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核心知识点整理大全16-笔记

简介: 1. 编写远程服务接口,该接口必须继承 java.rmi.Remote 接口,方法必须抛出 java.rmi.RemoteException 异常;2. 编写远程接口实现类,该实现类必须继承 java.rmi.server.UnicastRemoteObject 类;3. 运行 RMI 编译器(rmic),创建客户端 stub 类和服务端 skeleton 类;

8.1.4.1. 实现步骤

1. 编写远程服务接口,该接口必须继承 java.rmi.Remote 接口,方法必须抛出 java.rmi.RemoteException 异常;
2. 编写远程接口实现类,该实现类必须继承 java.rmi.server.UnicastRemoteObject 类;
3. 运行 RMI 编译器(rmic),创建客户端 stub 类和服务端 skeleton 类;
4. 启动一个 RMI 注册表,以便驻留这些服务;
5. 在 RMI 注册表中注册服务;
6. 客户端查找远程对象,并调用远程方法;
1:创建远程接口,继承 java.rmi.Remote 接口
public interface GreetService extends java.rmi.Remote {
 String sayHello(String name) throws RemoteException;
}
2:实现远程接口,继承 java.rmi.server.UnicastRemoteObject 类
public class GreetServiceImpl extends java.rmi.server.UnicastRemoteObject
implements GreetService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3434060152387200042L;
 public GreetServiceImpl() throws RemoteException {
 super();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sayHello(String name) throws RemoteException {
 return "Hello " + name;
 }
}
 3:生成 Stub 和 Skeleton;
4:执行 rmiregistry 命令注册服务
5:启动服务
LocateRegistry.createRegistry(1098);
Naming.bind("rmi://10.108.1.138:1098/GreetService", new GreetServiceImpl());
6.客户端调用
GreetService greetService = (GreetService)
Naming.lookup("rmi://10.108.1.138:1098/GreetService");
System.out.println(greetService.sayHello("Jobs"));


8.1.5. Protoclol Buffer

protocol buffer 是 google 的一个开源项目,它是用于结构化数据串行化的灵活、高效、自动的方法, 例如 XML,不过它比 xml 更小、更快、也更简单。你可以定义自己的数据结构,然后使用代码生成器 生成的代码来读写这个数据结构。你甚至可以在无需重新部署程序的情况下更新数据结构。


8.1.5.1. 特点


Protocol Buffer 的数据压缩效果好(即序列化后的数据量体积小)的原因是:


1. 编码 / 解码 方式简单(只需要简单的数学运算 = 位移等等)


2. 采用 Protocol Buffer 自身的框架代码 和 编译器 共同完成


Protocol Buffer 的数据压缩效果好(即序列化后的数据量体积小)的原因是:


1. a. 采用了独特的编码方式,如 Varint、Zigzag 编码方式等等


2. b. 采用 T - L - V 的数据存储方式:减少了分隔符的使用 & 数据存储得紧凑


8.1.6. Thrift

Apache Thrift 是 Facebook 实现的一种高效的、支持多种编程语言的远程服务调用的框架。本文将从 Java 开发人员角度详细介绍 Apache Thrift 的架构、开发和部署,并且针对不同的传输协议和服务类 型给出相应的 Java 实例,同时详细介绍 Thrift 异步客户端的实现,最后提出使用 Thrift 需要注意的事 项。


目前流行的服务调用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基于 SOAP 消息格式的 Web Service,基于 JSON 消息格式 的 RESTful 服务等。其中所用到的数据传输方式包括 XML,JSON 等,然而 XML 相对体积太大,传输 效率低,JSON 体积较小,新颖,但还不够完善。本文将介绍由 Facebook 开发的远程服务调用框架 Apache Thrift,它采用接口描述语言定义并创建服务,支持可扩展的跨语言服务开发,所包含的代码 生成引擎可以在多种语言中,如 C++, Java, Python, PHP, Ruby, Erlang, Perl, Haskell, C#, Cocoa, Smalltalk 等创建高效的、无缝的服务,其传输数据采用二进制格式,相对 XML 和 JSON 体积更小, 对于高并发、大数据量和多语言的环境更有优势。本文将详细介绍 Thrift 的使用,并且提供丰富的实例 代码加以解释说明,帮助使用者快速构建服务。


