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拖拽组件库一些技术要点原理分析(二)

简介: 可视化拖拽组件库一些技术要点原理分析(二)

5. 放大缩小

细心的网友可能会发现,点击画布上的组件时,组件上会出现 8 个小圆点。这 8 个小圆点就是用来放大缩小用的。实现原理如下:

1. 在每个组件外面包一层 Shape 组件,Shape 组件里包含 8 个小圆点和一个 <slot> 插槽,用于放置组件。

<!--页面组件列表展示-->
<Shape v-for="(item, index) in componentData"
    :defaultStyle="item.style"
    :style="getShapeStyle(item.style, index)"
    :key="item.id"
    :active="item === curComponent"
    :element="item"
    :zIndex="index"
>
    <component
        class="component"
        :is="item.component"
        :style="getComponentStyle(item.style)"
        :propValue="item.propValue"
    />
</Shape>

Shape 组件内部结构:

<template>
    <div class="shape" :class="{ active: this.active }" @click="selectCurComponent" @mousedown="handleMouseDown"
    @contextmenu="handleContextMenu">
        <div
            class="shape-point"
            v-for="(item, index) in (active? pointList : [])"
            @mousedown="handleMouseDownOnPoint(item)"
            :key="index"
            :style="getPointStyle(item)">
        </div>
        <slot></slot>
    </div>
</template>

2. 点击组件时,将 8 个小圆点显示出来。

起作用的是这行代码 :active="item === curComponent"

3. 计算每个小圆点的位置。

先来看一下计算小圆点位置的代码:

const pointList = ['t', 'r', 'b', 'l', 'lt', 'rt', 'lb', 'rb']
getPointStyle(point) {
    const { width, height } = this.defaultStyle
    const hasT = /t/.test(point)
    const hasB = /b/.test(point)
    const hasL = /l/.test(point)
    const hasR = /r/.test(point)
    let newLeft = 0
    let newTop = 0
    // 四个角的点
    if (point.length === 2) {
        newLeft = hasL? 0 : width
        newTop = hasT? 0 : height
    } else {
        // 上下两点的点,宽度居中
        if (hasT || hasB) {
            newLeft = width / 2
            newTop = hasT? 0 : height
        }
        // 左右两边的点,高度居中
        if (hasL || hasR) {
            newLeft = hasL? 0 : width
            newTop = Math.floor(height / 2)
        }
    }
    const style = {
        marginLeft: hasR? '-4px' : '-3px',
        marginTop: '-3px',
        left: `${newLeft}px`,
        top: `${newTop}px`,
        cursor: point.split('').reverse().map(m => this.directionKey[m]).join('') + '-resize',
    }
    return style
}

计算小圆点的位置需要获取一些信息:

  • 组件的高度 height、宽度 width

注意,小圆点也是绝对定位的,相对于 Shape 组件。所以有四个小圆点的位置很好确定:

  1. 左上角的小圆点,坐标 left: 0, top: 0
  2. 右上角的小圆点,坐标 left: width, top: 0
  3. 左下角的小圆点,坐标 left: 0, top: height
  4. 右下角的小圆点,坐标 left: width, top: height

另外的四个小圆点需要通过计算间接算出来。例如左边中间的小圆点,计算公式为 left: 0, top: height / 2,其他小圆点同理。

4. 点击小圆点时,可以进行放大缩小操作。

handleMouseDownOnPoint(point) {
    const downEvent = window.event
    downEvent.stopPropagation()
    downEvent.preventDefault()
    const pos = { ...this.defaultStyle }
    const height = Number(pos.height)
    const width = Number(pos.width)
    const top = Number(pos.top)
    const left = Number(pos.left)
    const startX = downEvent.clientX
    const startY = downEvent.clientY
    // 是否需要保存快照
    let needSave = false
    const move = (moveEvent) => {
        needSave = true
        const currX = moveEvent.clientX
        const currY = moveEvent.clientY
        const disY = currY - startY
        const disX = currX - startX
        const hasT = /t/.test(point)
        const hasB = /b/.test(point)
        const hasL = /l/.test(point)
        const hasR = /r/.test(point)
        const newHeight = height + (hasT? -disY : hasB? disY : 0)
        const newWidth = width + (hasL? -disX : hasR? disX : 0)
        pos.height = newHeight > 0? newHeight : 0
        pos.width = newWidth > 0? newWidth : 0
        pos.left = left + (hasL? disX : 0)
        pos.top = top + (hasT? disY : 0)
        this.$store.commit('setShapeStyle', pos)
    }
    const up = () => {
        document.removeEventListener('mousemove', move)
        document.removeEventListener('mouseup', up)
        needSave && this.$store.commit('recordSnapshot')
    }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mousemove', move)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mouseup', up)
}

