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cCulloch-Pitts模型
1943年,神经学家McCulloch和数学家Pitts共同提出了McCulloch-Pitts模型,这个模型是对生物神经元的一种相当简化的模仿。这个模型认为,树突输入的电信号相当于函数中的自变量,轴突输出的电信号相当于函数中的因变量,一个神经元有几个树突,表征这个神经元直觉活动(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故此处不用高级的意识活动,而使用更加原始的直觉活动)的数学函数也就有几个自变量。
2 应用场景
下面假定一个场景,一个生物,其食物是一种有毒的豆子,并且毒性仅与豆子的体积成正比。那么根据McCulloch-Pitts模型,可以构建一个一元函数来模拟这个生物关于是否进食的直觉过程,不妨设这个函数为y=wx,其中w为任意常数。当y大于或小于某一临界值,则表示事物毒性过大,不宜食用,反之则是安全的。
若毒性不仅与豆子的体积有关,还与豆子的颜色有关。那么根据McCulloch-Pitts模型,可以构建一个二元函数来模拟这个生物关于是否进食的直觉过程,不妨设这个函数为y=w1x1+w2x2,其中w1、w2为任意常数。当y大于或小于某一临界值,则表示事物毒性过大,不宜食用,反之则是安全的。
以此类推,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设出与之对应的n元函数。
自变量前的常数称其为“权值”,记作w,其表征不同因素(自变量)对结果(因变量)起到影响的大小程度。
权值设定为多少以及怎么设定是个问题。
|w|的值过大,则会使得事物来源变少,不利于个体的生存;|w|的值过小,则容易误食毒性过强的食物,从而也不利于个体的生存。可见,权值应当处于一个合适的区间。
McCulloch-Pitts模型的基本思想时抽象和简化生物神经元的特征性成分。这个模型不需要捕捉神经元的所有属性和行为,但要足以捕获他执行计算的方式。McCulloch-Pitts模型的六个特点中前面4点和之前总结的生物神经元一致,具体对应请看下图:
1、每一个神经元都是多输入单输出的信息处理单元
2、神经元输入兴奋输入和抑制性输入两种类型
3、神经元具有空间整合性和阈值特性
4、神经元输入与输出间有固定的时滞,主要取决于突触延搁
5、忽略时间整合作用和不应期
6、神经元本身是非时变的,即其突触时延和突触强度均为常数
3 实现原理
这发生在1940年代。
这个现在的神经网络基本一样,看起来已经很高级了。不过其最大的局限性应该在于思想上,当时还没有训练的概念,也就是说那些权重、阈值、激活函数都需要提前手算好。
比如用以上MP模型,完成一些逻辑运算。
注意:以上情况指定不需要激活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