为什么要 Thrift

1、多语言开发的需要 2、性能问题



9. 网络

9.1.1. 网络 7 层架构

7 层模型主要包括:

1. 物理层:主要定义物理设备标准,如网线的接口类型、光纤的接口类型、各种传输介质的传输速率 等。它的主要作用是传输比特流(就是由 1、0 转化为电流强弱来进行传输,到达目的地后在转化为 1、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模数转换与数模转换)。这一层的数据叫做比特。


2. 数据链路层:主要将从物理层接收的数据进行 MAC 地址(网卡的地址)的封装与解封装。常把这 一层的数据叫做帧。在这一层工作的设备是交换机,数据通过交换机来传输。


3. 网络层:主要将从下层接收到的数据进行 IP 地址(例 192.168.0.1)的封装与解封装。在这一层工 作的设备是路由器,常把这一层的数据叫做数据包。


4. 传输层:定义了一些传输数据的协议和端口号(WWW 端口 80 等),如:TCP(传输控制协议, 传输效率低,可靠性强,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高,数据量大的数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与 TCP 特性恰恰相反,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不高,数据量小的数据,如 QQ 聊天数据就是通过这 种方式传输的)。 主要是将从下层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段进行传输,到达目的地址后在进行重组。 常常把这一层数据叫做段。


5. 会话层:通过传输层(端口号:传输端口与接收端口)建立数据传输的通路。主要在你的系统之间 发起会话或或者接受会话请求(设备之间需要互相认识可以是 IP 也可以是 MAC 或者是主机名)


6. 表示层:主要是进行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解释、加密与解密、压缩与解压缩等(也就是把计算机能够 识别的东西转换成人能够能识别的东西(如图片、声音等))


7. 应用层 主要是一些终端的应用,比如说FTP(各种文件下载),WEB(IE浏览),QQ之类的(你 就把它理解成我们在电脑屏幕上可以看到的东西.就 是终端应用)。



9.1.2. TCP/IP 原理

TCP/IP 协议不是 TCP 和 IP 这两个协议的合称,而是指因特网整个 TCP/IP 协议族。从协议分层 模型方面来讲,TCP/IP 由四个层次组成: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9.1.2.1. 网络访问层(Network Access Layer)

1. 网络访问层(Network Access Layer)在 TCP/IP 参考模型中并没有详细描述,只是指出主机 必须使用某种协议与网络相连。


9.1.2.2. 网络层(Internet Layer)

2. 网络层(Internet Layer)是整个体系结构的关键部分,其功能是使主机可以把分组发往任何网 络,并使分组独立地传向目标。这些分组可能经由不同的网络,到达的顺序和发送的顺序也 可能不同。高层如果需要顺序收发,那么就必须自行处理对分组的排序。互联网层使用因特 网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


9.1.2.3. 传输层(Tramsport Layer-TCP/UDP)

3. 传输层(Tramsport Layer)使源端和目的端机器上的对等实体可以进行会话。在这一层定义了 两个端到端的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用户数据报协 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TCP 是面向连接的协议,它提供可靠的报文传输和对 上层应用的连接服务。为此,除了基本的数据传输外,它还有可靠性保证、流量控制、多路 复用、优先权和安全性控制等功能。UDP 是面向无连接的不可靠传输的协议,主要用于不需 要 TCP 的排序和流量控制等功能的应用程序。


9.1.2.4.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4.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包含所有的高层协议,包括:虚拟终端协议(TELNET,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电子邮件 传输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域名服务(DNS,Domain Name


Service)、网上新闻传输协议(NNTP,Net News Transfer Protocol)和超文本传送协议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等。


9.1.3. TCP 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TCP 在传输之前会进行三次沟通,一般称为“三次握手”,传完数据断开的时候要进行四次沟通,一般 称为“四次挥手”。


9.1.3.1. 数据包说明

1. 源端口号( 16 位):它(连同源主机 IP 地址)标识源主机的一个应用进程。


2. 目的端口号( 16 位):它(连同目的主机 IP 地址)标识目的主机的一个应用进程。这两个值 加上 IP 报头中的源主机 IP 地址和目的主机 IP 地址唯一确定一个 TCP 连接。


