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来实现一个Linux内核的系统调用(基于tiny4412开发板)

简介: 如何来实现一个Linux内核的系统调用(基于tiny4412开发板)

关于系统调用,相信学习过操作系统的同学应该都不陌生。

那么,什么是系统调用?

百度的权威解释如下:

点击打开链接

     由操作系统实现提供的所有系统调用所构成的集合即程序接口或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是应用程序同系统之间的接口。

        那么我们编程实验过程中使用过哪些系统调用呢?

        当我们要打开一个文件,对这个文件进行读写等操作,我们就需要使用open , read , write , lseek等基本的操作函数API,操作系统中就会根据我们的fd(文件句柄)找到对应的open , read , write , lseek函数,在底层进行调用。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基于tiny4412实现的LED驱动和应用控制

http://blog.csdn.NET/morixinguan/article/details/50619675

        我们在这个例子中就实现了系统调用:

fd = open("/dev/test-dev",O_RDWR) ;  
    if(-1 == fd)  
    {  
        printf("open fair!\n");  
        return -1 ;  
    }  
    while(1){  
        val = 0 ;  
        //写write方法就会调用到驱动程序的led_write  
        //最后我们能看到的结果是led灯做流水灯的实现,然后全灭,再周而复始  
        write(fd , &val , 4);  
        sleep(1);  
        val = 1 ;  
        write(fd , &val , 4);  
        sleep(1);  
        val = 2 ;  
        write(fd , &val , 4);  
        sleep(1);  
        val = 3 ;  
        write(fd , &val , 4);  
        sleep(1);  
        val = 5 ;  
        write(fd , &val , 4);  
        sleep(1);  
    }  

在这里,我们通过open函数,打开相应的设备,这里的设备就是/dev/test-dev,然后对设备进行写操作,操作系统就会通过设备节点识别我们到底调用了哪个驱动函数,进而实现一些简单的操作。


      通过上层的open函数,内核的初始化函数已经对这个设备进行了注册操作,于是通过主设备号和次设备号进而调用了相应的驱动函数led_open,接着write函数调用到底层的led_write函数,具体API如下:

//启动函数  
static __init int test_init(void)  
{  
    printk("led_init\n");  
    major = register_chrdev(major, DEV_NAME, &fops);  
    led_config = (volatile unsigned long *)ioremap(GPM4COM , 16);  
    led_dat = led_config + 1 ;    
    return 0;  
}  
//open方法,对LED灯进行初始化  
int led_open(struct inode *inode, struct file *filp)  
{  
    printk("led_open\n");//上层程序对LED进行Open操作的时候会执行这个函数  
    //先对LED的端口进行清0操作  
    *led_config &= ~(0xffff);  
    //将4个IO口16位都设置为Output输出状态  
    *led_config |= (0x1111);  
    return 0;  
}  
//write方法  
int led_write(struct file *filp , const char __user *buf , size_t count , loff_t *f_pos)  
{  
    int val ;   
    //注意,这里是在内核中进行操作,我们需要使用copy_from_user这个函数将用户态的内容拷贝到内核态  
    copy_from_user(&val , buf , count);   
    //以下就是当val是哪个值的时候,led就执行相应的操作,这里不多说  
    switch(val)  
    {  
        case 0 :   
                //对状态寄存器进行赋值,以下雷同  
                printk(KERN_EMERG"led1_on\n");  
                *led_dat &= ~0x1 ;  
                break ;  
        case 1 :  
                printk(KERN_EMERG"led2_on\n");  
                *led_dat &= ~0x2 ;  
                break ;  
        case 2 :  
                printk(KERN_EMERG"led3_on\n");  
                *led_dat &= ~0x4 ;  
                break ;  
        case 3 :  
                printk(KERN_EMERG"led4_on\n");  
                *led_dat &= ~0x8 ;   
                break ;  
        case 4 :  
                printk(KERN_EMERG"ledall_on\n");  
                *led_dat &= ~0xf ;  
                break ;  
        case 5 :   
                printk(KERN_EMERG"ledall_off\n");  
                *led_dat |= 0xf ;  
                break ;  
    }  
}  

上述调用过程在前面的字符设备驱动其实已经说得很详细就不再阐述。那么,如果我们现在不调用open,write,read等系统本身有的函数,我们自己来实现一个,如何实现?


