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运行级别
Linux系统有7个运行级别(runlevel):
运行级别0:系统停机状态,系统默认运行级别不能设为0,否则不能正常启动
运行级别1:单用户工作状态,root权限,用于系统维护,禁止远程登陆
运行级别2:多用户状态(没有NFS)
运行级别3:完全的多用户状态(有NFS),登陆后进入控制台命令行模式
运行级别4:系统未使用,保留
运行级别5:X11控制台,登陆后进入图形GUI模式
运行级别6:系统正常关闭并重启,默认运行级别不能设为6,否则不能正常启动
systemctl 命令说明
You are looking for the traditional init scripts in /etc/rc.d/init.d, and they are gone? Here’s an explanation on what’s going on: You are running a systemd-based OS where traditional init scripts have been replaced by native systemd services files. Service files provide very similar functionality to init scripts. To make use of service files simply invoke “systemctl”, which will output a list of all currently running services (and other units). Use “systemctl list-unit-files” to get a listing of all known unit files, including stopped, disabled and masked ones. Use “systemctl start foobar.service” and “systemctl stop foobar.service” to start or stop a service, respectively. For further details, please refer to systemctl(1). Note that traditional init scripts continue to function on a systemd system. An init script /etc/rc.d/init.d/foobar is implicitly mapped into a service unit foobar.service during system initialization. Thank you! Further reading: man:systemctl(1) man:systemd(1) http://0pointer.de/blog/projects/systemd-for-admins-3.html http://www.freedesktop.org/wiki/Software/systemd/Incompatibilities
linux简单开机流程
在init的配置文件中有这么一行: si::sysinit:/etc/rc.d/rc.sysinit 它调用执行了/etc/rc.d/rc.sysinit,而rc.sysinit是一个bash shell的脚本,它主要是完成一些系统初始化的工作,rc.sysinit是每一个运行级别都要首先运行的重要脚本。
它主要完成的工作有:激活交换分区,检查磁盘,加载硬件模块以及其它一些需要优先执行任务。
l5:5:wait:/etc/rc.d/rc 5
这一行表示以5为参数运行/etc/rc.d/rc,/etc/rc.d/rc是一个Shell脚本,它接受5作为参数,去执行/etc/rc.d/rc5.d/目录下的所有的rc启动脚本,/etc/rc.d/rc5.d/目录中的这些启动脚本实际上都是一些连接文件,而不是真正的rc启动脚本,真正的rc启动脚本实际上都是放在/etc/rc.d/init.d/目录下。
而这些rc启动脚本有着类似的用法,它们一般能接受start、stop、restart、status等参数。
/etc/rc.d/rc5.d/中的rc启动脚本通常是K或S开头的连接文件,对于以 S 开头的启动脚本,将以start参数来运行。
而如果发现存在相应的脚本也存在K打头的连接,而且已经处于运行态了(以/var/lock/subsys/下的文件作为标志),则将首先以stop为参数停止这些已经启动了的守护进程,然后再重新运行。
这样做是为了保证是当init改变运行级别时,所有相关的守护进程都将重启。
至于在每个运行级中将运行哪些守护进程,用户可以通过chkconfig或setup中的"System Services"来自行设定。
linux 关机命令
在linux领域内大多用在服务器上,很少遇到关机的操作。毕竟服务器上跑一个服务是永无止境的,除非特殊情况下,不得已才会关机。 正确的关机流程为:sync > shutdown > reboot > halt 关机指令为:shutdown ,你可以man shutdown 来看一下帮助文档。 例如你可以运行如下命令关机: sync 将数据由内存同步到硬盘中。 shutdown 关机指令,你可以man shutdown 来看一下帮助文档。例如你可以运行如下命令关机: shutdown –h 10 ‘This server will shutdown after 10 mins’ 这个命令告诉大家,计算机将在10分钟后关机,并且会显示在登陆用户的当前屏幕中。 shutdown –h now 立马关机 shutdown –h 20:25 系统会在今天20:25关机 shutdown –h +10 十分钟后关机 shutdown –r now 系统立马重启 shutdown –r +10 系统十分钟后重启 reboot 就是重启,等同于 shutdown –r now halt 关闭系统,等同于shutdown –h now 和 poweroff 最后总结一下,不管是重启系统还是关闭系统,首先要运行 sync 命令,把内存中的数据写到磁盘中。 关机的命令有 shutdown –h now halt poweroff 和 init 0 , 重启系统的命令有 shutdown –r now reboot init 6。
man 加命令查看命令详细介绍
查看man 自己的使用说明 man man manual 使用说明手册 MAN(1) Manual pager utils MAN(1) NAME man - an interface to the on-line reference manuals SYNOPSIS man [-C file] [-d] [-D] [--warnings[=warnings]] [-R encoding] [-L locale] [-m system[,...]] [-M path] [-S list] [-e extension] [-i|-I] [--regex|--wildcard] [--names-only] [-a] [-u] [--no-subpages] [-P pager] [-r prompt] [-7] [-E encoding] [--no-hyphenation] [--no-justi‐ fication] [-p string] [-t] [-T[device]] [-H[browser]] [-X[dpi]] [-Z] [[section] page ...] ... man -k [apropos options] regexp ... man -K [-w|-W] [-S list] [-i|-I] [--regex] [section] term ... man -f [whatis options] page ... man -l [-C file] [-d] [-D] [--warnings[=warnings]] [-R encoding] [-L locale] [-P pager] [-r prompt] [-7] [-E encoding] [-p string] [-t] [-T[device]] [-H[browser]] [-X[dpi]] [-Z] file ... man -w|-W [-C file] [-d] [-D] page ...