3. 顺序号 seq( 32 位):用来标识从 TCP 源端向 TCP 目的端发送的数据字节流,它表示在这个 报文段中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顺序号。如果将字节流看作在两个应用程序间的单向流动,则 TCP 用顺序号对每个字节进行计数。序号是 32bit 的无符号数,序号到达 2 的 32 次方 - 1 后 又从 0 开始。当建立一个新的连接时, SYN 标志变 1 ,顺序号字段包含由这个主机选择的该 连接的初始顺序号 ISN ( Initial Sequence Number )。


4. 确认号 ack( 32 位):包含发送确认的一端所期望收到的下一个顺序号。因此,确认序号应当 是上次已成功收到数据字节顺序号加 1 。只有 ACK 标志为 1 时确认序号字段才有效。 TCP 为 应用层提供全双工服务,这意味数据能在两个方向上独立地进行传输。因此,连接的每一端必 须保持每个方向上的传输数据顺序号。


5. TCP 报头长度( 4 位):给出报头中 32bit 字的数目,它实际上指明数据从哪里开始。需要这 个值是因为任选字段的长度是可变的。这个字段占 4bit ,因此 TCP 最多有 60 字节的首部。然 而,没有任选字段,正常的长度是 20 字节。


6. 保留位( 6 位):保留给将来使用,目前必须置为 0 。


7. 控制位( control flags , 6 位):在 TCP 报头中有 6 个标志比特,它们中的多个可同时被设 置为 1 。依次为:


 URG :为 1 表示紧急指针有效,为 0 则忽略紧急指针值。


 ACK :为 1 表示确认号有效,为 0 表示报文中不包含确认信息,忽略确认号字段。


 PSH :为 1 表示是带有 PUSH 标志的数据,指示接收方应该尽快将这个报文段交给应用层 而不用等待缓冲区装满。


 RST :用于复位由于主机崩溃或其他原因而出现错误的连接。它还可以用于拒绝非法的报 文段和拒绝连接请求。一般情况下,如果收到一个 RST 为 1 的报文,那么一定发生了某些 问题。


 SYN :同步序号,为 1 表示连接请求,用于建立连接和使顺序号同步( synchronize )。


 FIN :用于释放连接,为 1 表示发送方已经没有数据发送了,即关闭本方数据流。


8. 窗口大小( 16 位):数据字节数,表示从确认号开始,本报文的源方可以接收的字节数,即源 方接收窗口大小。窗口大小是一个 16bit 字段,因而窗口大小最大为 65535 字节。


9. 校验和( 16 位):此校验和是对整个的 TCP 报文段,包括 TCP 头部和 TCP 数据,以 16 位字 进行计算所得。这是一个强制性的字段,一定是由发送端计算和存储,并由接收端进行验证。


10. 紧急指针( 16 位):只有当 URG 标志置 1 时紧急指针才有效。TCP 的紧急方式是发送端向另 一端发送紧急数据的一种方式。


11. 选项:最常见的可选字段是最长报文大小,又称为 MSS(Maximum Segment Size) 。每个连 接方通常都在通信的第一个报文段(为建立连接而设置 SYN 标志的那个段)中指明这个选项, 它指明本端所能接收的最大长度的报文段。选项长度不一定是 32 位字的整数倍,所以要加填充 位,使得报头长度成为整字数。


12. 数据: TCP 报文段中的数据部分是可选的。在一个连接建立和一个连接终止时,双方交换的报 文段仅有 TCP 首部。如果一方没有数据要发送,也使用没有任何数据的首部来确认收到的数 据。在处理超时的许多情况中,也会发送不带任何数据的报文段。


9.1.3.2. 三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主机 A 发送位码为 syn=1,随机产生 seq number=1234567 的数据包到服务器,主机 B 由 SYN=1 知道,A 要求建立联机;


第二次握手:主机 B 收到请求后要确认联机信息,向 A 发 送 ack number=( 主 机 A 的 seq+1),syn=1,ack=1,随机产生 seq=7654321 的包