    以下我们以实现sys_add()系统调用来进行过程描述,这个API很简单,就是通过上层调用syscall()函数,传入两个参数,使两数相加,具体实现如下:

   1、在内核源代码根目录找到这个文件   arch/arm/kernel/calls.S  ,打开看看:

/* 0 */   CALL(sys_restart_syscall)
    CALL(sys_exit)
    CALL(sys_fork_wrapper)
    CALL(sys_read)
    CALL(sys_write)
/* 5 */   CALL(sys_open)
    CALL(sys_close)
    ....

在这个文件里,声明我们系统需要调用的API,我们把相应的添加到最后面:


  我们把我们需要的添加到最后:

 /*376*/ CALL(sys_add)     这里376表示系统调用号,第376号

2、在内核源代码根目录找到这个文件   arch/arm/include/asm/unistd.h,打开看看:

/*
 * This file contains the system call numbers.
 */
#define __NR_restart_syscall    (__NR_SYSCALL_BASE+  0)
#define __NR_exit     (__NR_SYSCALL_BASE+  1)
#define __NR_fork     (__NR_SYSCALL_BASE+  2)
#define __NR_read     (__NR_SYSCALL_BASE+  3)
#define __NR_write      (__NR_SYSCALL_BASE+  4)
#define __NR_open     (__NR_SYSCALL_BASE+  5)
#define __NR_close      (__NR_SYSCALL_BASE+  6)
....

在__NR这个标号375号后面添加:

#define __NR_add      (__NR_SYSCALL_BASE+376)

3、在内核源代码根目录找到这个文件   arch/arm/kernel/sys_arm.c , 打开看看

640.jpg

在文件的最后添加:

asmlinkage long sys_add(int a, int b)
{
  return a+b;
}

这样,我们就完成了对底层系统调用的实现,接下来,我们来验证我们写的这个程序的结果,看看对不对。

具体如下:

为了方便验证,这里就不再写应用程序,有兴趣可以自己去验证,也很简单。我们这里采用的还是以驱动的形式进行加载。

步骤如下:

1、先在driver目录下创建一个目录:yyx_syscall

依次创建syscall_add.c  Makefile

往syscall_add.c添加代码:

#include<linux/kernel.h>
#include<linux/module.h>
#include<linux/sched.h>
#include<asm/uaccess.h>
#include<linux/compiler.h>
#include<linux/linkage.h>
#include<linux/types.h>
#include<linux/unistd.h>
//在linux内核根目录下找到System.map中sys_add的地址
#define SYS_CALL_ADD_TB 0xc004e30c  
//这里通过一个指针去获取系统函数的入口地址
unsigned long *sys_call_table_add = (unsigned long*)SYS_CALL_ADD_TB; 
asmlinkage long sys_add(int a , int b) ; //在这里定义一个函数
int __init init_addsyscall(void)
{
  int ret ;
  sys_call_table_add[376] = sys_add(1,2); //上面定义的这个函数作为参数传递给这个指针
  ret = sys_call_table_add[376] ;//获取到了参数
        printk("System call add loaded ret:%d\n",ret); //执行结果
        return 0;
}
void __exit exit_addsyscall(void)
{
        printk("System call unlodaded\n");
}
module_init(init_addsyscall);
module_exit(exit_addsyscall);
MODULE_LICENSE("GPL");
Makefile内容如下:
obj-y += syscall_add.o

