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学习(三):Bootloader的特种兵-Uboot(一)

简介: Linux内核学习(三):Bootloader的特种兵-Uboot(一)

Linux内核学习(三):Bootloader的特种兵-Uboot(一)

内容全部来自–>《嵌入式应用开发完全手册》

1、什么是U-Boot

U-Boot,全称为Universal Boot Loader,即通用Bootloader,是遵循GPL条款的开放源代码项目。

其前身是由德国DENX软件工程中心的Wolfgang Denk基于8xxROM的源码创建的 PPCBOOT 工程。后来整理代码结构使得非常容易增加其他类型的开发板、其他架构的CPU(原来只支持PowerPC);增加更多的功能,比如启动Linux、下载S-Record格式的文件、通过网络启动、通过PCMCIA/CompactFLash/ATA disk/SCSI等方式启动。增加ARM架构CPU 及其他更多CPU的支持后,改名为U-Boot。

它的名字“通用”有两层含义:可以引导多种操作系统、支持多种架构的CPU。

  • 支持如下操作系统:Linux、NetBSD、VxWorks、QNX、RTEMS、ARTOS、LynxOS等
  • 支持如下架构的CPU:PowerPC、MIPS、 x86、ARM、NIOS、xScale等。

U-Boot有如下特性。

  • 开放源码。
  • ·支持多种嵌入式操作系统内核,如Linux.NetBSD. VxWorks.QNX.RTEMS、ARTOS.LynxOs.
  • 支持多个处理器系列,如PowerPC、ARM、x86、MIPS、xScale。·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高度灵活的功能设置,适合U-Boot调试、操作系统不同引导要求、产品发布等。丰富的设备驱动源码,如串口、以太网、SDRAM、Flash、LCD、NVRAM、EEPROM、RTC、键盘等。
  • 较为丰富的开发调试文档与强大的网络技术支持。
  • 支持NFS挂戟、RAMDISK(压缩或非压缩)形式的根文件系统。·支持NFS挂载、从Flash中引导压缩或非压缩系统内核。
  • 可灵活设置、传递多个关键参数给操作系统,适合系统在不同开发阶段的调试要求与产品发布,尤对Linux支持最为强劲。
  • 支持目标板环境变量多种存储方式,如Flash、NVRAM、EEPROM… CRC32校验,可校验Flash 中内核、RAMDISK镜像文件是否完好。
  • 上电自检功能: SDRAM、Flash 大小自动检测,SDRAM故障检测,CPU型号.·特殊功能:XIP内核引导。

可以从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U-Boot 获得U-Boot的最新版本,如果使用过程中碰到问题或是发现Bug,可以通过邮件列表网站 http://lists.sourcef orge.net/ lists/ listinfo/U-Boot-users/获得帮助。

2、U-Boot源码结构

从sourceforge网站下载U-Boot-1.1.6.tar.bz2后解压即得到全部源码,U-Boot 源码目录结构比较简单。

U-Boot-1.1.6根目录下共有26个子目录,可以分为4类。

  • (1) 平台相关的或开发板相关的。
  • (2)通用的函数。
  • ( 3)通用的设备驱动程序。
  • (4)U-Boot工具、示例程序、文档。

U-Boot 中各目录间也是有层次结构的,虽然这种分法不是绝对的,但是在移植过程中可以提供一些指导意义,如图所示。

比如common/cmd_nand.c文件提供了操作NAND Flash 的各种命令,这些命令通过调用drivers/nand/nand_base.c中的擦除、读写函数来实现。

这些函数针对NAND Flash 的共性作了一些封装,将平台/开发板相关的代码用宏或外部函数来代替。

而这些宏与外部函数,如果与平台相关,就要在下一层次的cpu/xxx(xxx 表示某型号的CPU)中实现;如果与开发板相关,就要在下一层次的 board/xxx目录(xxx表示某款开发板)中实现。

以增加烧写yaffs 文件系统映象的功能为例,即在 common目录下的cmd_nand.c中增加命令。比如nand write.yaffs,这个命令要调用drivers/nand/nand_util.c中的相应函数,针对yaffs文件系统的特点依次调用擦除、烧写函数。而这些函数依赖于drivers/nand/nand_base.c、cpu/arm920t/s3c24x0/nand_flash.c 文件中的相关函数。

目前U-Boot-1.1.6支持10种架构,根目录下有10个类似lib_i386的目录; 31个型号(类型)的CPU,cpu目录下有31个子目录;214种开发板,board目录下有214个子目录,很容易从中找到与自己的板子相似的配置,在上面稍作修改即可使用。