它的原理是这样的:

  1. 点击小圆点时,记录点击的坐标 xy。
  2. 假设我们现在向下拖动,那么 y 坐标就会增大。
  3. 用新的 y 坐标减去原来的 y 坐标,就可以知道在纵轴方向的移动距离是多少。
  4. 最后再将移动距离加上原来组件的高度,就可以得出新的组件高度。
  5. 如果是正数,说明是往下拉,组件的高度在增加。如果是负数,说明是往上拉,组件的高度在减少。

6. 撤消、重做

撤销重做的实现原理其实挺简单的,先看一下代码:

snapshotData: [], // 编辑器快照数据
snapshotIndex: -1, // 快照索引
undo(state) {
    if (state.snapshotIndex >= 0) {
        state.snapshotIndex--
        store.commit('setComponentData', deepCopy(state.snapshotData[state.snapshotIndex]))
    }
},
redo(state) {
    if (state.snapshotIndex < state.snapshotData.length - 1) {
        state.snapshotIndex++
        store.commit('setComponentData', deepCopy(state.snapshotData[state.snapshotIndex]))
    }
},
setComponentData(state, componentData = []) {
    Vue.set(state, 'componentData', componentData)
},
recordSnapshot(state) {
    // 添加新的快照
    state.snapshotData[++state.snapshotIndex] = deepCopy(state.componentData)
    // 在 undo 过程中,添加新的快照时,要将它后面的快照清理掉
    if (state.snapshotIndex < state.snapshotData.length - 1) {
        state.snapshotData = state.snapshotData.slice(0, state.snapshotIndex + 1)
    }
},

用一个数组来保存编辑器的快照数据。保存快照就是不停地执行 push() 操作,将当前的编辑器数据推入 snapshotData 数组,并增加快照索引 snapshotIndex。目前以下几个动作会触发保存快照操作:

  • 新增组件
  • 删除组件
  • 改变图层层级
  • 拖动组件结束时
    ...

撤销

假设现在 snapshotData 保存了 4 个快照。即 [a, b, c, d],对应的快照索引为 3。如果这时进行了撤销操作,我们需要将快照索引减 1,然后将对应的快照数据赋值给画布。

例如当前画布数据是 d,进行撤销后,索引 -1,现在画布的数据是 c。

重做

明白了撤销,那重做就很好理解了,就是将快照索引加 1,然后将对应的快照数据赋值给画布。

不过还有一点要注意,就是在撤销操作中进行了新的操作,要怎么办呢?有两种解决方案:

  1. 新操作替换当前快照索引后面所有的数据。还是用刚才的数据 [a, b, c, d] 举例,假设现在进行了两次撤销操作,快照索引变为 1,对应的快照数据为 b,如果这时进行了新的操作,对应的快照数据为 e。那 e 会把 cd 顶掉,现在的快照数据为 [a, b, e]
  2. 不顶掉数据,在原来的快照中新增一条记录。用刚才的例子举例,e 不会把 cd 顶掉,而是在 cd 之前插入,即快照数据变为 [a, b, e, c, d]

我采用的是第一种方案。

7. 吸附

什么是吸附?就是在拖拽组件时,如果它和另一个组件的距离比较接近,就会自动吸附在一起。

吸附的代码大概在 300 行左右,建议自己打开源码文件看(文件路径:src\components\Editor\MarkLine.vue)。这里不贴代码了,主要说说原理是怎么实现的。

标线

在页面上创建 6 条线,分别是三横三竖。这 6 条线的作用是对齐,它们什么时候会出现呢?

  1. 上下方向的两个组件左边、中间、右边对齐时会出现竖线
  2. 左右方向的两个组件上边、中间、下边对齐时会出现横线

具体的计算公式主要是根据每个组件的 xy 坐标和宽度高度进行计算的。例如要判断 ab 两个组件的左边是否对齐,则要知道它们每个组件的 x 坐标;如果要知道它们右边是否对齐,除了要知道 x 坐标,还要知道它们各自的宽度。

// 左对齐的条件
a.x == b.x
// 右对齐的条件
a.x + a.width == b.x + b.width

在对齐的时候,显示标线。

另外还要判断 ab 两个组件是否“足够”近。如果足够近,就吸附在一起。是否足够近要靠一个变量来判断:

diff: 3, // 相距 dff 像素将自动吸附

小于等于 diff 像素则自动吸附。

吸附

吸附效果是怎么实现的呢?

