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模式
定义
在代理模式(Proxy Pattern)中,一个类代表另一个类的功能。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结构型模式。
在代理模式中,我们创建具有现有对象的对象,以便向外界提供功能接口。
意图: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主要解决:在直接访问对象时带来的问题,比如说:要访问的对象在远程的机器上。在面向对象系统中,有些对象由于某些原因(比如对象创建开销很大,或者某些操作需要安全控制,或者需要进程外的访问),直接访问会给使用者或者系统结构带来很多麻烦,我们可以在访问此对象时加上一个对此对象的访问层。
何时使用:想在访问一个类时做一些控制。
如何解决:增加中间层。
优点: 1、职责清晰。 2、高扩展性。 3、智能化。
缺点: 1、由于在客户端和真实主题之间增加了代理对象,因此有些类型的代理模式可能会造成请求的处理速度变慢。 2、实现代理模式需要额外的工作,有些代理模式的实现非常复杂。
使用场景
按职责来划分,通常有以下使用场景: 1、远程代理。 2、虚拟代理。 3、Copy-on-Write 代理。 4、保护(Protect or Access)代理。 5、Cache代理。 6、防火墙(Firewall)代理。 7、同步化(Synchronization)代理。 8、智能引用(Smart Reference)代理。
注意事项:
1、和适配器模式的区别:适配器模式主要改变所考虑对象的接口,而代理模式不能改变所代理类的接口。
2、和装饰器模式的区别:装饰器模式为了增强功能,而代理模式是为了加以控制。
基本思路
1.封装主体(subject)对象需要暴露的接口,抽象成抽象类(abstract_subject)
2.主体(subject)和代理类(proxy_subject)继承抽象类(abstract_subject),代理类的接口具体实现使用主体的接口。
实例
手机工厂(phone_factory)找一富士康(proxy_factory) 代工生产手机(make_produce)
//ifactory.h #ifndef IFACTORY_H #define IFACTORY_H class IFactory { public: IFactory(){ } virtual void makeProduct() = 0; }; #endif // IFACTORY_H //proxy_factory.h #ifndef PROXY_FACTORY_H #define PROXY_FACTORY_H #include "ifactory.h"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FoxconnProxy : public IFactory { public: FoxconnProxy(IFactory* factory) { m_real = factory; } void makeProduct() { m_real->makeProduct(); } private: IFactory* m_real; }; #endif // PROXY_FACTORY_H //phone_factory.h #ifndef REAL_FACTORY_H #define REAL_FACTORY_H #include "ifactory.h"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PhoneFactory : public IFactory { public: PhoneFactory(){} void makeProduct() { cout<<"PhoneFactory 生产手机"<<endl; } }; #endif // REAL_FACTORY_H //main.cpp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ifactory.h" #include "proxy_factory.h" #include "real_factory.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Factory* factory = new PhoneFactory(); FoxconnProxy* proxy = new FoxconnProxy(factory); proxy->makeProduct(); return 0; }
总结
实质
就是增加了中间层proxy 来调用实际实现 类似应用 h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