第三次握手:主机 A 收到后检查 ack number 是否正确,即第一次发送的 seq number+1,以及位码 ack 是否为 1,若正确,主机 A 会再发送 ack number=(主机 B 的 seq+1),ack=1,主机 B 收到后确认



9.1.3.3. 四次挥手

TCP 建立连接要进行三次握手,而断开连接要进行四次。这是由于 TCP 的半关闭造成的。因为 TCP 连 接是全双工的(即数据可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递)所以进行关闭时每个方向上都要单独进行关闭。这个单 方向的关闭就叫半关闭。当一方完成它的数据发送任务,就发送一个 FIN 来向另一方通告将要终止这个 方向的连接。


1) 关闭客户端到服务器的连接:首先客户端 A 发送一个 FIN,用来关闭客户到服务器的数据传送, 然后等待服务器的确认。其中终止标志位 FIN=1,序列号 seq=u


2) 服务器收到这个 FIN,它发回一个 ACK,确认号 ack 为收到的序号加 1。


3) 关闭服务器到客户端的连接:也是发送一个 FIN 给客户端。


4) 客户段收到 FIN 后,并发回一个 ACK 报文确认,并将确认序号 seq 设置为收到序号加 1。 首先进行关闭的一方将执行主动关闭,而另一方执行被动关闭。



主机 A 发送 FIN 后,进入终止等待状态, 服务器 B 收到主机 A 连接释放报文段后,就立即 给主机 A 发送确认,然后服务器 B 就进入 close-wait 状态,此时 TCP 服务器进程就通知高 层应用进程,因而从 A 到 B 的连接就释放了。此时是“半关闭”状态。即 A 不可以发送给 B,但是 B 可以发送给 A。此时,若 B 没有数据报要发送给 A 了,其应用进程就通知 TCP 释 放连接,然后发送给 A 连接释放报文段,并等待确认。A 发送确认后,进入 time-wait,注 意,此时 TCP 连接还没有释放掉,然后经过时间等待计时器设置的 2MSL 后,A 才进入到 close 状态。


9.1.4. HTTP 原理

HTTP 是一个无状态的协议。无状态是指客户机(Web 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不需要建立持久的连接, 这意味着当一个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出请求,然后服务器返回响应(response),连接就被关闭了,在服 务器端不保留连接的有关信息.HTTP 遵循请求(Request)/应答(Response)模型。客户机(浏览器)向 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处理请求并返回适当的应答。所有 HTTP 连接都被构造成一套请求和应答。


9.1.4.1. 传输流程

1:地址解析 如用客户端浏览器请求这个页面:http://localhost.com:8080/index.htm 从中分解出协议名、主机名、 端口、对象路径等部分,对于我们的这个地址,解析得到的结果如下:


协议名:http


主机名:localhost.com


端口:8080


对象路径:/index.htm


在这一步,需要域名系统 DNS 解析域名 localhost.com,得主机的 IP 地址。


2:封装 HTTP 请求数据包


把以上部分结合本机自己的信息,封装成一个 HTTP 请求数据包


3:封装成 TCP 包并建立连接


封装成 TCP 包,建立 TCP 连接(TCP 的三次握手)


4:客户机发送请求命


4)客户机发送请求命令:建立连接后,客户机发送一个请求给服务器,请求方式的格式为:统一资 源标识符(URL)、协议版本号,后边是 MIME 信息包括请求修饰符、客户机信息和可内容。


5:服务器响应 服务器接到请求后,给予相应的响应信息,其格式为一个状态行,包括信息的协议版本号、一个成功或 错误的代码,后边是 MIME 信息包括服务器信息、实体信息和可能的内容。


6:服务器关闭 TCP 连接 服务器关闭 TCP 连接:一般情况下,一旦 Web 服务器向浏览器发送了请求数据,它就要关闭 TCP 连 接,然后如果浏览器或者服务器在其头信息加入了这行代码 Connection:keep-alive,TCP 连接在发送 后将仍然保持打开状态,于是,浏览器可以继续通过相同的连接发送请求。保持连接节省了为每个请求 建立新连接所需的时间,还节约了网络带宽。