系统原目录结构,及其作用
#查看根目录文件结构 cd / && ls 或者 ls / etc lib64 opt run sshd.sh usr bin home media proc sbin sys var dev lib mnt root srv tmp
/bin:
bin是Binary的缩写, 这个目录存放着最经常使用的命令。
/boot:
这里存放的是启动Linux时使用的一些核心文件,包括一些连接文件以及镜像文件。
/dev :
dev是Device(设备)的缩写, 该目录下存放的是Linux的外部设备,在Linux中访问设备的方式和访问文件的方式是相同的。
/etc:
这个目录用来存放所有的系统管理所需要的配置文件和子目录。
/home:
用户的主目录,在Linux中,每个用户都有一个自己的目录,一般该目录名是以用户的账号命名的。
/lib:
这个目录里存放着系统最基本的动态连接共享库,其作用类似于Windows里的DLL文件。几乎所有的应用程序都需要用到这些共享库。
/lost+found:
这个目录一般情况下是空的,当系统非法关机后,这里就存放了一些文件。
/media:
linux系统会自动识别一些设备,例如U盘、光驱等等,当识别后,linux会把识别的设备挂载到这个目录下。
/mnt:
系统提供该目录是为了让用户临时挂载别的文件系统的,我们可以将光驱挂载在/mnt/上,然后进入该目录就可以查看光驱里的内容了。
/opt:
这是给主机额外安装软件所摆放的目录。比如你安装一个ORACLE数据库则就可以放到这个目录下。默认是空的。
/proc:
这个目录是一个虚拟的目录,它是系统内存的映射,我们可以通过直接访问这个目录来获取系统信息。
这个目录的内容不在硬盘上而是在内存里,我们也可以直接修改里面的某些文件,
比如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来屏蔽主机的ping命令,使别人无法ping你的机器:
/root:
该目录为系统管理员,也称作超级权限者的用户主目录。
/sbin:
s就是Super User的意思,这里存放的是系统管理员使用的系统管理程序。
/selinux:
这个目录是Redhat/CentOS所特有的目录,Selinux是一个安全机制,类似于windows的防火墙,但是这套机制比较复杂,这个目录就是存放selinux相关的文件的。
/srv:
该目录存放一些服务启动之后需要提取的数据。
/sys:
这是linux2.6内核的一个很大的变化。该目录下安装了2.6内核中新出现的一个文件系统 sysfs 。
sysfs文件系统集成了下面3种文件系统的信息:针对进程信息的proc文件系统、针对设备的devfs文件系统以及针对伪终端的devpts文件系统。
该文件系统是内核设备树的一个直观反映。
当一个内核对象被创建的时候,对应的文件和目录也在内核对象子系统中被创建。
/tmp:
这个目录是用来存放一些临时文件的。
/usr: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录,用户的很多应用程序和文件都放在这个目录下,类似于windows下的program files目录。
/usr/bin:
系统用户使用的应用程序。
/usr/sbin:
超级用户使用的比较高级的管理程序和系统守护程序。
/usr/src:
内核源代码默认的放置目录。
/var:
这个目录中存放着在不断扩充着的东西,我们习惯将那些经常被修改的目录放在这个目录下。包括各种日志文件。
/run:
是一个临时文件系统,存储系统启动以来的信息。当系统重启时,这个目录下的文件应该被删掉或清除。如果你的系统上有 /var/run 目录,应该让它指向 run。
通过下面的命令来屏蔽主机的ping命令,使别人无法ping你的机器:
echo 1 > /proc/sys/net/ipv4/icmp_echo_ignore_all
文件属性
ll 或者 ls -l 查看文件属性 ll total 80 -rw-r--r-- 1 root root 12123 10月 1 09:16 anaconda-post.log lrwxrwxrwx 1 root root 7 10月 1 09:15 bin -> usr/bin drwxr-xr-x 14 root root 3760 2月 14 09:53 dev drwxr-xr-x 1 root root 4096 2月 14 09:53 etc
在Linux中第一个字符代表这个文件是目录、文件或链接文件等等。
当为[ d ]则是目录
当为[ - ]则是文件;
若是[ l ]则表示为链接文档(link file);
若是[ b ]则表示为装置文件里面的可供储存的接口设备(可随机存取装置);
若是[ c ]则表示为装置文件里面的串行端口设备,例如键盘、鼠标(一次性读取装置)。
