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面】关于JVM

简介: 【每日一面】关于JVM

① Java文件分为几种形态?


两种,静态和动态。


注解保留策略RetentionPolicy与Java文件不同形式:


Source:只在源码阶段出现,如果编译成class之后就被丢弃(静态文件)。

Class:编译阶段保留,运行阶段就会被丢弃(静态文件)

Runtime:运行阶段和class文件都能获取到注解(动态文件)



② Java 是如何在保证可移植性的前提下提供高执行效率的?

Java 程序最为常见的执行方式,是预先编译为一种名为 Java 字节码的中间代码格式。这种代码格式无法直接运行在 CPU 之上,而是需要借助 JVM 来执行。换句话说,只要某个平台提供了合乎 JVM 规范的实现,它便能执行这份 Java 字节码。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次编写,到处运行”。


主流的 OpenJDK/OracleJDK 中所提供的 JVM 叫做 HotSpot。它同时采用了解释执行和即时编译。解释执行就好比同声传译,JVM 一边理解输入的字节码一边向 CPU 发出指令序列;即时编译则是“磨刀不误砍柴工”,JVM 会在运行过程中将热点代码编译成为可直接执行的二进制代码。


这种混合执行模式是建立在程序符合二八定律的假设上,即百分之二十的代码占据了百分之八十的计算资源。对于不常用代码,我们无需耗费时间将其编译成二进制代码,而是采取解释执行的方式运行;另一方面,对于仅占据小部分的热点代码,JVM 则会花费时间将其编译为二进制代码,以达到理想的运行效率。


③ 异常捕获是如何实现的?


在编译生成的 Java 字节码中,每个方法都附带一个异常表。异常表中的每一行均定义了一条异常执行路径,其中包括规定捕获范围的起始字节码索引、终止(不包含)字节码索引,异常处理代码的起始字节码索引,以及所捕获的异常类型。


当程序触发异常时,JVM 会从上至下遍历异常表中的所有条目。当触发异常的字节码的索引值在某行异常表条目的捕获范围内,JVM 会判断所抛出的异常和该条目想要捕获的异常是否匹配。如果匹配,JVM 会将控制流转移至该条目所指向的异常处理代码。


上述异常捕获机制还被用于 finally 从句的实现。通常,Java 程序的编译器 javac 会复制多份 finally 代码块,放置于生成的 Java 字节码之中,然后通过生成多行异常表条目,来实现完整的 finally 逻辑。


④ 反射调用为什么慢?

默认情况下,反射调用首先会被委派给 native 方法来进行。可想而知,其运行效率低下。当某个反射调用的调用次数达到 15 之后,JDK 代码断定该调用属于热点调用。继而,JDK 将动态生成直接调用目标方法的字节码,并将反射调用的委派对象由原本的 native 方法实现切换至该动态生成的实现。这种方式的运行效率相对于 native 方法来说要高很多。


之所以 JDK 不从一开始便采用动态生成字节码的方式,主要是因为生成过程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对于那些整个生命周期中仅执行数次的反射调用,动态生成字节码将得不偿失。


然而,即便是直接调用目标方法的动态实现,其峰值性能也无法跟真正的直接调用相媲美。这背后涉及到即时编译中的虚方法内联。


⑤ 垃圾回收的基础思想是什么?


目前 JVM 的主流垃圾回收器采取的都是可达性分析算法。该算法的实质是将一系列被称为 GC Roots 的对象作为初始的存活对象合集,然后从该合集出发探索所有能够被该集合引用到的对象,并标记为存活对象。当标记阶段结束之后,未被标记到的对象便是可以清除的。


传统的垃圾回收算法在标记、清除过程中需要中止其他应用线程,即所谓的 Stop-The-World。新型的垃圾回收算法,如 CMS、G1 以及 ZGC,尽可能地实现并发标记、清除,从而让 Stop-The-World 的时间长度可控。


垃圾回收的另一基础思想则是分代回收。JVM 会将新生成的对象划为新生代,而将在多次垃圾回收中存活下来的对象划为老年代。JVM 会为不同的分代设置不同的回收算法,从而达到新生代多收集、快收集,老年代少收集、全收集的目标。


⑥ 如何理解 Java 内存模型?

现代计算机多为对称多处理器的体系架构。每个处理器均有独立的寄存器组和缓存(这在 Java 内存模型中被抽象为工作内存);多个处理器可同时执行同一进程中的不同线程。


在 Java 程序中,不同线程可能访问同一变量或对象。如果任由编译器或处理器对这些访问进行优化,则很可能出现在单线程执行思维下无法想象的问题。因此,Java 语言规范引入了 Java 内存模型,通过定义多项规则对编译器和处理器进行限制。


这些规则所体现的最为重要的属性便是可见性,即对某一变量的访问能否被同一线程的其他操作,或者不同线程所观测到。Java 内存模型引入了多种 happens-before 关系,以实现上述可见性。以 volatile 字段为例,对其的写操作 happens before 这之后的读操作,也就是说,我们总能读到 volatile 字段的最新值。


⑦ JVM 如何应对对象锁的各种场景?