相关实践学习
容器服务Serverless版ACK Serverless 快速入门:在线魔方应用部署和监控
通过本实验,您将了解到容器服务Serverless版ACK Serverless 的基本产品能力,即可以实现快速部署一个在线魔方应用,并借助阿里云容器服务成熟的产品生态,实现在线应用的企业级监控,提升应用稳定性。
云原生实践公开课
课程大纲 开篇:如何学习并实践云原生技术 基础篇: 5 步上手 Kubernetes 进阶篇:生产环境下的 K8s 实践 相关的阿里云产品:容器服务 ACK 容器服务 Kubernetes 版(简称 ACK)提供高性能可伸缩的容器应用管理能力,支持企业级容器化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整合阿里云虚拟化、存储、网络和安全能力,打造云端最佳容器化应用运行环境。 了解产品详情: https://www.aliyun.com/product/kubernetes
目录
相关文章
|
20天前
|
JavaScript Java 编译器
Java包装类和泛型的知识点详解
Java包装类和泛型的知识点的深度理解
|
21天前
|
设计模式 Java
Java基础—笔记—多态、final、抽象类、接口篇
该文介绍了编程中的多态、final和抽象类、接口相关概念。多态允许子类重写父类方法,通过父类引用调用子类方法,实现解耦和提高代码灵活性,但也可能导致无法使用子类特有功能,需通过强制类型转换解决。final用于修饰不可变的类、方法或变量,防止继承、重写和多次赋值。抽象类是一种包含抽象方法的类,用于强制子类重写特定方法,实现多态,适用于模板方法设计模式,解决代码重复问题。
17 0
|
21天前
|
Java
Java基础—笔记—static篇
`static`关键字用于声明静态变量和方法,在类加载时初始化,只有一份共享内存。静态变量可通过类名或对象访问,但推荐使用类名。静态方法无`this`,不能访问实例成员,常用于工具类。静态代码块在类加载时执行一次,用于初始化静态成员。
10 0
|
21天前
|
Java API 索引
Java基础—笔记—String篇
本文介绍了Java中的`String`类、包的管理和API文档的使用。包用于分类管理Java程序,同包下类无需导包,不同包需导入。使用API时,可按类名搜索、查看包、介绍、构造器和方法。方法命名能暗示其功能,注意参数和返回值。`String`创建有两种方式:双引号创建(常量池,共享)和构造器`new`(每次新建对象)。此外,列举了`String`的常用方法,如`length()`、`charAt()`、`equals()`、`substring()`等。
15 0
|
1月前
|
安全 Java 测试技术
Java必懂知识点重入锁 synchronized以及应用场景
Java必懂知识点重入锁 synchronized以及应用场景
49 1
|
13天前
|
设计模式 SQL Java
java基础知识点(初级二)
java基础知识点(初级二)
|
13天前
|
存储 Java 容器
java基础知识点(初级)
java基础知识点(初级)
|
21天前
|
Java API
Java基础—笔记—内部类、枚举、泛型篇
本文介绍了Java编程中的内部类、枚举和泛型概念。匿名内部类用于简化类的创建,常作为方法参数,其原理是生成一个隐含的子类。枚举用于表示有限的固定数量的值,常用于系统配置或switch语句中。泛型则用来在编译时增强类型安全性,接收特定数据类型,包括泛型类、泛型接口和泛型方法。
10 0
|
25天前
|
Java
java线程知识点总结
Java线程核心概念:线程是程序执行流,一个进程可有多个线程。创建线程通过继承Thread或实现Runnable接口。线程状态包括新建、就绪、运行、阻塞、等待、超时等待和终止。同步用synchronized或Lock防止数据不一致,避免死锁。线程间通过共享变量、wait/notify通信。线程池(如ThreadPoolExecutor、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优化性能和资源管理。
17 6
|
25天前
|
安全 前端开发 Java
Java Web开发知识点学习总结
Java Web开发涉及Java基础、Servlet、JSP、数据库操作(SQL+JDBC)、MVC设计模式、Spring框架、Hibernate ORM、Web服务(SOAP&RESTful)、安全认证(HTTP Basic/Digest/OAuth)及性能优化(缓存、异步、负载均衡)。
1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