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编译流程-基于2.6.26内核
原文地址:http://hi.baidu.com/yuhuntero/blog/item/941042edf3990d4a79f0558a.html
本文简单介绍linux内核编译的通用流程,分三种不同的情况介绍:
1 编译全新内核
2 编译新模块
3 交叉编译内核
一 编译新的内核
1下载最新的内核代码
在 www.kernel.org 或者到ftp上的kernel.org下载了最新的内核代码linux-2.6.26.tar.gz
2准备工作
先进入/usr/src/kernel新建文件夹2.6.26
可以看到现在的内核的源代码.把下载的压缩包解压.
tar -zxvf linux-2.6.26.tar.gz
3.配置
kernel提供多种配置方式,一般推荐的是菜单配置方式,即
make menuconfig
也提供多种GUI界面:
对于kde环境有 make xconfig
对于gnome环境有 make gconfig
4.编译与安装
这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也让我等了很长时间,有点耐心吧.其实就一个简单的命令
make
他就会根据早写好的makefile编译成.o文件再链接
之后如果有在配置时有以模块形式存在要加下两步(一般都是必须的)
make modules
现在是安装,首先安装的是模块
make modules_install
这样会自动在/lib/modules下产生文件夹2.6.26里面即使模块相关的文件
之后,安装grub或lilo启动条目,以及启动时相关文件,也可自己手动配置(见附录)
make install
以下的步骤是可选的,一般是开发者才需要:
之后,可以安装内核头文件
make headers_install
将安装配置的内核头文件到/usr/include
最后,清除编译中间文件
make clean
再把内核代码安放到/usr/src/kernel/2.6.26下
二 为内核编译添加新模块
首先清除上次编译的配置文件
make mrproper
之后再配置
make menuconfig
补选增加的模块,选择M,以模块形式,而后
make modules
注意:之后不可随意运行make modules_install,这是灾难性的。不信者可以尝试
三 交叉编译内核
参考我的另一篇笔记,见以下引用
嵌入式linux内核的交叉编译编译-基于2.6.26
附:手动配置启动文件
现在我的焦点转到/boot文件夹.
先了解我们需要动到的文件
1.vmlinuz-X.X.X
vmlinuz是可引导的、压缩的内核."vm"代表"VirtualMemory".Linux支持虚拟内存,不像老的操作系统比如DOS有640KB内存的限制,Linux能够使用硬盘空间作为虚拟内存,因此得名“vm”,它一般是一个软链接.
2.initrd-X.X.X
这是bootloaderinitializedRAMdisk的简称.initrd一般被用来临时的引导硬件到实际内核vmlinuz能够接管并继续引导的状态.initrd实现加载一些模块和安装文件系统等功能,主要是用于加载ext3等文件系统及scsi设备的驱动.要创建initrd文件.要用到mkinitrd.
3.System.map-X.X.X
System.map是一个特定内核的内核符号表.
我们打开看看
00000400 A __kernel_vsyscall
00000410 A SYSENTER_RETURN
00000420 A __kernel_sigreturn
00000440 A __kernel_rt_sigreturn
00400000 A phys_startup_32
c0400000 T _text
c0400000 T startup_32
左边是地址,右边就是变量名.
可见以上三部分是启动是重要的内核文件,于是我现在就要更新它们
源文件存在于我们解压好的文件中,复制过去就行了.
