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材-电子线载流能力

简介: 线材-电子线载流能力

今天来讲的是关于电子线的一个小知识,可能只做板子的工程师遇到此方面的问题会比较少,做整机的工程师则必然会遇到此方面问题,那就是线材问题。


       下面主要说下电子线的过电流能力。(文末有工具下载)

       电子线(hook wire)一般指电器设备内部线,通电性主要是以弱电为主,跟强电范畴的电缆是不同概念的。


有如下3个系列标准:


UL标准【美国保险商试验所(Underwriter Laboratories Inc.)】

3C标准【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

VDE标准【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Verband Deutscher Elektrotechniker)】

我们目前比较常用的是UL标准,单位为AWG【American Wire Gauge 美国线规

UL标准又是个大标准,没必要一一去了解,我经常用到的有UL1007,UL1015电子线。


UL1007:


耐电压300V,耐温-10度~80度;导体使用单支或绞合32-16AWG镀锡或露铜;PVC(聚氯乙烯)绝缘,符合ROHS环保标准;绝缘厚度均匀、易裁线、易剥皮。

640.jpg

UL1015:


耐电压600V,耐温-20度~105度;导体使用单支或绞合28-10AWG镀锡或露铜;PVC(聚氯乙烯)绝缘,符合ROHS环保标准;绝缘厚度均匀、易裁线、易剥皮。

注意:同一线号,UL1015与UL1007的导体截面积、线数、线径、阻值是一样的,不同的外皮的规格。

AWG:

AWG 的数值越大,表明线材拉制后的直径越小。


过电流能力:


百度上面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列举几种:


截面积计算方法:


一般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5~8A/mm²,铝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3~5A/mm²。

利用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5~8A/mm²,计算出所选取铜导线截面积S的上下范围:

S=[ I /(5~8)]

=0.125 I ~0.2 I(mm²)

S-----铜导线截面积(mm²)

I-----负载电流(A)

举例:AWG28,导体单股直径为0.32mm,那么其截面积为(0.32/2)X(0.32/2)XPI=0.0804mm²

那么安全载流量区间为:0.402A~0.6432A


下面这种方法不知来历:


640.png

640.png


依据上面两条公式,同样举例AWG28:

结果:正常电流为0.318A;最大电流为0.362A。

此处发现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差别还是蛮大的。

下图是依据此方法计算出来的:

640.png


图标查询法:


此方法为电子线供应商提供,可靠性还是蛮高的。

640.jpg


从图中可以看出,载流能力与方法一的值较为接近。

所以本人并不推荐中间那种方法,并做了一个excel表格,方便大家以后查询,获取方法是点赞或者转发分享后截图发到后台。


推荐阅读:

Gold Flash引发的一系列思考

相关文章
|
1月前
|
存储 运维 监控
日志服务SLS焕新升级:卓越性能、高效成本、极致稳定与智能化
日志服务SLS焕新升级,涵盖卓越性能、高效成本、极致稳定与智能化。新功能特性包括Project回收站、ELasticsearch兼容方案及全链路数据处理能力提升。通过扫描计算模式和数据加工优化,实现更好的成本效果。案例分析展示了一家国内顶级车企如何通过日志服务实现跨云、跨地域的全链路数据处理,大幅提升问题处理效率。
|
1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运维
下一代研发大模型需要哪些关键能力?
CodeFuse 支持从设计到运维的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项目已开源多个项目,欢迎社区共建。其中Rodimus作为 CodeFuse 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降低推理复杂度,优化大模型性能,支持低资源设备上的高效运行。
47 6
|
1月前
|
人工智能 运维 监控
云卓越架构:企业稳定性架构体系和AI业务场景探秘
本次分享由阿里云智能集团公共云技术服务部上海零售技术服务高级经理路志华主讲,主题为“云卓越架构:企业稳定性架构体系和AI业务场景探秘”。内容涵盖四个部分:1) 稳定性架构设计,强调高可用、可扩展性、安全性和可维护性;2) 稳定性保障体系和应急体系的建立,确保快速响应和恢复;3) 重大活动时的稳定重宝策略,如大促或新业务上线;4) AI在企业中的应用场景,包括智能编码、知识库问答、创意广告生成等。通过这些内容,帮助企业在云计算环境中构建更加稳定和高效的架构,并探索AI技术带来的创新机会。
|
3月前
|
人工智能 算法 物联网
企业级RAG全链路优化关键技术
本文深入解析了企业级RAG全链路的关键技术、效果优化、性能优化及应用实践。
315 7
|
9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运维 监控
如何构建应用智能运维系统的核心能力
【5月更文挑战第25天】面对日益复杂的信息系统,企业需建立具备全景监控和智能运维能力的 Applicati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PM) 系统,以保障数字化体验和应用可用性。
|
9月前
|
消息中间件 程序员 Kafka
为什么公共云的弹性能力很难被发挥出来?
本文探讨了云计算的弹性能力与实际应用的差距,指出云厂商的包年包月策略与弹性需求相冲突。作者建议改进Spot实例回收机制和资源创建API的SLA,以促进更广泛的弹性使用。同时,文章强调程序员在资源回收上的挑战,类比于编程语言中内存管理的问题,提出需要更好的资源回收解决方案。此外,基础软件和应用层尚未充分准备好支持弹性,尤其是有状态应用。企业应利用Cloud Run等托管服务实现计算资源弹性,并选择支持弹性的基础软件。文章还介绍了AutoMQ如何利用弹性能力降低成本,并预告了一场相关 Meetup 活动。
69 0
为什么公共云的弹性能力很难被发挥出来?
|
9月前
|
设计模式 架构师 安全
如何提高自己的架构设计能力?
提升架构设计能力涉及深入学习基础知识、业务理解、技术广度与深度、实践经验等多方面。要关注代码的清晰结构、抽象能力、系统性能和可扩展性。学习编程语言、设计模式、系统设计原则和分布式系统是关键。通过实际项目和不断学习反思,可以增强架构设计技能。例如,上述代码展示了清晰的结构和设计原则应用。
492 0
|
存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Cloud Native
|
存储 弹性计算 Prometheus
关于可观测能力,阿里云的思考与实践
万物皆可云的时代,可观测性让云变得更易用。可观测的巨大价值正在逐步兑现,我们从监控走进可观测,但不仅仅止步于观测,分析、洞察并实现高质量的决策与业务创新才是观测的最终目的,阿里云也将不断提供这个领域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648 0
关于可观测能力,阿里云的思考与实践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