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Docker构建本地Redis容器及配置

本文涉及的产品
云数据库 Tair(兼容Redis),内存型 2GB
Redis 开源版,标准版 2GB
推荐场景:
搭建游戏排行榜
简介: 使用Docker构建本地Redis容器及配置

部署环境


你还在为买不起云服务器而烦恼吗?(本地化部署windows解决方案,适用于学生党的部署方案)-CSDN博客


Docker部署Redis


首先拉取镜像 这里别的版本也可以,仅做演示

docker pull redis:5.0.12
docker run -p 6379:6379 -d --name redis redis:5.0.12 --appendonly yes

此时容器就被运行起来了,可以通过docker ps来查看,也可以通过Docker desktop来查看。


进入到redis中

docker exec -it 容器id redis-cli

可以执行操作如 set name ×××      get name


最后通过exit退出


持久化存储


由于docker pull下来的redis没有 redis.conf配置文件,因此需要本地创建,然后使用存储卷进行关联。


最终将 配置文件 和 data进行关联,得到该命令

docker run --name=redis \
  -v G:/Project/java_Project/chatgpt-microservice/chatgpt-devops/redis/conf/redis.conf:/usr/local/etc/redis/redis.conf \
  -v G:/Project/java_Project/chatgpt-microservice/chatgpt-devops/redis/data:/data \
  -p 6379:6379 \
  --restart=no \
  --detach=true \
  redis redis-server /usr/local/etc/redis/redis.conf --appendonly yes