重量级锁是最为基础、最为低效的对象锁实现。JVM 会阻塞加锁失败的线程,并且在目标锁被释放的时候,唤醒这些线程。我们用等红灯作类比。Java 线程进入阻塞状态相当于熄火停车,再次点火启动必然耗费时间。JVM 会在进入阻塞状态之前进行自旋,也就是怠速停车。如果目标锁能够在短时间内被释放出来,该线程便能够不进入阻塞状态,直接获取该锁。


重量级锁针对的是多个线程同时竞争同一把锁的场景。在现实中,多个线程可能在不同时间段持有同一把锁。为了应对这种没有锁竞争的情况,JVM 采用了轻量级锁机制。在加锁时,JVM 将在锁对象处做标记,指向当前线程的栈上;在解锁时,上述标记会被清除。如果某线程在请求锁时,发现该锁为轻量级锁,并且指向另一线程所对应的栈,那么它会将该锁膨胀为重量级锁。


偏向锁所应对的场景则更为乐观:至始至终只有一个线程请求某把锁。JVM 采取的做法是在第一次加锁时为锁对象做标记,使其指向当前线程的地址;在解锁时则不做任何操作。如果下一次请求该锁的仍是同一线程,便直接跳过标记过程;否则,JVM 会将该锁膨胀为轻量级锁。

目录
相关文章
|
1月前
|
Arthas 存储 算法
深入理解JVM,包含字节码文件,内存结构,垃圾回收,类的声明周期,类加载器
JVM全称是Java Virtual Machine-Java虚拟机JVM作用:本质上是一个运行在计算机上的程序,职责是运行Java字节码文件,编译为机器码交由计算机运行类的生命周期概述:类的生命周期描述了一个类加载,使用,卸载的整个过类的生命周期阶段:类的声明周期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加载->连接->初始化->使用->卸载,其中连接中分为三个小阶段验证->准备->解析类加载器的定义:JVM提供类加载器给Java程序去获取类和接口字节码数据类加载器的作用:类加载器接受字节码文件。
210 55
|
2月前
|
Arthas 监控 Java
Arthas memory(查看 JVM 内存信息)
Arthas memory(查看 JVM 内存信息)
125 6
|
5月前
|
存储 设计模式 监控
快速定位并优化CPU 与 JVM 内存性能瓶颈
本文介绍了 Java 应用常见的 CPU & JVM 内存热点原因及优化思路。
797 166
|
3月前
|
存储 缓存 算法
JVM简介—1.Java内存区域
本文详细介绍了Java虚拟机运行时数据区的各个方面,包括其定义、类型(如程序计数器、Java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Java堆、方法区和直接内存)及其作用。文中还探讨了各版本内存区域的变化、直接内存的使用、从线程角度分析Java内存区域、堆与栈的区别、对象创建步骤、对象内存布局及访问定位,并通过实例说明了常见内存溢出问题的原因和表现形式。这些内容帮助开发者深入理解Java内存管理机制,优化应用程序性能并解决潜在的内存问题。
222 29
JVM简介—1.Java内存区域
|
7月前
|
缓存 Prometheus 监控
Elasticsearch集群JVM调优设置合适的堆内存大小
Elasticsearch集群JVM调优设置合适的堆内存大小
1319 1
|
3月前
|
消息中间件 Java 应用服务中间件
JVM实战—2.JVM内存设置与对象分配流转
本文详细介绍了JVM内存管理的相关知识,包括:JVM内存划分原理、对象分配与流转、线上系统JVM内存设置、JVM参数优化、问题汇总。
110 12
JVM实战—2.JVM内存设置与对象分配流转
|
3月前
|
缓存 监控 算法
JVM简介—2.垃圾回收器和内存分配策略
本文介绍了Java垃圾回收机制的多个方面,包括垃圾回收概述、对象存活判断、引用类型介绍、垃圾收集算法、垃圾收集器设计、具体垃圾回收器详情、Stop The World现象、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略、新生代配置演示、内存泄漏和溢出问题以及JDK提供的相关工具。
JVM简介—2.垃圾回收器和内存分配策略
|
3月前
|
存储 设计模式 监控
如何快速定位并优化CPU 与 JVM 内存性能瓶颈?
如何快速定位并优化CPU 与 JVM 内存性能瓶颈?
如何快速定位并优化CPU 与 JVM 内存性能瓶颈?
|
4月前
|
存储 算法 Java
JVM: 内存、类与垃圾
分代收集算法将内存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分别使用不同的垃圾回收算法。新生代对象使用复制算法,老年代对象使用标记-清除或标记-整理算法。
70 6
|
6月前
|
存储 Java 程序员
【JVM】——JVM运行机制、类加载机制、内存划分
JVM运行机制,堆栈,程序计数器,元数据区,JVM加载机制,双亲委派模型
12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