然后回到内核的根目录下:

make -j4

将编译生成的zImage下载到板子上,运行,我们可以看到串口中打印了相应的数据,是数字3,也就是1+2的结果,验证成功。

640.jpg

目录
相关文章
|
2月前
|
监控 Linux 开发者
理解Linux操作系统内核中物理设备驱动(phy driver)的功能。
综合来看,物理设备驱动在Linux系统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通过与硬件设备的紧密配合,为上层应用提供稳定可靠的通信基础设施。开发一款优秀的物理设备驱动需要开发者具备深厚的硬件知识、熟练的编程技能以及对Linux内核架构的深入理解,以确保驱动程序能在不同的硬件平台和网络条件下都能提供最优的性能。
121 0
|
5月前
|
并行计算 Linux
Linux内核中的线程和进程实现详解
了解进程和线程如何工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编写程序,充分利用多核CPU,实现并行计算,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计算效能。记住,适当平衡进程和线程的使用,既要拥有独立空间的'兄弟',也需要在'家庭'中分享和并行的成员。对于这个世界,现在,你应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236 67
|
3月前
|
存储 负载均衡 算法
Linux2.6内核进程调度队列
本篇文章是Linux进程系列中的最后一篇文章,本来是想放在上一篇文章的结尾的,但是想了想还是单独写一篇文章吧,虽然说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的,所有一般来说是简单的提及带过的,但是为了让大家对进程有更深的理解与认识,还是看了一些别人的文章,然后学习了学习,然后对此做了总结,尽可能详细的介绍明白。最后推荐一篇文章Linux的进程优先级 NI 和 PR - 简书。
101 0
|
5月前
|
存储 Linux
Linux内核中的current机制解析
总的来说,current机制是Linux内核中进程管理的基础,它通过获取当前进程的task_struct结构的地址,可以方便地获取和修改进程的信息。这个机制在内核中的使用非常广泛,对于理解Linux内核的工作原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211 11
|
6月前
|
自然语言处理 监控 Linux
Linux 内核源码分析---proc 文件系统
`proc`文件系统是Linux内核中一个灵活而强大的工具,提供了一个与内核数据结构交互的接口。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深入探讨了 `proc`文件系统的实现原理,包括其初始化、文件的创建与操作、动态内容生成等方面。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开发者可以更好地利用 `proc`文件系统来监控和调试内核,同时也为系统管理提供了便利的工具。
250 16
|
7月前
|
存储 网络协议 Linux
【Linux】进程IO|系统调用|open|write|文件描述符fd|封装|理解一切皆文件
本文详细介绍了Linux中的进程IO与系统调用,包括 `open`、`write`、`read`和 `close`函数及其用法,解释了文件描述符(fd)的概念,并深入探讨了Linux中的“一切皆文件”思想。这种设计极大地简化了系统编程,使得处理不同类型的IO设备变得更加一致和简单。通过本文的学习,您应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Linux中的进程IO操作,提高系统编程的效率和能力。
295 34
|
8月前
|
Ubuntu Linux 开发者
Ubuntu20.04搭建嵌入式linux网络加载内核、设备树和根文件系统
使用上述U-Boot命令配置并启动嵌入式设备。如果配置正确,设备将通过TFTP加载内核和设备树,并通过NFS挂载根文件系统。
446 15
|
8月前
|
安全 Linux 测试技术
Intel Linux 内核测试套件-LKVS介绍 | 龙蜥大讲堂104期
《Intel Linux内核测试套件-LKVS介绍》(龙蜥大讲堂104期)主要介绍了LKVS的定义、使用方法、测试范围、典型案例及其优势。LKVS是轻量级、低耦合且高代码覆盖率的测试工具,涵盖20多个硬件和内核属性,已开源并集成到多个社区CICD系统中。课程详细讲解了如何使用LKVS进行CPU、电源管理和安全特性(如TDX、CET)的测试,并展示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196 4
|
9月前
|
算法 Linux
深入探索Linux内核的内存管理机制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对Linux操作系统内核中内存管理机制的深入理解。通过探讨Linux内核如何高效地分配、回收和优化内存资源,我们揭示了这一复杂系统背后的原理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不同于常规的摘要,本文将直接进入主题,不包含背景信息或研究目的等标准部分,而是专注于技术细节和实际操作。
|
9月前
|
缓存 监控 网络协议
Linux操作系统的内核优化与实践####
本文旨在探讨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优化策略与实际应用案例,深入分析内核参数调优、编译选项配置及实时性能监控的方法。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如何根据不同应用场景调整内核设置,以提升系统性能和稳定性,为系统管理员和技术爱好者提供实用的优化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