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S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即医学影像归档与传输系统,是应用于医院环境中对医学影像数据实施计算机管理的专业化信息系统,是当今医院信息化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基本任务是对医学影像的采集通讯、软拷贝显示、电子化归档存储、硬拷贝输出,以及与医学环境中其他信息系统(如HIS/RIS)的数据交换和通讯等过程执行网络化的管理和控制。目前,PACS系统在医院管理中发展迅速,但由于各医院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每个医院的PACS系统也会有所差异。
PACS系统是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的缩写,意为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这是一种用于医院影像部门的系统。其主要任务是将各种医学图像(包括核磁共振、CT、超声、各种x光机、红外仪器、显微镜等设备产生的图像)通过各种接口(analog、DICOM、network)以数字化方式保存。必要时可在一定授权下快速召回使用,并增加些辅助诊断管理功能。它在各种成像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组织和存储数据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PACS 系统数据常见存储方式
PACS 系统存储的海量影像数据只能够以归档的方式,进行长期的存储保管。
但于影像数据而言,其具备的三个显著特性,让其存储备份面临较大的挑战:
①数据海量:在没有算法优化的情况下,动辄上亿的文件数量,让读取效率难以提升;
②文件琐碎:同一患者的影像数据,通常以多个相互独立的文件保存。在归档过程中,文件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必须得到保证;
③层级关系复杂:文件目录层级结构与 RIS 数据库中的索引相互关联,一旦原有层级关系打乱,用户信息读取极易出错。
在医院信息化初始阶段,常采用本地存储或采用 NAS 共享存储设备进行存储。随着医院数据量的激增,以分级存储系统为基础的存储方式逐渐发展为在线、近线、离线的分级存储架构。但是在离线存储环节,仍有很多医院采用光盘库或磁带库的方式。这大大降低了后期医护人员数据调取的便捷性和效率。
传统集中式存储架构在采用 SAN+NAS 方式存储海量非结构化文件和归档管理时,在查询性能和扩展性方面存在较大的短板。
而对象存储通过全新的存储技术手段,在 PACS 系统影像数据归档的可靠性、存取性能、管理便捷性等方面存在明显优势,是目前解决海量文件存储的有效方案。
因此,基于私有云或本地硬件部署的对象存储方案不断普及。随之而来的,则是如何快速、有效地将海量数据迁移到对象存储的难题,这也成为医疗行业数字化建设的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