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设计模式13:模版方法模式,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实现

简介: JAVA设计模式13:模版方法模式,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实现



一、什么是模版方法模式

模板方法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它定义了一个操作中的算法的框架,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实现。在模板方法模式中,父类定义了一个模板方法,该方法提供了一个通用的算法框架,其中包含了一系列的步骤,而这些步骤的具体实现可以由子类进行重写。

模板方法模式包含两个角色:

  1. 抽象类(Abstract Class):抽象类定义了一个模板方法,该方法提供了一个算法的框架,包含了一系列的步骤,其中某些步骤可以由子类进行重写。抽象类还可以定义一些公共的操作方法,供子类共享和复用。
  2. 具体类(Concrete Class):具体类继承抽象类,并实现其中的抽象方法,完成具体的步骤实现。

模板方法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将一些通用的代码逻辑放在抽象类中的模板方法中,而将一些变化的具体实现留给子类来完成。通过这种方式,模板方法模式提供了一种代码复用和扩展的机制。

模板方法模式常用于以下场景:

  • 当多个类有相似的算法结构,但其中的某些步骤可能不同,可以使用模板方法模式将这些公共的代码逻辑提取到父类中,从而避免代码的重复。
  • 当你希望控制算法的框架,但允许子类进行具体实现时,可以使用模板方法模式。

总结来说,模板方法模式通过定义一个算法的框架,将一些公共的代码逻辑放在父类中的模板方法中,将一些具体的实现细节留给子类。这样做不仅可以实现代码的复用和扩展,还能够控制算法的整体结构。


二、模版方法模式实例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 Java 代码示例,演示了模板方法模式的实现,请同学们复制到本地执行。

// 抽象类
abstract class AbstractClass {
    // 模板方法
    public void templateMethod() {
        step1();
        step2();
        step3();
    }
    // 具体步骤1
 protected abstract void step1();
    // 具体步骤2(默认实现)
    protected void step2() {
        System.out.println("AbstractClass: Step 2");
    }
    // 具体步骤3(默认实现)
    protected void step3() {
        System.out.println("AbstractClass: Step 3");
    }
}
// 具类A
class ConcreteClassA extends AbstractClass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step1() {
        System.out.println("ConcreteClassA: Step 1");
    }
}
// 具体类B
class ConcreteClassB extends AbstractClass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step1() {
        System.out.println("ConcreteClassB: Step ");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step3() {
        System.out.println("ConcreteClassB: Step 3");
    }
}
// 测试类
public class TemplateMethodPattern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bstractClass classA = new ConcreteClassA();
        classA.templateMethod();
        System.out.println("-----------------");
 AbstractClass classB = new ConcreteClassB();
        classB.templateMethod();
    }
}

在上述示例代码中,抽象类 AbstractClass 定义了一个模板方法 templateMethod(),其中包含了一系列步骤 step1()step2()step3()

子类 ConcreteAConcreteClassB 继承了抽象类,并根据自身需求分别实现了步骤 1 11 和步骤 3 33

在测试类中,我们创建了两个具体类的实例,并调用它们的模板方法,通过输出可以看到不同的具体实现。


三、模版方法模式的应用场景

模板方法模式适用于以下 5 55 点场景,请同学们认真学习。

1.算法的整体框架已经确定,但某些具体步骤的实现可能会有所不同。模板方法模式可以在抽象类中定义整体的算法框架,而将具体步骤的实现留给子类来完成。

2.多个类具有相似的算法结构,但其中的某些步骤可能有所不同。通过使用模板方法模式,可以将这些公共的代码逻辑提取到抽象类中的模板方法中,避免代码的重复。

3.需要在不破坏原有算法框架的情况下,对算法中的某些步骤进行扩展或修改。通过使用模板方法模式,可以在抽象类中定义通用的算法流程,而在子类中重写需要修改或扩展的具体步骤。

4.需要在多个相关类中实现一些公共行为,而不希望将这些行为放在一个单独的类中管理。模板方法模式可以将这些公共行为封装在抽象类中的模板方法中,使得不同的类可以根据需要继承该抽象类并实现具体的步骤。

5.需要控制算法的执行顺序和流程。通过模板方法模式,可以在抽象类中控制算法的整体结构,确保每个步骤按照预期顺序执行。

总之,模板方法模式适用于需要定义算法框架和步骤,同时允许具体实现在子类中灵活变化的场景。它能够提高代码的复用性和扩展性,使得算法的结构更加稳定和可维护。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各种框架、模块化的设计、以及一些具体算法的实现等。


四、模版方法模式面试题

一、请简要解释什么是模板方法模式,并举例说明其在 Java 中的应用场景。

模板方法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它定义了一个算法的框架,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实现。在模板方法模式中,父类定义了一个模板方法,该方法提供了一个通用的算法框架,其中包含一系列的步骤,而这些步骤的具体实现可以由子类进行重写。

在 Java 中,模板方法模式常用于框架设计、算法设计等场景。例如,Java 中的 Servlet 生命周期就是使用了模板方法模式,其中抽象类 HttpServlet 定义了 doGetdoPost 等操作方法,而具体的 Servlet 类可以继承 HttpServlet 并重写具体的操作方法来实现自定义的业务逻辑。

二、模板方法模式和策略模式有什么区别?