3、U-Boot 的配置、编译、连接过程

3.1 、U-Boot初体验

U-Boot-1.1.6中有几千个文件,要想了解对于某款开发板,使用哪些文件、哪个文件首先执行、可执行文件占用内存的情况,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它的 Makefile。

根据顶层Readme文件的说明,可以知道如果要使用开发板board/<board_name>,就先执行“make board_name>_config”命令进行配置,然后执行“make all",就可以生成如下3个文件。

  • U-Boot.bin:二进制可执行文件,它就是可以直接烧入ROM、NOR Flash的文件。
  • U-Boot: ELF格式的可执行文件。
  • U-Boot.srec: Motorola S-Record格式的可执行文件。

对于S3C2410的开发板,执行“make smdk2410_config "、"make all”后生成的U-Boot.bin可以烧入NOR Flash中运行。启动后可以看到串口输出些信息后进入控制界面,等待用户的输入。

对于S3C2440的开发板,烧入上面生成的U-Boot.bin,串口无输出,需要修改代码。在修改代码之前,先看看上面两个命令“make smdk2410_config”、“make all”做了什么事情,以了解程序的流程,知道要修改哪些文件。

**另外,编译U-Boot成功后,还会在它的 tools子目录下生成一些工具,比如 mkimage等。**将它们复制到/usr/local/bin目录下,以后就可以直接使用它们了,比如编译内核时,会使用mkimage 来生成U-Boot格式的内核映象文件uImage。(内核镜像生成的过程中也有用到这个工具,认真看那个图)

3.2、U-Boot 的配置过程

假定在U-Boot-1.1.6的根目录下编译,则其中的MKCONFIG就是根目录下的mkconfig文件.$(@:_config)的结果就是将“smdk2410_config"中的”_config”去掉,结果为“ smdk2410"。所以“make smdk2410_config”实际上就是执行如下命令:

到这里我们来看看这个mkconfig

(1)确定开发板名称BOARD_NAME,相关代码如下:

(2)创建到平台/开发板相关的头文件的链接。

略过mkconfig 文件中的一些没有起作用的行,如下所示:

(3)创建顶层Makefile 包含的文件includelconfig.mk,如下所示:

对于“./mkconfig smdk2410 arm arm920t smdk2410 NULL s3c24x0”命令,上面几行代码创建的config.mk 文件内容如下:

( 4)创建开发板相关的头文件include/config.h,如下所示:

现在总结一下,配置命令“make smdk2410_config”,实际的作用就是执行“./mkconfig smdk2410 arm arm920t smdk2410 NULL s3c24x0”命令。假设执行“./mkconfig $1 $2 $3 $4 $5$6”命令,则将产生如下结果。

配置文件中有以下两类宏。

从下面的编译、连接过程可知,U-Boot中儿乎每个文件都被编译和连接,但是这些文件是否包含有效的代码,则由宏开关来设置。比如对于网卡驱动drivers/cs8900.c,它的格式为:

可以这样认为,“CONFIG_”除了设置一些参数外,主要用来设置U-Boot的功能、选择使用文件中的哪一部分;而“CFG_”用来设置更细节的参数。

(到这里我不知道你是什么样的感受,但是对于我来说,我其实第一次是有点开始懵懵,就是那种感觉学到了,懂点了,但是又把整个脉络整个不清楚的感觉,但是这是因为到这里的时候又把前面的东西搞忘了,所以多多重复,在看这个部分能联想起之前的部分,就会好很多。)

3. U-Boot的编译、连接过程

配置完后,执行“make all”即可编译,从Makefile中可以了解U-Boot使用了哪些文件、哪个文件首先执行、可执行文件占用内存的情况。

先确定用到哪些文件,下面所示为Makefile 中与ARM相关的部分。

第117、164行用于包含其他的config.mk文件,第117行所要包含文件的就是在上面的配置过程中制作出来的include/config.mk 文件,其中定义了ARCH、CPU、BOARD、SOC等4个变量的值为arm、arm920t、smdk2410、s3c24x0。

第164行包含顶层目录的config.mk 文件,它根据上面4个变量的值确定了编译器、编译选项等。其中对我们理解编译过程有帮助的是BOARDDIR、LDFLAGS 的值,如下所示:

继续看看makefile

对于整个分析这还是沧海一粟,大家拉着源码自己在VScode上看,然后边学习韦神的书,效果会更好点。

现在总结一些U-Boot的编译流程:

内容太干了,喝点水哦!!!