假设现在有 ab 组件,a 组件坐标 xy 都是 0,宽高都是 100。现在假设 a 组件不动,我们正在拖拽 b 组件。当把 b 组件拖到坐标为 x: 0, y: 103 时,由于 103 - 100 <= 3(diff),所以可以判定它们已经接近得足够近。这时需要手动将 b 组件的 y 坐标值设为 100,这样就将 ab 组件吸附在一起了。

优化

在拖拽时如果 6 条标线都显示出来会不太美观。所以我们可以做一下优化,在纵横方向上最多只同时显示一条线。实现原理如下:

  1. a 组件在左边不动,我们拖着 b 组件往 a 组件靠近。
  2. 这时它们最先对齐的是 a 的右边和 b 的左边,所以只需要一条线就够了。
  3. 如果 ab 组件已经靠近,并且 b 组件继续往左边移动,这时就要判断它们俩的中间是否对齐。
  4. b 组件继续拖动,这时需要判断 a 组件的左边和 b 组件的右边是否对齐,也是只需要一条线。

可以发现,关键的地方是我们要知道两个组件的方向。即 ab 两个组件靠近,我们要知道到底 b 是在 a 的左边还是右边。

这一点可以通过鼠标移动事件来判断,之前在讲解拖拽的时候说过,mousedown 事件触发时会记录起点坐标。所以每次触发 mousemove 事件时,用当前坐标减去原来的坐标,就可以判断组件方向。例如 x 方向上,如果 b.x - a.x 的差值为正,说明是 b 在 a 右边,否则为左边。

// 触发元素移动事件,用于显示标线、吸附功能
// 后面两个参数代表鼠标移动方向
// currY - startY > 0 true 表示向下移动 false 表示向上移动
// currX - startX > 0 true 表示向右移动 false 表示向左移动
eventBus.$emit('move', this.$el, currY - startY > 0, currX - startX > 0)

目录
相关文章
|
3月前
|
前端开发 算法 数据可视化
可拖拽流程图组件开发
可拖拽流程图组件开发
51 0
|
4月前
|
SQL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kettle开发-超好用自定义数据处理组件
kettle开发-超好用自定义数据处理组件
55 0
|
9月前
|
数据可视化 API
可视化拖拽组件库一些技术要点原理分析(三)(二)
可视化拖拽组件库一些技术要点原理分析(三)(二)
69 0
|
9月前
|
数据可视化 JavaScript
可视化拖拽组件库一些技术要点原理分析(二)(上)
可视化拖拽组件库一些技术要点原理分析(二)
51 1
|
5月前
|
存储 设计模式 数据库
C++ Qt开发:StandardItemModel数据模型组件
Qt 是一个跨平台C++图形界面开发库,利用Qt可以快速开发跨平台窗体应用程序,在Qt中我们可以通过拖拽的方式将不同组件放到指定的位置,实现图形化开发极大的方便了开发效率,本章将重点介绍`StandardItemModel`数据模型组件的常用方法及灵活运用。 `QStandardItemModel` 是 Qt 中用于存储标准项数据的模型类之一,它继承自 `QAbstractItemModel` 类。这个模型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方式来组织和管理数据,适用于各种视图类(比如 `QTreeView`、`QListView`、`QTableView` 等)。该组件是标准的以项数据为单位的基于M/V模型的
37 0
C++ Qt开发:StandardItemModel数据模型组件
|
9月前
|
数据可视化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可视化拖拽组件库一些技术要点原理分析(一)
可视化拖拽组件库一些技术要点原理分析(一)
146 0
|
9月前
|
存储 编解码 数据可视化
可视化拖拽组件库一些技术要点原理分析(三)
可视化拖拽组件库一些技术要点原理分析(三)
67 0
|
9月前
|
数据可视化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可视化拖拽组件库一些技术要点原理分析(四)(下)
可视化拖拽组件库一些技术要点原理分析(四)(下)
46 0
|
9月前
|
数据可视化 API
可视化拖拽组件库一些技术要点原理分析(三)(一)
可视化拖拽组件库一些技术要点原理分析(三)
45 0
|
9月前
|
数据可视化 JavaScript
可视化拖拽组件库一些技术要点原理分析(四)(上)
可视化拖拽组件库一些技术要点原理分析(四)
53 0
可视化拖拽组件库一些技术要点原理分析(四)(上)