如果出现问题,可以使用 docker logs redis 里查看日志进行解决


远程连接


使用redis manager进行连接,其中的host 填写 本机ip地址或者 localhost

此时就完成了redis的部署。

相关实践学习
基于Redis实现在线游戏积分排行榜
本场景将介绍如何基于Redis数据库实现在线游戏中的游戏玩家积分排行榜功能。
云数据库 Redis 版使用教程
云数据库Redis版是兼容Redis协议标准的、提供持久化的内存数据库服务,基于高可靠双机热备架构及可无缝扩展的集群架构,满足高读写性能场景及容量需弹性变配的业务需求。 产品详情:https://www.aliyun.com/product/kvstore     ------------------------------------------------------------------------- 阿里云数据库体验:数据库上云实战 开发者云会免费提供一台带自建MySQL的源数据库 ECS 实例和一台目标数据库 RDS实例。跟着指引,您可以一步步实现将ECS自建数据库迁移到目标数据库RDS。 点击下方链接,领取免费ECS&RDS资源,30分钟完成数据库上云实战!https://developer.aliyun.com/adc/scenario/51eefbd1894e42f6bb9acacadd3f9121?spm=a2c6h.13788135.J_3257954370.9.4ba85f24utseFl
目录
相关文章
|
4天前
|
存储 NoSQL Redis
Docker 部署 Redis
在使用 Docker 部署 Redis 时,为实现数据持久化,需正确挂载容器内的数据目录到宿主机。推荐命令如下: ``` docker run -d --name redis -v /mnt/data/redis:/data -p 6379:6379 redis ``` 该命令将宿主机的 `/mnt/data/redis` 目录挂载到容器的 `/data` 目录,确保 Redis 数据持久化。此路径更通用,适合大多数场景。避免使用不匹配的挂载路径,如 `/var/lib/redis` 或 `/mnt/data/redis` 到非默认目录,以防止数据无法正确持久化。
|
1月前
|
数据库 Docker 容器
docker容器为啥会开机自启动
通过配置适当的重启策略,Docker容器可以在主机系统重启后自动启动。这对于保持关键服务的高可用性和自动恢复能力非常有用。选择适合的重启策略(如 `always`或 `unless-stopped`),可以确保应用程序在各种情况下保持运行。理解并配置这些策略是确保Docker容器化应用可靠性的关键。
223 93
|
4天前
|
网络协议 API Docker
Docker+consul容器服务的更新与发现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详细探讨了如何结合Docker和Consul来实现容器服务的更新与发现。通过Consul的服务注册和发现功能,可以高效地管理和监控容器化服务,确保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希望本文能帮助您在实际项目中更好地应用Docker和Consul,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管理效率。
36 23
|
4天前
|
Ubuntu API 网络虚拟化
ubuntu22 编译安装docker,和docker容器方式安装 deepseek
本脚本适用于Ubuntu 22.04,主要功能包括编译安装Docker和安装DeepSeek模型。首先通过Apt源配置安装Docker,确保网络稳定(建议使用VPN)。接着下载并配置Docker二进制文件,创建Docker用户组并设置守护进程。随后拉取Debian 12镜像,安装系统必备工具,配置Ollama模型管理器,并最终部署和运行DeepSeek模型,提供API接口进行交互测试。
90 15
|
1月前
|
Ubuntu NoSQL Linux
《docker基础篇:3.Docker常用命令》包括帮助启动类命令、镜像命令、有镜像才能创建容器,这是根本前提(下载一个CentOS或者ubuntu镜像演示)、容器命令、小总结
《docker基础篇:3.Docker常用命令》包括帮助启动类命令、镜像命令、有镜像才能创建容器,这是根本前提(下载一个CentOS或者ubuntu镜像演示)、容器命令、小总结
156 6
《docker基础篇:3.Docker常用命令》包括帮助启动类命令、镜像命令、有镜像才能创建容器,这是根本前提(下载一个CentOS或者ubuntu镜像演示)、容器命令、小总结
|
1月前
|
存储 监控 NoSQL
NoSQL与Redis配置与优化
通过合理配置和优化Redis,可以显著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优化内存使用、合理设置持久化策略、使用Pipeline批量执行命令、以及采用分布式集群方案,都是提升Redis性能的重要手段。同时,定期监控和维护Redis实例,及时调整配置,能够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希望本文对您在Redis的配置与优化方面有所帮助。
69 23
|
1月前
|
数据库 Docker 容器
docker容器为啥会开机自启动
通过配置适当的重启策略,Docker容器可以在主机系统重启后自动启动。这对于保持关键服务的高可用性和自动恢复能力非常有用。选择适合的重启策略(如 `always`或 `unless-stopped`),可以确保应用程序在各种情况下保持运行。理解并配置这些策略是确保Docker容器化应用可靠性的关键。
62 17
|
2月前
|
Ubuntu Linux 开发工具
docker 是什么?docker初认识之如何部署docker-优雅草后续将会把产品发布部署至docker容器中-因此会出相关系列文章-优雅草央千澈
Docker 是一个开源的容器化平台,允许开发者将应用程序及其依赖项打包成标准化单元(容器),确保在任何支持 Docker 的操作系统上一致运行。容器共享主机内核,提供轻量级、高效的执行环境。本文介绍如何在 Ubuntu 上安装 Docker,并通过简单步骤验证安装成功。后续文章将探讨使用 Docker 部署开源项目。优雅草央千澈 源、安装 Docker 包、验证安装 - 适用场景:开发、测试、生产环境 通过以上步骤,您可以在 Ubuntu 系统上成功安装并运行 Docker,为后续的应用部署打下基础。
96 8
docker 是什么?docker初认识之如何部署docker-优雅草后续将会把产品发布部署至docker容器中-因此会出相关系列文章-优雅草央千澈
|
1月前
|
运维 Java 虚拟化
《docker基础篇:1.Docker简介》,包括Docker是什么、容器与虚拟机比较、能干嘛、去哪下
《docker基础篇:1.Docker简介》,包括Docker是什么、容器与虚拟机比较、能干嘛、去哪下
117 12
|
1月前
|
Kubernetes Linux 虚拟化
入门级容器技术解析:Docker和K8s的区别与关系
本文介绍了容器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组成部分Docker和Kubernetes。从传统物理机到虚拟机,再到容器化,每一步都旨在更高效地利用服务器资源并简化应用部署。容器技术通过隔离环境、减少依赖冲突和提高可移植性,解决了传统部署方式中的诸多问题。Docker作为容器化平台,专注于创建和管理容器;而Kubernetes则是一个强大的容器编排系统,用于自动化部署、扩展和管理容器化应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现代云原生应用的快速发展。
18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