文件三种属性 r读 w写 x执行 ,四个组 u所有者 g组 o其他人 a所有人
从左至右用0-9这些数字来表示。
第0位确定文件类型,第1-3位确定属主(该文件的所有者)拥有该文件的权限。
第4-6位确定属组(所有者的同组用户)拥有该文件的权限,第7-9位确定其他用户拥有该文件的权限。
其中,第1、4、7位表示读权限,如果用"r"字符表示,则有读权限,如果用"-"字符表示,则没有读权限;
第2、5、8位表示写权限,如果用"w"字符表示,则有写权限,如果用"-“字符表示没有写权限;第3、6、9位表示可执行权限,如果用"x"字符表示,则有执行权限,如果用”-"字符表示,则没有执行权限。
//所有用户可读写 //777 代表 111 111 111 chmod 777 文件 其中a,b,c各为一个数字,分别表示User、Group、及Other的权限。 r=4,w=2,x=1 若要rwx属性则4+2+1=7; 若要rw-属性则4+2=6; 若要r-x属性则4+1=5。 chmod a=rwx file 和 chmod 777 file -R : 进行递归(recursive)的持续变更,亦即连同次目录下的所有文件都会变更 chmod -R 777 文件夹 效果相同
对于 root 用户来说,一般情况下,文件的权限对其不起作用。
touch test1 // 创建 test1 文件 ls -al test1 // 查看 test1 默认权限 chmod +x anaconda-post.log sh-4.2# ll anaconda-post.log -rwxr-xr-x 1 root root 12123 10月 1 09:16 anaconda-post.log sh-4.2# chmod -x anaconda-post.log sh-4.2# ll anaconda-post.log -rw-r--r-- 1 root root 12123 10月 1 09:16 anaconda-post.log
文件两种路径
相对路径以及绝对路径
绝对路径:
路径的写法,由根目录 / 写起,例如: /usr/share/doc 这个目录。
相对路径:
路径的写法,不是由 / 写起,例如由 /usr/share/doc 要到 /usr/share/man 底下时,可以写成: cd …/man 这就是相对路径的写法啦!
pwd 查看当前所在位置 cd 进入某个路径 cd .. 返回上一层 ls : 列出目录 -l 查看详细属性 -a 显示出隐藏文件 .开头的是linux隐藏文件 cd :切换目录 cd .. 返回上一层目录 pwd :显示目前的目录 -P :显示出确实的路径,而非使用连结 (link) 路径。 touch :创建一个新文件 mkdir :创建一个新的目录 rmdir :删除一个空的目录 cp : 复制文件或目录 -r 递归复制 -l 只做链接,不拷贝文件,类似快捷方式 rm : 移除文件或目录 -rf 递归删除 mv : 移动文件与目录,或修改文件与目录的名称
硬链接以及软连接
链接命令 ln touch f1 #创建一个测试文件f1 ln f1 f2 硬连接 #创建f1的一个硬连接文件f2 ln -s f1 f3 软连接 #创建f1的一个符号连接文件f3 软连接 ls -li # -i参数显示文件的inode节点信息 从上面的结果中可以看出,硬连接文件 f2 与原文件 f1 的 inode 节点相同,均为 9797648,然而符号连接文件的 inode 节点不同。 通过上面的测试可以看出:当删除原始文件 f1 后,硬连接 f2 不受影响,但是符号连接 f1 文件无效 3.总结 依此您可以做一些相关的测试,可以得到以下全部结论: 1).删除符号连接f3,对f1,f2无影响; 2).删除硬连接f2,对f1,f3也无影响; 3).删除原文件f1,对硬连接f2没有影响,导致符号连接f3失效; 4).同时删除原文件f1,硬连接f2,整个文件会真正的被删除。
用户管理
Linux系统是一个多用户多任务的分时操作系统,任何一个要使用系统资源的用户,都必须首先向系统管理员申请一个账号,然后以这个账号的身份进入系统。
添加用户命令 useradd 加选项 用户名 man useradd 查看 useradd 详细说明介绍 -d 加目录,等于用户shell登陆的主目录
删除用户命令 userdel 用户名
更改用户命令 usermod 用户名
passwd 选项 用户名
fork 系统调用的返回值
fork 会根据调用函数,创建一模一样的函数,但是,父进程和子进程收到的返回值是不同的。
父进程会受到子进程的pid,
子进程会都到pid =0 的返回值。
当fork失败的时候,会受到一个负数p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