模板方法模式和策略模式都是行为设计模式,但它们的使用场景和目的有所不同。

模板方法模式关注的是一个算法的整体框架,定义了一个模板方法,其中包含一系列的步骤,而这些具体的步骤可以由子类进行重写。模板方法模式在父类中定义了整个算法的结构,而具体的步骤实现在子类中完成。

而策略模式关注的是不同的算法实现,它通过定义一个抽象的策略接口,并在具体的策略类中实现不同的算法逻辑,实现算法的选择和替换。策略模式将算法的实现与具体的类解耦,使得算法的选择可以更灵活地切换。

三、请说明模板方法模式的优缺点。

模板方法模式的优点包括:

  • 提供了一种代码复用的方式,将公共的代码逻辑放在抽象类中的模板方法中,避免了重复编写相同的代码。
  • 可以通过子类的重写来实现具体的步骤,提供了灵活的扩展性。
  • 控制了算法的整体结构,确保每个步骤按照预期顺序执行,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

模板方法模式的缺点包括:

  • 如果算法的整体结构需要频繁变动,那么维护成本可能会很高。
  • 子类对于父类的模板方法的重写可能会有影响,需要谨慎设计以确保正确性。
  • 当算法的步骤过多或者复杂时,可能会导致模板方法变得臃肿难以理解。

总的来说,模板方法模式适用于算法的整体框架已经确定且需要复用和扩展的场景。

相关文章
|
5月前
|
设计模式 缓存 安全
【高薪程序员必看】万字长文拆解Java并发编程!(8):设计模式-享元模式设计指南
🌟 ​大家好,我是摘星!​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并发编程中的经典对象复用设计模式-享元模式,废话不多说让我们直接开始。
111 0
|
11月前
|
Java 数据库
在Java中使用Seata框架实现分布式事务的详细步骤
通过以上步骤,利用 Seata 框架可以实现较为简单的分布式事务处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业务需求进行更详细的配置和处理。同时,要注意处理各种异常情况,以确保分布式事务的正确执行。
|
5月前
|
IDE Java 开发工具
【Java基础-环境搭建-创建项目】IntelliJ IDEA创建Java项目的详细步骤
IntelliJ IDEA创建Java项目的图文详细步骤,手把手带你创建Java项目
763 10
【Java基础-环境搭建-创建项目】IntelliJ IDEA创建Java项目的详细步骤
|
7月前
|
设计模式 Java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Java 设计模式:装饰者模式(Decorator Pattern)
装饰者模式属于结构型设计模式,允许通过动态包装对象的方式为对象添加新功能,提供比继承更灵活的扩展方式。该模式通过组合替代继承,遵循开闭原则(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
8月前
|
数据采集 算法 Java
如何在Java爬虫中设置动态延迟以避免API限制
如何在Java爬虫中设置动态延迟以避免API限制
|
9月前
|
SQL 安全 前端开发
对于Java代码审计,主要的审计步骤如下:
### Java代码审计简介 Java代码审计是确保应用程序安全的重要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 **确定项目结构与技术框架**:了解项目的整体架构和技术栈。 2. **环境搭建**:配置开发环境,确保能够正常运行项目。 3. **配置文件分析**:重点分析`pom.xml`、`web.xml`等配置文件,特别是依赖组件的版本是否存在已知漏洞。
|
9月前
|
前端开发 NoSQL Java
【Java若依框架】RuoYi-Vue的前端和后端配置步骤和启动步骤
本文介绍了如何配置和启动基于Java的若依(RuoYi)项目,涵盖后端和前端的详细步骤。首先,准备Redis、MySQL以及IDE(如Idea和VS)。接着,通过GitHub获取代码并导入到IDE中,执行必要的SQL文件和配置数据库密码。然后,启动Redis并进行相关配置。最后,按照前端配置步骤克隆前端代码库,打开终端执行命令完成前端配置。整个过程详细记录了每一步的操作,帮助开发者顺利部署若依项目。 如果你觉得有帮助,请点赞、关注和收藏,这将是我持续分享的动力!
4023 4
|
9月前
|
前端开发 Java 数据库连接
Java后端开发-使用springboot进行Mybatis连接数据库步骤
本文介绍了使用Java和IDEA进行数据库操作的详细步骤,涵盖从数据库准备到测试类编写及运行的全过程。主要内容包括: 1. **数据库准备**:创建数据库和表。 2. **查询数据库**:验证数据库是否可用。 3. **IDEA代码配置**:构建实体类并配置数据库连接。 4. **测试类编写**:编写并运行测试类以确保一切正常。
335 2
|
11月前
|
设计模式 消息中间件 搜索推荐
Java 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从优衣库不使用新疆棉事件看系统的动态响应
【11月更文挑战第17天】观察者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定义了一对多的依赖关系,使多个观察者对象能直接监听并响应某一主题对象的状态变化。本文介绍了观察者模式的基本概念、商业系统中的应用实例,如优衣库事件中各相关方的动态响应,以及模式的优势和实际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建议,包括事件驱动架构和消息队列的使用。
175 6
|
11月前
|
设计模式 Java 数据库连接
Java编程中的设计模式:单例模式的深度剖析
【10月更文挑战第41天】本文深入探讨了Java中广泛使用的单例设计模式,旨在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和实际示例,帮助读者理解其核心原理和应用。文章将介绍单例模式的重要性、实现方式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如何优雅地处理多线程问题。
144 4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