的9200端口即:【http://局域网ip:9200】,使用cpolar账号登录,登录后即可看到cpolar web 配置界面,结下来在web 管理界面配置即可

4. 配置RStudio server公网访问地址

点击左侧仪表盘的隧道管理——创建隧道,创建一个RStudio 的cpolar 公网地址隧道!

  • 隧道名称:可自定义命名,注意不要与已有的隧道名称重复
  • 协议:选择http
  • 本地地址:8787(docker 挂载的端口)
  • 域名类型:免费选择随机域名
  • 地区:选择China vip

点击创建

隧道创建成功后,点击左侧的状态——在线隧道列表,查看所生成的公网访问地址,有两种访问方式,一种是http 和https

5. 公网远程访问RStudio

使用上面的https公网地址在任意设备的浏览器访问,即可成功看到我们RStudio 界面,这样一个公网地址且可以远程访问就创建好了,新地址访问,可能需要重新登录

输入账号密码,即可登录成功,这样一个远程地址就创建好了,在cpolar中,默认是随机地址,下面我们设置固定地址

6. 固定RStudio公网地址

由于以上使用cpolar所创建的隧道使用的是随机公网地址,24小时内会随机变化,不利于长期远程访问。因此我们可以为其配置二级子域名,该地址为固定地址,不会随机变化【ps:cpolar.cn已备案】

注意需要将cpolar套餐升级至基础套餐或以上,且每个套餐对应的带宽不一样。【cpolar.cn已备案】

登录cpolar官网,点击左侧的预留,选择保留二级子域名,设置一个二级子域名名称,点击保留,保留成功后复制保留的二级子域名名称

保留成功后复制保留成功的二级子域名的名称

返回登录cpolar web UI管理界面,点击左侧仪表盘的隧道管理——隧道列表,找到所要配置的隧道,点击右侧的编辑

修改隧道信息,将保留成功的二级子域名配置到隧道中

  • 域名类型:选择二级子域名
  • Sub Domain:填写保留成功的二级子域名

点击更新(注意,点击一次更新即可,不需要重复提交)

更新完成后,打开在线隧道列表,此时可以看到公网地址已经发生变化,地址名称也变成了固定的二级子域名名称的域名

最后,我们使用固定的公网地址访问RStudio工具,可以看到访问成功,这样一个固定且永久不变的公网地址就设置好了,新地址访问,可能需要重新登录!

目录
相关文章
|
10月前
|
安全 Linux 网络安全
Web安全-Linux网络协议
Web安全-Linux网络协议
145 4
|
6月前
|
Web App开发 编解码 vr&ar
使用Web浏览器访问UE应用的最佳实践
在3D/XR应用开发中,尤其是基于UE(虚幻引擎)开发的高精度场景,传统终端因硬件局限难以流畅运行高帧率、复杂效果的三维应用。实时云渲染技术,将渲染任务转移至云端服务器,降低终端硬件要求,确保用户获得流畅体验。具备弹性扩展、优化传输协议、跨平台支持和安全性等优势,适用于多种终端和场景,特别集成像素流送技术,帮助UE开发者实现低代码上云操作,简化部署流程,保留UE引擎的强大开发能力,确保画面精美且终端轻量化。
300 17
使用Web浏览器访问UE应用的最佳实践
|
8月前
|
人工智能 前端开发 计算机视觉
Inpaint-Web:纯浏览器端实现的开源图像处理工具
在刷短视频时,常看到情侣在景区拍照被路人“抢镜”,男朋友用手机将路人“P”掉,既贴心又有趣。最近我发现了一个纯前端实现的开源项目——inpaint-web,可在浏览器端删除照片中的部分内容,非常酷。该项目基于 WebGPU 和 WASM 技术,支持图像修复与放大,已在 GitHub 上获得 5.1k Star。项目地址:[GitHub](https://github.com/lxfater/inpaint-web)。
281 3
 Inpaint-Web:纯浏览器端实现的开源图像处理工具
|
8月前
|
存储 缓存 前端开发
Web端IM聊天消息该不该用浏览器本地存储?一文即懂!
鉴于目前浏览器技术的进步(主要是HTML5的普及),在Web网页端IM聊天应用的技术选型阶段,很多开发者都会纠结到底该不该像原生移动端IM那样将聊天记录缓存在浏览器的本地,还是像传统Web端即时通讯那样继续存储在服务端?本文将为你简洁明了地讲清楚浏览器本地存储技术(Web Storage),然后你就知道到底该怎么选择了。
171 1
|
8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前端开发
前端神经网络入门:Brain.js - 详细介绍和对比不同的实现 - CNN、RNN、DNN、FFNN -无需准备环境打开浏览器即可测试运行-支持WebGPU加速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 JavaScript 神经网络库 **Brain.js** 实现不同类型的神经网络,包括前馈神经网络(FFNN)、深度神经网络(D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通过简单的示例和代码,帮助前端开发者快速入门并理解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文章还对比了各类神经网络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并简要介绍了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替代方案。
1158 1
|
8月前
|
域名解析 网络协议 前端开发
浏览器输入域名网址访问后的过程详解
1、以91处理网为例,客户端浏览器通过DNS解析到www.91chuli.com,IP地址是202.108.22.5,通过这个IP地址找到客户端到服务器的路径。客户端浏览器发起一个HTTP会话到202.108.22.5,然后通过TCP进行封装数据包,输入到网络层。
300 2
|
8月前
|
Web App开发 API Windows
取接口访问者信息[IP,浏览器,操作系统]免费API接口教程
此API用于获取访问者的IP地址、浏览器和操作系统信息,支持70多种浏览器和操作系统。通过POST或GET请求至`https://cn.apihz.cn/api/ip/getapi.php`,需提供用户ID和KEY。返回结果包括状态码、消息、IP、浏览器和操作系统信息。示例:{"code":200,"ip":"175.154.88.178","browser":"Chrome","os":"Windows 10"}。详情见官网文档。
|
9月前
|
Web App开发 XML JavaScript
Python 操作浏览器:让 Python 和 Web 世界合二为一
Python 操作浏览器:让 Python 和 Web 世界合二为一
232 3
|
9月前
|
NoSQL 前端开发 MongoDB
前端的全栈之路Meteor篇(三):运行在浏览器端的NoSQL数据库副本-MiniMongo介绍及其前后端数据实时同步示例
MiniMongo 是 Meteor 框架中的客户端数据库组件,模拟了 MongoDB 的核心功能,允许前端开发者使用类似 MongoDB 的 API 进行数据操作。通过 Meteor 的数据同步机制,MiniMongo 与服务器端的 MongoDB 实现实时数据同步,确保数据一致性,支持发布/订阅模型和响应式数据源,适用于实时聊天、项目管理和协作工具等应用场景。
212 0
|
10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安全 网络协议
Web安全-Linux网络命令
Web安全-Linux网络命令
6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