下一篇接着跟着韦神看看这个Uboot启动的源码是什么样。

目录
相关文章
|
3天前
|
算法 Linux 调度
深入理解Linux内核调度器:从基础到优化####
本文旨在通过剖析Linux操作系统的心脏——内核调度器,为读者揭开其高效管理CPU资源的神秘面纱。不同于传统的摘要概述,本文将直接以一段精简代码片段作为引子,展示一个简化版的任务调度逻辑,随后逐步深入,详细探讨Linux内核调度器的工作原理、关键数据结构、调度算法演变以及性能调优策略,旨在为开发者与系统管理员提供一份实用的技术指南。 ####
20 4
|
5天前
|
缓存 资源调度 安全
深入探索Linux操作系统的心脏——内核配置与优化####
本文作为一篇技术性深度解析文章,旨在引领读者踏上一场揭秘Linux内核配置与优化的奇妙之旅。不同于传统的摘要概述,本文将以实战为导向,直接跳入核心内容,探讨如何通过精细调整内核参数来提升系统性能、增强安全性及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从基础概念到高级技巧,逐步揭示那些隐藏在命令行背后的强大功能,为系统管理员和高级用户打开一扇通往极致性能与定制化体验的大门。 --- ###
26 9
|
4天前
|
缓存 负载均衡 Linux
深入理解Linux内核调度器
本文探讨了Linux操作系统核心组件之一——内核调度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哲学。不同于常规的技术文章,本摘要旨在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Linux内核的调度机制,通过分析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在多核处理器环境下的表现,揭示调度器如何平衡公平性和效率。文章进一步讨论了完全公平调度器(CFS)的设计细节,包括它如何处理不同优先级的任务、如何进行负载均衡以及它是如何适应现代多核架构的挑战。此外,本文还简要概述了Linux调度器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对实时任务支持的改进和对异构计算环境的适应性。
23 6
|
5天前
|
缓存 Linux 开发者
Linux内核中的并发控制机制:深入理解与应用####
【10月更文挑战第21天】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指南,探讨Linux操作系统中用于实现多线程和进程间同步的关键技术——并发控制机制。通过剖析互斥锁、自旋锁、读写锁等核心概念及其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本文将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工具来构建高效且稳定的应用程序。 ####
22 5
|
5天前
|
算法 Unix Linux
深入理解Linux内核调度器:原理与优化
本文探讨了Linux操作系统的心脏——内核调度器(Scheduler)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通过参数调整和代码优化来提高系统性能。不同于常规摘要仅概述内容,本摘要旨在激发读者对Linux内核调度机制深层次运作的兴趣,并简要介绍文章将覆盖的关键话题,如调度算法、实时性增强及节能策略等。
|
5天前
|
Java Linux Android开发
深入探索Android系统架构:从Linux内核到应用层
本文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Android操作系统的复杂架构,从其基于Linux的内核到丰富多彩的应用层。我们将探讨Android的各个关键组件,包括硬件抽象层(HAL)、运行时环境、以及核心库等,揭示它们如何协同工作以支持广泛的设备和应用。通过本文,您将对Android系统的工作原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理解其如何平衡开放性与安全性,以及如何在多样化的设备上提供一致的用户体验。
|
5天前
|
缓存 运维 网络协议
深入Linux内核架构:操作系统的核心奥秘
深入Linux内核架构:操作系统的核心奥秘
22 2
|
网络协议 NoSQL Linux
阿里云 Linux 内核优化实战(sysctl.conf 和 ulimits )
一、sysctl.conf优化Linux系统内核参数的配置文件为 /etc/sysctl.conf 和 /etc/sysctl.d/ 目录。其读取顺序为: /etc/sysctl.d/ 下面的文件按照字母排序;然后读取 /etc/sysctl.conf 。
8597 1
|
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负载均衡 算法
深入探索Linux内核调度机制的优化策略###
本文旨在为读者揭开Linux操作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CPU调度机制的神秘面纱。通过深入浅出地解析其工作原理,并探讨一系列创新优化策略,本文不仅增强了技术爱好者的理论知识,更为系统管理员和软件开发者提供了实用的性能调优指南,旨在促进系统的高效运行与资源利用最大化。 ###
|
7天前
|
监控 网络协议 算法
Linux内核优化:提升系统性能与稳定性的策略####
本文深入探讨了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优化策略,旨在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和最佳实践,显著提升系统的性能、响应速度及稳定性。文章首先概述了Linux内核的核心组件及其在系统中的作用,随后详细阐述了内存管理、进程调度、文件系统优化、网络栈调整及并发控制等关键领域的优化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了这些优化措施如何有效减少延迟、提高吞吐量,并增强系统的整体健壮性。最终,文章强调了持续监控、定期更新及合理配置对于维持Linux系统长期高效运行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