cp arch/i386/boot/bzImage /boot/vmlinuz-2.6.26
cp System.map /boot/System.map-2.6.26
initrd 还要自己作
cd /boot
mkinitrd initrd-2.6.26 2.6.26
后面的2.6.24要和/lib/modules里的一样.运行命令后我看到
31457 blocks
最后是修改grad.conj
grub.conj在/boot/grub里打开
加入下面四行
title Linux (2.6.26)
root (hd0,2)
kernel /boot/vmlinuz-2.6.26 ro root=LABEL=/ vga=788 splash=silent
initrd /boot/initrd-2.6.26.img
本文简单介绍linux内核编译的通用流程,分三种不同的情况介绍:
1 编译全新内核
2 编译新模块
3 交叉编译内核
一 编译新的内核
1下载最新的内核代码
在 www.kernel.org 或者到ftp上的kernel.org下载了最新的内核代码linux-2.6.26.tar.gz
2准备工作
先进入/usr/src/kernel新建文件夹2.6.26
可以看到现在的内核的源代码.把下载的压缩包解压.
tar -zxvf linux-2.6.26.tar.gz
3.配置
kernel提供多种配置方式,一般推荐的是菜单配置方式,即
make menuconfig
也提供多种GUI界面:
对于kde环境有 make xconfig
对于gnome环境有 make gconfig
4.编译与安装
这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也让我等了很长时间,有点耐心吧.其实就一个简单的命令
make
他就会根据早写好的makefile编译成.o文件再链接
之后如果有在配置时有以模块形式存在要加下两步(一般都是必须的)
make modules
现在是安装,首先安装的是模块
make modules_install
这样会自动在/lib/modules下产生文件夹2.6.26里面即使模块相关的文件
之后,安装grub或lilo启动条目,以及启动时相关文件,也可自己手动配置(见附录)
make install
以下的步骤是可选的,一般是开发者才需要:
之后,可以安装内核头文件
make headers_install
将安装配置的内核头文件到/usr/include
最后,清除编译中间文件
make clean
再把内核代码安放到/usr/src/kernel/2.6.26下
二 为内核编译添加新模块
首先清除上次编译的配置文件
make mrproper
之后再配置
make menuconfig
补选增加的模块,选择M,以模块形式,而后
make modules
注意:之后不可随意运行make modules_install,这是灾难性的。不信者可以尝试
三 交叉编译内核
参考我的另一篇笔记,见以下引用
嵌入式linux内核的交叉编译编译-基于2.6.26
附:手动配置启动文件
现在我的焦点转到/boot文件夹.
先了解我们需要动到的文件
1.vmlinuz-X.X.X
vmlinuz是可引导的、压缩的内核."vm"代表"VirtualMemory".Linux支持虚拟内存,不像老的操作系统比如DOS有640KB内存的限制,Linux能够使用硬盘空间作为虚拟内存,因此得名“vm”,它一般是一个软链接.
2.initrd-X.X.X
这是bootloaderinitializedRAMdisk的简称.initrd一般被用来临时的引导硬件到实际内核vmlinuz能够接管并继续引导的状态.initrd实现加载一些模块和安装文件系统等功能,主要是用于加载ext3等文件系统及scsi设备的驱动.要创建initrd文件.要用到mkinitrd.
3.System.map-X.X.X
System.map是一个特定内核的内核符号表.
我们打开看看
00000400 A __kernel_vsyscall
00000410 A SYSENTER_RETURN
00000420 A __kernel_sigreturn
00000440 A __kernel_rt_sigreturn
00400000 A phys_startup_32
c0400000 T _text
c0400000 T startup_32
左边是地址,右边就是变量名.
可见以上三部分是启动是重要的内核文件,于是我现在就要更新它们
源文件存在于我们解压好的文件中,复制过去就行了.
cp arch/i386/boot/bzImage /boot/vmlinuz-2.6.26
cp System.map /boot/System.map-2.6.26
initrd 还要自己作
cd /boot
mkinitrd initrd-2.6.26 2.6.26
后面的2.6.24要和/lib/modules里的一样.运行命令后我看到
31457 blocks
最后是修改grad.conj
grub.conj在/boot/grub里打开
加入下面四行
title Linux (2.6.26)
root (hd0,2)
kernel /boot/vmlinuz-2.6.26 ro root=LABEL=/ vga=788 splash=silent
initrd /boot/initrd-2.6.26.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